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2023-03-10

第一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一、村委会的前身——管理区

管理区的任务是:在镇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帮助辖区内各农民委员会开展自治工作,执行镇委、镇政府在本区域的党政职能。宣传落实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承担和完成镇委、镇政府交办的属于本区域的党务、政务、经济、文化、民政、治安、民兵、计划生育和调解民间纠纷等工作。

在设置管理区的同时,建立经济联合社,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牌子,经济联合社主任是这一级集体经济的法人代表,社主任承担集体经济直接领导和管理职能,对集体企业实行承包制;在设置管理区的同时,也建立管理区党支部,党支部的岗位设置:党支部书记一人(负责全面工作)、副书记(兼经济联合社主任)、其他干部分管组织、民政、财务、妇女、计划生育、青年、民兵、治安等项工作。

管理区的干部由镇党委、镇政府考核任命,任期与镇政府任期相对应。

二、现在的村委会

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正确解决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保证农民当家作主,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作出了一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撤管理区改村委会,撤村委会改村民小组,村委会成员由村直接选举产生,并

于1998年11月4日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各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1999年正式举行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同时根据选举法,按照“两推一选”方式选举产生村党支部。

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办理村里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农村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民委员会应当维护本村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委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办村委会和经联社的基本都是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牌子。

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村民委员会要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果

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和学校、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

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四、乡镇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和提高社会管理、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大对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投入,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工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各项制度措施。

五、村委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待遇

村委会工作人员经过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较高的群众威信,工作积极普遍较强。他们的待遇是根据所在村委会的经济实际水平,参照上级规定标准略作调整。

六、村委会换届选举需要解决问题

1、选民资格问题;

2、选举中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如贿票等。

第二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实践中找到落实的情况,假期我根据老师布置的调查范围于1月20号到25号对新疆的阜康市的城关镇,进行了调查,对各村采取入户调查,向相关人员讨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综合情况

“三级联创”基本情况

28个行政村,面积4.95万亩,全区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40个村党(总)支部中,25个村党(总)支部达到“五个好支部”标准,其中3个村党(总)支部获市先进“五个好支部”称号,占总数的21。党员886人。

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10人,其中男性84人,占76;女性26人,占24。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21人,36-45岁38人,46-55岁46人,56岁以上5人。文化结构为:初中36人,高中(中专)64人,大专学历的10人。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20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14个,占70;基本放心班子6个,占30,不放心班子没有。

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区共有村级后备干部24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8人,分别占总数的6

7、33。35岁以下19人,占80;36-45岁的5人,占20。高中文化的18人,占75;大专文化6人,占25。

农村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农村党员886人。,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呈“倒挂”状态。党员队伍呈现年龄老化、低文化的状态。

阜康城关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根本,突出三个关键,达到四个要求。即:围绕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为目标。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班子建设,突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达到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注重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实现机制不断健全、问题逐步解决、经验系统总结、工作均衡发展,多干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城关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我镇于2009年9月开始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大力营造科学实践的氛围,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学习活动于2010年2月基本完成。

2、抓好党员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进行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结合建国60周年活动,总结宣传建国以来阜康市党的建设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3、深入开展“天山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宣传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的典型。健全完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等各项制度,针对农村、机关、学校等层面的不同特点,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党员争当新农村建设先锋、机关效能建设先锋和育人兴校先锋。结合庆祝建党八十八周年,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提高执政能力,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工作主线,以加强村班子建设为关键,以争创基层建设示范乡镇、村活动为载体,抓好支部先锋工程、党员干部素质工程、科技富民工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坚强战斗堡垒。

2、加强基层党委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党(工)委自身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不断强化基层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落实好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增进团结,凝聚合力。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

3、强化村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优化党组织设置,抓好“四个延伸”,即党组织向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延伸、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延伸、向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向农民工队伍延伸。系统总结推广“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成功做法和经验,切实提高农村党组织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抓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稳步加大在优秀村派生中选拔乡村干部的力度。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坚持标准,重视加强对非党村委会成员的组织培养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不断提升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水平。镇党委要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2次。

