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育城建设总

2022-07-14

第一篇:广州教育城建设总

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展望-广州数字教育城

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展望

张嘉志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 广东,广州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近年来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设目标与战略规划、重大举措与建设工程、实践探索与应用研究、绩效评价与社会影响等问题,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成功典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建设、展望

1研究的背景

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广州市已发展成为国内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最广、信息基础设施最好、信息消费能力最强、信息化成效最显著、信息产业发展最稳健的特大城市之一。据统计,2003年,广州市信息化指数达到8l%,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信息化不仅成为J。啪f人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手段,而且成为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和谐广州的重要途径和动力。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2—2005年)》,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使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04年10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教育e时代”工程,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未来几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创新教育思想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自2001年1月到2005年8月,我市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为10.1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建设了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已经形成;网络远程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 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设目标与战略规划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5—2020年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我市将以全面推进广州市教育现代化、均衡化为目标,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使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层面、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成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信息化带教育 的现代化,实现我市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l 总体目标

紧密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立足“大教育”,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力争到2010年,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网络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部门,全市所有学校校园网络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以及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创作的能力全面提升,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e时代”专网进入广大的社区和家庭,满足学习型社会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构建“教育e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常规化、动态化方向深入发展,形成广州教育信息化的新特色。

2.2 具体目标与规划

2.2.1 建成“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基本实现100%宽带互联。完善教育科研网,启动“教育e时代”宽带专网建设,经过三年努力,教育网络将覆盖全市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城镇中小学及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并延伸到家庭、社区,形成统

一、快速、畅通、安全、可靠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2.2.2 完善校园网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设备现代化。到2008年,我市的全部初中、城区所有小学、农村地区的乡镇中心小学将全部建成“校园网”,城区所有小学、农村地区的乡镇中心小学80%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所有中小学完成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配置;到2010年,全市所有学校建成“校园网”,小学80%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2.2.3 完善基于教育专网的“教育e时代”应用中心,推动优质资源的广泛应用,并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 通过整合市内各级各类已有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并加大基于本地教育需求下本地原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一一个综合的教育资源平台,构筑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类教育受众的“教育e时代”应用中心——教育管理与电子政务中心、学生学习中心、成人学习中心、学生课外活动中心,使“教育e时代”工程渗透到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成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2.2 .4 进一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大力推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建设,全面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教育、社区群众的终身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老龄人学习等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与服务,促进“教育e时代”工程各种优质资源在社会教育各环节的广泛应用。

2.2.5建成覆盖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的三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网上办公和公共教育信基的社会共享,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深入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深化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推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建设,完善《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及全市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健全教育行政及业务管理、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等体系,为教育决策及规划提供支持,使全市教育管理工作向深层次、高效能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建立辅助决策系统,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加强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政务信息和公共教育信息服务。

2.2.6 深化信基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的创新。大力推进“教育e时代”工程项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继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整的深层次整合,促进教育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的变革,构建素质教育新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对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全市中小学普及网络德育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提高学生正确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信息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

2.2.7 完善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体系及“网上教研中心”的建设,提高教师培训及教研活动的绩效。进一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与应用,2008—2010年,完成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工作,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基于教育网络进行。完成市、区两级“网上教研中心”的建设,并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2.2.8 推进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应用研究。 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课题研究,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成立“教育e时代”专家委员会,与相关高校合建“教育e时代”博士后工作站及研究基地,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的力度,同时建立“教育e时代”网络教学研究员队伍,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3 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与建设工程

为推动以“教育e时代”工程为核心的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整合;需求拉动,应用主导;全面推进,注意实效;联合共建,分工协作;信息互通,安全可靠”的原则,采用以行政部门推动、业务部门推进的策略,开展了系列的建设工程。

3.1 高标准建设“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

依托我市现有的基础信息网络体系,利用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和电信网等其它网络基础设施资源,高标准高要求地建设全面覆盖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宽带计算机专用网络。

3.1.1 建设农村校园网络。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网络建设和其它薄弱地区投入,逐步实现农村100%学校有校园网络及2个以上多媒体专用课室的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大对农村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指完全小学以上中小学)的教育基础网络建设投入,逐步实现农村地区“校校通”,完成农村数字化校园的工程建设,包括学校校园网主干建设、网络教室和远程通信网络,通过接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实现与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市、区(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相互连通和资源共享。

