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工艺美术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清朝工艺美术范文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一、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你知道以“天命”为年号的意图吗?

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二、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你知道改元“崇德”的用意吗?

皇太极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他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皇太极仿明制,设六部,笼络蒙汉官僚,招揽人才。“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三、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在位期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顺治”是其年号。你知道“顺治”的含义吗?

顺治帝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顺治。顺治即位前,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这时的清帝国,雄心勃勃,兵锋屡指关内,意欲逐鹿中原,一统华夏。年号“顺治”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

四、康熙皇帝是顺治帝的第三子,清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其年号。你知道以“康熙”为年号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吗?

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顺治时,前明的残余势力及各地主要抗清武装,基本上被消灭,华夏一统的理想得以实现。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五、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雍正”是其年号。此年号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吗? 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初封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即位,明年改元“雍正”。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六、乾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与康熙齐名,他们开创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相当强盛的时期。你知道以“乾隆”为年号的意图吗?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时,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七、嘉庆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在位期间,清代的鼎盛时期终结。“嘉庆”是他的年号,你知道此年号的含义吗?

嘉庆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八、道光帝是嘉庆皇帝的长子,在他统治时期,“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走向衰落。“道光”是他的年号,此年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道光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

九、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咸丰”是他的年号。“咸丰”二字寄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期望你知道吗?

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十、同治皇帝是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独生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是其年号。你知道此年号的来历吗?

同治皇帝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即位时才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肃顺等准备以“祺祥”作为幼君的年号。慈禧(咸丰帝的贵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讠斤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十一、光绪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母亲是慈禧的胞妹,正是因为这种特殊背景,在同治帝病故之后,得以继承大统。“光绪”是他的年号,此年号的含义你知道吗?

光绪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绪”,由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十二、溥仪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你知道“宣统”二字的含义吗? 溥仪是光绪皇帝弟弟载沣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了重病,在他临死前,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父亲载沣监国。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结束。宣,大。“宣统”即“大统”。溥仪即位时,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地,“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第二篇: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清朝历代皇帝死因简介:

据清宫档案透露

自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定都北京到清朝灭亡。大多数皇帝早夭,使人们引起各种猜测,众说不一,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福临帝(顺治) 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门举行登极大典。从此清王朝统治中国近270年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顺治帝本来就身体羸弱,经常心悸失眠,他常叹自己“骨瘦如柴,寿命难过卅。”顺治十四年,皇贵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对其是沉重打击,顺治十七年宠妃董鄂氏又逝,使顺治万念俱灰,声称要出家为僧,终日郁郁寡欢,精神不振,每况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养心殿,时年24岁。

玄烨帝(康熙)

玄烨政绩非常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开始患病,从他数次发病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当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虚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思用尽,容颜清减”。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病中派皇四子胤 代行祭天大礼有五子允祺前往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憔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突然恶化,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 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终年69岁。

胤禛帝(雍正)

胤禛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体状况虽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骁悍强健。即位以后,面临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动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务中去,日久天长,健康必受影响。

雍正四年即承认精力不足,疲劳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雍正八年三月,间日时发寒热,饮食大减,夜不能寐,历时两年有余。五月间一度好转,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过险关。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胤禛的命,一个53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似疟疾),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圆明园。

对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分析。

乾隆在胤 死后的三天内,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直接相关。其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实际上,胤禛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寻找道士,甚至不顾夏日炎炎,在宫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年老体弱的胤禛豢养道人,为治病强身这个目的显而易见,道士推拿炼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盲目迷信却走向反面,从胤禛对道士的重视态度与乾隆果断的驱道行动联系起来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与长期服用丹药引起重金属中毒有关。

弘历帝(乾隆)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

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精心培养。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历登极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定,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个人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锻炼,反对进补,常自称为“长寿老人”,看来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

顒琰帝(嘉庆)

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十五岁大婚后仍日居书室,寒暑罔闻。 琰经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为后来从政奠定了牢固基础。度过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子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内心忧郁,负担加重。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庄,准备去木兰围猎,在去山庄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庄后即“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渐。戌刻,崩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旻宁帝(道光)

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时生于大内撷芳殿,为顒琰的第二子,六岁就傅,十五岁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病死,十二月又与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顺利,崇尚节俭,但清已处未落时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部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 为皇太子,并将另一个宠儿封为亲王。

