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022-07-07

第一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认证步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是从2000年开始抓起的,在全省各县区中起步较晚。几年来,在省、市绿办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努力,先后培育、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产品,为发展全区高效种植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一定贡献。

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宣传地方优势,坚定发展信心

在2000年以前,由于我们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宣传不够,致使全区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是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们从宣传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入手,争取各级领导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重视,坚定了广大群众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信心。

我区地处**省中南部,境内山低岗缓,川阔谷坦、沿河两岸土质肥沃。丰富的森林资源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起着巨大作用,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蓝天碧水的生态条件。区内无客水注入,境内又无污染型工业企业,这一切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省农业环保检测部门对我区大气、水体和土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的环境要求。

因此,区委、区政府从“十五”开始,就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发展高效种植业的重要途径来抓,先后成立了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区绿色食品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区编委于2001年正式批准成立了**区绿色食品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各项工作。

二、科学规划布局,分批推荐申报

在各级领导认识得到提高、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区绿办依据**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分批申报和成熟一个申报一个、逐步推进的原则,先后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

到目前为止,全区共认定了一个绿色水稻基地、**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了*个绿色大米、*个绿色甜糯玉米和**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几年来,基地无公害蔬菜总面积达****亩,绿色水稻面积****亩,绿色甜糯玉米产量达***吨。这些无公害、绿色品牌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加大监管力度,提升产品档次

我区自2001年申报、认证、认定全区第一个绿色水稻基地,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来,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基地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和形象。

一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区绿办主动协调执法办、工商、公安、食品药品监督、技术监督等部门,从源头上严控假劣农资、高毒、长残留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禁用、限用农资流入基地,切实保护生产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合法权益。

二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每年我们都结合冬春培训和各主要农时环节的技术现场会,对基地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并印发技术资料给每一个基地农户,使每个农户都至少有一名掌握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明白人。

三是加强对基地的监管力度。每个基地都成立了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组织,并对生产全过程实行档案管理。我们还于去年4月,初步整合了农业、牧业、水利等产品监督检验资源。编制了**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开展了部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其中无公害蔬菜市场质量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就进行了*次,抽样**余份,对促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对基地和产品的年检、审查工作。2001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绿办要求,对基地和产品及时进行年检和审查工作,对不能按规定时间年检,长时间拖延年检的产品及时进行了除名处理。

几年来,由于我们扎实、认真地狠抓了全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今后,我们将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绿办的指导和扶持下,创造性地做好本区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朝着快速、有序、协调方向发展,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使我区绿色食品产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让全区农民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第二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我国也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追求低碳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给予了政策支持和强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2010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明确支持。2011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一级、发展之首。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加快了推进步伐。将于201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是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为协调发展,在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背景下,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世界气候大会提出了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

1 吨以内的目标)。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们必须坚持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为此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当前,抓好经济发展方式转调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治理环境污染的关键问题。在我市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产业,不断优化和丰富本地的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摆脱当地税收和就业过度依赖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其次要提高产业投资的门槛,强化招商引资的结构导向机制,提高直接投资质量。以是否有利于建设资源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系统作为参考标准。在能源、水、土地、矿产资源消耗及环境保护方面实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健全完善相关行业的能效准入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等,严格落实制度执行力和执法严肃性。

二、严格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规范和标准问题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企业产

2 品走出家门、走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准绳。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应采用最直接的办法提高相关电力、汽油等资源的价格,在价格上体现出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坏成本。同时对环境损坏或污染实行严格的收费制度,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逐步实现标本兼治,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调动企业节能环保的积极性。另外,出台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逐步体现资源环境的使用成本和保护受益,用市场化手段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三、推进节能环保技术转型升级,做到投入有保障。加大节能环保产业的科技投入,由政府发起、企业带动、注重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多方投入的节能环保产业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有重点的支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升级项目。依托我市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贸物流园区,发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企业,并择优扶持节能环保产品生产示范企业和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建立节能环保产业及时研发基地,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

第三篇:为什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一、文化领域新的实践,需要总结概括。党中央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开辟了文化的新的境界,因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都是新生事物,都是以前没有做过的。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应该说文化体制改革焕发了生机,特别是从全国来看,精神产品生产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文化产业从无到有,市场主体快速增加和壮大,出现了一批超百亿的文化企业集团,包括文化企业也开始上市,这些在过去都是难以想象的。过去由政府包办文化事业的格局已经打破了,出现了以国有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文化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使文化建设充满了活力。这些新的实践和探索,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些文化品牌的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部署是非常正确的。经过十年的