4、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保证基层党组织书记不能有空缺,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培训不能少于7天,积极推广村党支部书记定职定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做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突出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在维护稳定,特别是在宗教事务管理等工作中“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问题。在农村全面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保证一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入户工作时间。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健全完善书记、主任“一肩挑”村的有效监督管理机制。

5、切实抓好后进组织整顿。把能不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能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线索、主动化解矛盾排除隐患,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软弱涣散的重要标准。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开展摸底排查。对软弱涣散的党支部要制定整顿方案,明确整顿目标、措施、期限和责任人。

6、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认真落实《中共阜康市委员会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深入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调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尤其对年经营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村,要按照“一村多策”的办法,逐个进行论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选好发展项目、明确发展目标。要采取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术扶持、信息扶持等方式,3年内彻底解决村集体无收入和经济薄弱的问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要纳入综合目标进行考核。不断完善“村财乡管村用市监督”机制,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坚决杜绝产生新的债务。

7、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认真落实好《阜康市村级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进一步抓好危旧狭小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新建、改扩建工作。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用品及取暖等设备、设施的配置工作,确保党群活动经常化。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综合作用。

三、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1、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抓好中央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规范和完善党委(党组)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指导力度。

2、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积极探索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党务公开工作,明确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和监督保障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各类党务信息,整合公开栏、党建网站等平台,推进党务工作深入开展。

3、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区州市党委要求,不断探索完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党代会年会、党代表视察调研、党代表议案、党代表联系群众、党代表学习培训和考核、党内情况通报和情况反映等一系列工作和管理制度,实现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效果。

五、建立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市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及下级党组织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等制度。落实好《阜康市2008年—2010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抓基层党建报告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2、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和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完善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活动,组织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学习。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工程”,落实分层培训、分级负责责任制,对农村党员开展分层教育,对机关党员开展集中教育,对流动党员开展属地教育。扎实做好基层党员、干部轮训工作。继续开展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等活动,不断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使广大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

3、建立健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按照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建立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找准城乡党组织建设的结合点,全面推广村警联建、村企联建、村信联建等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的有效途径,推动全镇党建工作均衡发展。健全完善领导联系乡村、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村挂职锻炼、镇农牧业技术骨干结对帮带党员种养殖大户等制度,坚持搞好“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月,切实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帮扶力度。

4、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采取党员互助、党组织扶助等办法,加大对党员的关爱、帮扶力度。总结推广党员扶贫基金、爱心超市、特困党员救助中心、党员政治生日等成功做法,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干部。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健全重要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制度,筹集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活动。严格审核把关并落实好 “三老”人员待遇,扩大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

5、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的通知》,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库。推行流动党员联络员制度,推广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签订双向共管协议做法,探索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党组织与党员、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跟踪管理)工作模式,建立“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形成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表彰奖励优秀流动党员。

6、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日常管理机制。坚持发展党员计划、总结、通报工作制度,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党性分析,扎实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面推行党员“双线”管理,即上线争优,底线跟踪。科学设置“上线争优”与“底线跟踪”的内容,并将“党员承诺制”与“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与“双线”管理相挂钩,切实抓好考核管理,促进工作取得实效。

7、建立健全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机制。认真做好中组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规定》(中组发〔2008〕3号)的传达、学习、宣传工作,按照新的收缴标准做好党费的收缴、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出现党费流失现象。

8、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完善联动机制,增强创建动力,切实抓好基层组织示范乡镇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工程”,总结挖掘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1、开展“三级联创”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为重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以构建“五型”班子为重点,全力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2、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3.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实行发展党员工作重心前移,在全区着力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强化统筹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好每个发展党员“三年规划”和“规划”,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并且,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失察失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发展党员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基层单位每年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与入党人员比例一般要达到5:1,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的党组织负责人实行专项督查限期整改。

以提高党员素质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机制。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推进学习型党员建设,要求每位党员每年都要重点阅读1—2本理论著作,同时,完善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区委、各部门、各乡、办事处均成立中心学习组,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学习,并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员经常性学习。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测试机制,进行学习考核,规定每年开展一次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测试。