3.1.2 加强和完善区级教育网络。己建设区(县级市)级教育网络的各区,继续加强和完善各区级网络的基础建设,接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实现区(县级市)级教育网络最优化运行。

3.1.3 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各级教育网络。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校园网络、区(县级市)“校校通”网络、市和区(县级市)教育行政网络、各级信息中心网络等各级教育网络,以多种方式接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发展延伸覆盖到社区、家庭的网络教育应用。

3.2 共享共建广州市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建设广州市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加强市、区(县级市)、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统一规划、丌发、建设和管理,促进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的各种面向教师和学牛的网络教学的应用,推动教育深化改革。

3.2.1 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和整合我市教育教学资源库群。建设符合国家资源厍标准,按《国家资源元数据标准》规范资源的描述,以实现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管理为目的,以促进教育发展为动力,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应用效益为根本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的开放平台,实现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我市与外地市之间的最大区域范围的资源共建、共享和交换。有训‘划、有步骤地整合和利用市、区(县级市)、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群,纳入市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管理和应用,由市局教学管理和研究部门统一规范资源的组织结构,结合本地优质资源,建设围绕学科和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3.2.2构建市、区两级“网上虚拟教研中心”。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统一规划和建设市、区两级“网上虚拟教研中心”,开设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研专区”,鼓励市、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网上教研活动,形成网下的教研培训和网上的多种形式学术交流、教研资源共享的互动模式。

3.2.3 构建广州市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门户网站和个性化虚拟教学环境。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素养为目标,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与教学应用、教学研究、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有机融合的门户平台。建设以网络教学功能为核心的个性化虚拟教学系统,提高教师教学、教研工作和继续教育的效率, 扩展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以区(县级市)和学校为单位,依托“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利用全市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实时智能检索、网上备课、网上作业和测试、网上考试、在线辅导、虚拟课堂、网络教学过程反馈、教学效果多元评估等教学功能。

3.3 全面推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及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本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统一标准及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 3.3.1 建立全市教育管理信息数据中心。 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立包括全市学生、教师及各种教育管理业务需要的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

3.3.2 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

通过网络化手段,整合各种教育管理业务需求,建立教育管理业务流程化的市、区两级部署的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

3.4 建设有本地特色的广州教育电子政务工程

我市教育电子政务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教育系统内部(教育行政部门内部、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之间)、教育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问的业务往来、联系、教育政务公开、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3.4.1 完善具有广州市教育特色的教育电子政务各项标准规范。 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的指导,根据广州市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广州市教育特色的教育电子政务体系标准,包括《教育行政办公系统电子信息交换标准》、《业务应用管理标准》、《电子政务公文系统标准》、等。通过以上标准规范的建立,保障广州市教育电子政务体系在国家级、省级、市级、 各级各类学校等不同层级上实现数据及业务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政务公开透明。

3.4.2 构建广州市教育电子政务三级安全的网络系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内容的政务信息系统的统一要求,我市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网络系统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和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为基础,以“二网”并进,即市教育局、区(县级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办公业务网(简称内网);市教育局、区(县级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办公业务资源网(简称专网);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为依托的市教育局、区(县级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的公众信息网(简称外网)。内网与专网连接,形成市教育局的内部网络;外网是各局、各校与公众的网络沟通渠道,是对公众的电子教育服务窗口。

3.4.3 构建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广州市教育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平台。以“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为基础网络,构建f一州市统一教育政务协作平台,构建联结市、区(县)、各级各类学校的统一办公平台。各区(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统一平台实施不同层级的教育业务,体现不同层级的职能部门之间教育政务办公的协作性、即时性和透明性,体现了教育系统内外部的纵向互联、信息共享及互操作,实现教育政务的“无纸化”向“智能化”发展。

3.5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各中小学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全面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大以优质教学资源为核心的网络教育辐射面和覆盖面,进一步丰富远程教育教学和应用手段,积极努力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展进程。

3.5.1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进一步拓展基础教育领域的资源共建共享和远程教学应用,基于教育专网提供区域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精品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基础教育学习内容管理子系统、适应性学习系统、本地原创精品教学资源库群,促进教学成果的充分共享、立体发展和全面普及。

3.5.2 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支持。充分发掘我市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师资和教研成果,发挥我市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发展形成一套符合现代远程教育本质特征的完整体系,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的立体化教材片、交换数据格式标准和开放式百科全书体系,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向全社会开放。

