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和社区养老的问题、原因与实践探讨——以H市F区互助幸福院为例

2022-09-11

如何对待本国的老人,不仅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社会发达程度,更体现了这个国家人民的人道主义情怀与民本思想的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举措,至今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当今社会的主流养老模式有三种即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简单来说是老人居住在家里,社区提供服务或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作为依托、协调与补充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和社区养老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不断发展与加深而产生的,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模式在三种模式中以其独特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优势,现在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在养老服务方面成为重点推广模式。

一、关于H市F区互助幸福院说明

(一)关于为何选择H市F区的互助幸福院

选择H市F区的互助幸福院主要基于以下方面原因的考虑。首先是因为笔者于2019年“偶然”得到了去F区实地调查互助幸福院的机会,而且在此次调查实践活动中也获得一些自己的观察、思考与心得体会。

其次是目前H市F区有多所互助幸福院,其规模与功能得到了政府、社会与当地民众的认可,基于地理因素考虑,尽管这些互助幸福院虽然均位于H市F区,地理位置很接近,可是不同的互助幸福院的发展却天差地别,无论是从硬件设施上还是软件服务上,不同互助幸福院在老人的满意情况等不同方面可谓差距甚大,不得不让人想要探究其中的原因,究竟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抑或是其他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一种说法是该地区首创了互助养老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得到了该省以及民政部领导们的支持与高度认可,成为该省的典型养老模式,得到了该省领导的重点推广,其他外省也有前来学习参观,但是笔者对首创互助养老模式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与其说是该省首创互助养老模式,不如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公社运动中运用集体力量的一种良性创新与改造。无论是“老瓶装新酒”好,或是当地领导们的由于政绩有意推动也好,总而言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社会资本,是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实际的理性选择,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1]因此,以上两方面原因是笔者决定用H市F区互助幸福院来探讨居家和社区养老的问题、原因与方法实践。

(二)关于互助幸福院是否属于居家和社区养老

关于互助幸福院是否属于居家和社区养老,首先应了解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含义,根据其通俗定义,居家和社区养老简单来说是老人居住在家里,社区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在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里关于“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2]可见农村互助幸福院是得到政府认可的一种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

二、居家和社区养老过程中的问题

根据H市F区的互助幸福院的调查,笔者总结了居家和社区养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

(一)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的地理问题

在关于社区养老机构地点的选择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作为中国的老师,美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基本将地点放在市中心或交通发达的位置,但是考虑到中美两国的城市化水平、城乡人员密度比、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条件的差异,盲目模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地点选择可以说是有值得讨论与商榷以及有待验证的,所以符合国情的做法即是将一些卫生院、门诊等安排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附近,并定期检查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常备一些老年人经常要用的药品与仪器,如速效救心丸等,以备不时之需,防患于未然。

(二)居家和社区养老实践与当地经济的问题

按常理来说,距离相差不远的互助幸福院应该不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可是事实上不同互助幸福院的差别却打破了人们的认知。在我们询问的过程当中,就连当地居民都说因为自己所在村子的人常年外出打工,所以比附近其他村子要稍微富裕些,而且其他更富裕的村子中的老人是不会去住互助幸福院的。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发展较好的互助幸福院的村子经济相对发达,发展状况良好,外出打工人数占比相对较少,从事个体经营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多,子女在老人身边照顾的机会和时间就会更加的充裕,因此经济在养老过程当中毫无疑问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居家和社区养老活动与当地民众的观念问题

当地村民不少人把互助幸福院当成是敬老院,同时也因为一些面子上的问题,他们认为将老人送去互助幸福院居住会被看作是不孝的行为,从而使得很多家庭不希望老人去互助幸福院居住,他们觉得住在那里就好像老人被家人逐出了家门或者子女们不愿意照顾老人,从而得到其他村民们的嘲笑与鄙视,这在“孝文化”“礼文化”与“面子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农村地区是被其他人所谴责的。

(四)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本身面临的问题

因当地发展水平与程度不同,除所调查的互助幸福院外,还有相当多的互助幸福院在笔者调查时听说已关门或者虽未关门但已经名存实亡,而且有的村基本上就是拿一个院子简单改造就挂牌成立互助幸福院,十分粗糙和不正规。我们发现F区已调查各村互助幸福院的基本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所调查的互助幸福院中A村的硬件设施(基本上所列硬件全都有而且要比其他村互助幸福院都要更新且更有档次感)要明显比其他村的互助幸福院更加完善与齐全,在可住人数、入住率、男女比例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在可住人数上最大与最小入住人数能有52人之差。除此之外,在笔者的调查过程当中,发现有个别院长甚至将互助幸福院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甚至举家来住,或在院子中存放大量私人物品,俨然已分割公共区间与私人区间的界限。

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娱乐设施缺乏,老人进入互助幸福院的限制条件严格,没有充分利用机构内部设施等是这几所互助幸福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品质养老”的典范,在美国,养老社区一般分为四类:生活自理型社区、生活协助型社区、特殊护理社区,以及持续护理退休社区。一般来说,社区与医院和专业护理机构均有紧密合作。[3]美国的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好、项目齐全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但是考虑到我国与美国实际国情不同和发展水平的明显差异,短时间内硬件服务设施我们无法与之看齐,所以今后我们应将重点放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方面的软件即服务水平的提升上,体现出我国的特色。可以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健身养生为主的休闲娱乐活动,如组织观看电影、文艺表演,开展老年人竞赛活动,赴周边景点旅游等。

(五)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标准问题

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问题在中国是极为突出的,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居家和社区养老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划分。由于城市与农村在人口数量、发展程度、生活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统筹考虑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十分必要的。城市与农村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应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建立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养老服务机构。

