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舞台持续繁荣论文

2022-04-24

小编精心整理了《舞蹈舞台持续繁荣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繁荣的今天,舞蹈艺术如何实现产品化,进一步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从文化市场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高校舞蹈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接轨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舞蹈舞台持续繁荣论文 篇1:

当代视野下舞蹈评论的作用与影响探究

【摘要】舞蹈是艺术,是一门表现美、传达美的艺术,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艺术,它不仅在历史上首先“出现”,而且是人的“最初”本能。舞蹈艺术的表演与实践必然与舞蹈理论相关联,且舞蹈理论能够给予舞蹈表演一定的指导作用,舞蹈评论当然也是舞蹈理论分支内重要的一部分。舞蹈评论是舞蹈学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促进舞蹈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而深刻的舞蹈评论对舞蹈理论的发展、舞蹈创作、舞蹈家的成长,以及群众业余舞蹈活动和艺术欣赏活动,能起到引导作用。本文即主要对当代舞蹈评论的作用与影响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舞蹈评论;舞蹈艺术;舞蹈发展

舞蹈艺术的发展不仅离不开舞蹈演员和舞蹈作品,同样也更需要舞蹈评论的推动和支撑,当代的舞蹈评论对现如今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当代的舞蹈评论发展概况

(一)舞蹈评论的基本概念

舞蹈评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美学观点的指导下,对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舞蹈家、舞蹈作品、舞蹈艺术思潮、群众舞蹈活动)进行分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它长期活跃在舞蹈学科中且属于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是促进舞蹈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舞蹈评论同时还是一种与舞蹈编创与舞蹈欣赏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是舞蹈艺术最具开放性的环节,舞蹈评论者运用正确的美学观点对社会中出现的舞蹈现象进行深入的品鉴与分析,或对某些新兴的舞蹈现象进行讨论,促进学术交流,以此来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舞蹈评论的方法是多样的,最常见的便是运用准确、精简的文字语言将舞蹈作品中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刻画与概述,在其过程中对作品做出评价,这是较为简单、含有部分感性色彩的评论,也是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都可参与到其中的一种评论方式。还有便是对舞蹈作品的内涵进行着重描写,或是采取一种专题讨论的方式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情节和艺术风格做详尽的分析与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作品展开更深刻的思考与研究。对专业性较强的舞剧、舞蹈作品的评论,常见于舞蹈领域内的专业学者及评论家,以口述或笔评的方式呈现,通常会用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进行阐释与评述,并将评论做合理分析,进而能够产生具有学术价值的专业理论等。当然也会从某个角度出发,进行细致深入分析,从微观的角度入手反映问题并研究问题所在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点。例如,刘炼、刘璐的文章《有意味的形式——走出舞蹈拙于叙事的藩篱》就对当今舞蹈界中“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文中也结合部分舞蹈作品进行品评,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述了舞蹈抒情与叙事的关系,强调了叙事舞蹈的重要性。冯双白、叶进的《白山黑水话英雄——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从编排、人物性格、动作处理等方面全面评析了这部红色题材的舞剧作品,将舞剧中所传达出的生命与信仰、奉献与牺牲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让大众在品读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情怀与温度。

(二)大众的舞蹈评论活动

大众的舞蹈评论指非专业舞蹈从业人员的舞蹈评论,也可称作业余性舞蹈评论,大众的舞蹈评论活动和专业舞蹈评论同样不可忽视,它的繁荣对舞蹈艺术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舞蹈作品的传播也有了更多新的方式与渠道,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熟悉和了解,像自媒体平台上的大众舞蹈评论就呈现出愈加活跃的态势。各种平台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利用其便捷高效的传播渠道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源,于自媒体平台上,个人已然成为具备自主传播能力的主体。因而在这种背景下,自媒体平台中的大众舞蹈评论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舞蹈评论类型,大家各抒己见,角度不同、观点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专业性舞蹈评论带来了启发,面对庞大的自媒体受众群体,自媒体平台的大众舞蹈评论已然形成和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这种评论方式在专业性及规范性等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与弊端需要解决。