3.5.3积极开展远程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入研究远程职业教育的学习策略、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充分“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及其信息资源和我市各类职业院校的资源,大力开展远程职业教育,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

3.5.4 推进教育拥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送教进部队。在“广州八一远程教育学院”已建成的6个部队学习中心的基础上,完成“八一远程教育学院”所有教学点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拥军”工作。

3.5.5 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在2008年之前,把“教育e时代”教育专网延伸到社区,利用“教育e时代”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教育、社区群众的终身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老龄人学习等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与服务,促进“教育e时代”工程各种优质资源在社会教育各环节的广泛应用,推进和谐社会。 3.5.6 开展公众信息技术培训。 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由点带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在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应用能力和水平。依托专网、面向社会,加强各层次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提供有力的人才梯队支撑。

3.6 构建“教育e时代”实验区和实验校

在“十一五”期问,在全市各区、县级市中设立3个以上的“教育e时代”实验区和300所左右的“教育e时代”实验校,在这些实验区和实验学校中,全面推进数字化环境建设,充分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与教及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探索“教育e时代”应用在各级各类学校和不同地区的经验和规律,以典型应用带动周边应用,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

4 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应用研究

在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广州市政府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导向,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绩效为主线,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社区(家庭)教育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与应用研究,大力推进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

4.1 开展中小学信基技术教育应用的课题砑究

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是推进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龙头,以应用研究为主,围绕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实践研究。一方面立足于教育决策层面,从大力推进教育信思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决策服务;另一方面立足于基础教育实践层面,面向中小学,深入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问题,努力为基层服务,为广大中小学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4.2 开展基于网络的各级各类教育培调实践活动

依托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针对全市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的教师、部队官兵和社区人员等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实现各类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构造全民教育、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网络环境;探索面向不同服务对象的远程教育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为全市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 育、部队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提供服务,全面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方位的网络开放教育,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展进程。 4.3 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建设

2003年4月18曰,我市启动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建设。通过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使全市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教育管理机构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5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绩效评价与社会影响

经过几年的发展,广州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较大成就,完成了《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2—2005年)》部署的各项任务,教育信息化总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居国内先进水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5.l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

5.1.1 硬件设施的建设完善。截止2005年8月,全市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数量达852个,全市大部分区、县级市中小学校基本达到“校校通”,学校教学资源总量由2002年的5TB上升到36TB;配备计算机总数达到14.5万台,其中学生用计算机数达到10.3万台,生机比为11.75:1,师机比为2.5:1,位居全国前列。 5.1.2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规模。 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由市教育局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并组织和协调市、区(县级市)、学校和社会力量进行开发和建设。形成具广州特色的、原创与引进相结合的、优质的、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课改资源库、学科资源库、专题学习资源库、教学素材库、教学积件库、教研资源库、师资培训和教师继续 教育资源库和学生网络辅导课程资源库,满足教育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5.1.3 广州市教育科研网日趋完善。 目前,共有近90个单位直接接入市教育科研网中心机房,12个区、县级市教育局已接入中心,通过二级节点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单位达到800多个,覆盖率超过90%。建成的教科网已承担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远程教育、网上教研、网络考试与巡考等大型的应用项目,为全市性的教育教学应用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教育科研网的建成使全市的校园网络出口逐步得到统一,校园信息网络的管理更有序,信息更安全。该网络被评为2004年广东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项目。

5.1.4 广州市远程教育平台建设领先。2002年底,我市成立了远程教育中心,建立了覆盖广州全境,为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受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现代远程教育(电信级公网)公共服务学习平台。基于该平台已建设了“广州名师辅导网”、“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英语ee广场”、“学生学习城”、“成人学习城”、“网上少年宫”等应用系统。“广州名师辅导网,,组织了全市百位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在网上开展教学活动,开发了一批原创的特色课程资源,并初步建立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环境。目前,己有超过2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广州名师辅导网”的学习,社会反映良好。r。广州1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是国内首个基于互联网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站,至今为止,共开设市级面授课程633门次,区级面授课程1488门次,网络远程教育课程138门次,总学时累计超过66万学时;281900人次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电子选课、报名、成绩查询、成绩打印、学分统计和认证,累计有45052人次报读网络远程课程和57085人次报读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其中已有约2.19万人次完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同时,我市还有3189名公务员通过该平台完成《公务员法》网络培训学习并通过了网络考试。,’砂l、l远程教育中心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学习体 系被评为2004年广东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

