创新创业导向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2-12-20

知识经济时代,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互联网为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 更是产生许多新兴产业, 每一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都需要技术的积淀和思维的创新。因此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不能孤立进行, 而应多元融合,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广义与狭义上的两种定义, 首先在广义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被认为是培养人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人格、品质等。例如创新精神与意识、创新能力与方法, 融合与各个专业教学之中。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促进学校教育观念的更新,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从狭义上看,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从实施情况看, 目前许多高校在学生毕业季都会设计一些关于就业、择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但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倡导下, 高等教育中需要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各个专业教学中进行渗透,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技术、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升。因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 探索出以下几种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是在学校教育中专门增设创新创业课程, 例如通过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在课下教育中,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应用选修课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 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结合。第二种是通过大学生创业园等项目,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现实环境与咨询, 推动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创新意识的转化, 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第三种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一种教学方式, 而不是具体的学科与课程, 在各科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基本创新素质的培养, 然后以各种活动为依托,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计算机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计算机教育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 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 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 能够降低就业难度, 增加创业就业的成功几率。目前高校教学中, 计算机专业教育依然面临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内, 轻课外”的现象, 虽然社会中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很多, 但却有许多学生创新意识、职业能力难以满足企业要求的现象。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是相互促进的, 例如在开展计算机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创新意识。毕竟计算机作为发展最快、技术更新换代最为频繁的领域, 必然需要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为支持, 才能更好促进行业发展, 实现自身价值。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二者的融合又可以帮助学生将计算机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将之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其次在计算机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学, 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在融合过程中, 创新创业教育渗透于每个教育环节, 而不是通过单独的课程来实现人才培养。因此任何创新创业必然建立在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 创新是专业技术提升、实践经验积累后的勃发。如果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了专业教育, 那么创新创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成为一纸空谈, 不利于学生最终的发展。

三、创新创业导向下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中, 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构建全面、完善、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 首要任务是构建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 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要从学科知识、课程目标等对教育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在课程设计中要形成功能互补、内容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一是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知识基础等设立的选修课与必修课内容, 在必修中重点突出计算机知识中创新创业的方法、方法、途径等, 启迪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教学面向全体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选修课则要突出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可以采用讲座、模拟练习等方式, 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不同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和学习。例如可以将计算机学科前沿、计算机行业创新创业案例等作为教材, 充分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成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经验积累。

其次课堂作为教学开展的阵地, 也要进行一定的转变, 以符合“创新创业”导向对人才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中, 无论是计算机教学亦或是创新创业教育, 无非是教材+教师组合而成。创新创业教育即是突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因此也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教学模式等都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例如在项目教学法中, 即是以教师与学生共同未完成某一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即可以将某一程序设计应用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从单一模块功能入手,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逐步的扩充与深入, 最后完成程序设计。在这种与实践、生产经营相关的活动中, 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 促进理论知识的巩固,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的乐趣。在改革过程中, 教师则需要在考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增加创新思维、思路等方面比重,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最后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师资力量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人力资源保障, 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计算机专业水平, 也需要针对性的创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例如在校内师资队伍建设中, 除了要借助自由师资来针对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外, 还可以与校外企业、校外实训基地等建立有效的联合机制。计算机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且具有许多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 他们如果能够在校内兼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必然能够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另外学校已有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 可以组织进行创业教师培训, 让专业教师也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高校应从政策和经费上去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活动, 帮助教师深入掌握计算机专业最近的科研成果与最新发展态势。例如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 主要是由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因此可以由院系挑选专业教师组成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着重培养任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使教师水平整体上升。

四、小结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的共识。尤其是在政府政策导向下,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能够保障学生专业提升过程中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 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凭借计算机专业优势提高创业成功率。本文研究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现有模式以及计算机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并从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构建策略, 希望研究能够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摘要:随着高校应届毕业人数的持续增加, 社会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 由于技术发展较快、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 必然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创新创业并不是要求大学生毕业即去创业, 而是要求具有创新精神, 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劳动中所必须的意识、能力、知识等综合素质。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将之融入到计算机专业教学之中, 不仅有利于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且能够满足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养与自我发展需求, 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 刘宁.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探究[J].微型电脑应用, 2018, 34 (12) :30-32.

[2] 崔聪, 罗娜, 魏松杰, 陆建峰.中美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48) :52.

[3] 奚小玲, 王博.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45) :147.

[4] 李斌, 郭燕.基于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 2018 (36) :21-23.

[5] 余建华.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 2018, 2 (6) :57-5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德士古气化工艺氯元素的研究论文下一篇:民族地区双语环境下的音乐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