关于旻宁死于何疾,因无原始资料故难以推断。

奕詝帝(咸丰)

咸丰执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北京条约的签定都给咸丰以沉重的打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热河行宫不断传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带血益发严重,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虚劳的咸丰终于死在避暑山庄内的“烟波致爽”殿寝宫,终年31岁。

载淳帝(同治)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行了大婚典礼。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放心,还常常插手干预,使年轻自负的载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两年就死了。对于他的死,尽管清代宫庭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说明由于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监视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森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及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程度似难出现。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这是详实可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载湉帝(光绪)

载湉亲政典礼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举行,光绪十五年正月举行了大婚典礼。这时慈禧才“交权”并移居到颐和园,但是斗争仍在激烈的进行,最后终于导致了戊戌宫廷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载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打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本来就患有多种疾病的载 身体越发不支,成为一个被慈禧抛弃的傀儡,加上久病缠身,使他再也无力奋起抗争。

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门内迤西太平湖醇亲王府的槐荫斋,四岁入宫,在慈禧太后苛刻管制下成人,与慈禧斗争了十几年,最后落了个傀儡皇帝,这一切都是造成从小多病而且越来越重的真正原因。他从小体弱,感冒发烧,胃病时作,大婚前经常遗精而使“肾经亏损太甚”,接着脑鸣、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上的打击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以后更为严重,宫中御医已束手无策,不得已召江苏名医陈秉钧和曹元恒入京诊视,到了四月份仍无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过军机处向各地发出电文:“入春以来皇上圣躬时有欠安。在京名医,诊治无效。希尊处精选名医,资送迅速来京,恭候传诊”。这次保送来京的名医有:吕用宾、周景涛、杜仲骏、施焕、张鹏年等人。其中江苏名医(浙江候补知县)杜仲骏对吏部尚书陆润痒说:“„„我辈此来,满拟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来,徒劳无益,希望全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此证明光绪病情之严重使诸臣失掉了信心。进入十月,光绪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岁生日,皇上勉强来到殿上哭着对大臣说:太后“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大臣们也陪着落泪。慈禧见他非常可怜,马上命太监扶轿送回瀛台。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动,胃中隆起”“上疾剧增”,再次向全国发布上谕,急调名医来京,可是在这道上谕没有完全发出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死于肺病。

溥仪(宣统) 作为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的经历可算是坎坷而丰富了。关于他的一生,大量的书籍、影视剧已使人们对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溥仪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季氏 姓氏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三。

寻根溯源

季姓来源有六:

1、出自兄弟排行。据《吕氏春秋》等所载,古代兄弟排行顺序为“伯、仲、叔、季”,春秋时吴国公子札行四,人称季札,后世子孙以其排行顺序为氏。

2、系出芈姓,为颛顼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季姓为陆终之子季连之后。

3、系出姬姓,为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季友曾于鲁僖公时为相,有大功于鲁,其孙行父以王父字为氏,后有季孙氏,亦有季姓。

4、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季姓。

5、战国时魏国公族有季姓。

6、出自他族改姓。唐时西赵渠帅有季姓;今满、土家、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多次推让王位。曾北游齐、郑、晋等国,并观乐于鲁,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以有远见而著称。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季姓来源十分繁杂,上古时期有季仲和季狸,不知是姓季还是排行的表示,商末时周文王父季历则肯定是表示兄弟排序。与季札基本同时代的鲁相季友,其孙季孙行父(季文子),曾孙季孙夙(季武子),玄孙季孙意如(季平子),意如子季孙斯(季恒子),斯子季孙肥(季康子)。括号内为又名,似乎表明季孙氏已向季姓过渡。西汉时季姓名人有楚国人季布、季心兄弟,戚圉侯季必(今江苏溧阳人),其子贲侯季长,其孙躁侯季暇,曾孙季信成,玄孙季买之,至其玄孙时圣上下诏令其复家。说明此期今湖北、江苏等地已有季姓人。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期间,季姓于史书不显,但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季姓地望有鲁国、寿春、渤海,说明季姓曾经昌盛于今河北、山东、安徽一带。隋唐以前,社会激剧动荡,则北方之季姓迁衍江南是势在必行的。唐代时,寿春之季姓依然长盛不衰。两宋时,江南之季姓名人渐多,江苏、浙江成为季姓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北方之季姓则处于分散、小规模的聚居状态。宋元之交的战乱,使部分季姓迁衍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地。明初,山西季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明清两代,由于江浙一带富庶,社会比较稳定,此两地之季姓繁衍日盛。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季姓进士及第者确切人数共计三十一人,其中以江苏(含上海)最多,计有十七名,其中江阴、泰兴各四名,高邮、盐城各两名。另外浙江五名,河南、江西各两名,河北、山西、云南、山东、福建各一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窥探明清季姓分布之一斑。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败逃台湾,有江浙一带之季姓人或为学生,或为军人随之赴台。如今,季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为多,二省季姓约占全国汉族季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郡望堂号