5.2 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成果显著

5.2.1 全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教育各个领域中发展最突出的一个领域。到2005年,信息技术课程在全市中学的开课率为100%,在小学的开课率达到70%,居国内领先水平。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2.2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蓬勃发展。我市设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重点课题,依托“教育e时代”构建的网络环境与优质资源,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行研究。2002年,学校开展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研究课题354个,其中国家级研究课题42个,省、市级研究课题31个,共开发了12307个课件。到2003年,信息技术科研课题达到1458个,共开发了95163个课件。经过多年的培训和探索,全市能开发辅助教学软件的学校达352所,积累的教育教学资源量超过5000G。依托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应用模式。教师通过网上教育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互动、网络辅导等活动;学生通过网上教育教学环境进行协同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资源学习、作业、测试和考试、学习交流互动等;从而实现资源与教学的深层次整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水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5.3 教育信息化管理直用水平全国领先

全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成为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最大、最规范的应用示范区,2005年8月,教育部授予了我市《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的牌匾。全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快,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效率的提高。目前,市、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基本实现了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和教育政务公开,管理决策网络化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正逐步向深层次应用上发展。

6 展望未来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为其他省市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今后,广州市政府、市教育局等部门将进一步巩固教育信息化已取得的成果,加快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向纵深方向整体全面发展。

6.1 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和谐发展

目前,由于广州市不同区域的经济条件和教育发展存在着非均衡性,使得城乡问、学校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数字鸿沟仍然存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各学校之间资源的高度共建共享,倡导公平教育,关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促进 我市区域协调稳步发展。

6.2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

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社区(家庭)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大力普及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提高社会公众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所有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转变其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师资队伍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依托信息化环境,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各行政部门人员和社区成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构建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体系。

参考文献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6--2010)))(初稿) (内部文件)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教育e时代”工程方案》(内部文件)

Practice and Expectation of EducationalInformationlization in GuangZhou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s a systematic description about the goals and strategic plan,major measures and projects,applied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ocial effect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lization in GuangZhou in recent years,with an attempt to provide positive 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s to other cit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carry out educational informationlization.

Key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onlization

第二篇:广州“数字教育城”应用学习心得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白坭小学

骆国应

广州“数字教育城”是各集成系统的作用和主要功能模块,有利广大一线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新趋势的认识,扩大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和深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载体。我简单的谈谈我个人使用广州“数字教育城”的应用心得体会。

一广州“数字教育城”的网页版面介绍。 登录广州“数字教育城”。其页面的左侧的导航菜单分为:我的空间、学习与培训、教学与研究、学习与交流、资源与工具五大部分。其中的内容包含教师学习、教学、教师个人素养提升等的方方面面。

二、个人风采展示的空间与平台。

“我的空间”的子菜单包含:我的班级群、我的博客、我的相册和我的微吧。我已经在我的班级群里面新建立了花都区赤坭镇白坭小学群,希望借此平台与广大的学生家长进行教学上的沟通、与各兄弟学校的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商讨教学方面的话题。与此同时,把个人的教学心得体会放在我的博客,记录自己教学的成长足迹。

三、海量的信息资料,利于教师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学与研究的版块中,进入教师的电子备课系统,教师可以参阅其他学校的优秀教育设计,也可以上传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与各兄弟同行分享交流自己的心得。至于超级画板,是一个简单、易学的教学软件,对于教师开展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资源与工具的版块中,超星数字图书馆有大量的数字图书(包含科教文卫等等),可以供广的师生一起阅读。

因本人使用广州“数字教育城”的时间不长,里面有很多的功能和模块还不熟悉。今后我将不断完善我在广州“数字教育城”空间的资料和内容,不断在“数字教育城”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篇:教育城建设

广州教育城建设见闻

广州教育城选址位于,广汕公路或说是324国道旁增城朱村街道。作者从广河天河体育中心出发,从地铁三号线,到天河客运站,然后坐上往增城的城际班车。坐到增城朱村燕岗桥站下车。在车站对面就是新设的广州教育城建设指挥部了。

