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图纸

2022-07-06

第一篇:冲压模具设计图纸

旋转体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有全套图纸)

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 要

本次模具设计是从零件的工艺分析开始的,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设计的大体思路。其开始是确定该模具类型为落料-拉深复合模,计算毛坯尺寸,确定拉深次数,作工艺计算,计算出冲裁时的冲压力、卸料力、推件力,以及拉深时的拉深力和压边力 ,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选择压力机和确定冲模的闭合高度,最后根据前面所计算出的内容确定模具的凸、凹模尺寸和形状。设计出挡料销、卸料板、推件装置、弹簧、导柱、导套和模柄等模具的主要零部件,从而完成整个模具的设计工作。

其中模具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是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内容包含了凹模结构设计、凸模结构设计、凸凹模结构设计、定位零件、弹性卸料装置、钢性推件装置、弹簧的选用、导柱与导套、模柄与模架的选取等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加工方法和加工注意要点。这样更有利于加工人员的一线操作,使其通俗易懂加工方便。本次设计不仅让我熟悉了课本所学的知识,而且让我做到所学的运用到实践当中,更让我了解了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和加工实践中应注意的要点。使我在此次设计中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拉深、复合模、冲压力、冲模闭合高度、拉深力

有全套图纸QQ768385026

00

前 言

冲压技术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放置在模具内的板料施加变形力,使板料在模具内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由于冲压加工常在室温下进行,因此也称冷冲压。冲压加工的板料一般为板料或带料,故也称为板料冲压,而冲压模具是指将板料加工成冲压零件的特殊专用工具。而复合模就是其中 的一种,冲压生产靠模具和压力机完成加工过程,与其他加工方法比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有着冲压件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可获得难以制造的壁薄、重量轻、刚性好、表面质量高、形状复杂的零件;不需要加热毛坯和大量切削金属,所以它能节省能源、节约金属;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由于模具具有多种突出的特点,因此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例如,航天、机械、电子信息、交通、兵器、日常电器及轻工业等产业都有冲压加工,不但产业界广泛用到它而且每一个人每天都直接与冲压产品发生联系。

另外,模具工艺分析计算与现代数学、计算机技术联姻,对复杂曲面零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和有限元分析,达到预测其一工艺方案对零件成形的可能性和成形过程中将会发生的问题,供设计人员进行修改和选择。这种设计方法是将传统的经验设计升华为优化设计,缩短了模具设计和制造周期,节省了昂贵的模具调试费用,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分析的研究和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模具的制造效率和质量,使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实现CAD/CAM/CAE一体化。

所以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大批量与多种小批量共存,发展适宜于小批量生产的各种模具,经济模具和标准化切易变换的模具系统是当今模具生产面临的一大挑战。

1 / 7

00

1 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

1.1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旋转体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是一个不带凸缘的圆筒形零件,且其形状简单、对称,有利于合理排样、减小废料,直线、曲线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其主要的形状、尺寸可以由冲裁和拉深工序获得。且选用08F钢,其弯曲半径均大于该种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且工件精度要求不高,不需要校形,作为拉深成形尺寸,其相对值d凸/d、h/d都比较合适,拉深工艺性较好,因此,该零件可以用冷冲压加工成形。

其零件如图1.1:

图1.1 零件图 1.2确定工艺方案

冲压该零件所需的基本工序为落料和拉深。其拉深工艺方案有以下几种: 方案一:落料与拉深复合,采用正装复合模。 方案二:落料与拉深复合,采用倒装复合模。 方案三:先落料、再拉深,采用单工序模。

比较上述各方案可以看出:方案一的优点是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可同时完成落料及拉深工序,在完成这些工序的过程中,冲件材料无需进给移动;冲件精度高,不受送料误差影响,内外形相对位置一致性好;冲件表面较为平整;适宜冲薄料及脆性或软性材料;可充分利用短料和边角余料;冲压生产率高,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缺点是冲模面积较小,制造复杂,价格较高。

2 / 7

00

方案二的优点是废料能直接从压力机台面落下,而冲裁件从上模推下,比较容易引出去,操作方便安全,且易于安装送料装置,缺点同方案一。

方案三:优点是通用性好,冲模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价格低,适合于小批量生产,缺点是冲压生产率低。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的加工选用方案一为优。

装配图外形

3 / 7

00

后 记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清楚了自己这三年来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从而给自己一个全新的、正确的定位,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更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体上来说在开始的设计时,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和生疏,根本就无从下手。这与我觉得所学的知识都掌握得很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无奈之下,只有把借来的资料全部翻看了一遍,这样才对设计的切入点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毛坯尺寸计算时,把数据代入公式的时候,没有弄清公式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和具体意义,就自以为是的把数据代了里面,结果后面设计了很大的一部分的内容偶然发现所写的数据不对,再回头重新计算,前面的内容全都是一纸空文,而后面的内容又要重新设计。

其次在计算模具所受的总压力时,只需要把冲压力、顶件力、卸料力以及压边力之和相加就可以。而我却把推件力、拉深力都计算上去,造成了所选用的压力机过大与模具不匹配的问题。

不过我相信经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我很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的努力创新,争取在未来的模具行业创出一片辉煌的业绩。