以增强理想信念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党领导下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新业绩教育党员。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不断培育优秀党员典型。区委坚持每两年从机关、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农村等不同领域评选出并表彰100名左右的优秀共产党员,并要求各系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实施党员帮扶工作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实行党员帮扶制度,要求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每人帮扶一户以上的贫困户或一名以上的后进党员,使党员在帮扶、带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觉悟和素质。建立了党建扶贫制度,要求扶贫单位与帮扶点签订《党建扶贫目标协议书》,建立党建扶贫目标责任制。还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每位区处级领导各联系一个乡、一个规模企业、一个困难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党建联系点和一个扶贫联系点,每月至少到联系点两次,科级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户以上困难企业职工或农村贫困户;要求乡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村、一户困难户,基层站所包村;坚持不脱贫不脱钩。

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城关镇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党组织成员思想解放不够,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不适应。从调查的情况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占90以上,他们自身虽具有很多优势,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接受较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敢闯敢试意识,“老守田园、求稳怕乱”思想严重,不敢创新,不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税费改革和“一免两补”后,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较慢,显得力不从心或明显的不适应。

2、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动能力不强,致富本领差。统计表明,在全区20个村级党组织农村党员中,按照市场规律手段,带头致富的不足62,带领农民致富的不足10,其余的在领导农村工作和带领农民致富中,往往是老办法,客观上导致增收渠道不宽。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从事规模经营、产业化生产方面,办法不多,步子不大,效果不明显。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只满足于自己发财致富,对带领群众致富缺乏信心和责任感,个别党员自身致富能力差,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

3、村级党组织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成为引导农村新思维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的一大难题。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3岁左右,50岁以上的占60;原始学历偏低,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占45,工作中的惰性和被动性以及思想的封闭性,影响了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发挥,消磨了年轻干部的进取心和工作锐气。一些有为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个别村剩下一些年老体弱和无作为的党员,其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可见一斑。

4、村级财力下降,债务矛盾突出,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调查的村情况看,税费改革后至今,村级合法收入锐减,可支配财力明显弱化,尤其是国家明令暂停收缴农民拖欠的“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欠缴税费户形成了理所当然的“欠”,使一些老实的农民产生了“老实人吃亏”的感觉,给一些照章纳税户起了反面作用,尤其是农村40%的农户有能力缴纳而故意逃避义务,形成了村级60%的债务,而现行政策、法律又缺乏有效地处罚和制裁手段,乡、村、农户及第四者之间历史遗留的债务链一时难以解开,债务矛盾十分突出。从调查的村情况看,村村有债务,最多的村达130多万元,最少的也在20多万元以上,农村基层干部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办事的可信度下降,威信降低,控制力下降。个别村为偿还债务变卖集体资产,出现了一些“空壳”村、无村办公室村,党建工作投入不足。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矛盾趋于表面化。

5、村级党组织成员工资收入减少,待遇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税费改革前,农村“老三位”每年工资收入10000元左右,税改后,为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规定“老三位”年工资收入为4500元,其它误工补工人员年工资不超过3000元,前后收入的对比,加之今年种地效益的增加,使村干部有干工作不如多包点儿地实惠的想法,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6、因村级财力紧张,村级老干部补助费没有解决渠道,兑付难度加大。调查中,村干部们普遍反映农村干部补助费兑现难问题。1999年,市委组织部为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下发了20号文件,规定农村党支部书记连续工作10年以上,累计工作15年以上,离任后,享受现任支部书记工资额60的待遇(上述说法是调查中反映的,主要精神以文件为准)。从调查的情况看,只有2个村兑现了农村老干部补助费,但兑现额度不够,其它4个村因财力所限没有兑现,老干部反映强

7、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身份确认难,活动组织难。有的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认为我是不是党员与你们有什么关系;有的认为现在工作都没有了,还什么党员不党员的;还有的虽然承认自己是党员,已与单位多年没有了联系,也不过组织生活,成了“挂名党员”;组织从原单位移出后,一直在手里没落,成了“口袋党员”。有些军转党员年龄小,党性知识淡薄,手续转过来后,不明白组织程序,将档案放在手里,不及时与组织联系。流动下岗职工党员个别流动党员只顾个人做生意、找工作,对参加组织活动热情不高。辖区内有些下岗党员因关系不在辖区党委,不接受办党委管理,但也不参加原单位组织生活。处于无组织、无活动状态。