作者下车环视四周,这里风景秀丽,靠公路两旁地势平坦。以前散落着一些村民,如今他们为了配合广州教育城的建设,他们暂时迁到了其它的地方去了。

建设指挥部,原为大鼎手袋厂旧址。在指挥部后面即为广州职业技术学院选址,今日虽然未开工,但可看到工地上停放着很多的大型施工机械,工地上也开挖好了一个很大的地基。工地采取了一般工地常见的围挡,记者目测了一下,广州职业技术学院总占地面积近150亩。

沿着324国道前进,左边原是一个叫做庄水村的地方,原先这里主要居住着曾姓居民,民众较多,房屋一幢挨一幢,热闹非凡,但现在房屋已被推为平地,这里也将建成美丽的校园。再往前走就要到了鸦埔村了,然后来到增城农场。

如果从燕岗桥算起,到增城农场,接近有3公里远,几年后公路两边将建起一座座学校,无数的学儿将在这里学习知识,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

第四篇:疏附广州工业城简介

疏附广州工业城位于疏附县西南部,314国道北侧,东西约xx公里,南北约xx公里,距喀什市中心xx公里,首期规划面积xx平方公里,拟打造南疆地区最具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喀什地区对外的重要形象工业园区、环境与效益双赢的示范性现代工业城,目前已成功申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由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口援建。

园区采用“两主三辅”的产业发展模式,两个主导产业为:新型环保建材业和进出口商品加工业;三个辅助产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服装及皮具加工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其中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区同时作为整个工业城发展的综合起步区,面积xx平方公里。2011年,投入广州援建资金xx万元用于起步区市政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了道路、供排水、照明和绿化工程建设,xx千伏变电站和xx千伏变电站已投入使用,配套的xx套公租房、廉租房正在内部装修,xx月即可入住。工业城各项配套设施陆续完善,招商引资势头喜人,优质项目次第落户,起步区已有xx家企业落地,投资总额xxx亿元,项目用地xx亩。目前,已动工企业xx家、投产企业xxx家、待投产企业xx家,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正在迅速崛起。

第五篇:广州装饰材料城大全

1.广东装饰材料市场 地址: 新市黄石东路22号 最近站点: 江夏

2.安华装饰材料城 地址: 新市黄石东路22号 最近站点: 江夏

3.金马装饰材料城 地址: 工业大道南581号 最近站点: 石溪村

4.天盈建博汇 地址: 天河科韵路与广园路交汇处 最近站点:泰安路

5.车陂石材城 地址: 东圃车陂路 82…… 最近站点: 车陂

6.广州车陂东宏装饰材料城 地址: 东圃车陂路 82…… 最近站点: 车陂

7.天建广场 地址: 沙太路(白云农批…… 最近站点: 白云农批市场

8.沙河天平架装饰材料城 地址: 旧广丛公路108号 最近站点: 永安百货

9.业盛装饰材料市场 地址: 北京南路 最近站点: 北京南

10.沙东装饰材料市场 地址: 沙河路 最近站点: 沙河路

11.沙河装饰材料市场 地址: 沙太路河水路口 最近站点: 白云配件公司

12.喜龙装饰材料建材商…… 地址: 黄埔大道员村山顶 最近站点: 员村山顶

13.安华灯饰城 地址: 黄石东路28号 最近站点: 江夏

14.太古灯饰城 地址: 大南路18号 8…… 最近站点: 大南路

15.广州纺织装饰工艺品商场 地址: 大南路59号 最近站点: 大南路

16.惠福东装饰材料专业街 地址: 惠福东路 最近站点: 惠福路

17.泰康装饰材料专业街 地址: 泰康路 最近站点: 海珠广场

18.泰康装饰材料市场 地址: 泰康路 最近站点: 海珠广场

19.华淦装饰材料市场 地址: 大南路117号 最近站点: 大南路

20.大南装饰材料专业街 地址: 大南路 最近站点: 大南路

21.广州装饰材料市场 地址: 南岸路30号 最近站点: 南岸路

22.南岸装饰材料市场 地址: 南岸路33号 最近站点: 南岸路

23.星之光装饰材料市场 地址: 南岸路44号 最近站点: 南岸路

24.南岸装饰材料专业街 地址: 南岸路段 最近站点: 南岸路

25.天海装饰材料城 地址:黄埔大道东555号 最近站点:东圃地铁站

信息由菲迪科尔墙衣广州总店和广州绿海竹业有限公司联合提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下一篇:工作经费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