因水平有限,设计中必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4 / 7

00

致 谢

三年的学习生活转眼即逝,在外求学经历的坎坷使我慢慢成熟,对在过去的日子里曾给予过我鼓励、帮助的人们我满怀感激,时刻没有忘记。所经历的一切将让我倍加珍惜未来的生活。

首先,非常感谢李秀副老师在这次设计过程中给予我的悉心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在我进行资料查找时,是他们给了我信心和力量!从接受课题到现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我得到了李秀副老师精心的指导和无微的帮助,尤其是在课题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设计的过程中,导师提出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设计意见,在最后的论证修改过程中李老师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他渊博的学术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勉的工作作风、敏锐的思路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我的严格要求使我受益匪浅、享用终生。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上,李老师都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这也将对我不久的工作,起到很大的鼓动作用,将使得我终身受益,在此,对李老师表示我最真诚的尊敬和最诚挚的感谢。

并向本文所参考的文献的作者们表示我最真诚的谢意。

向在百忙之中评阅本方案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评委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向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他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完成此次设计使我明白,设计一样东西并不是单一的依靠一门学科,某种东西,它可能需要多方面的东西,是通过各个方面的知识积累以及动手实践做出来,而绝非凭空想出来的,它是实实在在不掺一点水儿的,只有自己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制造去设计,使我更加明白不论做什么都要认真,一点一滴去积累,踏踏实实去做才能慢慢走向成功。

由于本人的学识水平、时间和精力有限,文中肯定有许多不尽人意和不完善之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以思考和完善。

宋慧丽 2006年12月25日

5 / 7

00

参 考 文 献

[1] 丁松聚.《冷冲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 [2]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0 [3] 马正元.《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 [4] 虞传宝.《冷冲压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7 [5] 叶伟昌.《刀量模具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 [6] 李德群.《冷冲压模具设计》.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7] 阎亚林.《冲压模具图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陈锡栋、周小玉.《实用模具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许发樾.《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6 / 7

第二篇:图纸设计说明

万达高速公路总体设计说明第 1 页 共 1 页

说明

1 总体设计 1.1 总体设计原则

⑴严格按照现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及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⑵充分研究和领会业主精神,指导施工图设计。 ⑶坚持安全、经济、美观、适用的原则。

⑷根据路线所经地区的特征,考虑到本项目兼有城市道路功能,为便于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⑸妥善处理与沿线各城镇规划的关系,充分照顾地方经济的发展。 ⑹注重平、纵、横的综合设计,力求指标均衡、配合协调、线形流畅。 ⑺尽量少占良田好地,少拆迁房屋建筑,保护好耕地与人类居住环境。 ⑻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⑼作好路基防护与排水设计,重视环境保护和公路的美化绿化,使公路建设与环境协调。

3 工程实施步骤的建议及注意事项 3.1 工程实施步骤的建议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工程实施步骤提出以下建议: ⑴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招标、征地、拆迁等。

⑵认真做好各项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充分考虑当地季节性气候对施工工期的影响,抓住有利季节挖取沿线土方进行晾晒,以降低处理费用。

⑶尽早修筑施工便道、便桥等临时设施,接通临时电力、电讯线路,保证施工设备顺利进场,按时开工。

⑷改沟、改路等线外工程宜先期实施,以保证主体工程施工时,地方交通及排灌系统的畅通,并宜选择在不妨碍或少影响农事之季进行。

⑸桥梁施工可与路基同时进行,首先宜对控制工期的桥梁水中基础进行施工,并要抓住施工有利季节集中进行,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⑹抛石挤淤工程应选择在低水位季节施工,以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施工质量。 ⑺排水、防护、沿线设施及绿化等工程可根据施工进度先后顺序合理安排进行施工。 ⑻路面施工宜待路基与桥梁上部构造施工完成,路基沉降稳定后进行。

1.2 技术标准与技术指标的总体运用情况

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中,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河流及村庄分布情况,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前提下,考虑到本项目兼有城市道路功能,为便于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进行线位布设。本项目纵坡设计主要受路基、桥梁设计水位控制。

3.2 注意事项

⑴施工队伍进场后,首先必须对全线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测,确认精度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其它工程的施工。

⑵各项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规范和要求进行。

⑶严格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若需变更,必须征得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执行。

⑷施工时应注意保持原有地方道路和排灌系统的畅通,必要时修建一定数量的便道、便涵。 ⑸注意各项工序之间的检查、验收与衔接,使整个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1.3 沿线主要构造物及设施的设置情况

本路段长0.7km,无大中、桥,涵洞1道。

本项目不封闭,设置了完整的管理设施、安全设施。

本阶段不作环境保护设计,根据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由业主另行委托,进行专题环境景观设计。

2 分期修建工程情况

本项目一次实施,无分期修建项目。

编制:复核:审核:日期:2011.03

第三篇:设计图纸会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图纸会审目的。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第2条

会审参加人员,包括设计管理部及工程管理部有关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设计院专业负责人。

第3条

会审时间。一般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边开工边组织会审(如图纸不能及时供应时)。

第4条

会审由设计管理部组织、安排。 第二章

会审内容

第5条

审查施工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

第6条

审查施工图的基础工程实际与地基处理有无问题,是否符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

第7条

审查建设项目坐标、标高与总平面图中标志是否一致,与相关建设项目之间的几何尺寸关系以及轴线关系和方向等有无矛盾和差错。

第8条

审查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和清楚明确,核对建筑、结构、上下水、暖卫、通风、电气、设备安装等图纸是否相符,相互间的关系尺寸、标高是否一致。 第9条