8、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突出。由于当前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偏低,庸才干不了、能人不愿干,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秀干部提拔、挂职的情况也没有了,政治前途渺茫,村干部的吸引力降低。很多村干部由村里家族大、威望高的老党员担任,有些老干部又不注重接班人的培养,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全乡在册的共24名村级后备干部,平均每个村不足2人,有个村没有合适的后备干部。

第三篇: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在市委、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借鉴“学教”活动的成功经验,以“五争五强”(即争创五星级班子强核心,争当创业型干部强素质,争建规范化机制强管理,争学郑培民精神强服务,争创现代化新农村强实力)活动为载体,突出重点,分类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先锋工程”。现将近几年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行以“两推一选”为核心的村干部选拔机制,选好配强两委班子

1、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顺利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两推一选”是指以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推选测评、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制度。XX年我们在全县确定了30个支部开展了“两推一选”的试点,在XX年的支部换届时全部推行了“两推一选”。村委会换届我县自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于XX年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公推直选;在去年的村委会换届中又全面实践了公推直选的选举办法。在两委换届选举中有336个村实行了“两推一选”,占99.1%;338个村进行了公推直选。通过换届,一大批年纪轻、有能力的人进入了村两委会班子,提高了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和指导工作到位。县委专门成立了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指导)小组;实行了常委分片责任制和县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并从人大、组织部和民政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分片指导小组,直接到乡镇和村具体指导。各乡镇实行了乡镇领导联片包村责任制,对“重点村”主要领导亲自挂钩联系。同时,为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从机关部门中抽调了66名骨干力量,组成21个县驻乡镇工作指导组,对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实行全程跟踪指导。二是按章依法办事到位。在选举前对所有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指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及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重点学习党章、“一法二办法”,确保人人掌握选举工作程序;把好了选民登记关、候选人提名关、资格审查关和选举关,做到法定程序一个不少,应交给选民的权利一点不留,使工作环环相扣。同时,充分发挥了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作用,对村民选举委员会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充分信任;既使其发挥核心作用,又确保做到公道正派;既指导到位,又不包办代替。三是两委候选人的素质到位。在支部换届选举中,我们制定了“五有五不准”的任职标准,在村委换届中制定了“四有四不宜”的任职资格条件,并通过各种方式向选民宣传,引导党员和选民真正选好自己的“领头雁”和“当家人”。在确定候选人时乡镇党委和村选举委员会严把政治素质关,对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坚决从候选人名单中“拿掉”。从这次换届选举的结果看,一些素质不高、任期内工作业绩较差的支书、主任纷纷落选;在此基础上,一大批比较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当选为村支书和主任。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文化结构得到改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村级班子更富有战斗力。如新一届村委会班子职数有所减少,主任和委员总数为1074名,比上届减少179名,村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62%,比上届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实行“四个一批”,着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一是公开竞聘一批村级配套组织及后备干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推行公开选拔村干部工作的意见》,通过公开岗位、条件、推荐报名、考试考核、组织考察等程序,把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如在对村会计的选拔中我们实行了任职资格制、任期制和聘任制等“三制”式选拔,共公开选拔村会计341名,村助理会计280名。二是每年公开评议一次村干部。在村干部述职的基础上,公开评议村干部,评议采用两票制方式,一票是全体党员的评议票,一票是村民代表的评议票。五年来在评议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村干部共195人,分别受到了警告、限期改正、劝退、降职、免职和撤职处理。三是公开选派一批村干部。对“三多”(矛盾纠纷多、历史遗留问题多、来信来访多)支部、贫困村等一些无合适人选的“老大难”村,从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派一批干部一到村任职或帮助工作。近三年来从机关下派干部至村任职的有55人次。四是公开精减一批村干部。对村干部进行“三定”,定编制、定职责、定待遇,精减职数、优化结构、明确职责、提高待遇。对村干部职数进行了设置,实行两委干部与各线责任人交叉兼职。落实这一措施后全县村干部总数比98年减少了723人。

