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审计实务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银行审计实务范文

银行审计实务总结

一、代序

为什么决定着手写银行审计的相关东西呢?转所手续办理正在进行中,我想利用这段空闲好好整理一下过去的一些执业经验,旨在为今后的业务发展提供有用的借鉴。

1998年毕业后的头两年,我所接触的业务基本都是金融业务,包括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年度审计以及清产核资等,很幸运地的发展的头两年时间里遇到了一些良师好友,他们的一些执业理念和学习态度深深影响着我,促使我自己去思索、去积累、去沉淀。其后的四年执业里,银行的审计只是我日常审计的小部分,更多是对其他企业的审计,这也是一种很有益的执业体验,我常常将银行审计与其他企业审计交织一起思索。一方面,通过对其他企业审计中现金流以及经营状况的了解进一步去分析比较贷款户的风险分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内部控制的书面较严谨性来看待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这是一种相得益彰的思索,正是这种思索让自己在执业之外去查阅一些银行或者企业经营管理、财务分析以及物权法和合同法等相关的书籍资料,增强自己的基础知识面,以更好思考审计这种较为特殊的服务。毕竟个人的学习过于松散且无序,很难上升到一个系统的高度,这让自己颇感遗憾,在考虑到这份总结的构架上就颇费心血,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业务总结更有血有肉、更富有借鉴性和讨论性。限于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将这份总结上升到银行审计某种通用性的表述,于是就用一种较为局部的标题,并拟从内控综述、信贷业务审计、存款审计以及其他项目审计四个方面着手,以免题大误人。

二、内控综述

控制制度是管理学理性化发展的精华所在,使得管理的几何效应更加得以体现,而银行的控制制度说起来更像是案件汇编,常常一项控制就对应一些或者许多相关的案例与之配套,也就是说制度总是在自己或者别人亡羊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这些制度并不能消除金融行业固有的事件风险概率,在补牢的同时,也有恰当性的前瞻去设计或规避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圈套。

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谨体现在其完全的书面化,口头约束在最终提升到法律层次时总显得有些苍白,而诉诸于法律则是保障银行利益的最后关卡,这是一条不能突破的底线,在执业过程中,我总是喜欢这点,也喜欢强调这点,这符合我们审计证据的原则,证据的有效性体现在民法、合同法以及基于一种常识性交易的习惯,这些习惯让自己在分析和判断赖以支持自己审计结论的审计证据时,显得异常合乎交流双方的立场,从而建立起有效的信赖,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沟通冲突。

有效的内部控制首先得合乎法律的要求,这种要求并不单纯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指引,法律的要求是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宏观上避免银行的不正当竞争引起经济环境的风险过大,另一方面是从银行的微观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建议,诸如授权、分工合作、风险提示、责任界定等等这属于后者,在银行审计开始的前期我们总得搜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白其约束目的及内容,从而更有效制订我们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在将要展开的各个具体项目审计时会涉及具体各项控制的意义以及审计程序。

三、信贷业务审计

分业经营情况下,信贷业务是银行最主要的表内资产业务,在执业中,我总是习惯将应收利息、抵债资产和利息收入等三个表内项目以及银行承兑汇票这一表外项目结合在信贷业务审计中一并进行测试,本文将沿续这一习惯;同时,笔者将对信贷业务审计分解成两部分:管理建议书和审计报告及附注中应关注的两部分内容进行具体阐述,目的是更符合执业习惯,以便更好的抛砖引玉。

(一)管理建议书

在银行审计中,审计报告的有效性常让人怀疑。由于银行本身固有风险的存在,且受限于审计人员以及银行本身规模因素,检查风险难以控制到极低的水平以消除总体的审计风险,因此,即便是适当的保留意见类型的报告从事实上都难以让人觉得信服。更何况银行业本身是一个较为敏感的、特殊的主体,不干净的审计报告无疑会加大银行的流动风险,从而可能导致支付危机,引发经济环境的**,在这点问题上,区域性银行和全国性银行在其经营区域的影响是一致的。

同时,基于外部审计师的成本效率原则,当抽样误差超过可接受水平时,扩大样本甚至进入全查对于外部审计师是无法承受之费用(不仅时间不允许,人员以及作为客户的银行也不允许如此)。因此,当一些控制薄弱点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也仅仅在管理建议书中提及,并不作为一种调整事项加以调整或审计报告中加以保留,这种做法有利于监管部门以及符合银行自身管理的需要,得到了监管部门和银行董事会的默许,从根本上也更符合银行股东的利益,避免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引起局部审计范围受限制,改变了审计意见类型,从而引发银行危机,使得银行股东价值产生不必要的波动。

综上所述,同一般的工商企业审计不一样,银行的管理建议书并非审计的延伸服务,实质上是银行审计的重点,其意义和作用并不亚于审计报告,笔者将从审计实务中审计程序开展的顺序以及具体的一些控制点来总结银行外勤审计应考虑的内容:

1、信贷书面记录的管理、控制

贷款台账、信贷报表、审贷会记录以及信贷档案,这四方面内容构成信贷书面记录的主要部分,当然,书面记录还包括发放的传票、会计的分户账等,这将在下述的交易的会计核算控制中再加以说明。

(1)贷款台账

不管是采用电子数据,还是手工记录,贷款台账的主要要素都不应当改变,因为贷款台账的内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贷款户最基本的管理。以下是自己曾经写过管理建议书的一部分:

“我们发现,贵行仅用简单的、某一时点的贷款清单记录来代替贷款台账,相关的贷款清单反映了贷款的累计欠息、收息、贷款截止日等主要信贷信息。但是,由于贷款清单只是一种时点数的存在情况,无法序时且详细记载贷款户的发生信贷业务以来相关交易的各次情况,当存在信贷人员轮岗变动时,可能会因为对历史记录的疏忽没能及时关注到贷款户的不良变化,加大了信贷管理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序时、完整的贷款台账记录,以准确、清晰反映贷款的还本付息及转化贷款记录,是恰当的。有利于贷款的控制,且能够恰当避免人员轮岗引发不必要的交接风险。”