审查建筑平、立、剖面图之间关系是否矛盾或标志是否有遗漏,建筑图本身平面尺寸是否有差错,各种标高是否符合要求,与结构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

第10条

审查建设项目与地下构筑物、管线等之间有无矛盾。

第11条

审查结构图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中是否有《钢筋明细表》,若无《钢筋明细表》,钢筋砼关于钢筋构造方面的要求在图中是否说明清楚,如钢筋锚固长度等。

第12条

审查施工图中有哪些施工特别困难的部位,采用哪些特殊材料、构件与配件,货源如何组织。

第13条

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可能性和应采用的必要措施进行商讨。

第14条

设计中的新技术、新结构限于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设备能力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设计单位予以改变部分设计的,审查时必须提出,共同研讨。

第三章

会审程序

第15条

会审由设计管理部召集进行,并有资料室分别通知设计、监理、分包协作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分包的由施工单位通知)参加。

第16条

会审分“专业会审”和“综合会审”解决专业自身和专业与专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及施工配合问题。无论“专业会审”或“综合会审”,在会审之前,应先由设计单位交底,交待设计意图、重要及关键部位,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做法、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而后再由各单位提出问题。

第17条

会审时,由项目技术人员提出自审时的统一意见并做记录。会审后监理工程师整理好图纸会审记录,由各参加会审单位盖章后生效。

第18条

根据实际情况,图纸也可分阶段会审,如地下室工程、主体工程、装修工程、水电暖通等。当图纸问题较多较大时,施工中间可重新会审,已解决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

第四章

会审记录

第19条

会审记录由监理单位执笔完成。

第20条

工程项目名称(分阶段会审时要标明分项工程阶段)。

第21条

参加会审的单位(要全称)及其人员名字(禁止用职称代替)。

第22条

会审记录的内容

⑴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提出的矛盾、问题,由设计予以答复修改(要注明图、图号,必要时要附图说明)。

(2) 施工单位为便于施工,施工安全或建筑材料等问题要求设计单位修改部分设计的会审结果与解决办法(要注明图、图号,必要时要附图说明)。

(3) 会审中尚未得到解决或需要进一步商讨的问题。 (4) 列出参加会审单位名称、并盖章后生效。 第五章

其他相关内容

第23条

会审地点要填写清晰、具体。

第24条

联系电话要注明,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第25条

会审记录的发送一般有监理公司执行。 第26条

会审记录发送单位 (1) 建设单位档案室。 (2) 设计单位。 (3) 监理单位。 (4) 施工单位项目部。 (5) 其他与会单位。

设计图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为做好设计图纸的管理工作,使其收发及时、手续齐全、废图绝迹、不遗失、无差错,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企业所有工程项目的图纸管理工作。

第3条

相关部门及人员职责

(1) 工程技术部负责图纸管理的监督指导。 (2)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本项目的图纸管理。 (3) 专业公司等单位负责图纸的二级管理。 第二章 管理内容 第4条

设计图纸的接收

(1) 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图纸管理人员按合同规定接收设计图纸,准确核对后,编制《图纸目录》,报技术部门专业工程师审核。

(2) 图纸管理人员将《图纸目录》报告总工程师和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及时规定发图顺序及图纸分配情况。

(3) 需进行翻译的有关图纸先进行目录翻译,再按有关翻译的约定进行其他内容的翻译。

(4) 必要时需进行图纸催交工作。 第5条

设计图纸的登记

(1) 对接收的图纸(或翻译工作完成的)进行分类、统一编号、盖章标石。

(2) 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随时检查登记、统计情况的准确程度,防止漏登情况的发生。

(3) 图纸应首先归档一份。 第6条

设计图纸的发放

(1) 按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的规定,以先后顺序和数量通知施工的专业公司和有关部室领取设计图纸。

(2) 专业公司等单位的图纸接收人为资料员或专职工程师,有关职能部室为内勤员或负责人。

(3) 图纸发放应办理发放手续,接收人核查无误后进行签字。

(4) 专业公司等单位和项目部各部门办理接收及发放手续,做好图纸的二级管理工作(收图登记、发图登记、领取人签字)。

第7条

作废图纸的处置

(1) 对施工中由于变版而作废的图纸,工程技术部门发布变更通知,各使用部门资料员或内勤人员将作废图纸及时交回工程技术部门,回收的作废图纸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确认批准,造册登记后做销毁处置。

(2) 若需留作参考时,加盖作废标识章,并隔离存放。 第8条

施工人员以及用图人应爱护图纸,防止丢失和损坏。

第9条

若须进行图纸复印,由用图单位提出申请,报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批准,由工程技术部门统一复印并登记。

第10条 对于工程需要借用的图纸,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批准,办理借阅手续,并及时归还。存档的图纸一律不予借出。

第11条 施工图纸的存档工程竣工后,根据企业档案室的要求,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对图纸进行整理,作为企业的存档资料。