第二、文化事业的成功实践,需要正确引导。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引导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新的实践的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中学习时,把文化的地位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精辟的概括了“三个重要”、“三个关系”和“两个任意成为”,深入分析我们国际国内形势,从综合国力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现代传播手段更加快捷等文化建设所面临德技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形势下做出了新的概括、新的论述和新的判断。应该说这些新概括、新论述、新判断是一次认识上的新飞跃。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必须把这种认识转化为新的实践,转化为推动实践发展的指导原则。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二五”的规划之年,总书记的讲话非常好,为“十二五”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文化产业利于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之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国际经验,文化产业具有逆势上扬的特性,又是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文化与高新技术、新兴传媒的融合创新,显示了巨大的经济开发前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同时,我们还看到科技创造品质,文化创造品牌,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党中央今年特别强调文化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第四、精神文化需求,创造了文化发展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给我们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在这个时候也迫切需要我们大力繁荣我们的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江苏去年的人均GDP接近了6500美元,今年有望超过7000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富裕以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所以,党中央在强调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把握了这样一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也需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总书记的报告里面都有很多的阐述。各个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从以前军事的竞争到经济的竞争,以后进一步发展到文化的竞争,文化的地位在国际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个时候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加大推进文化发展的力度,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第四篇:节能产业网:响应国家节能政策 大力发展节能产业

节能产业网:响应国家节能政策 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节能,难点在节能。如何推进节能产业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启动的开官之年,我国对节能减排问题的关注则可以说是全行业的。殊不知,早在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表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将成为我国的长久之策。无独有偶,在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节能。一时间节能减排、低碳能源、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都热点话题。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至此,“节能”不再只是停留在纸面,正式由口号步入现实。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逐渐进入节能时代。

随着国家、地方“节能政策”的相继颁布,节能产业告别了以往的高能耗、有污染和排放的行业布局,在“节能时代”里求得生存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话题。节能产业的出路就在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实施者。节能产业网(http://)负责人表示:事实上企业进行节能技术创新是节能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节能企业正逐步的融入到节能产业网(http://)这样一个具备节能政策与资讯于一身的平台,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致力于节能产品的研发和新工艺的运用,共同为实践我们国家的节能目标做着不懈地努力。我们共同期待他们能够在节能产业网这样广阔的节能平台上推出更多节能、科技、环保、低碳、创新的新产品。

至此,节能产业网(http://)作为“十二五”新兴产业的节能行业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业内第一个双向节能产业交流互动平台。

第五篇:关于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推进

以三产服务业为主导

推进西街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调研报告

晋城市城区西街办事处位于市区西部,面积3.75平方

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92亩,总人口41590人,总户数15597户,流动人口8711人,下辖18个社区居委,其中包括2个企业社区。辖区内共有驻地单位68个(其中,包括晋城宾馆、市城镇集体联合社、泽州县政府及部分县直单位、市二中、市四中、62190部队家属院、63988部队家属院等;市直亏损企业8个:晋钢、太印、春光热电、市酒厂、市气门厂、市综合食品厂、市皮革厂、市风源食品厂;区直亏损企业2个:针织厂、色织厂),现有改制企业8家,规模以上企业3个,为:恒光热电、新华线缆、中晋药业,第三产业有金太阳家具汇展中心、泰森工矿机电城、华都文化娱乐公司、伊甸园娱乐有限公司以及一大批高档次娱乐场所,各类个体经营网点1000余家。

一、西街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十一五”以来,西街的工业企业受到环保及产业政策的限制,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逐步萎缩,工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2010年底,全处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占经济总量的%,与“十五”期间相比;完成工业增加值万元,占经济总量的%,与“十五”期间相比;工业经济上缴税收完成了,与“十五”期间相比;利润达,与“十五”期间相比;职工 1

总数,与“十五”期间相比;平

均工资,与“十五”期间相比;

“十一五”期间,全处工业企业数量家,规模以上

企业家,与“十五”期间相比,分别下降

了%和% 。

与此同时,社区经济在城市化改造过程中,受到了极大

冲击,面临着严重挑战。“十一五”期间,社区集体经济收

入万元,占经济总量的%,与“十五”

期间相比;辖区内共有门店家,

与“十五”期间相比;就业人员,

与“十五”期间相比。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三产服务业迅猛发展、龙头带

动优势逐步显现。今年随着金太阳家居汇展中心的开业运营

以及近年来上马的一些三产项目的有效运营,积极带动了全

处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进程。2010年底,全处三产服务业实现

总产值万元, 同比增长,比“十

五”期间增长了%,占全处经济总量的%,三

产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通过以上三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一、工业经济在西街经济发展中,逐步萎缩。一是工业