从这段内容可以看到贷款台账的作用,对贷款户还款意愿、还款记录的判断大都来源于贷款台账,要查阅贷款台账记录还能从中发现借新还旧、展期存在利息是否即时清偿的问题,是否属于不符合规定的借新还旧及违规展期等(强调这是属于调整事项)。如果时间允许,查阅贷款台账的记录应该和查阅贷款户的存款分户一并进行,以便合理判断贷款的去向以及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以判断贷款户的现金流转情况。

(2)信贷报表和审贷会会议记录

信贷报表是银行基于自身管理以及监管需要编报的一些统计表,包括贷款投向表、表内外应收利息分析表、贷款分类表以及其他相关的报表;而审贷会会议记录更是银行基于内部管理需要的议事纪要,里面记录了发放贷款时各方人员对待贷款的意见,否定或者同意的理由。

查阅这些书面资料,去判断存量以及增量贷款情况,具体做法是:比较分析上年与本期信贷报表中的投向、分类等,并通过查阅重大贷款的审贷会记录了解银行管理局对于贷款本

期投向的一种动态,以判断银行管理层对待贷款风险态度是否激进,过于追求合理任期的利益最大化,即短期效应。

这些查阅的内容并不足构成充分的审计证据,但是通过这种查阅,可以了解银行对待某种类别贷款户的政策导向,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为进一步判定信贷资产风险控制以及利息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谨慎性原则提供了方向。

(3)信贷档案

贷款卷宗通常有一个目录,但目录并不能简化对其相关内容的阅读。与信贷报表和审贷会记录不同,信贷档案的内容与贷款台账的内容都可以直接成为审计证据,因此,对档案内容完整性以及合理性都是审计应该关注的,当然,以下几点只是针对信贷档案的通用内容进行说明,涉及到贷款发放的内部控制书面记录将在交易的控制中进行阐述。

①用途。如同审计证据一样,信贷档案的搜集并非全无用处,即便是最简单的客户章程、营业执照等,部分严格意义上的贷款户法人资格证明资料的缺失,有时会将贷款合同的纠纷从民事上升到刑事上的诈骗等经济犯罪,这样就更加不利于贷款的及时偿还。

“我们发现,贵行有些贷款户的章程规定筹资的审批决定权属于股东大会,但贵行的信贷档案中,里面仅有该部分贷款户董事会同意贷款的会议纪要,并没有将相关贷款事项提交贷款户股东会进行表决,对该事项的疏忽可能会因为贷款户的股东会的异议,而导致还款意愿的不正当恶化,最终会影响贷款的偿还或者贷款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建议,在取得相关章程和营业执照的同时,应该就相关资料中与贷款有关的内容提请信贷人员注意,而且按照贷款户的内部权限来提请他们合理申报贷款的申请资料,以降低不必要的还款风险。”

②可信度。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来看,内部证据不如外部证据可靠;证据来源渠道经多方验证,其可信度就越高;这些也是一种常识性的惯例,同样适用于贷款资料。

在查阅贷款资料中,我们强调信贷人员并不一定要像报表审计一样,去搜集合理、充分的审计证据去验证报表的公允性;但是,在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倍受挑战的经济环境中,单一的审计报告证据难以证实其报表的公允性,信贷人员应当更加谨慎去证实盈利能力、资产状况以及负债状况。比如,通过索取纳税完税凭单(包括所得税和流转税)、基本户银行的对账单、资产的产权证明、即时的贷款卡查询记录等来进一步证实会计报表,以免高估了一颗经过包装烂苹果的食用价值,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③充分性。在刚开始从事银行审计时,由于当时银行经营压力并没有现在这么大,我们审计过程中始终有相关的信贷人员配合,和信贷人员的沟通常常在查阅每笔贷款档案记录过程中完成,因此形成一种“活看贷款档案” 的习惯,也就是说,查阅的贷款档案是经过信贷人员详细说明或者补充说明过的资料,更像是有人引导的展示会,这也是一种有益的体验,去易位思索信贷人员心中之重与心中之轻。这里始终得有个误区:钱是借给老板个人,而不是借给法人。去阐述法人是否有完整的民事行为人格抑或法人与股东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份总结要体现的内容, 1998年我在做某市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时,听说过近乎专业笑话的一个临终嘱托:孩子,这辈子欠银行的钱怎么还也还不完了;孩子,这辈子的钱怎么花也花不完了。

在信用体制不健全的氛围中,合理约束是贷款方愿意也能够接受的,而个人财产的证实很难找到有效的书面证据。除非交易双方在交易时各存与交易标的不直接相关的其他动机,否则对一个法人财务状况的证据搜集是较为容易操作的。

强调贷款档案的充分性还有一个不能遗漏的关注点是非首笔贷款资料的充分性,尤其是对借新还旧和展期的贷款,年检后的新营业执照或者变更后的章程可能会使得贷款户“整容得改头换面”而债权人却全然不知,这也是一种的风险。

2、交易的控制

(1)授权、合理分工以及审批

合理的授权和分工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由于企业实物的控制管理还存在识别、变现流转过程,各企业在实施和制定自己的控制制度都结合其业务特点,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但是,与企业不同,银行经营内容的主体——货币具有最不具明显标识、方便流通的特征,这就要求银行的授权和分工的体系必需要相对完整,因此,银行的控制都有相应的书面记录来保障其制度的执行,各项业务的审批表就是这些授权和分工控制行为的书面载体。