第三章

零星图纸的管理

第12条 零星工程图纸由总设计师在设计部的《设计通知单》上签字确认。

第13条 零星工程图纸发放范围为工程部、项目部各一份,领用人在《设通知单上》签收。

第14条 修改变更图纸的发放范围按原发放范围实施。 第四章

相关文件记录

第15条

相关文件记录包括《图纸记录》、《到图登记表》、《图纸发放登记记录》、《图纸借阅等记录》、《作废图纸回首记录》和《作废图纸销毁处置记录》等。

第四篇:模具图纸表达规范

一、模具装配图

1. 图面布置规范

为了绘制一张美观、正确的模具装配图,必须掌握模具装配图面的布置规范。图1所示是模具装配图的图面布置示意图,可参考使用。

图1 图面布置示意图

1-档案编号处 2-布置主视图 3-布置俯视图 4-布置产品图 5-布置排样图

6-技术要求说明处 7-明细表 8—标题栏

图纸的左上角1处是档案编号。如果这份图纸将来要归档,就在该处编上档案号(且档案号是倒写的),以便存档。不能随意在此处填写其它内容。

2处通常布置模具结构主视图。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50~60mm的空白,不要画得“顶天立地”,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这就需要选择一合适的比例。推荐尽量采用1:1的比例,如不合适,再考虑选用其它《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上推荐的比例。

3处布置模具结构俯视图。应画拿走上模部分后的结构形状,其重点是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装的工作零件的情况。俯视图与边框、主视图、标题栏或明细表之间也应保持约50~60mm的空白。

4处布置冲压产品图。并在冲压产品图的右方或下方标注冲压件的名称、材料及料厚等参数。对于不能在一道工序内完成的产品,装配图上应将该道工序图画出,并且还要标注本道工序有关的尺寸。

5处布置排样图。排样图上的送料方向与模具结构图上的送料方向必须一致,以使其他读图人员一目了然。

6处主要技术要求。如模具的闭合高度、标准模架及代号及装配要求和所用的冲压设备型号等。

7处布置明细表及标题栏。结合图2标题栏及明细表填写示例,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1)明细表至少应有序号、图号、零件名称、数量、材料、标准代号和备注等栏目;

(2)在填写零件名称一栏时,应使名称的首尾两字对齐,中间的字则均匀插入;

(3)在填写图号一栏时,应给出所有零件图的图号。数字序号一般应与序号一样以主视图画面为中心依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序依次编定。由于模具装配图一般算作图号00,因此明细表中的零件图号应从01开始计数。没有零件图的零件则没有图号。

(4)备注一栏主要标标准件规格、热处理、外购或外加工等说明。一般不另注其它内容。

8处布置标题栏。作为课程设计,标题栏主要填写的内容有模具名称、作图比例及签名等内容。其余内容可不填。

图2 标题栏及明细表填写示例

2. 装配图的绘制要求

图3所示是垫圈冲孔落料复合模的装配图,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结构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还有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交叉”、螺销钉作图比例失真,漏线条等错误屡见不鲜。上述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结合范例,下面简要地叙述绘制模具装配图的具体要求。

图3 倒装复合模

1-下模座

2、3-导柱 4-卸料螺钉 5-下垫板 6-凹模固定板 7-凸凹模 8-弹压橡皮 9-卸料板 10-挡料顶 11-推块

12、27-冲孔凸模 13-冲孔凸模固定板 14-开制三叉通孔的垫板

15、

25、33-圆柱销 16-上模座

17、18-导套 19-模柄 20-防转销 21-打杆 22-三叉打板 23-上垫板 24-顶杆 26-凹模 28-内六角螺钉 29-活动挡料销 30-半圆头螺钉 31-扭簧 32-内六角螺钉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为什么要绘制模具装配图。绘制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起码要求一是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二是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它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下面简要叙述装配图的作图技巧。

(1)装配图的作图状态

冲裁模装配图可以画成敞开状态,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敞开10~15mm,具有读图直观的优点。对于初学者则建议画合模的工作状态,这有助于校核各模具零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2)剖面的选择

图3所示模具的上模部分剖面的选择应重点所映凸模的固定,凹模洞口的形状、各模板之间的装配关系(即螺钉、销钉的安装情况),模柄与上模座间的安装关系及由打杆、打板、顶杆和推块等组成的打料系统的装配关系等。上述需重点突出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采用全剖或半剖,而除此之外的一些装配关系则可不剖而用虚线画出或省去不画,在其它图上(如俯视图)另作表达即可。

模具下模部分剖面的选择应重点反映凸凹模的安装关系、凸凹模的洞口形状、各模板间的安装关系(即螺钉、销钉如何安装)、漏料孔的形状等,这些地方应尽可能考虑全剖,其它一些非重点之处则尽量简化。

图3中上模部分全剖了凸模的固定,凹模洞口形状及螺销钉的安装情况(并在左面布置销钉、右面布置紧固螺钉及另一销钉显得错落有致),对于模柄与上模座的联接情况进行了局部剖(并顺便画出防转销钉显得构图极为巧妙),而对打料系统的装配关系也尽量全剖,使其他读图者一目了然。

下模部分对凸凹模的固定,凸凹模洞口及漏料孔的形状,卸料板与卸料螺钉的联接情况,紧固螺钉与圆柱销的结构情况都进行了全剖。而对活动挡料钉的安装情况则采取了用虚线表达的方式。这样的布置需要设计者经过一番精心的运筹后才能获得。