季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渤海郡,汉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县),后移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

2、鲁国,即鲁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3、寿春县,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堂号:“三朝”、“静思”“纯孝”等。

宗族特征

1、季姓源起庞杂,但无论出自何支,均为中华大家庭中一员。

2、季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春秋时的季札,秦汉之交的季布、季心兄弟均为南方人,唐宋之后更不必言。

3、季布有一诺千金之誉,当时楚国有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些都激励季姓后人以此为目标,言必行,行必果。

名人精粹

季布:西汉楚人,以任侠名。楚汉战争时为项羽部将,数围困刘邦。汉朝建立后,被刘邦追捕缉拿,后得赦免,累官至河东守。

季心:季布弟,亦以任侠名。闻名关中,方圆数千里志士争着为其死,曾经杀人,亡命于吴地。官至中尉司马。

季广琛:寿州人,唐代大臣。历瓜州刺史、荆州刺史,曾率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节度使。后因兵败贬温州刺史,不久擢浙江西道节度使,官至右散骑常侍。

季复:名复或作几复,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代官吏、学者。与弟季中复有文名,其平生笃于学问,博览群书,为文师韩愈、欧阳修。为政有惠德,得民称诵,官至朝奉郎知渠州。

季陵: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宋代学者、官吏。政和间三迁太学博士。南宋时迁中书舍人,曾被罢官,后复官右文殿修撰等。

季厚礼:安徽无为人,明代大孝子,以孝行著称于世。其子立,孙廷春,亦效之,人谓其“一门纯孝”。

季本: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明代大臣、学者。师从王守仁。进士及第后,授建宁府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官至长沙知府,落职归。有《易学四同》、《诗说解颐》等。

季寓庸:江苏泰兴人,明代官吏。进士出身,官至吏部郎。工书画,画仿沈周而能登其堂,书宗祝允明而能入其室。

季开生、季振宜:泰兴人,兄弟俩均为清顺治年间进士,开生官至给事中,以直言著称。后因谏买扬州女子,几遭极刑,戍尚阳堡。在戍所被光棍殴死,官司不问。其工于书画,亦工诗。其弟季振宜,号沧苇,官累至浙江道御史。藏书富甲海内。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

季士言斤:江苏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词人。词宗南宋、书学董其昌,宕逸多姿,绝去尘俗。水墨写生笔趣奇纵。有《问红词》。

季雨霖:湖北荆门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曾与刘静庵等创设日知会,密谋革命。武昌起义后,任湖北第八师师长,不久辞职。后被军阀黎天才杀害。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当代学者,著名教授、文学翻译家、印度学和佛学专家。通梵文和吐火罗文,可称一代宗师。著有《季羡林文集》。

第三篇:清朝后宫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答应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宫女 (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皇后最大

____°正一品:皇德妃、皇贤妃、皇淑妃各一位,首位大,有权升降正三品以下妃嫔】 _____°从一品:贵妃【一位,有权升降从三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一品:淑妃,德妃,莞妃,端妃,庄妃【各一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三品以下妃嫔】

_____°正二品:夫人【两位,等大,有权升降正四品以下妃嫔】 _____°从二品:妃【四位,等大,有权升降从四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二品:侧妃 【四位,等大,有权升降庶四品以下妃嫔】

=================《。对上称臣妾对下称本宫。》================= _____°庶四品:充仪,充媛,充顺,充柔,充华【各四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六品以下妃嫔】

_____°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德仪,德媛,德容【各一位,首位大,有权升降正五品以下妃嫔】

_____°从三品:贵仪,贵嫔,贵姬【各两位,首位大,有权升降从五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三品:婕妤,德妤,良妤【各两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五品以下妃嫔】 _____°正四品:容华【八位,等大,有权升降正六品以下妃嫔】