当下大众舞蹈评论也具有两面性的特点,既有其优长,也有其劣势。大众舞蹈评论其优点在于:对一部舞蹈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论时,往往非专业性的人群在观看以及评价作品时会给予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最直观的感受与想法,看待作品的视角和出发点也与专业舞者或评论家有所不同,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尖锐的、“一针见血”式的评论,这部分评论能够从另一角度,也就是从舞蹈作品的受众——普通大众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反映出大众对这部作品的感受、喜爱程度等,同时也会直接地反映出大众对这部作品的接受度及其优缺点。这就为舞蹈编导的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会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获得启发,梳理出新的思路去完善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进而继续进行下一步创作,编创出新颖的、有特点的、深受大众喜爱的优秀作品。与此同时,当代大众的舞蹈评论也在无形中促进了舞蹈专业的蓬勃与发展,为广大群众了解舞蹈、解读舞蹈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捷的方式与途径。

当然,大众的非专业性的舞蹈评论活动在当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和弊端。例如,评价一部舞蹈作品不够全面,仅从某一方面出发,具有局限性;其非专业性的语言文字可能会给舞蹈作品的评价带来部分偏差,或对他人造成错误性的引导;抑或是带有个人强烈主观性色彩,只凭个人喜好评论和对待作品,缺乏客观性。这些问题必然会对舞蹈作品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专业性舞蹈评论活动

伴随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舞蹈艺术也同其他艺术一样在前进道路上不断反思、完善自身,这要求舞蹈艺术既要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又应当在创作模式上试图对传统的旧体系进行改善与创新,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与模式,与此同时舞蹈评论也紧随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在其专业领域,舞蹈评论曾一度表露出较为敏感的一面,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评论中所涉及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元素随即蜂拥而至,连同部分模糊的、复杂的美学、哲学问题也一并出现在专业性舞蹈评论中,此时舞蹈评论呈现出了多元化、多维度的发展态势。但就当前发展趋势来看,舞蹈评论的发展还尚未完全适应舞蹈艺术的发展,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对当今最新最前沿作品的探寻与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高度敏感性,进而对其作品的评论品析就呈现了较为滞后的态势。又或在某些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评论中缺乏针对性,舞评者仅在模糊地对作品进行简要概括与描述,而非有针对性地指出其不足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此类评论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还有部分舞蹈评论者对舞蹈作品的分析仅停留于表面而未曾深入挖掘,仔细品鉴,没有做到结合其内在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进行深刻的总结,这类情况也是在专业舞评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另外,尤其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创新性与个性化语言的问题。当代专业性舞蹈评论文章也难逃千篇一律的现象,对舞蹈作品的分析需要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此时个性化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会让人眼前一亮。所谓个性化语言就是在长期阅读与写作中形成自身所独有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式,在对舞蹈作品进行评论时,可以有效避免过多模仿、迎合大众的评论风格,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视角去描述分析作品,挖掘作品内涵,个性化语言的表露不仅能够吸引读者,使其想看、爱看,还能为文章增加更多闪光点。专业性的舞蹈评论更是需要此类语言的大量输入,形成“有意思”“有观点”,趣味性与学术性兼备的特征,这样方能为舞蹈评论注入一股新鲜血液,并持续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对专业舞蹈评论者来讲,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应当参与一定的舞蹈实践活动,有助于对舞蹈作品的了解,并在此期间对舞蹈产生丰富细腻的审美感受,于此基础之上进行专业性的舞蹈评论。因为仅凭理论知识并不足以对作品有全面透彻的理解,更需要运用亲身感受来提炼深化作品中所孕育的美。此外,专业舞蹈评论者还应当具备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对社会中新兴的舞蹈现象能够及时发现并研究,捕捉到与众不同的事物和观点。

二、当代的舞蹈评论对舞蹈艺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了舞蹈专业理论及舞蹈创作的发展