(3)序号引出线的画法

在画序号引出线前应先数出模具中零件的个数,然后再作统筹安排。在图3的模具装配图中,在画序号引出线前,数出整副模具中有33个零件,因此设计者考虑左方布置18个序号,右方再布置15个序号。根据上述布置,然后用相等间距画出33个短横线,最后从模具内引画零件到短横线之间的序号引出线。按照“数出零件数目→布置序号位置→画短横线→引画序号引出线”的作图步骤,可使所有序号引出线布置整齐、间距相等,避免了初学者画序号引出线常出现的”重叠交叉”现象。

3.关于螺钉、销钉的画法

画螺钉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螺钉各部分尺寸必须画正确。螺钉的近似画法是:如螺纹部分直径为D,则螺钉头部直径画成1.5D,内六角螺钉的头部沉头深度应为D+1~3mm;销钉与螺钉联用时,销钉直径应选用与螺钉直径相同或小一号(即如选用M8的螺钉,销钉则应选Ф8或Ф6)。

(2)画螺钉连接时应注意不要漏线条。以图3中螺钉24为例,螺钉只与尾部的凹模26螺纹连接,而螺钉经过冲孔凸固定板

13、上垫板14及上模坐16均应为过孔。

(3)画销钉联接时也要注意不要漏线条。以图3中的销钉15为例,在销钉经过的通孔凸模固定板13与上模座16零件需用销钉进行定位,而上垫板14则无需用销钉15来定位,所以应为过孔。

模具装配图绘制完成后,要审核模具的闭合高度、漏料孔直径、模柄直径及高度、打杆高度、下模座外形尺寸等与压力机有关技术参数间的关系是否正确。(经审核后确认满足压力机参数要求。)

二、模具零件图

1. 图形的绘制方法

图形的绘制方法虽依各人习惯而不尽相同,以下的观点及建议,可供参考。

图4 凸模(材料:T10A) (1)图形的不绘条件

画零件图的目的是为了反映零件的构造,为加工该零件提供图示说明。那么哪些零件需要画零件图呢?这可用一句话概括:一切非标准件、或虽是标准件但仍需进一步加工的零件均需绘制零件图。以图3倒装复合模为例,下模座1虽是标准件,但仍需要上面加工漏料孔、螺钉过孔及销钉孔,因此要画零件图;导柱、导套及螺销钉等零件是标准件也不需进一步加工,因此可以不画零件图。

(2)零件图的视图布置

为保证绘制零件图正确,建议按装配位置画零件图,但轴类零件按加工位置(一般轴心线为水平布置)。以图3所示的凸模26为例,装配图上该零件的主视图反映了厚度方向的结构,俯视图则为原平面内的结构情况,在绘该凸模26的零件图时,建议就按装配图上的状态来布置零件图的视图,实践证明:这样能有效地避免投影关系绘制的错误。

(3)零件图的绘制步骤

绘制模具装配图后,应对照装配图来拆画零件图。推荐如下步骤。

绘制所有零件图的图形,尺寸线可先引出,相关尺寸后标注,以图3为例。模具可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在画上半部分的零件图时,绘制的顺序一般采用“自下往上,相关零件优先”的步骤进行。凹模26是工作零件可以首先画出;绘完凹模26的图形后,对照装配图,推块11与凹模26相关,其外形与凹模洞口完全一致,厚度应比凹模大出0.5mm,根据这一关系马上画出推块11的图形;接下来再画冲孔凸模固定板13的图形画好凸模固定板13以后,再对照模具装配图画出装在冲孔凸模板13内的冲孔凸模

12、冲孔凸模27等与之相关零件的图形„„。在画上模部分的零件图时,应注意经过上模座

16、上垫板

14、冲孔凸模固定板13及凹模26等模板上的螺销钉孔的位置一致。

在画下模部分的零件图时,一般采用“自上往下,相关零件优先”的步骤进行。先画卸料板9的图形,然后对照装配图上的装配关系,画活动挡料钉

28、挡料钉10的图形。再画凸凹7的图形„„。在画下模的零件图时,也应注意经过卸料板

9、凸凹模固定板

6、下垫板

5、下模座1上的螺丝钉孔的位置及凸凹模

7、下垫板

5、下模座1上漏料孔位置的一致。

按照上述步骤,根据装配关系对零件形状的要求,绘制各零件图的图形,能很容易地正确绘制出模具零件的图形,并使之与装配关系完全吻合。

2. 尺寸标注方法

画图容易标注尺寸难,将一张零件图的图形绘制正确和将一张零件图上的所有尺寸标注正确相比要容易得多。然而初学者中普遍存在一种“重图形、轻尺寸标注”的倾向,一旦进行课程设计,所标注的尺寸或错误百出或紊乱不堪,令人难以读图;甚至出现螺销钉孔错位致使模具无法装配的严重错误,漏尺寸漏公差值等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了平时练习少外,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必要的方法。进行尺寸标注时,建议根据装配图上的装配关系,用“联系对照”的方法标注尺寸,可有效地提高尺寸标注的正确率,具有较好的合理性。