_____°从四品:婉仪,婉媛,婉容,婉华,婉宁【各三位,首位大,有权升降从六品以下妃嫔】

_____°正五品:明仪,明媛,明容,明柔,明华【各五位,等大,有权升降正七品以下妃嫔】 =================《。对上称嫔妾对下称本仪。》================= _____°从五品:荣嫔,虞嫔 【各五位,等大,有权升降从七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五品:茗媛 ,茗妤【各两位,等大,有权升降庶七品以下妃嫔】 _____°正六品:嫔【十位,等大,有权升降正八品以下妃嫔】 _____°从六品:姬【十位,等大,有权升降从八品以下妃嫔】

_____°庶六品:芬仪,芬媛,芬容【各八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八品以下妃嫔】 _____°正七品:薇仪,薇媛,薇容【各十位,首位大,有权升降正九品以下妃嫔】 _____°从七品:苑仪,苑媛,苑容【各十位,首位大,有权升降从九品以下妃嫔】 _____°庶七品:芯仪,芯媛,芯容【各十位,首位大,有权升降庶九品以下妃嫔】

_____°正八品:倩仪,倩媛,倩容【各十位,首位大】

=================《。对上称嫔妾对下称本嫔。》================= _____°从八品:贵人,美人,才人,顺人【各十位,首位】

_____°庶八品:淑人,良人,佳人,淳人【各十位,首位】

_____°正九品:常在,衡在,和在,容在【各十位,等大】

_____°从九品:妙柳,柔柳,丽柳【各十位,等大】

_____°庶九品:御女,淑女,采女【各十位,等大】

=================《。对上称奴妾对下称本姬。》================= _____°正十品:宝林、御林、保林。 _____°从十品:弘仪,丽仪,穆仪。 _____°庶十品:媚仪,祥仪,瑞仪。

_____°正十一品:选侍。

_____°从十一品:更衣,充衣,承衣,贤衣。

_____°庶十一品:华衣,婧衣,表衣,青衣。 _____°正十二品:舞涓,舞仪,舞凌。 _____°从十二品:答应。 _____°庶十二品:娘子。

_____°正十三品:睦婉,淑婉,德婉,敬婉。 _____°从十三品:颜则,丽则,惠则,妙则。 _____°庶十三品:小主。

=================《。对上称奴妾对下称本妾。》================= _____°无品级:秀女。

宫殿

【夕歆阁】、【秋水阁】、【伊雨宫】、【柔画宫】、【沫星阁】、【流霜居】、 【洛夏宫】、【水柔宫】、【梦竹轩】、【紫蝶轩】、【夕泪宫】、【兮月宫】、 【水凝宫】、【雪柔宫】、【水芸宫】、【依水宫】、【灵梦宫】、【雪舞轩】、 【钟月宫】、【凌叶宫】、【舒雅宫】、【萱若宫】、【霁月宫】、【寒梦居】、 【绛澜宫】、【岚静宫】、【醉花宫】、【雪蝶宫】、【昭阳宫】、【雅风宫】、 【惜柔宫】、【水惜宫】、【羽歆宫】、【雪韵宫】、【冰韵宫】、【翩若轩】、 【东暖宫】、【西暖宫】、【景琪宫】、【天月阁】、【墨阳宫】、【凝云宫】、 【绫影宫】、【柔仪宫】、【舒宁轩】、【雨辕阁】、【忻天阁】、【青岚殿】、芯萍宫】【梦景宫】【兰奕宫】【惜羽宫】【昕雪宫】【琴韵宫】【古华宫】【泪妆宫】【熙黛宫】【谨兰宫】【夼凌宫】【萧寒宫】【凌沧宫】【玥雅宫】【沐夕宫】【月华宫】【凝雪宫】【凌菡宫】【寒香宫】【雪舞宫】【寒梦宫】【沫心宫】【流霜宫】【纤羽宫】【歆音宫】【漱玉宫】【吟秋宫】【夏伤宫】【怜伤宫】【韶颖宫】【颖月宫】【珊雨宫】【披香宫】【拥翠宫】【空翠宫】【古华宫】【月华宫】【养性宫】【东暖宫】【西暖宫】【景琪宫】【丽影宫】【柔仪宫】【墨阳宫】【凝云宫】【舒宁宫】【宫辕宫】【傲天宫】【青岚宫】

