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研究

2022-09-11

在扩招的形势下,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规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各体育院系的在校学生人数大增, 到目前全国共有200多所高等学校设体育类专业。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如何为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多方面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已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体育院校学生的心态分析

(1) 学生的入学心态。有相当部分学生抱着不同心态考入体育院校, 导致专业思想不牢固, 对体育专业的职业特点未加考虑。这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 对终身从事体育工作没有心理准备。究其原因, 体育院校招生时文化课成绩录取线比较低, 加之体育可以兼报文、理科, 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差、没有专项基础的文理科“大学漏”进入体育院校。在日后的专业学习中, 表现出术科学习较吃力, 失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 主客观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社会对体育工作者的偏见, 部分地区或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不重视, 基层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相对较窄, 特别是在人才招聘与其他专业在用人单位和招收数量明显有差距, 就业市场或地区性经济不协调等, 是影响学生心理因素的客观原因。

(3) 学习态度。以我院体育生为例,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 以打好专业基本功为主, 为今后能胜任工作打好基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有余力, 到外院系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 修取双学位, 另外, 还有少部分学生通过自学或校外培训考取导游、按摩师等证, 这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 热爱体育,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 因此他们专业知识扎实, 专业技能过硬;但有些学生对课程设置不关心、不感兴趣, 逃课现象比较严重, 各项活动参与不积极, 补考和重修者居多, 课余时间浪费严重。

(4) 就业心态。绝大部分同学把毕业后把考公务员和去高等院校作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首选, 只有少部分同学愿意把中小学作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首选, 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占有小部分比例。其原因主要有: (1) 公务员和大学教师社会地位高, 收入、待遇和发展空间都很优越; (2) 考研在提高学历的同时解决了就业问题; (3) 大多数同学在上述期望目标得不到实现后, 才最后选择去中小学。

(5) “考研热”现象。由于目前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景气, 有部分学生把考研作为自己将来毕业后的一项算, 他们考研的动机有; (1) 为以后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2) 在学业上想继续深造。 (3) 找不到就业单位, 暂时避开就业难的高峰。 (4) 受别人影响“跟风”考研。

虽然考研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就业压力, 但是并不能解决根本的就业问题。有关调查显示, 有87%的学生考研的目的是迫于就业压力, 为以后能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他们只是把研究生看作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敲门砖”, 而不是使自己的就业观念更加合理。

2 培养体育院校学生就业心态的措施和途径

(1) 拓宽就业信息的途径。目前, 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而网络的开辟, 给学生和用人单位架起了一座快速、便捷的桥梁。我们应该加大对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 最好能为毕业生建立就业平台, 把每名毕业生的简历上传到网络平台上, 从而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到“双赢”的目的, 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宣传工作拓宽了途径。

(2) 加强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观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不能把它看成是毕业生教育的一个阶段, 应把它纳入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始终, 使教育教学、素质教育与择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密切结合, 相互渗透。在平时的工作中, 应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为自己多积累就业的“筹码”, 多“修炼”, 多“取经”,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体育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把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如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 把学生入学教育、职业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结合起来, 配以专门的指导人员, 建立就业咨询服务体系和咨询网络, 使大学生通过该体系得到较完善的就业指导, 并获得大量的就业信息, 使之把握就业时机, 以从容良好的心态, 迎接择业时刻的到来。

(3)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适应多方面的就业需求。目前, 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是“自由择业, 双向选择”在这个人才竞争的过程中, 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个人的能力越强, 综合素质越高, 就业机会就越大。作为体育院校的大学生, 不但要掌握体育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还应掌握或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为择业的成功增加砝码。

(4) 倡导吃苦耐劳, 献身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献身敬业的素质是成功的首要素质, 也是用人单位在考查毕业生时十分重要的素质。那些讲条件、讲待遇, 把报酬和条件放在第一位的大学生, 只能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 被拒之门外。因此, 毕业生要调整好心态, 时刻准备吃苦, 一旦选择了专业就准备为之献身。这样才能让社会了解你、欣赏你, 被社会所挑选。

(5) 提高各种技能。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多种才能的人才, 体育院校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考级工作, 采取多种手段, 督促学生学习, 通过一系列耐心细致的工作, 扭转体育院校大学生外语、计算机差的局面, 使学生真正掌握该项技术, 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文化素质和素养在当今社会各行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 不少体育专业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些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但缺乏必要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文化素质和修养较差, 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将如何面对未来的社会和学校的素质教育。因此, 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形式使学生接受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现代科技意识和科学思维方式的教育和熏陶, 使之成为既有坚实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又具有较高思想、文化水准的新型体育人才。

总之, 作为培养基层体育工作者的体育院校, 就业指导工作应逐步向科学化、系统化、联合化的方向发展, 要重视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摘要:针对体育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 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状况,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对目前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现状及就业意识培养的措施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大学生,就业意识

参考文献

[1] 田振军, 等.论21世纪高等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与定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9.

[2] 刘献国.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9.

[3] 谭成钢.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浅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2, 24.

[4] 淡华珍.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报告[J].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 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炼化企业双盲应急演练模式的应用与思考下一篇:浅谈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