(1)尺寸的布置方法

对于初学者出现尺寸标注紊乱、无条件等现象,主要是尺寸“布置”方法不当。要使用所有标注的尺寸在图面上布置合理、条理清晰,必须很好地运筹。图5所示的冲孔凸模固定板13的零件图中共有近20个尺寸,其中俯视图左侧布置螺销钉及顶杆过孔尺寸;下方布置顶杆过孔孔距尺寸、冲孔凸模12固定孔孔距尺寸、螺销钉孔的孔距尺寸及模板的外形直径尺寸;上方则布置孔距的角度尺寸。主视图上布置了冲孔凸模 27和12的固定孔形状尺寸、及模板的厚度等尺寸。这种布置方法合理地利用了零件图形周围的空白,既条理分明、又方便了别人读图。

尺寸布置还要求其它相关零件图相关尺寸的“布置地”尽量一致。如图6所示的上垫板14中的尺寸就参照了图5中布置方法,尽量地作到“同一尺寸在图纸的同一地点出现”。如Ф

9、Ф

7、Ф30、Ф

56、Ф80、30°、厚度14等尺寸的“布置地”基本上同图5冲孔凸模固定板零件图中的“布置地”相同。这样的尺寸标注方式极大地便利了读图者。学生要确立“图纸主要是”画给别人看的!”的观念,学习与借鉴本例中的尺寸布置方法。

图5 冲孔凸模固定板(材料:Q235) 图6 开制三叉型孔的上垫板(材料:45) (2)尺寸标注的思路

要使尺寸标注正确,就要把握尺寸标注的“思路”。前面要求绘制所要零件图的图形而先不标注任何尺寸,就是为了在标注尺寸时能够统筹兼顾,用一种正确的“思路”来正确地标注尺寸。下面以图3倒装复合模为例阐述尺寸标注的“思路”。

 标注工作零件的刃口尺寸

根据模具设计法则,先标注基准件上刃口尺寸(即冲孔凸模和落料上的刃口尺寸),再标注对应件上的刃口尺寸(即凸凹模上的刃口尺寸);但符合模中也可将凸凹模作为基准件,凸模、凹模作为对应件进行尺寸标注。所有零件图的图形绘好后,先找出本模具的工作零件即凸凹模

7、冲孔凸模12和

27、落料凹模26,把着三张图纸对照起来,按照尺寸布置后安排好的“地点”标注刃口尺寸。这样可保证刃口尺寸标注的正确性。

 标准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

相关尺寸正确,各模具零件才能装配组成一幅模具,必须保证正确。在上模部分,相关尺寸的标注建议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先从工作零件凹模26开始,观察装配图4,与该零件模具相关的零件有内六角螺钉

24、销钉25推块

11、冲孔凸模13,应从分析着些相关关系入手进行“相关尺寸”的标注。

凹模26与销钉25成H7/m6配合,故销钉孔直径为Ф8H7。销钉25要通过

26、

13、

14、16等模板,其中与26与16成H7/m6配合,因此上模座16上销钉孔直径也应为Ф8H7,可立即在上模座16的零件图上标出该尺寸。而销钉通过

13、14模板的孔是应有0.5~1mm的间隙,因此

13、14上相应的过孔直径为Ф9,也应在相应的图纸上立即标出。

凹模26与3个M8的内六角螺钉24是螺纹连接,因此凹模26的图纸上对应螺纹孔应标注为3-M8;螺钉24也同过

16、

13、

14、16等模板,其中与

13、

14、16上的过孔也有0.5~1mm的间隙,相应的图纸上应立即标注Ф9,各模板上的螺纹孔距均为Ф9,各模板上的螺纹孔距均为Ф56一并标出。

凹模26还与推块11相关。从装配关系知:推块11的外形应与凹模洞口一致,只是尺寸比洞口尺寸小,四周有0.2~0.6mm的间隙,按这一关系找出推块11的零件图纸,标上推板的外形尺寸。为了保证推块11完全将工件推出凹模26,推块的推料段高度是8.5mm。推块尺寸的标注见图7。

图7 推块(材料:45)

标注完凹模与凸模相关零件上相关尺寸后,再标注冲孔凸模固定板13上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直至上模中所有零件的 相关尺寸标注完毕。再举一例进一步说明相关尺寸的标注。装配图中的冲孔凸模27与冲孔凸模固定板13和推块11相关;其中冲孔凸模固定板13相应处为一吊装固定台阶孔,大孔高度与凸模吊装段等高,即同为3mm,孔径应比凸模台阶直径大出0.5~1mm,是22.5mm;小孔与凸模固定段成H7/m6的配合,即冲孔凸模固定板13上的小孔直径应为Ф18.5,而推块11上开制的凸模过孔应比凸模刃口部分直径大出0.5~1mm,实际为Ф18.8mm。上述尺寸应依次同时标注。冲孔凸模27的零件图见图8。

图8 冲孔凸模(材料:T10A) 模具下模部分的相关尺寸标注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尽心。先标注弹压卸料板9与挡料钉

10、28,弹压卸料板与卸料螺钉4之间的相关尺寸;再标注凸凹模固定板6与凸凹模

7、卸料螺钉

4、紧固螺钉

32、圆柱销33之间的相关尺寸„„,直至所有相关尺寸标注完毕。

(3)补全其它尺寸及技术要求

这个阶段可逐张零件进行,先补全其它尺寸,例如轮廓大小尺寸、位置尺寸等;再标注各加工面的粗糙度要求及倒角、圆角的加工情况,最后是选材及热处理,并对本零件进行命名等。