【啸魂宫】【双雪宫】【昭台宫】【承阳宫】【彩龙宫】【寒音宫】【忆絮宫】【仪尚宫】【若怜宫】【诗絮宫】【妤琪宫】【飘絮宫】【雨凌宫】【栖雁宫】【颐和宫】【绛雪宫】【丽景宫】【洛云宫】【舒雅宫】【萱若宫】【霁月宫】【岱妍宫】【文渊宫】【绛澜宫】【冰梦轩】【月影轩】 【蓼风轩】【百花楼】【水晓居】【阅微坞】【蓼风轩】【沐芙洲】【结绮楼】【皓月轩】【衍庆阁】【映月宫】【逸纤宫】【静怡宫】【樱雪宫】】【馨梦宫】【幽梦宫】【凌雪宫】【伊芙宫】【依雪宫】【楚冰宫】【歆音宫】【梦溪宫】【寒烟宫】【撷芳宫】【雎淇宫】【涵媃宫】【舞蝶宫】【泪妆宫】【熙黛宫】【吟霜楼】【月华宫】【凝雪宫】【凌菡宫】【寒香宫】【雪舞宫】【寒梦宫】【沫星宫】【流霜宫】【纤羽宫】【歆音宫】【梦竹轩】【紫蝶轩】【镜月轩】【漓雨轩】【霁影轩】【听雨轩】【绮春阁】【枕霞阁】【出云阁】【流霜阁】【浣莲阁】【栖雁阁】【梦海阁】【云海阁】【清音阁】【缀锦楼】【谨兰苑】【秋爽楼】【清晏居】【沐夕居】【雎淇苑】【结绮楼】【芷箐苑】琴韵阁 关雎楼 菡梦苑 漱芳斋 蓼风轩 沐芙厅 晴芳居 歆音坞 凌菡苑 心海居 梦溪楼 萧寒苑 怡兰斋 蒙雨厅 冰奕阁 听月坞 月影轩 迎香居 凝紫楼 昕雪苑 吟霜斋 舒雅厅 馨梦阁 妙云坞 凝慧阁 语莺斋 听雨楼 茉风苑 冰雁轩 素雅厅 瑞祥居 诗韵坞 皓月轩 竹筠居 结绮楼 芷箐苑 语莺斋 沐梓厅 箫音坞 撷绮坞 蔷薇苑 柳灵斋 紫荆楼 晶莹轩 溢菲厅 清研阁 思云居 缀锦楼 谨兰苑 秋爽斋 颐和轩 清晏厅 祺帆阁 沐夕居 雎淇坞 晴水楼 景平苑 雍和斋丽景轩 紫菱厅 翠薇阁 永福居 晚晴坞 玉笙楼 漱玉苑 斜阳斋 思水轩 潸蒙厅 依雪阁 菱荇居 阅微坞 淡影楼 华穆苑 绛雪斋 撷芳轩 寒烟厅 金禧阁 秋梧居 醉云坞 凤仪楼 岱妍苑 宿痕斋 韶颖轩 依悠厅 伊影阁 渺影居 岘依坞 潇湘楼 蘅芜苑 倦勤斋 烟云轩 畅音厅 文渊阁 吟秋居 暖香坞结绮楼 芷箐苑 吟霜斋 皓月轩 沐梓厅 衍庆阁 竹筠居 箫音坞 淡影楼 华穆苑 绛雪斋 冰琳轩 寒烟厅 金禧阁 秋梧居 醉云坞

后三宫:

乾清门:清朝御门听政在此举行。

乾清宫: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明思宗崇祯于此宫内迫周皇后悬梁自尽;至清康熙时为康熙幼年时代寝室;内有“正大光明”匾,清朝雍正帝设“秘密立储”制度后传位诏书藏此匾后。故宫“后三宫”之第一宫。

交泰殿:面阔进深匀为3间,单檐攒尖顶。故宫“后三宫”之第二宫。

坤宁宫: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重檐庑殿顶。紫禁城内最具满族住宅风格宫殿。明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雍正后,西暖阁为满人的信仰——萨满的祭祀地,东暖阁为帝后成婚的大婚喜房。故宫“后三宫”之第三宫。