3、实施“三推一定”,探索党员后备队伍建设新机制。当前村支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是“有人选不出”,而是“无人可选”,尤其是一些后进薄弱村更为突出。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大力推进村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同时,另一方面十分注重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县推行了“三推一定”培养发展农村青年党员的工作,即: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要事先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群团组织推荐,然后由支部作出决定;同时,在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转正三个环节上都要通过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度测评。“三推一定”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拓展。现在支部换届实行“两推一选”,村委会换届已是公推直选,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唯有发展党员还有许多“神秘面纱”,如入党有什么条件,申请书怎么写,交到哪里,入党有哪些程序等,想入党者不是很清楚。而基层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在入党问题上往往搞“一言谈”,致使农村在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着不民主之处。而推行“三推一定”,有利于把党内规定与群众路线有效地结合起来,哪些人优秀不优秀,哪些人能否入党,群众也有发言权。二是有利于解决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发展党员“源头缺水”的问题。实行“三推一定”,使大量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大大拓宽了党支部挑选人才的余地,使农村发展党员“源头水活”。三是有利于避免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认识偏差和不正之风。“三推一定”的提出,既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也有利于走出发展党员“少数人说了算的”怪圈,克服受宗族、宗派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口”前移,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四是有利于消除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对待入党的顾虑。现在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青年综合素质较好,已初步具备入党条件,但是主动申请入党的人数较少,对待入党普遍有顾虑。一方面顾虑自己难以入党。认为自己长期在外,不能参与完成支部交办的任务,为村里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少,缺乏与家乡党支部和群众的沟通交流,担心党员群众对自己了解不多,党支部对自己在外良好表现不予认同。另一方面担心加入党组织后,党内教育管理与自己的工作发生冲突,党支部的要求任务与自己务工经商发生冲突。实行“三推一定”,可以提高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全体党员和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思想认识,提高广大青年特别是外出务工青年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消除入党顾虑,鼓励他们积极自愿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全面实行“三推一定”后,拓宽了推荐渠道和选人视野,壮大发展党员“源头”,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的量质并举。1999年全县农村共收到入党申请书960份,实行“三推一定”后,去年收到入党申请书均在2120份,其中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1363人,占64.3%;致富能人1130人,占53.3%;外出务工青年652人,占30.8%;并建立了一支有1570人组成的党员后备队伍。

4、狠抓后进薄弱村的整顿,全面提升村级班子整体水平。我县已连续五年实行了县乡领导挂钩联系后进薄弱村制度,每年都要倒排出30个左右的村进行集中整顿。对少数经济落后、矛盾突出、影响面大的“重点村”由县里派工作组蹲点整治,如98年县委派出40名干部到4个贫困村进行为期8个月的蹲点扶贫;去年县里又确定了7个经多次整治仍无明显成效的“老大难”村,派工作组进行3个月的集中蹲点整治,围绕“解难题、强班子、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抓好后进村的转化工作,整治工作了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以创建“学习型支部”为龙头,狠抓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素质提高

1、开展创建学习型支部活动。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于去年开展了创建农村“学习型支部”活动试点工作,县里选择了3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党支部作为试点单位,同时各乡镇也分别确定了一个村先行试点。在创建学习型支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实际效果,在创建“学习型支部”活动中,我们注重突出两个字:一是学习内容突出一个“实”字。各村党支部在集中学习时除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新《党章》外,还对市场经济、农村实用技术、村级管理等方面党员干部急需的基本知识加强了培训,特别是围绕全县经济发展中心,把招商引资知识、效益农业知识作为专题进行讲座,增强党员干部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的基本知识要求和大局意识。如新桥乡姜家村安排了4个专题18节课,从与党员、村民代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村知识讲起,安排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高山蔬菜种植技术等专题课,吸引了许多村民主动前来听课,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学习形式突出一个“活”字。积极运用在“学教”活动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典型发言、现身说法、村官说给村官听、能人说给党员听等载体,增强农村工作能力,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新桥乡姜家村开展了“两帮两学”活动,即文化程度高的党员、村民代表帮助辅导文化程序低的党员、村民代表学文化、学知识;外请农村科技、法律、政策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召开集体答辩会,帮助党员、村民代表解惑释疑,加深党员、村民代表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青石镇低铺村则组织开展大辩论,选择村里意见较难统