从“一枝笔审批”到审贷会的“集体审批”,贷款控制的这种限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自我交易,当然,这种限制程度和银行的组织架构形式和审贷会成员构成状况决定,扁平式和垂直管理两种方式对各业务职能部门权力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也决定了审贷会集体表决中各个独立个体的“独立性”,这些都是在审计中应当关注的,其目的也是防止通过对交易主体进行安排而形成自我交易,从而使得银行资金流失。

在判断一项控制是否有效时,除了关注签字成员构成以及相关人员的权责、独立情况外,还有另一要点在于日期的签署,在审计中常发现日期签署的倒挂或者相差较长,这可能有两种情况,出差在外电话审批、书面后补和程序走过场的形式作用,不论是哪一种,行为本身就是对控制行为的忽视,这种忽视可能源于制度的缺陷(关键控制人员的交叉分工缺失),也可能是因为对某种交易的故意不为或者适时存在未消除的疑虑。在查阅相关审批表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时如有必要,需要进一步的书面证据验证其相关解释,以免因为对一些重要细节的疏忽而造成审计程序不足。

(2)贷款方式的风险控制

这里所说的贷款方式是指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按揭贷款、担保和抵质押等贷款形态分类。除了类似典当业务的足值、有效的质押贷款外,其他贷款方式中对贷款主体的调查都必需是严格的,而不能因为其他的还款保证渠道而抹杀贷款主体的还款能力调查。这在国内是有诉讼先例的,如银行联合贷款户恶意骗取担保;又如汽车消费贷款(注:由于作为消费对象的标的物本身流动性太大,在这一两年案子是层出不穷,其控制缺陷之一也是因为对主体的贷款调查不足)。以下拟对主要的抵质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两种主要的贷款方式来分析其控制点:

①抵质押贷款。在贷款方式风险控制时,抵押、质押以及按揭贷款中,标的物的变现价值、产权归属以及实物状况都是信贷员应重点关注并且做出有效的书面记录的。

价值关注过程中,评估报告的合理性需要适当的证据加以证明,这点同审计报告一样,我们要求信贷人员合理读懂评估报告中评估假设以及评估方法,从而避免价值高估导致还款屏障失去了保护作用。

产权归属中“权属瑕疵”这个名词常常被引用,这主要涉及留置权和法律限定不能用于担保的财产。合同法中留置权优先于其他债权,是基于一种标的物本身实物形态建造或转移的直接债权,因此,不论是房产,还是存货抵押贷款,是否支付相关款项的结算情况可能会导致权属瑕疵,这点也要求信贷人员通过建造商或销售方合适的保证函或者付款回单证明加以消除瑕疵(还有一种做法是用信贷资金支付相关款项,以取得合理的留置替代权);担保法里面规定了一些单位的财产,如政府、学校等单位的公益财产是不能用于抵押的,这些财产的公益性对于贷款双方而言,其变现过程中要考虑公益道德风险,这也是一种权属瑕疵。实物状况的了解对于信贷人员而言尤为重要,实地察看目的不仅关注资产的外观,还应调查资产现有的使用状况以及周边资产状况,以避免出现对资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存有异议的第三方,消除抵押物变现的阻力。

②保证贷款。担保方与贷款方在信贷各方关系中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体现在对贷款方的资料搜集以及相关控制的完整性、有效性均适用于担保方。交叉担保(互保或连环保)和集团内部关联担保,这两种保证方式均可以借鉴集团授信管理方法,从整体上去判

断其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而不是简单对单个法人主体进行判断。

同上述的权属瑕疵一样,法律也界定了部分单位不具有担保资格,担保法明确界定的不能对外担保的政府部门以及合同法规定中需追加确认的效力待定合同(如分公司在授权之外签署的担保合同)等,这些在判断担保主体资格要尤为关注(尤其是政府工程项目,财政的承诺担保函实际上并不具法律效力的)。

第二篇: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号-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号——审计报告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和出具审计报告,规范内部审计报告及相关活动,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本指南所称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第三条 本指南适用于各类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政府及非盈利组织的内部审计活动,可结合行政管理程度的要求,参照执行。

第四条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体现内部审计项目目标的要求,并有助于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项目目标的要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对以下方面的评价:

(一)经营活动合法性;

(二)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

(三)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四)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

(五)组织财务状况与会计核算状况;

(六)组织的风险管理状况。

第五条 正式立项的审计项目应当在终结审计后编制审计报告;如果存在下述情况之一时,应当根据组织适当管理层的要求和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编制并报送中期审计报告:

(一)审计周期过长;

(二)被审计项目内容特别庞杂;

(三)被审计期间比较长;

(四)突发事件引起特殊要求;

(五)组织适当管理层需要审计项目进展情况的信息;

(六)其他需要提供中期审计报告的情况。 中期审计报告不能取代终结审计报告,但中期审计报告能够作为终结审计报告的编制依据。中期审计报告不具有终结审计报告的效力。

第六条 编制审计报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审计报告应以可靠的证据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事项,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二)完整性。审计报告应当做到要素齐全,内容完整,不遗漏审计发现的重大事项。

(三)清晰性。审计报告应当做到逻辑性强、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阐明事实和结论。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过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复杂语言。文字应当通顺流畅,用词准确,避免使用“几个、少数、大量”等模糊字眼说明情况。

(四)及时性。审计报告应当及时编制,以便组织适当管理层适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在保证审计报告质量的前提下,审计报告应当在完成现场审计后尽快编制,经过征求意见和补充修改后分别送达各有关方面。

(五)实用性。审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利于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有助于组织实现预定的目标。

(六)建设性。审计报告不仅应当发现问题和评价过去,而且还应能解决问题和指导未来,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