与此同时,我国的养老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服务人员水平低下、未富先老、医养结合不充分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三、居家和社区养老实行的原因

上文已提到居家和社区养老产生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将分析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同与推广的原因。

(一)根据中国国情的实际需要

以“孝文化”“互助文化”为核心的农村传统文化始终是农村互助养老的文化根基。中国社会在传统上所形成的是家庭养老模式,但是在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与社会流动的不断加强,“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在历史上长期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历史,父母与子女相聚在一起的时间与可能性越来越少,双方在面对养老问题上似乎都有些有心无力,而且在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之下,长期以来的单孩政策使家庭内的子女数量变少,这与传统家庭结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通过传统的家庭养老来承担当今社会的养老任务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但是家庭养老也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在20世纪90年代便提出要发扬中国儒家传统的养老文化,所以拓展家庭养老的同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是必要的。

(二)不可盲目照搬西方经验

根据西方普遍的养老经验,机构养老在西方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与实践,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个人的养老问题由国家保险承包并实施一系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些举措对国家政府与社会、纳税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希腊的破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西方国家对家庭观念认识淡薄,凝聚力弱,但是家庭作为人类日常活动中时间最长,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其重要性是必要的,因此有必要仔细审视机构养老的利弊。

(三)社区与家庭的重要作用

社区是指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或文化,居住在共同的地区,相互影响与聚集在一起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单位,居家和社区养老相比其他两种养老模式有着自己的优势,例如社区由于是由一群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或文化,因此在社区支援、社区活动与社区照顾中便有着天然的优势,此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因此也就综合了家庭与社区两种优势来更好实施养老服务。

四、居家和社区养老在实践中的方法

既然上文已经对居家和社区养老产生的问题以及原因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发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一)在思想认识与观念上

政府与社会只有对养老问题形成统一认识,才能引起高度重视,进而达到高度共识;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社区组织都应正确认识到养老权益的必要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已经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表达孝意并不是说人们要经常守护在父母身边,现在社会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孝意,例如经常视频聊天、陪伴老人看一场电影等都算是一种陪伴,总的来说,老人们需要更多的是情感的满足,亲情的联系与精神的慰藉。

(二)在操作与行动上

国家要继续支持帮扶社区发展养老服务,在2019年5月2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自该年6月起,对社区养老等服务业免征增值税,政府将通过回购、租赁等方式,补上对老旧小区养老设施的欠账。随后,民政部也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提到2022年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有条件的乡镇也要积极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另外像在新建小区建设相应的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老旧住宅区在改造过程当中要预留或者建设养老服务场所,养老机构用地用水用电减免房租,养老服务中心硬件建设,这需要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互配合,相信这些措施会减轻养老成本,进一步鼓励以及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在服务队伍建设上,用资金与政策来支持帮助义工、志愿者、社会工作者承担相关的养老服务;探索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方式的本地化、个性化与标准化,例如在一些地区中形成的“菜单式”养老服务,社区可以主动提供相关服务给老人,让老人们自由选择,也可以只提供老人所必需的应急式服务,上海某些住宅提供“一键通”,需要帮助直接联系社区上门服务,还有一些地方率先探索开展“时间银行”的新型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志愿者可将服务老人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等老到需要时可以凭存进“时间银行”里的“时间”换取他人的照顾服务;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发展,加大老年社区学校的投入力度;借鉴邻国日本的“自助、互助、共助、公助”相结合的多主体参与、多元服务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经验;根据调查,中国人平均有长达8年带病寿命,健康预期寿命短,因此要建立并完善体检制度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医养结合的展开等,总之国家、社会与个人要共同协作,将养老服务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结束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尊崇孝道,并且有着悠久“孝文化”历史的国家,有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说,有解释与推崇“孝文化”的儒家经典———《孝经》,有孝敬老人的节日———重阳节,也有关于赞扬孝顺的故事———《二十四孝图》,里面记载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关于孝顺的故事,尽管有些故事在今日看来已近乎迂腐,但是“孝文化”“尊老、养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美德与传统习俗中流传下来,这种思想与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在《论语·为政》中有一句话是“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怀着一颗敬老畏老之心,那么和孔子所说的与养犬马有何区别呢?养老的根本在于敬老,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与家庭和谐相处的事实,更侧面反映出子女们的孝心,家庭乃至家族的团结。

当前国家和社会在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工作,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今年3月29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政府文件中表达了对养老政策的大力支持,根据《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在101个国家具有养老金体系。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计划的重大发展就是其中的例证。目前参加该保险计划的农村和城市非正式工人的数量约为3.6亿。大约1.5亿老年人正在领取保险金。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至今已发展到第四批,分布在全国东中西部城市,初步形成了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的预期局面,以上事实表明了我国在鼓励养老机构发展,完善社会保险与养老保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虽然今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业已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我们依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的软实力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显著差距。养老就是这么一个领域,我国亟须在各个层面重视起新形势下的养老问题。目前已探索成形并初步形成地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道路还有巩固和完善的空间。随着养老服务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老年人的人生下半场定会更加丰富精彩,灿烂辉煌。

摘要:养老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显得尤为迫切,当今中国已初步形成并探索了一条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道路即居家和社区养老,本文以H市F区互助幸福院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分析居家和社区养老过程在中国实践与推广的原因,提出在解决过程中的方法,以缓解中国社会的养老难问题。

关键词:养老,居家,社区,互助幸福院

参考文献

[1] 赵志强,王凤芝.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J].农业经济(10):26-28.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EB/OL].2019-03-29.

[3] 穆光宗.“共享之家”:美国养老社区的启示[N].中国社会报,2013-12-16(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完善检察建议约谈工作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以XX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