一、关系村级重大利益的事情,如村集体沙滩转让、拍卖等,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提交讨论,以此消除顾虑、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天马镇大弄口村开展创建活动中,避免了就学习而学习的方式,将学习活动与土地征用、农村财务、资金双代理等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解决了群众的思想问题,化解了矛盾,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增强了创建效果。

2、全面开展“百员千课”活动,创新培训载体。针对农村党员在学习教育上存在学习氛围不浓、时间难保证、目的不明确、内容单调、方法单一,部门间形不成合力,乡镇内部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县委决定从XX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百员千课”教育活动。“百员千课”即百名教员到乡镇和村上千堂党课,县委成立讲师团,由25人组成,每年直接到乡镇为机关党员干部巡回现场讲课;乡镇成立教员队,由200名干部组成,负责到村为党员上辅导课。“百员千课”活动讲课内容主要围绕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农村法制和农业科技等四个方面。至去年底讲师团和教员队共累计到乡镇机关讲课150次,到村里上课3500多次,接受党员群众咨询800多次,为党员上现场示范课270堂。

3、借鉴运用“培训券”形式,开展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制定三年培训规划,到XX年对全县7504名农村党员、782名乡镇干部以及341个行政村的主要干部进行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并重点培训乡镇干部和村两委主要干部。今年我县安排了3600名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培训采取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乡镇县管领导干部、村支书、主任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培训;乡镇业务干部由有关部门和科协负责培训;村级一般党员干部由各乡镇负责培训。为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我们拟借鉴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实行“培训券”制度的做法,在培训资金落实上,由县财政出一点、县管党费拔一点、乡镇配套一点的办法共同筹措解决。在培训方式上支持分类培训,对新党员和新上任的村干部进行普及型培训;对乡镇、村主要领导和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知识和wTo知识培训。

三、健全“四个机制”,积极开展村级规范化建设

1、实行村主职干部补贴统一考核制度,健全保障机制。据调查,去年我县村级集体总收入为2217.72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的村有228个,占总数的66.86%;万元以下的村有104个,占总数的30.5%,1.01-1.5万元的村有38个,占总村数11.14%,1.51-2万元的村有76个,占总村数22.28%。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拖欠村干部误工、补贴的现象比较严重。5万元以下村村干部固定人数1156人,村均4.6人,人均拖欠1402.69元。为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我们在全县实行了村主职干部补贴统一考核制度。一是对村主职干部补贴实行年核定制。补贴由基础补贴和奖金两部分组成。基础补贴标准每二年确定一次,由各乡镇综合所辖村总体情况本着“量入而出,量力而行”的原则确定,并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XX-XX年全县村主职干部最低基础补贴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奖金由乡镇按照村主职干部工作实绩,经严格考核后确定。二是多方措施资金。采取“以村集体收入为主,乡镇考核资金为补充,县财政扶持”相结合的办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较好的村,其主职干部补贴由该村全额上交至乡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一般的村及少数集体经济空壳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村上缴一部分或小部分、乡镇给予一定补助的办法解决。XX年县财政安排40万元用于全县村主职干部基础补贴和奖金补助。三是补贴与考核相挂钩。村主职干部必须完成乡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经考核后给予相应标准的补贴,成绩特别优秀的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工作任务完成较差的,给予减发补贴金额;对违法犯罪、受党纪政纪处理的、在民主评议中被评为不合格村干部、离岗离职等行为的,停止发放补贴。

2、全面推行村会计代理制,健全财务监督机制。为从根本上消除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隐患,我们在借鉴上虞市村会计代理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进行,在去年5个乡镇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分两批推开,并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县里将划出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置电脑、档案铁柜等硬件设施补助。并通过加强会计代理中心建设,推行财务电算化,健全监督网络等,彻底消除村级财务管理隐患。