(七)重要性。在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时,应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相关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对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严重差异和漏洞以及审计风险高的领域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有重点的详细说明。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还要考虑被审单位接受审计建议、采取相应措施的成本与效益关系。

第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岗位的要求和责任。复核层次级别的具体设置应当视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人员配置等各种因素而定。

第八条 审计报告可以手工编制,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自动编制。

第九条 内部审计人员需用联系及综合性的思维方式、以高超的沟通与合作技能来组织和编写审计报告。

第二章 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

第十条 内部审计报告因审计项目预定目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的内部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标题;

(二)收件人;

(三)正文;

(四)附件;

(五)签章;

(六)报告日期;

(七)其它。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报告的标题应能反映审计的性质,力求言简意赅并有利于归档和索引。一般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名称;

(二)审计事项(类别);

(三)审计期间;

(四)其他。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应当是与审计项目有管理和监督责任的机构或个人。一般应当包括:

(一)被审计单位适当管理层;

(二)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或者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三)组织最高管理当局;

(四)上级主管部门的机构或人员;

(五)其它相关人员。

考虑到各个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方式差异,审计报告的送达单位或个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报告的正文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一般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一)审计概况;

(二)审计依据;

(三) 审计发现;

(四)审计结论;

(五)审计建议;

(六)其它方面。

第十四条 内部审计报告的附件是对审计报告正文进行补充说明的文字和数字材料。一般应当包括:

(一)相关问题的计算及分析性复核审计过程;

(二)审计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三)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责任人的反馈意见;

(四)记录审计人员修改意见、明确审计责任、体现审计报告版本的审计清单;

(五)需要提供解释和说明的其它内容。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报告应当由主管的内部审计机构盖章,并由以下人员签字:

(一)审计机构负责人;

(二)审计项目负责人;

(三)其他经授权的人员。

第十六条 审计报告日期一般采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送出日作为报告日期。以下情况下使用相关的日期:

(一)因采纳组织主管负责人的某些修改意见时;

(二)内部审计人员在本机构负责人审批之后又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新的重大问题时;

(三) 内部审计报告存在重要疏忽时;

(四)其它情况。

第三章 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十七条 审计概况是对审计项目的总体情况的介绍和说明。一般主要包括:

(一)立项依据。在审计报告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说明审计项目的来源:

1、审计计划安排的项目;

2、有关机构(外部审计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委托的项目;

3、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安排的项目;

4、其它项目。

(二)背景介绍。在审计报告中,应当对有助于理解审计项目立项以及审计评价的以下情况进行简要描述:

1、选择审计项目的目的和理由;

2、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性质与特点、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员工数量、主要管理人员等;

3、上次同类审计的评价情况;

4、与审计项目相关的环境情况;

5、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技术性文件;

6、其它情况。

(三)整改情况。如有必要,应当将上次审计后的整改情况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说明。

(四)审计目标与范围。审计报告中应当明确地陈述本次审计的目标,并应与审计计划中提出的目标相一致;还应当指出本次审计的活动内容和所包含的期间。如果存在未进行审计的领域,应当在报告中指出,特别是某些受到限制无法进行检查的项目,应说明受限制无法审查的原因。

(五)审计重点。审计报告应当对本次审计项目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说明,并指出针对这些方面采取了何种措施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也可以对审计中所发现的重点问题做出简短的叙述及评论。

(六)审计标准。财务审计的标准主要是国家有关部门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其它相关规范制度。管理审计的标准主要是组织管理层已制定或已认可的各项标准。

第十八条 审计依据是审计报告应声明内部审计程序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的。当确实无法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时,应在审计报告中陈述理由,并对由此可能导致的对审计结论和整个审计项目质量的影响做出必要的说明。 第十九条 审计发现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的检查和测试过程中所得到的积极或消极的事实,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所发现事实的现状,即审计发现的具体情况;

(二)所发现事实应遵照的标准,如政策、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

(三)所发现事实与预定标准的差异;

(四)所发现事实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

(五)所发现事实在目前现状下产生的原因(包括内在原因与环境原因)。

第二十条 审计结论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所做出的职业判断和评价结果,表明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

在做出审计结论时,内部审计人员应针对本次审计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已掌握的证据和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做出评价。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结论可以是对经营活动或内部控制的全面评价,也可仅限于对部分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如果必要,审计结论还应包括对出色业绩的肯定。

第二十一条 审计建议是内部审计人员针对审计发现提出的方案、措施和办法。审计建议可以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的改善和纠正的建议;也可以是对显著经济效益和有效内部控制提出的表彰和奖励的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依据审计发现和审计证据,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结论的性质,提出审计建议。审计建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现有系统运行良好,无需改变;

(二)现有系统需要全部或局部改变:

1、改进的方案设计;

2、方案实施的要求;

3、方案实施效果的预计;

4、未实施此方案的后果分析。

第四章 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确认有较大必要性的条件下编制规范的中期审计报告。一般中期审计报告篇幅较短,应当清楚地说明审计发现的事实、不良状况的影响,并提出审计建议。中期审计报告的格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下所列格式之一:

(一)中期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包括:(1)标题,可由审计项目和“中期审计报告”两部分组成;(2)收件人;(3)审计发现;(4)审计建议;(5)附件;(6)签章;(7)报告日期。

中期审计报告一般格式参考范例如下:

关于“出纳付款程序”的中期审计报告(标题) 公司总经理:(收件人)

从正在进行的公司××财务收支审计中,我们发现公司财务部付款内部控制程序存在严重缺陷。出纳员××保管着公司财务专用章及财务经理私章,可随时支取公司款项,在我们的初步审核中,已经发现未经审批的付款××笔,共计××万元,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将可能导致更大的舞弊风险。(审计发现)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建议财务经理收回相关印鉴,对每一笔公司款项的支付严格审核后才能签发,同时责成出纳员说清××万元款项的去向,采取各种手段追回款项,并建议临时停止出纳员的职务工作。(审计建议)