在当今舞蹈艺术逐步前进发展的过程中,舞蹈评论已然成为其专业领域内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舞蹈评论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学习舞蹈理论是进行舞蹈评论的前提,唯有具备一定程度的学养,有大量舞蹈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够体会舞蹈作品中所包含的深意,引发思考并进行评论。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舞评者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有足够的学术思想作为支撑,还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舞蹈评论对当下的舞蹈现象或舞蹈活动进行批评时也在无形中推动了舞蹈理论的发展,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在舞蹈编创方面,舞蹈评论与舞蹈创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舞蹈创作是舞蹈家将自身对生活的感受与内在情感以舞蹈的方式呈现于舞台之上,盼望与观众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在舞蹈评论的过程中对作品所产生的反映及所做出的二度评价有利于推动舞蹈创作的进程,使舞蹈编导在评论中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其自身创作的局限性与大众对作品的接受度,从而创作出更有内涵、更具吸引力的舞蹈作品。舞蹈創作常运用较感性的动态化形象来反映生活,舞蹈评论运用文字的方式来客观分析舞蹈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二)推动了业余舞蹈活动及艺术欣赏活动的发展

舞蹈评论的范围相对来说较广,其中也会涉及到对于某些业余舞蹈活动或舞蹈现象的品评,例如广场舞这一群众业余舞蹈活动的兴起,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并喜爱,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对这类舞蹈尤其热爱,他们融入其中并乐在其中,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场舞热潮在生活中已经形成一道亮丽风景,此类现象也引起了舞蹈学者的重视,他们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的同时也在另一方面推动了它的传播与发展,这有利于大众了解舞蹈、热爱舞蹈。

当观看一部舞蹈作品,进行艺术欣赏活动时,共鸣是非常重要的。在舞蹈作品被舞蹈演员所展现的过程中,只有舞蹈的欣赏者(也就是观众)与舞蹈的演出者对舞蹈作品取得共同的理解和认识,双方能够进行情感和思想信息的交流,观众才能接收到舞蹈者所发出的信息,然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会进一步体悟到编导本人的创作理念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评论者在评论一部舞蹈作品时,也必然与舞蹈者产生了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意义、有深度的评论,这一类的舞蹈评论也在促进着艺术欣赏活动不断繁荣,不断向前发展。

(三)有利于优秀舞蹈人才的扶植与培养

在当今舞蹈界中,也在不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专业型人才,舞蹈评论的任务就是在一定艺术原则和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对社会生活中的舞蹈现象(舞蹈作品、舞蹈家、舞蹈艺术思潮、群众舞蹈活动)进行分析、鉴别和评论,这其中也包括对优秀人才的评述。例如在各类舞蹈比赛中涌现出的优秀舞蹈人才,评论家在剖析舞蹈作品时必然要提到舞蹈演员,正是由于他们舞动的身体才得以使舞蹈作品在舞台上呈现,对舞蹈动作分析的同时也从侧面映照出舞蹈演员的深厚功底和优越条件。也有许多评论类文章是专门针对专业舞者的,对优秀舞者客观、真实的评论有助于大众及业内专业人士对其展开深入了解,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一评论活动肯定了他们的自身价值,以旁观者的视角去深入剖析其人物特点及突出成就,发掘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能够帮助大众更细致地了解到优秀舞蹈人才以及他们的作品,为优秀舞蹈人才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带来了机遇。由此看来,客观而准确的舞蹈评论对优秀舞蹈人才的扶植与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舞蹈评论包含了美学思想与舞蹈观,评论者在一定艺术原则的指导下,将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舞蹈现象,其中包括舞蹈家、舞蹈作品、舞蹈艺术思潮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鉴赏与品评,并根据社会主义文艺方针与政策推进舞蹈艺术事业不断向前进步与发展,在舞蹈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舞蹈艺术工作者及普通大众的文艺欣赏水平。舞蹈评论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无论是专题评论抑或是以作品分析为主的综合性评论活动均能够产生一定的艺术价值。舞蹈评论者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与高度的鉴赏能力将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美与意蕴等进行深入的梳理与探究,在表述过程中应用诗化的语言文字将舞蹈美呈现于众,对舞蹈现象的产生与变化做详尽的剖析,进而归纳总结。在当代,不论是专业性的舞蹈评论或是非专业性的舞蹈评论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促使优秀且出色的舞蹈作品与舞蹈人才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看见。有内容、有价值、有思想的舞蹈评论是极具影响力的,在优秀深刻的评论中舞蹈作品便会显现出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状态,舞蹈作品中的真善美亦会得到充分挖掘,与此同时,舞蹈艺术也得以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仝妍.舞蹈批评与当代舞蹈发展的历史书写 [J].艺术评论,2019(4).