3. 其它尺寸标注问题

(1)复杂型孔的尺寸标注

形状越复杂,尺寸就越多,由此造成的标注困难是初学者设计冲压模时的主要障碍。图9所示的凸模零件,因洞口形状的尺寸繁多而出现标注困难。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放大标注法。将凹模零件图适当放大后再标注尺寸;二是移出放大标注法。将复杂的洞口型孔单独移至零件图外面的适合位置,再单独标记繁多的型孔尺寸,而零件图内仅标注型孔图形的位置尺寸即可。图9中采用了移位标注法。

图9 复杂模洞口的移位标注

判断冲压件上未注公差尺寸的偏差方向。采用“入体原则”、可先画出该冲压件的假想磨损图。图10所示工件的假想磨损图用双点划线画出,再根据以下方法进行判断。如该尺寸磨损后变小为负偏差;变大为正偏差;不变则为正负偏差。拒此可确定图2-1中,26.2,24.2、20.8等尺寸为负偏差;

15、

12、2及2-Ф5等尺寸为正偏差;而尺寸14.5则为正负偏差。若需判别半径R及角度尺寸的偏差方向同样可采用此法。

图10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偏差方向判断

冲压件未注公差配合尺寸极限偏差一般为IT12~IT14,常用IT14。若该冲压件使用时与其它工件并无装配关系,则未注公差尺寸的偏差方向及极限偏差可按国际GB/T15055-94圆角半径等的极限偏差分为f(fine精密级)、m(medium 中等级)、c(coarse 粗糙级)、v(very coarse 最粗级)四个公差等级。一般可选用c级。表

1、表

2、表3级表4分别列出了GB/T15055-94中的有关内容,供设计者参考。

(2)其它模板上型孔的配制标注

在进行凹模洞口的刃口尺寸计算时如何处理半径尺寸R?实践中视对R的测量手段以及使用要求而定,如有能精确测定R值的量具,则需对R值进行刃口尺寸的计算;如仅有靠尺等常规测量工具,则对R进行刃口尺寸计算并在凹模图上标注计算结果就无必要,可在凹模图山标注原注R值。

由于凸模外形、凹模洞口及其它模板上相应的型孔都是在同一台线切割机床上用同一加工程序,根据线切割机床的“间隙自动补偿”功能使起在线切割机床的割制过程中自动配制一定的间隙而成。因此其它模板上型孔可按上述配制加工的特点进行标注,即简单明晰、又符合模具制作的实际。凸模固定模板按配制法特点进行标注时,仅需在模板内标注型孔的位置尺寸,而型孔的形状尺寸则在图纸的适当位置加注:“型孔尺寸按凸模的实际尺寸成0.02mm的过盈配合”即可。

第五篇: 图纸会审、设计交底纪要

序号

图号

图纸问题

设计答复

机 电 部 分

电1-001~电1-040

照明图与插座图纸上桥架走向局布不一致,应依据哪张为准。例如五层插座与五层照明图,K~T轴三条走道桥架,其它楼层全部有此情况。需设计明确?

各层照明图与插座图线槽应为同一线槽。当照明图与插座图线槽不一致时,按线槽多(例如五层以插座平面图为准)的平面图为准。最终版图中表示要求一致。

电1-X01~电1-X17

照明应急系统图中,智能控智出去3根照明线,现场灯又是带畜电池应急灯具,现场没有开关控制,到灯具如何接线。设计如何考虑现场灯的工作情况。(注:一般带畜电池的应急灯具有四个端子:接地端、N端,电源端和充电端。如果一根电源线同时接到电源和充电端,智能控制也失去意义。)

照明应急系统图中,所有智能照明控制回路增加一根火线,变更为WDZ-BYJ(F)-4X2.5-TC25。现场设置有智能面板开关,开关通过通信线直接接到配电盘智能照明电源模块上。另外本项目中所选用的TC管径均放大一级设置。现场所有照明配电系统图、平面图有增加电线的,在最终版图纸中表示出来,包括配管也重新按设计要求配置。

电1-00

1、002

人防区域照明灯具部分设计院的图纸与人防院的图纸不符,应按哪个图纸安装。另外设计院图纸中少集气室、防化室等内容的灯具布置,例如楼梯间前室灯,且部分机房都有灯具,但位置和数量不相同,应按哪个为准。例地下二层/J-2/3排风机房。需设计明确?

人防功能室(例扩散室、集气室、防化器材储藏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战时发电机房、除尘室等)照明,按照人防院图纸施工,其余按按照北京院图纸施工。

电3-003

电3-004等

弱电桥架在人防区部分主干桥架有尺寸标注,分支桥架无标注。在非人防区没有任何尺寸标注,无法了解桥架规格。

最终施工图由弱电公司深化。目前弱电桥架以300*100和100*200进行综合深化,具体安装尺寸按以后弱电设计单位图纸为准。

电1-001~电1-040和电1-X1~电1-X17

照明配电系统图和平面图中电线选用WDZ-BYJ(F),而在电气总说明中,普通照明选用WDZ-BYJ,应急选用WDZ-BYJ(F),最后还有要求普通照明选用BV、ZRYJV,应急选用NHBV、NHYJV,到底依据哪个为准?