附件:1. ××

2. ××

3. ××(附件) 审计项目负责人:××

审计小组成员:××、×× ××审计机构(签章)

××年××月××日(报告日期)

(二)中期审计报告的备忘格式包括:(1)标题,只简单列示审计项目即可;(2)收件人;(3)审计发现;(4)审计建议;(5)审计人员签章;(6)报告日期。

中期审计报告备忘格式参考范例如下:

资本性支出授权的中期报告(标题) 供销部经理:(收件人)

在审计贵单位资本性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所发生的资本性支出没有取得相应的批准文件。在××个资本性项目中,我们抽取了××个进行检查。累计支出××万元人民币。在档案资料中,均没有发现取得相应的批准文件。(审计发现的事件)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最近改组重建的会计部门还没有在项目建设之前授权专门的人员负责批准;另外,采购订单的复核、批准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程序。(审计发现的原因)

为了确保按照企业管理当局的意图对资本性支出业务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建议贵单位应该授权专门人员负责采购业务的批准;另外,在实施采购之前,采购订单应该与经过批准的文件进行核对验证。(审计建议)

审计员:×××

×××(签章)

××年××月××日(报告日期) 第二十三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编制终结审计报告。终结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包括:(1)标题;(2)收件人;(3)审计概况(立项依据及背景介绍,上次审计后的整改情况说明,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等);(4)审计依据;(5)审计发现;(6)审计结论;(7)审计建议;(8)附件;(9)签章;(10)报告日期。

终结审计报告基本格式参考范例如下:

关于××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报告(标题) ××公司总经理:(收件人)

为了配合今年年底公司组织的行业检查活动,我们临时调整了审计计划,组成了以王××为项目负责人的5人审计小组,对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了局部审计,旨在自我评价,消除内部控制的弱点,改善公司管理水平,争取在行业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我们的审计目标是测试内部会计控制方面是否存在漏洞,寻找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差距。审计涉及的期间是20××年1月1日至20××年12月31日。审核的范围包括会计制度设计、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机构和人员职责,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审计概况)

我们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本项内部审计工作,并采用了我们认为应当采用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根据抽查结果,我们认为,下列情况应当予以关注:

1、没有定期进行银行对账单调节。截至我们进行审计时,银行对账单的调节工作已延误了四个月,严重削弱了公司对资金安全性的控制。(见附件第××页)

2、由于没有防止投资收益账户上舞弊行为的控制程序,导致超过100,000元的股利被非法挪用。(见附件第××页)

3、···。(审计发现) 除上述问题外,我们认为,组织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在整体上是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的,其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审计结论)

我们认为,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相关职位人员配备不足,不相容职务未予以分离。建议财务部门健全资金控制制度,并招聘一名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充实相关职位。(审计建议)

附件:1. ××

2. ××

3. ××(附件)

审计项目负责人:×××

审计小组成员:×××

×××

××审计机构(签章)

××年××月××日(报告日期)

第五章 审计报告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十四条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在结束现场审计工作之后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按照以下程序编制审计报告:

(一)

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

编制审计报告初稿;

(三)

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四)

复核、修订审计报告并最后定稿。

第二十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报告的准备工作时,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一)报告的整体或具体格式;

(二)可能的发送对象,以及报告收件人的姓名和职位;

(三)审计目的、范围等的表述;

(四)审计计划或审计委托书;

(五)审计发现的描述;

(六)用以支持审计发现和建议的各种信息,包括:附录、说明和图表;

(七)特别敏感的内容,包括:在报告中对于机密内容的披露程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可能性反应,以及内部政策等;

(八)其他需要考虑的重要报告事项。

第二十六条 审计报告初稿由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由其授权的审计项目小组其他成员起草。如由其他人员起草时,应当由审计项目负责人进行复核。审计报告初稿应当在审计项目小组进行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进行适当的修订。编制审计报告充分应当体现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

第二十七条 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审计项目小组应与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及时、充分的沟通。

审计项目小组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应当根据沟通内容的要求,选择会议形式或个人交谈形式。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进行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交流。

审计项目小组应当根据沟通结果对审计报告适当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审计报告应当由被授权的审计项目小组成员以及审计项目负责人、审计机构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复核和适当的修订。审计报告复核、修改后,再经与组织适当管理层充分沟通后,由经授权人员签章,提交给审计项目有责任的机构或个人。 第二十九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采用以下方法编制审计报告:

(一)考虑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各种合理需求。有些事项或后续审计结果与本次审计结论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重要,但需审计人员向报告收件人如组织管理当局反映提请关注,此类事项和情况应适当写入审计报告。

(二)反映被审计对象的相关成绩。对被审计单位的突出业绩应当在审计报告中予以适当说明。

(三)反映改进的计划和行动。由于受到审计目标和准备工作的制约,或受到审计过程中新发生情况的影响,审计范围可能与审计计划或最初拟定的范围不一致,必要时可在审计报告中指出所改进的计划与所采取的行动。

(四)揭示导致问题产生的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

(五)采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对审计过程中揭示的消极的审计发现,在不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声誉的前提下,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及可能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客观准确地以被审计单位可接受的语言写入审计报告。

(六)运用恰当的图表和脚注。审计报告可以运用适当的图表和脚注,以增强灵活性,快速准确直观地揭示和传递提供审计信息。

第六章 审计报告的复核、发送和保存

第三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报告的三级复核制度。由审计项目负责人主持现场全面复核;由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主管主持非现场重点复核;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主持非现场总体复核。三级复核的分工,可由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自行决定。各级复核的主持人在必要时可以授权他人行使权力,但责任仍由主持人承担。