[2]慕羽.舞蹈批评类型和模式探讨[J].民族艺术研究,2019(7).

[3]魏盼盼.探析“尽善尽美”思想对舞蹈评论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8(4).

[4]穆杨.当代大学舞蹈鉴赏与舞蹈评论课程的教育意义[J].艺术科技,2017(5).

[5]王彭.浅谈舞蹈艺术的评论和欣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3).

[6]方辛.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J].艺术评鉴,2016(9).

[7]许锐.舞蹈评论是通达生命隐喻的路径[J].中国文艺评论,2016(1).

[8]张黎静.舞蹈理论研究及评论的发展探索[J].大众文艺,2015(3).

[9]冯双白,叶进.白山黑水话英雄——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J].舞蹈,2016(4):28-29.

[10]刘炼,刘璐.有意味的形式——走出舞蹈拙于叙事的藩篱[J].文艺争鸣,2014(3):233-240.

[11]许锐.舞蹈评论是通达生命隐喻的路径[J].中国文艺评论,2016(1):98-102.

作者简介:兰珊(1996-),女,山东临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舞蹈批评。

作者:兰珊

舞蹈舞台持续繁荣论文 篇2:

论高校舞蹈课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的接轨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繁荣的今天,舞蹈艺术如何实现产品化,进一步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文从文化市场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高校舞蹈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接轨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学 舞蹈文化市场 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繁荣稳健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展空间不断扩展。舞蹈是将肢体动作与内在情感、人文内涵相互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具有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高校舞蹈教学与文化市场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继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舞蹈艺术,同时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具体要求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复合性的要求。舞蹈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同样遵循着这个原则,在新阶段内舞蹈文化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舞蹈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深厚的舞蹈艺术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舞蹈表演技术,也要求舞蹈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和舞曲创编能力,以便将舞蹈作品以更加优秀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说,舞蹈人才的复合性以及综合能力水平,已经成为了舞蹈文化市场招收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教学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进步一提升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确保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然而,教学改革工作并非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可以轻易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从当前的高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仍旧存在诸多弊端,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舞蹈教学对学生文艺工作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存在缺陷性,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到文艺单位进行学习之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且其舞蹈专业水平与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相去甚远。其次,高校舞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刻板,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和动作练习,缺乏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其舞蹈创编能力过于薄弱,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再次,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参加舞蹈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学生除了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之外,在工作能力、人际交往、问题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均相对薄弱,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文艺工作单位的同事进行工作的磨合与交接,这直接影响了文艺产品的生产和演出的速度,可能会对文艺工作单位的文化经济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问题,才能够培养出与舞蹈文化市场要求相符合的舞蹈艺术人才,实现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

二、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顺利接轨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校舞蹈教育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以调整,确保舞蹈人才的能力水平与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相符合。高校舞蹈教育者一定要充分明确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意义和目标,即高校舞蹈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熟练的、机械的去复制舞蹈动作,而是要求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充分掌握舞蹈技艺的精髓,掌握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综合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理论能力、舞蹈艺术创作能力、舞蹈艺术内在修养。总之,高校阶段内的舞蹈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舞蹈能力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平衡掌握舞蹈艺术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随着舞蹈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民族舞、现代舞等层出不穷,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所喜爱和擅长的舞蹈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大学课堂中的舞蹈教学内容体系也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不同舞蹈之间的区别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舞蹈特点之后,掌握舞蹈创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其舞蹈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高校舞蹈教学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近些年来,国家对艺术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舞蹈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为了使我国的舞蹈艺术走出国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舞蹈者就必须对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的突破和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至关重要。现阶段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新,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和发挥,让学生充分了解艺术创作的乐趣,提升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升华其舞蹈创作的价值,使其舞蹈表演动作与内心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但是,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帮助学生实现舞蹈动作的优美性以及舞蹈内涵的丰富性的统一,使舞蹈艺术产品能够与广大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相一致,为舞蹈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简单来说,只有让观赏者了解舞者的情感,他们才能够从内心认可舞蹈艺术,更多的进行舞蹈文艺产品的消费。