东六宫: 景仁宫

承干宫

钟粹宫

延禧宫

永和宫:同和斋

景阳宫:古鉴斋、静观斋、御书房

西六宫: 永寿宫

太极殿(启祥宫):体元殿

长春宫:承禧殿、绥寿殿、履绥殿、平安室

翊坤宫:元和殿、延洪殿

储秀宫:体和殿、丽景轩

咸福宫:同道堂

内廷西侧:

养心殿:清朝自雍正之后,皇帝在故宫内的实际居所。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

内廷东侧: 斋宫

毓庆宫(清朝皇帝十岁以后自立生活之寝宫。):继德堂、味余书室、知不足斋、宛委别藏室

奉先殿

紫禁城西北部—养老宫区 慈宁宫

寿康宫:长乐敷华殿

寿安宫:春禧殿、福宜斋、萱寿堂

英华殿

紫禁城东北部—宁寿宫区 皇极殿

宁寿宫(乾隆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皇宫,花费巨资一百一十万两银修建,宫门前两座镀金铜狮,造价尤为不赀。):金昭玉粹殿

养性殿

乐寿堂

颐和轩

景祺阁

畅音阁:阅是楼

寻沿书屋

古华轩

遂初堂:延趣楼、翠赏楼、养和精舍

符望阁:玉粹轩、竹香馆

倦勤斋

景福宫:佛日楼、梵华楼、庆寿堂、兆祥所

乾东五所: 古董房

四执库

敬事房

寿药局

如意馆

第四篇:清朝后宫等级

奉茶宫女算伺候皇上饮食起居的12宫女之首,不算一般的宫女,是女官。而且是有一定家庭背景才可以的。苏麻喇姑才情满腹,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于是,她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嘉庆年间,昭梿在他的《啸亭杂录》中记道:“仁皇帝幼时,赖其(指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刚刚31岁,青春鼎盛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侍女苏麻喇姑,当然是她的最佳人选。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私下里,却形同姐妹,正因为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实际地位很高,颇受尊

1、正一品官职名称: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名称:郡主

2、正二品官职名称: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

所以说,宫女是没有级别的,也就是重用不重用所产生的貌似级别高的假象. 清朝后宫设六局:

【尚宫局】(60人)

尚宫二人,正五品(掌导引中宫及六局出纳文移印属之事)

司记司: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吏员六人(掌宫内诸司司薄书,出入录目,加印后授行)

司言司: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言二人,正八品;吏员四人(掌宣传启奏之事,凡遇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则为传旨)

司薄司:司薄二人,正六品;典薄二人,正七品;掌薄二人,正八品;吏员六人(掌宫人名籍及廪赐之事)

司闱司:司闱六人,正六品;典闱六人,正七品;掌闱六人,正八品;吏员四人(掌宫闱各门启闭之事)

【尚仪局】(50人)

尚仪二人,正五品(掌礼仪起居之事);彤史二人,正六品(记录后妃、群妾、宫女伴宿皇帝之事,以备查考)

司籍司: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吏员十人(掌宫中经籍、图书、笔札、几案之事)

司乐司:司乐四人,正六品;典乐四人,正七品;掌乐四人,正八品;吏员二人(掌宫中音乐之事)

司宾司:司宾二人,正六品;典宾二人,正七品;掌宾二人,正八品;吏员二人(掌朝见、宴会、赐赉之事)

司赞司:司赞二人,正六品;典赞二人,正七品;掌赞二人,正八品;吏员二人(掌朝见、宴会时赞相之事)

【尚服局】(38人)

尚服二人,正五品(掌供服用仪仗宝玺、印符等事)

司宝司:司宝二人,正六品;典宝二人,正七品;掌宝二人,正八品;吏员四人(掌宝玺、符契等)

司衣司:司衣二人,正六品;典衣二人,正七品;掌衣二人,正八品;吏员四人(掌皇帝、妃嫔衣服、首饰之事)

司饰司:司饰二人,正六品;典饰二人,正七品;掌饰二人,正八品;吏员二人(掌皇帝、妃嫔巾栉、膏沐之事)

司仗司:司仗二人,正六品;典仗二人,正七品;掌仗二人,正八品;吏员二人(掌朝贺时女官仪仗之事)