第三十一条 审计报告复核主要包括形式复核和内容复核。

(一)形式复核。一般包括:

1、审计项目名称是否准确,描述是否恰当;

2、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是否可靠;

3、审计日期是否准确,审计报告格式是否规范;

4、审计报告收件人是否为适当的发送对象,职位、名称、地址是否正确;

5、审计报告是否表示希望获得被审计单位的回应;

6、审计报告是否需要目录页,目录页的位置是否恰当,页码索引是否前后一致;

7、审计报告中的附件序号与附件的实际编号是否对应;

8、审计报告是否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9、审计报告的复核手续是否完整。

(二)内容复核。一般包括:

1、背景情况的介绍是否真实,语气是否适当;

2、审计范围和目标是否明确,审计范围是否受限;

3、审计发现的描述是否真实,证据是否充分;

4、签发人是否恰当,签发人与收件人的级别是否相称

5、参与审计人员的名单是否列示完整,排名是否正确;

6、报告收件人是否恰当,有无遗漏,姓名与职位是否正确;

7、标题的使用是否适当;

8、审计结论的表述是否准确;

9、审计评价的依据的引用是否适当;

10、审计建议是否可行。

第三十二条 审计报告的发送范围一般限于组织内部,通常可根据组织的一般要求和审计活动本身的性质来确定发送对象。

第三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将内部审计报告送交组织外部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或者是将审计报告的部分内容呈送组织外部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决定对外报送内部审计报告时,应当经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或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批准程序。

第三十四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报告的保密性要求,充分考虑审计报告传递方式的恰当性。一般应当采取派专人直接传递、特快专递、邮政服务和办公室当面传递等方式进行报告传递。

第三十五条 组织应当制定制度性文件,对审计报告的发送对象和各种传递方式做出规定,防止报告在传递过程中被延误、丢失或误投。

第三十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保留审计报告副本。审计报告以及其它业务文档应当按照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管理层制定的审计档案管理制度纳入档案管理,加以分类并且妥善保存。

第三十七条 内部审计报告应在适当的范围予以公开。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指南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本指南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审计实务、分析题

实务题:

1、审计人员李宏审查某电扇厂1999年应收账款账户时,发现有两个明细账户有异常情况。其中:(1)市宏达商场明细账,1999年12月31日借方余额80 000元,本年无发生额。经查,此款是1996年宏达商场向该电扇厂购电扇发生的货款。(2)市水泥厂明细账,1999年12月31日贷方余额75 000元,本年无发生额。经查,1998年12月31日仍为贷方余额75 000元。

问:(1)市宏达商场明细账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并指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2)市水泥厂明细账中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审查此款的真实性? (3)市水泥厂明细账中如果存在舞弊,如何审查并进行账项调查?

2、罗兰公司于2000年10月委托立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2000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李晓对截止2000年11月30日的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时,复函中有6户顾客提出以下意见:

(1)本公司资料处理系统无法复核贵公司的对账单。 (2)所欠余额10,000元已于2000年11月20日付讫。 (3)大体一致。

(4)经查贵公司11月30日的第750号发票(余额为7,500元)系目的地交货,本公司收货日期为12月5日,因此询证函所称11月30日欠贵公司账款之事与事实不符。

(5)本公司曾于10月份预付2,500元,足以抵付账单中所列两张发票的金额1,500元。

(6)所购货物从未收到。

请问:针对顾客复函中提出的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何种步骤进行处理?

3、G公司出售一设备,原值10 000元,已提折旧6000元,无减值准备,对外销售所得5000元,无清理费用,按实际收到金额作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处理。

要求:请指出错误。

4、审计人员在对某企业的短期借款进行审计时,计划将企业的短期借款额与发放贷款的银行对账。查阅企业短期借款明细账,发现一部分借款项目有余额,另外一些内发生的和以前发生的借款项目,借贷方已结平,没有余额。 1.审计人员应就审查时有余额的短期借款项目与银行对账?还是应将对账范围扩大到所有发生过业务的借款项目?为什么? 2.对账时,应向银行征询哪些内容?

5、注册会计师检查了柏田药业的基本生产车间6月初设备计提折旧业务。该企业年折旧率为5%,在审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时,发现如下记录:(1)5月末该车间设备计提折旧额为12 000元。(2)5月初购入不需安装设备一台,原值25 000元,已交付生产使用。(3)5月份交外单位改良(大修理)设备一台,当月交付使用,该设备原值为200 000元,技改支出为60 000元,变价收入为18 000元。(4)6月份该车间设备计提折旧额为20 300元。 问:检查该企业累计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如何查证?

6、.审计人员在审查利民公司2009年对外投资业务时,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问题:

该公司于2009年4月购入红运公司的股票50 000股,预计持有时间为4个月。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购入价为1.2元,实际支付金额为62 000元,其中包含已宣告发放,但未支付的股利2 000元。该公司做以下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红运股票 60 000

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收益

2 000

贷:银行存款

62 000 要求:指出业务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

7、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从事投资、设备制造等方面的业务。腾达会计师事务所2008年2月份接受了东方公司2007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并指派注册会计师田玲、王天于2007年12月份对东方公司2007投资业务的相关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控制测试,同时对部分财务资料进行了预审。在预审过程中,田玲了解到以下情况:

(1)东方公司的股票、债券的买卖业务须由董事会批准、经董事长签字后,由财务经理林鑫具体办理股票、债券的买卖业务,但在具体办理的过程中,遇到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等的异常情况时,林鑫可自行决定买进或卖出,并在度过紧急情况后及时向董事长汇报并备案。由指定专职财务人员A负责进行会计记录和财务处理,专人B负责股票及债券的保管。每月末,由内部审计人员C组织财务经理,财务人员A、专人B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股票、债券的定期盘点以及与账面记录的核对,以确定股票、债券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正确性和所有权归属。