其次,高校舞蹈教育想要实现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就需要舞蹈教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并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全面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舞蹈教育具有明显的艺术性特点,因此它与其他常规的高校教育专业相比,存在着鲜明的教育热点,这也就导致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原则均与其他的科目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高校舞蹈教育人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艺术环境,使学生能随时接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舞蹈训练方面用更多的精力、下更多的功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艺术熏陶和艺术训练才能养成独特的舞蹈艺术气质,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的教导学生,要告诉学生舞蹈艺术的养成并不在一朝一夕之间,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提高在舞蹈艺术方面有所造诣。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的舞蹈文化市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但是在信息传播异常快速的网络时代,想要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保证舞蹈艺术作品的鲜活性和生命力,也就是说,舞蹈艺术想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就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扬弃,以此保持舞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以便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艺,因此舞蹈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对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师的一举一动,也会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和表演能力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舞蹈教育人员需要高度注意个人形象,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舞蹈艺术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提升艺术水平。

高校舞蹈教学需要将教学重点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以及综合艺术素质,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其能力水平与文艺工作单位的用人要求一致。为此,高校舞蹈教育者在进行舞蹈艺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以及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舞蹈艺术具有显著的复合性特点,它能够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展示出编舞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一个优秀的舞者必须具有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定期以某一事物为主题,让学生在经过观察后,结合自己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联想,将所学舞蹈动作与理论知识与观察主体相互联系,尝试进行舞蹈创作。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利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舞蹈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校舞蹈教学应该积极拓展与文艺工作单位的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进入专业文艺工作单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舞蹈文化市场的具体要求,以及舞蹈文化产品的整体生产、营销的流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组织舞蹈表演晚会,消除表演的紧张感,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帮助学生养成独特的舞台风格,使学生的舞蹈表演更富渲染性和吸引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育质量的提升能够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中坚力量。为了顺利实现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的接轨,需要高校不断进行舞蹈教育改革,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希望本文的相关建议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促进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论高校舞蹈课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的接轨[J].邢台学院学报,2010, (03).

[2]肖泽朦.高校舞蹈课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接轨初论[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08).

[3]毕雪超.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的融合[J].文学教育(中),2015,(09).

[4]李文武.高校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之方略——以舞蹈教学为例[J].公关世界,2015,(03).

[5]李小娜.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与舞蹈文化市场的充分融合[J].大众文艺,2011,(10).

[6]乌兰其其格.论高校舞蹈教学如何与文化市场结合[J].艺海,2014,(08).

[7]于彬.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3).

[8]杜娟.浅析动作示范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音乐大观,2013,(23).

[9]吕广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5).

[10]丹缨.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作者:赵永琳

舞蹈舞台持续繁荣论文 篇3:

新时期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赣南采茶舞蹈作品

摘要采茶舞在赣南已有近四百年的发展历史,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采茶舞传承自身的问题,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本文就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采茶舞蹈作品,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推进采茶舞的繁荣和创作。

关键词:现状分析 创作提高 人才培养

采茶舞在赣南已有近四百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勤劳勇敢而朴实善良的赣南客家先民,在漫长的劳动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一种地方性民间舞蹈艺术。所以,采茶舞是赣南客家劳动人民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情感表现。“锣鼓一响、两脚发痒”,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采茶舞蹈在广大赣南客家劳动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采茶舞蹈不仅丰富了客家人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然而,在社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创作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采茶舞蹈作品来不断丰富客家人民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这是个值得我们采茶舞蹈工作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赣南采茶舞蹈历来以其典型的舞蹈艺术风格、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幽默而风趣的舞蹈形态,倍受客家人民的青睐。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需求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彻底的变化,曾经一度令赣南客家人民高度关注和喜爱的客家采茶舞蹈,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它不再如从前那样吸引人们的眼球。随着这一现象的出现,诸多的疑问也就不禁随之产生。难道这是舞蹈本身的退步?是舞蹈已经失去了其艺术魅力?是舞蹈已经没有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发展的必要?