经济总量少。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处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约

为1/4强。新型工业化程度较低,现有工业企业发展障碍重

重,发展前景堪忧。二是产业层次低。落后产能、落后工艺、

落后企业占相当大比例,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企业,产业链

不长,产品附加值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基本

为0。三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及传统

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轻工业所占比重偏低。如受产业政策调

整影响,传统工业受挫,全处工业经济后果不堪想象。四是

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这一情况严

重制约了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

设,科技服务体系机制建设、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体系

建设基本没有起步。如:2010年恒光热电工业总产值共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万元,销售收入完成万

元,实现利润 -万元,上缴税金万元,发电量万度。各项指标均呈下滑趋势。中晋药业工业总产值完成

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万元,销售收入完成万元,

实现利润万元,上缴税金万元,产品产量

山楂总黄酮吨,成品药件,总体来看,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但产品档次不高,

技术含量低,缺少自己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

连续下滑;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装备差,经济效益不高;

区域经济产业层次低,传统工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滞后,缺乏发展后劲,但总量逐步萎缩。

二、城市化进程成为了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提升三产

服务业的客观条件。撤村建居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西街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制约。从区位优势上来说,工业企业

占地面积多,利润大,风险高,市场不稳定,见效时间长;

从居民切身利益上来说,仅仅靠全处现存的几家工业企业已

难以解决西街大量破产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更无须谈居民

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如何突破新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实

现新的转型跨越,成为处党委思考的战略性问题。“十一五”

期间,全处提出了“一轴双核两翼”的统筹发展战略,就是

以景西路为轴心,坚持服务城市、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景西路南部集中发展三产服务业;景西路北部集中发展三产仓储业;景西路以东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景西路以西加快现代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加快三产服务业,成为了全处推进经济转型快速发展的核心。借以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的东风,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重点发展商贸、科技和文化产业,要建成全区时尚商贸中心、现代商贸中心等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商贸区、中心文化区、科技区,逐步形成西街经济特色化、精品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良好格局。结合城中村改造发展商贸服务业,最大限度解决就业问题。

二、西街发展三产服务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随着城市化的改造,逐步呈现出人员相对集中,潜

力日益巨大的优势。“十五”、“十一五”以来,随着黄华街、前进路、景西路、红星街等市区主要街巷的改造,及黄华街西区改造、秀水苑小区竣工、苗孟庄社区、前书院社区的“城中村”改造等等,必然在西街辖区范围内入住大量城市居民,从3万余人发展到近10万人群体的庞大规模,必

然带来了城市购买能力和生活需求的加大。

二是随着全市城市化改造的布局,西街处于城市边缘带

的位置,辖区范围内设有多处交通站点,向北向西连接着泽州县巴公、东沟、城沟等大的乡镇,形成了一个地域辐射交通群,方便郊区居民进城购置商品。

三是随着豪德物流园区、苗匠物流园的建成,西环路环

城高速的开通,在辖区发展大型仓储物流业必将为辐射城市功能上带来很大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

三、西街发展三产服务业的思路和重点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理解三产服务业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而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大趋势,与此同时,

还要处理好工业经济和三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关系。

(二)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区近年来对加快发展商

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近期来看,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成1-2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从长远来看,一要加速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以水泥厂址改造、后圪塔社区、泰安社区及书院街以北地段为主体,以沿街沿路为补充,发展仓储物流中心。以配送型物流和市场流通型物流为重点,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建设成为服务全区,辐射周边县市的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二要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十二五”期间,西街将围绕“城市建设”这条主线,以新市西街为主轴心,以人民广场改造暨国际商贸中心、丹尼斯、金太阳等一批大型商贸中心为主体的建起全功能、完备的商业股地。通过商贸流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现代商贸流通格局。目前我处商贸领域在建、新建项目个,项目建设

领域涵盖了商贸服务业、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合计投资万元。三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主题,完善提升社区商业功能。重视社区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建设,促进商业网点布

局合理化。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需要,合理配置超市、便民店、菜市场(或生鲜超市)、快餐店、药店、理发店、洗衣店等社区商业必备性业态和购物中心、品牌专卖店、美容美发厅、咖啡馆、酒店等选择性业态,努力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支持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整体经济平稳运行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转变发展方式,更新发展理念。要认真研究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发展定位等方面要素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提倡自主创新,主动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发展三产服务业的先进理念,通过优化商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健全商品市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与水平。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三产服务业走上稳定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缆中间接头标识下一篇:道路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