(2)东方公司新建加工车间,使用了 2006年1月初从某建设银行借入年利率为6%、期限为2年的一般长期借款1000万元。该车间自2006年7月1日开工建设,于2007年6月30日交付使用,但至2007年12月31日仍未办理竣工决算。东方公司以该项建筑工程尚未转入固定资产为由,未对新建车间计提折旧,并将2007发生的60万元借款费用计入在建工程。

要求:针对情况(1),指出东方公司股票、债券交易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并说明原因;针对情况(2),指出东方公司工程的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在需要调整的情况下,列出调整分录(不考虑调整对相关税费的影响)。

8、北京天平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张红、李欣于2005年2月14日对天威股份有限公司2004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于2月20日完成审计工作,并于2月24日致送审计报告。以下是张红、李欣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

天威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2004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些会计报表由贵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保证这些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我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保证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审计工作包括在抽查的基础上检查支持会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证据,评价管理当局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采用的政策和做出的重大会计估计,以及评价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我们相信,我们的审计工作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我们认为,上述会计报表符合《独立审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审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贵公司2004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和该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国际惯例。

北京天平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

张红(签名)

中国·北京

中国注册会计师

李威(签名)

2005年2月24日

要求:请逐项指出上述审计报告中的错误之处,并逐项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篇: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试题

1 甲企业接受其他单位以固定资产进行的投资,该项固定资产原值600万元,已提折旧 120 万元,经双方协商确认的价值为400万元,甲企业以 480 万元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对此,审计人员应做出的判断是:

A.甲企业该固定资产计价正确

B.甲企业该固定资产计价错误,应为400万元

C.甲企业该固定资产计价错误,应为600万元

D.甲企业该固定资产计价错误,应为280万元

2 对未入账的长期借款进行审查,无效的审计程序是:

A.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债务说明书,了解举债业务

B.对利息费用实施分析

C.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并与总账核对

D.查阅企业管理部门的会议记录、文件资料,了解与举债相关的信息

3 审计人员在审查托管证券是否真实存在时.应采取的主要审计程序是:

A.审阅投资明细账

B.向代管机构函证

C.检查被审计单位股票和债券登记簿

D.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

4 审计人员为了证实对外投资的存在性与所有权,应实施的审计程序是:

A.查阅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明细账

B.查阅投资收益的入账凭证

C.查阅对外投资的实物证明,如股权登记证、债券或出资证明

D.查阅关于对外投资决策的会议记录

5 审查企业长期借款,发现其中一部分将在一年内到期。审计人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将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在报表中列示为:

A.或有负债

B.长期负债

C.流动负债

D.流动资产

6 下列程序中不属于借款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测试程序的是:

A.索取借款的授权批准文件,检查批准的权限是否恰当、手续是否齐全

B.观察借款业务的职责分工,并将职责分工的有关情况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C.抽取借款明细账的部分会计记录,按原始凭证到明细账再到总账的顺序核对有关会计处理过程,以判断其是否合规

D.计算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在各个月份的平均余额,选取适用的利率匡算利息支出总额,并与财务费用等项目的相关记录核对

7 审查对外投资时,应测试其内部控制环节。以下符合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要求的做法是:

A.长期投资一般由财会部门出纳员负责,并履行监督控制职责

B.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作价,主要由负责投资审批的企业领导负责

C.实物投资的资产价值评估、作价与投资审批工作分离

D.股票与债券投资由记账人员负责

8 为确定“长期借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进行函证。函证的对象应当是:

A.B公司的律师

B.金融监管机关

C.银行或其他有关债权人

D.公司的主要股东

9 在确定被审计单位收到外币出资,根据有关制度规定,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应采用:

A.合同约定的汇率

B.收到出资时的市场汇率

C.出资当月一日的市场汇率

D.出资当月月末的市场汇率

第五篇:小金库审计实务

“小金库”的成因、类型分析及审计实例

“小金库”是通过不正当、不合法渠道聚敛形成的帐外资金,由于大量收入游离于帐外,失去监管,损害了集体利益,减少了财政收入,是滋生铺张浪费和腐败的温床,而且其存在往往与经济犯罪联系紧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为什么国家明令禁止私设“小金库”,依然有人我行我素、明知故犯?笔者分析认为这与目前的办事潜规则不无关系。某些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嘛,办事情要求人,得搞“感情投资”、单位财务被监督开支不能随心所欲,搞个“小金库”不受约束!还有领导认为,设“小金库”是为单位谋利益,取消了反倒给小集体带来损失,只要钱没装进个人腰包,花到哪儿大家心里清楚就行。三是有的左攀右比,看有的单位“小金库”没有撤,自己也照设不误。四是某些财务人员业务不精,立场不稳。这都是造成“小金库”屡禁不止的原因。

对此,200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18号),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2009年首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治理,事业单位中要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重点,然后再逐步扩展到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和审计署随后印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并制定了《“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作为履行经济监督职责的审计机关,更要充份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成为这项清理工作的主要力量,鉴于目前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小金库”的隐蔽性,清理工作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笔者对多年审计工作中查处的“小金库”类型和审计方法进行了几点归纳。

一、各项其他收入、回扣不入帐型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在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报帐,每笔经费的开支均有层层审核方能过关,由于审批严格,就有单位将其他收入,如:补课费、培训费、房租收入、卖废品收入、资料回扣等收入,未按收支两条线缴入预算外帐户,由个别人掌管,成为“小金库”。对这类“小金库”的审计,可以从外围入手,通过走访调查进行核对。对于教育系统的补课费、培训费、资料回扣等收入是否存在“小金库”,可以通过帐面审计与走访学生、家长相结合进行深挖。