面对客家采茶舞蹈的这一现状,究其产生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1)采茶舞蹈受外在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影响舞蹈发展的外在的客观因素是指舞蹈本身以外的,影响和促进舞蹈的发展有紧密关系的那些因素。影响采茶舞蹈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要表现为当地政府对舞蹈文艺事业的政策上支持力度不够,缺乏保障舞蹈进一步快速向前发展的激励机制;舞蹈专业团体面临很大的经济困难,缺乏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思潮、人民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以及文艺事业大发展、大开发格局的出现,从而大大地分散了人们对舞蹈的关注力。

(2)采茶舞蹈受舞蹈自身存在的主观因素影响:舞蹈自身存在的主观因素是指舞蹈本身内部推动舞蹈发展的因素,如各个历史时期舞蹈对今天舞蹈的影响,各个国家和民族舞蹈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影响采茶舞蹈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采茶舞蹈自身的发展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采茶舞蹈适应不了观众日益变化与提高的审美需求;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舞蹈行为也随之出现了片面追求功利,舞蹈出现“腐化”的现象;舞蹈的表现内容和题材脱离劳动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舞蹈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美,而忽视了舞蹈的内在美,从而导致客家采茶舞蹈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感染力的不足,作品难于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人才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特别是优秀采茶舞蹈编创人才和表演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采茶舞蹈人才的断层和奇缺,从而难于创作出贴近百姓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采茶舞蹈作品。以上这些原因,都是直接导致赣南客家采茶舞蹈“失落”的根本性原因。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创作形成的根本保障。所以,舞蹈编导个人素质的优劣与创作能力的高低,是决定舞蹈作品创作质量高低的根本性因素。一部优秀的采茶舞蹈作品,不但是舞蹈动作、音乐、舞美、服饰、音响灯光等外在形式美与舞蹈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内在形式美的高度统一的有机结合体,与此同时,舞蹈作品本身能够成为客家文化精神的体现者,客家人民思想情怀的抒发者,客家人民群众生活的表现者。这样的采茶舞蹈作品不仅能够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更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舞蹈人物去感染人、陶冶人、启发人,最终才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的舞蹈作品才能够表现美、创造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采茶舞蹈作品。所以,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舞蹈编导要能够编创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采茶舞蹈作品,就必须要求编导人员具有优良的个人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要求我们舞蹈编导必须具有全身心投入于创造性的劳动中的精神。只有这样,优秀作品才能够得于实现。由此可见,切实提高舞蹈编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了当务之急,成为了创作优秀采茶舞蹈作品的关键所在。

新时期采茶舞蹈编导应具备的个人素质:(1)舞蹈编导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贾作光先生曾经说过:“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象力创造性的舞蹈,舞蹈编导和演员必须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就很难成为精品”。客家采茶舞蹈是客家文化的产物,是客家人们思想情感与生活的表现体,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创作的主体,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个人的文化内涵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由此可见,知识对于一个舞蹈编导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打造知识型和创新型社会,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舞蹈编导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够适应和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舞蹈编导只有花大精力去加强美学、文学、音乐、舞美,民族学、自然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学习,来综合性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抛开一切浮躁的功利心情,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赣南客家文化,用心去领悟积累了几百年的客家文化底蕴,尽早从一个简单的艺术表演,实现向知识型、复合型舞蹈编导的转化,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知识型”的舞蹈编导。只有这样,舞蹈编导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才能够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感受出文化,才能够真实体会到舞蹈的内在艺术魅力。这样的舞蹈作品才是一个具有深度的舞蹈作品,这样的舞蹈作品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艺术类的表演,而更多的是起到抒发情怀、表现文化和弘扬文化的社会作用,才能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才能够启发人、感染人和陶冶人,这样的舞蹈作品才不愧于人民,才具有艺术的生命力,也才能够取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在客家采茶舞蹈艺术家们不懈的努力创作下,采茶舞前辈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那些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中,例如《南山耕田》、《钓拐》、《补皮鞋》、《梢妹子》、《九龙山摘茶》等。当我们慢慢回味这些作品时,我们不仅心存感激和无限的激动,我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的,是一代采茶舞蹈艺术家用自己的情感和渊博的知识铸就的一个个丰碑。