【尚食局】(38人)

尚食二人,正五品(掌饮食进御之事。凡进上饮食,则先尝之)

司馔司(司膳司):司馔(司膳)四人,正六品;典馔(典膳)四人,正七品;掌馔(掌膳)四人,正八品(掌宫中饮食烹调)

司酝司:司酝二人,正六品;典酝二人,正七品;掌酝二人,正八品;吏员二人(掌掌宫廷酒醴饮用之事)

司药司:司药二人,正六品;典药二人,正七品;掌药二人,正八品;吏员四人(掌御用医方药物之事)

司供司(司饣喜司):司供(司饣喜)二人,正六品;典供(典饣喜)二人,正七品;掌供(掌饣喜)二人,正八品(掌宫中饮炭薪柴之事)

【尚寝局】(38人)

尚寝二人,正五品(掌皇帝宴寝之事)

司设司:司设二人,正六品;典设二人,正七品;掌设二人,正八品;吏员四人(掌皇帝床铺打扫张设之事)

司舆司:司舆二人,正六品;典舆二人,正七品;掌舆二人,正八品;吏员二人(掌御用舆辇、伞扇之事)

司苑司:司苑二人,正六品;典苑二人,正七品;掌苑二人,正八品;吏员四人(掌宫中园囿种植花果之事)

司灯司:司灯二人,正六品;典灯二人,正七品;掌灯二人,正八品;吏员二人(掌宫中灯烛之事)

【尚功局】(46人)

尚功二人,正五品(掌督女红之课程)

司制司:司制二人,正六品;典制二人,正七品;掌制二人,正八品;吏员四人(掌宫中衣服裁制缝纫之事)

司珍司:司珍二人,正六品;典珍二人,正七品;掌珍二人,正八品;吏员六人(掌宫中金玉宝货)

司彩司:司彩二人,正六品;典彩二人,正七品;掌彩二人,正八品;吏员六人(掌彩绸丝絮之用)

司计司:司计二人,正六品;典计二人,正七品;掌计二人,正八品;吏员四人(掌宫中衣服、饮食、柴炭度支之事)

康熙帝时,皇帝身边伺候的宫女定制是40人,分别是: 夫人一人,秩一品;淑仪一人,秩二品;婉侍六人,秩三品;柔婉十二人,芳婉二十人,俱秩四品。

第五篇:清朝的后宫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答应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宫女 (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公主对于皇上、皇后、生母自称“儿臣”,

称皇后为“皇额娘”,称自己的生母为“额娘”或“额颞”,

庶出公主称其他妃嫔(地位在“嫔”以上,包括“嫔”)为姨娘,嫡公主称其他妃嫔(地位在“嫔”以上,包括“嫔”)为X(姓/封号)妃/嫔,地位在“嫔”以下,公主一律称其职位, 称王爷为“皇叔”,

另外,公主有赐居宫殿的可以自称“本宫”;有封号而没有赐居宫殿的可以自称“孤”,没有封号也没有赐居宫殿的可以自称“本主”/“本小主”

注:“小主”是清廷后宫中一个级别的女人的自称,一般是贵人居多,但皇帝的女儿(其母地位低微,即使在怀孕后也没得以提升)也是有在这一级别的!

第一级 固伦公主 皇后所生之女 固伦满语为天下 第二级 和硕公主 皇妃所生之女 和硕满语为地方 第三级 和硕格格 亲王之女 汉语为郡主 第四级 多罗格格 郡王及世子之女 汉语为县主 第五级 多罗格格 贝勒之女 汉语为郡君 第六级 固山格格 贝子之女 汉语为县君 第七级 格格 公之女 汉语为乡君 第八级 统称为宗室女

“格格”一词,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 的称谓。 关于清代,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贵人家的小姐,都称格格。 亲王的女儿,称多罗格格,郡王的女儿,称固山格格。皇帝的女儿,称和硕格格,也称和硕公主。最尊贵的公主,称为固伦和硕公主。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 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清代的王都是满蒙贵族,异姓汉族王只有开国时四个,平西王吴三桂,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孔有德早死,她的女儿孔四贞是清代唯一的汉公主,封和硕公主,(此后清代再无汉人公主)其余三个,就是康熙朝的三藩,下场如何,大家都是知道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青岛教育局网范文下一篇:区角游戏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