例如,我们在对某中学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有一笔通过现金的预算外收入,摘要栏记录的是:收资料返还款,会计分录为:借:现金7600元,贷:事业收入9600元。下附该校所购资料的总金额,按总金额的10%提取并返还款的说明,经询问会计人员,证实这实际是一笔资料回扣款。这让我们联想到近两年学校每年从外购进资料十几万元,若按10%的回扣计算每年均有一笔可观的回扣收入应在帐上反映,由此我们又对该校前三年的财务进行了审计,结果未发现相关收入。那么,这两年的资料回扣款哪里去了呢?经过仔细询问会计、出纳人员,他们均未收到过这两年的回扣款,此时他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前几年的回扣款是由校工会主席经办的,我们找到了工会主席了解此事,当我们再次追问前三年这两个年度是否有回扣款?回扣款是否入帐?交给谁了?该工会主席不耐烦的说:“以前的事我不知道!你们该去问校长!”。审计组长见此状,耐心地进行了说服教育工作,指出:“自查从宽,被查从严,配合审计是审计处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问题的必须查个水落石出,不是问题也不会冤枉你。”该工会主席听了这些话沉默不语,审计人员凭着职业的特有敏感,就认定“有戏”了。

果然,不到五分钟,该工会主席终于倒出了原委,前三年的回扣款是校长经办的,然后亲自交给了他,由他长期保管并进行支出,操作金额具体多少已记不清了,不过他有记录,在家放着。我们很快随他去他家取记录,所谓记录实际是一本流水帐,记帐很不规范,但记载很详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内容项目较多,经我们审计整理,查出该校前三年“小金库”高达12万元,共有二十一笔收入,其中:资料款回扣款1.5万元,三笔;校办厂创收款9.3万元,六笔;罚没款等收入1.2万元,十二笔;至审计之时,“小金库”余额款项所剩无几,经查证所有款项收支均由校长安排进行。

二、虚例支出,转移“小金库”

一般在进行审计时,对各项支出主要是审其真实性、合规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能通过业务是否合理,取得的在始凭证是否合法不判断其是否真实。如果凭证合法,但业务不存在,即虚例支出,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例如在对某技术学校审计过程中,发现该校频繁发放监考费、课时费等费用,而且均有教师签字认领,审计人员对此产生了疑问,经测算,平均每星期一次大考,每天超课时近一小时,通过对学生和部分教师的走访,均认为并未达到上述程度,这说明,有一部分的费用不是真实的,审计人员将调查走访的结果呈现在财务人员面前时,她交待了是校领导安排多造费用,用虚假签名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19.73万元,其中,校长、会计、出纳私分3万元,其余用于校领导的各项开支,至审计日,还有

1.62万元余额。

在审计中还发现,部分单位虚例支出后,将套取的资金转移到其他关系单位,如多结就餐费,然后将各项费用拿到餐馆报,或取现金用。对于这类性质的“小金库”的查处较困难,因为大多数单位餐费支出都是领导一支笔,其他人员不了解内情,无从调查,笔者认为,对于这种情况,只有从制定严格预算制度,核定招待费,超支自付,从而控制其发生。

三、利用往来款项设置“小金库”

应收款,是大多数单位都有的业务,会计制度规定,超过三年未收回的应收款可以作为坏帐处理。有些单位钻制度的空子,对于已收回的欠款不入帐冲减应收款,而是截留于帐外,形成“小金库”,等三年一到,就可将此欠款做为坏帐处理。对此,可以通过向应收帐款对方单位发函证,核对欠款余额,就可以查清是否存在“小金库”。

审计中还发现,债权单位收回的欠款是由实物抵欠款的,债权单位在收回实物后,不冲减应收款、增加库存材料等,而是将实物变价不入帐,形成“小金库”。如笔者在对某电视台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某酒厂欠其广告费十多万,一直未付。经与酒厂函证,酒厂回函说明已于某年用所产高档酒抵其欠的广告费,并附电视台相关收据。有了有力证据后,电视台领导才如实交待,的确如此,但收回的酒未冲减欠款,一部分做为春节福利发放给台里的职工,另一部分做为礼品送相关领导和单位了。

四、利用单位有收费权利,随意放宽收费标准,从监管单位收取一定帐外资金设置“小金库”。有收费权、罚没处理权的行政事业单位,正常情况是应按国家规定收取相应费用,但由于收费或罚没标准有一个活动幅度,由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执行,就会造成某些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与对方讨价还价,以回扣或赞助为由少罚少收或不收,得到的回扣或赞助不入帐,形面“小金库”。对这类“小金库”的审计,可以从帐面入手,对于收费或罚款不合标准的,或注明原因免收少罚的,要格外重视,不光要看原因是否成立,证明材料和手续是否齐全。还要实地了解对方是否真正符合应减免的情况,是否另外交别的款项。

五、固定资产清理不按正常程序,清理收入不入帐。

固定资产清理,是很多企业事业单位都存在的业务,正常处理办法是将清理费用、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将其残值收入做为固定资产清理收入。这残值收入就有可能成为“小金库”资金的来源。对此,在审计固定资产清理时,认真审查会计凭证,看帐面是否记录有清理收入,如果没有,可根据该项固定资产原值及使用年限和市场行情来推断,是否有残值,是否可以得到残值收入,同时也可从企业保管或工人处了解该固定资产的处置情况。从多年审计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原值较大的固定资产,在清理过程中都有残值变价收入,所以帐面没有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就很有可能存在“小金库”。

笔者认为,通过这次全国性多部门协作的清查活动,能够有效扼制“小金库”设置,减少财政资金的流失,降低经济犯罪的发生率,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安全运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秀员工宣言范文下一篇:银行行风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