(2)舞蹈编导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赣南采茶舞蹈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舞蹈编导队伍中也随之出现了拜金主义的思想和可悲的自我意识泛滥现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采茶舞蹈上的“腐化”现象。比如舞台上常常出现让人看不透的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的场景,还有一味盲目的抄袭,不顾舞蹈的内容美,一味追求舞蹈外在技巧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等等外在形式等现象。这些舞蹈作品的出现,是由于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舞蹈形式而缺乏对生活本质的挖掘,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完全被符号化和模式化。这样的编导编出的作品都会流于平凡,难于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以上各种舞蹈现象的出现,无疑和舞蹈编导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舞蹈编导如果缺失或者不具备高尚的舞蹈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舞蹈工作作风,编排出来的舞蹈作品就必然缺乏知识性和艺术性,就会缺乏舞蹈的观赏性,就会偏离舞蹈艺术的本质。这是舞蹈编导浮躁的集中表现,是追逐功利的充分表现。

舞蹈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创过程中,舞蹈编导只有熟知生活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才能够实现生活向舞蹈艺术形象转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舞蹈编导应当树立起高尚的舞蹈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舞蹈工作作风,树立起“热爱赣南、热爱客家、扎根赣南、服务客家”的编导观念,广泛深入到客家生活的一线中去,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客家,用一颗真心去体味客家,用一份真情去表现客家。贾作光老师指出:“舞蹈形象和生活的美是相互作用的。生活的美是基础的,也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因而舞蹈编导必须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态上的人体美给予加工和提炼,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可以看出,一个好的优秀舞蹈作品,应该在舞蹈的表现中揭示生活、美化生活和感悟生活,让生活中的元素在舞蹈节目中得到最充分而完美的体现,这样大家都看得懂,都会拍手叫好。

(3)舞蹈编导需要娴熟而过硬的舞蹈编导专业知识和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舞蹈编导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娴熟而过硬的舞蹈编导专业知识和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创作出优秀舞蹈作品的关键所在。舞蹈编导专业知识最主要体现在对舞蹈理论与常识的了解、编导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编导技术技巧手段的发挥能力这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编导更需要有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对我们的客家舞蹈创作,同样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舞蹈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也就必然会缺乏推动舞蹈发展的强大动力。赣南具有极其丰厚的舞蹈资源,文化内涵丰厚,这就需要我们潜下心去认真挖掘,悉心整理,就需要我们在保持客家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结合赣南采茶舞蹈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采茶舞蹈的编导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进行彻底的突破和解放,树立起创新是为了更好发展的理性思想观念。其次,采茶舞蹈的创新主要应该围绕丰富舞蹈语言、拓宽舞蹈表演形式、加大舞蹈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结合各个学科进行舞蹈创编等方面,进行重点性的改进和突破,使客家采茶舞蹈真正成为客家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这就需要我们客家采茶的舞蹈编导要有超前的思想观念,本体的探寻和充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使舞蹈编导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舞蹈作品中得到切实的升华和体验,这是时代对我们新时期舞蹈编导的要求。

人是舞蹈创作的主体,是舞蹈创作最基本的因素,在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优秀的赣南采茶舞蹈作品,实现采茶舞蹈创作的快速发展和创作质量的快速提升呢?为此,我们舞蹈编导时刻都要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克服作品创作中的盲目和浮躁心理,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舞蹈艺术的创作中去。与此同时,我们编导还必须时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创作指导,切实加强采茶舞蹈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采茶舞蹈事业的发展与振兴,不断提供优秀的舞蹈人才和优秀的编导接班人。这才是赣南采茶舞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

我们当前所处的社会文化是创新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的结合体,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当代政府和我们舞蹈工作者,必须着眼于未来,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和指导我们的舞蹈行为,而且可以通过政府引导,通过各种形式来加大对赣南采茶舞蹈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采茶舞蹈人才素质,并且积极发挥地方各类大中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作用,担负起对采茶舞蹈创作、舞蹈演员等舞蹈人才培养的责任,从而保证源源不断地为赣南采茶舞蹈艺术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使得赣南客家采茶舞蹈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使得客家采茶舞这朵亮丽的“山茶花”越开越艳。

参考文献:

[1] [法]卡玲娜•伐纳:《舞蹈创编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 王国宾主编:《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3] 胡尔岩主编:《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央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刘斌,男,1970—,江西赣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与研究,工作单位: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作者:刘 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植物耐性机理管理论文下一篇:物权法的制定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