普通照明选用BV、ZRYJV,应急选用NHBV、NHYJV为准。

电1-001~电1-040和电1-X1~电1-X17

照明配电系统图和平面图中配管选用TC系列,而在电气总说明中,照明选用KZ系列,到底依据哪个为准?

按照图纸照明配电系统图和平面图中配管选用TC系列。

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动力平面图

电2-001,

电2-002

电2-003,

电2-004

地下一层、地下二层集水井中,液位控制装置(浮球)电缆线及预埋套管设计时只考虑一根(另2根为水泵电缆线),在人防区域预埋套管为SC20,非人防区域预埋套管为kz17,而根据泵坑大样图(P3S-0

5、P3S-06),雨水井有4个水位控制点,其余集水井有3个水位控制点,因此每个集水井需要设置2个液位浮球(一个液位浮球最多实现2个液位的控制)。

在人防区域预埋套管修改为SC32,非人防区域预埋套管修改为kz30。

地下二层战时人防照明插座图 电施-05

地下二层战时照明图中,北京院和人防院图纸中照明桥架数量,走向都不相同,请明确以那张图纸为准。

人防功能室,按照人防院图纸施工,其余按照北京院图纸施工。

P2F-02EB

地下一层喷洒平面图中,连接水泵接合器的管径为DN150,而喷洒系统图中连接水泵接合器的管径为DN125,请问管径以哪处为准?

应为DN150,修改系统图

九层、屋顶消火栓平面图和屋顶水箱大样图中的消防水箱尺寸不一样

均为3500x4000x2000

消防水泵、喷淋泵、稳压泵进水、出水出都应安装压力表,而剖面图上只体现泵出水后有。

应设置。

B1层3间UPS房、高压配电控制室未设置手提式灭火器或手推式灭火器,是否需要增设?

UPS已设置气体灭火,高压配电控制室设置手推式灭火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中消防线槽设计为地下一层平面为400*100中间加隔板,但竖向线槽尺寸未在平面图和系统图中体现,请明确竖向消防线槽尺寸?或请提供弱电间管井布置祥图。

竖向线槽尺寸采用300*10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平面图中消防信号线型设计为NH-RVS-2*1.0 mm2,但根据本项目特征:报警点位较多输送距离较长,以及西门子产品特性:回路必须为环形,故建议把信号线型调整为NH-RVS-2*1.5mm2,请设计院复合审批。

设计没有指定厂家,可以采用1.5

屋顶水箱大样图中最左边DN50管径的为消防水箱补水,还未明确中间一根DN100是否为消火栓稳压管和最右边DN70是否为DN80喷淋稳压管,以及少设计一根DN65从九层消火栓管网引上的DN65试验消火栓立管。

中间一根是DN100的消火栓稳压管兼试验消火栓管,右边是DN80喷洒定压管,需接至地下一层报警阀前。

消火栓系统图和喷洒系统图中屋顶稳压装置选型参照国际图集98S205-第6页,所选出来的配用水泵型号为25LGW3-10*5 N=1.5KW,其额定流量为3m3/h;其额定流量与上海市消防地方标准规范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的消防稳压泵宜为3L/S有冲突,此部分消防验收有争议,请设计院明确。

消火栓和喷洒合用增压稳压装置按3/L设计。

湿式报警阀组上的压力开关、监控蝶阀是否收取报警信号至消防控制室,若需要需增设输入模块和其管线。

具体位置:地下一层所有湿式报警阀间和水泵房间

增加输入模块和其管线。由中标施工单位深化完成,报设计确认。增加模块位置如下:地下一层水泵房:L轴~20轴。地下一层报警阀间:Q轴~24轴,K轴~15轴,L轴~5轴,U轴~5轴

图纸设计控制电源线(NH-BV-6*1.5)连接有卷帘门控制、楼层显示器、单设C控制模块、声光报警器、模块箱。其线路无法达到各设备实际功能,以下为深化依据,请设计院审核:

楼层显示器需单独信号线NH-RVS-2*1.5,24V供电电源NH-BV-2*2.5,直接进该区域总接线端子箱;

声光报警器控制线NH-BV-2*1.5(其声光控制模块安装在最近模块箱内);

卷帘门控制线NH-BV-2*1.5(其卷帘控制模块安装在最近模块箱内);

单设C控制模块控制线NH-BV-2*1.5(其C控制模块安装在最近模块箱内);

端子线至模块箱以及模块箱与模块箱相连接线,分别为:报警信号线NH-RVS-2*1.5,24V联动电源(总接线端子箱后平面)NH-BV-2*2.5;

24V联动电源(消控中心至总接线端子箱)NH-BV-2*4

消防规范规定以上电源线、信号线应分管敷设

同意

消防水泵房大样图中ZP-D1~ZP-D

8、ZP-SPW管道管径显示为DN125,而到了地下二层平面管径都为DN150,请设计院明确其湿式报警阀和管道的尺寸大小?

修改消防泵房大样图的管径为DN150。

地下一层所有湿式报警阀间中湿式报警阀出水后管径都显示为DN125,请问其湿式报警阀和管径能否统一为DN150尺寸?

应为DN150。

21

NH-RVS8*1.0-SC25不能穿8根线,应改为NH-RVS8*1.0-SC32。请设计予以确认!

同意改为SC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业公司怎么估值下一篇:穿越隋唐英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