3、实行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度,健全工作责任机制。针对部分村干部作风不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实际,钳口乡对新形势下的村干部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全面推行了村支书、主任创业承诺制度,其要求新一届村支书、主任要与乡党委签订创业目标责任书,并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公开承诺,其个人一次性向乡党委交纳任期内岗位责任承诺金1000元。每年由乡党委、政府和村党员、村民代表进行双向评议和考核,当年不称职的要予以诫勉,酌情扣除一定的责任金;连续二年不称职的,扣除个人风险金,并自动辞职。实行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度,把村干部的补贴发放与村干部创业目标挂钩,与村干部的工作实绩挂钩,形成了权利与责任对等、风险与利益同担、对上与对下负责统一的管理机制。目前这一制度已在全县推广,较好地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对转变村干部作风,增强村干部创业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4、实行联户议事制度,健全无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针对村里一般党员作用难发挥,而村干部工作压力又过大的实际,我们在新桥乡进行了党员村民代表联户议事制度的试点,取得实效后,在全县进行推广。党员村民代表联户议事制度主要是把党员和村民代表纳在一块管理,使他们在“联户”和“议事”中发挥作用、经受锻炼。其主要做法是:对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分类归位和设岗定责。即将党员和村民代表依其个人特长或工作需要,按“线”划分成若干个服务小组,并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联户”进行“块”的责任区包干。同时,在“线”上或“块”里开展工作时可从事议事活动。实行联户议事制度后,使每个党员和村民代表都承担了一份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热情,消除了以往不干工作却“空发议论”现象的发生。减轻了两委干部工作压力,使两委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大事,又培养锻炼了后备干部,受到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普遍欢迎。

四、推行以“三位一体”为主的长效机制,转变干部作风

1、推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在全县推行以流动服务、“窗口”服务和蹲点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扎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一是成立便民服务队,开展流动服务。每个乡镇成立一支人员相对固定的便民服务队,人员由政治素质高、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干部组成。便民服务队不定期进村入户为群众服务,主要承担政策宣传、信息咨询、推广指导、监督协调、调解信访和应急职能。乡镇党委、政府和部门对流动服务队实行充分授权,采取“一门受理,集中处理”的办法,对一般问题采取现场解决,当场处理,较复杂的问题,限时处理,通过开展流动服务消除干部为群众服务的空白点。二是建好“三个中心”,开展“窗口”服务。即建好县乡行政服务中心、经济技术信息中心和效能监察中心。按照确保群众办事“进一家门办成、盖一次章办好、收规定费办完、按承诺制办结、不让群众多跑一趟”的要求,县乡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三制式”办公制度,即实行由第一个接到联办件的单位作为主要受理单位的“主办制”;由“中心”负责协调各方关系,提高办事速度的“会办制”;由“中心”全程领办,不需服务对象自己跑的“领办制”。各乡镇以经济发展环境投诉站为载体,建好效能监察中心,把对“吃拿卡要”等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对推诿扯皮、行政误事行为的监察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进村住户,开展蹲点服务。坚持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村制度,规定每个县级领导干部每年必须到所联系的村开展工作10次以上,蹲点住夜时间不少于12天。同时建立其他便民服务系列制度,如坚持完善乡镇干部驻村蹲点制度、干部联系基地、干部为民办实事认可制度、办公无休日、一个窗口办事、全程办事代理制和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大胆探索转变干部作风的新机制。

2、推行农民例会制度。针对平时乡村干部深入农户少,了解民情少、沟通感情少、政策宣传少、提供服务少等实际,常山县推行了以“听农民意见、与农民交友、帮农民致富、为农民服务”为宗旨的农民例会制度。例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每村每二个月举行一次,一年不少于8次。遇到事情重大、情况紧急时,或根据多数农民的要求,可及时组织召开。例会对象主要是与例会内容有关的普通农民群众,根据例会内容有针对性地发动村民代表、致富典型、经营能人等出席。例会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通报乡镇党委、政府近期的工作重点,并就如何更好地结合各村实际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解答群众关心的当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群众解惑释疑;送去发展致富的项目以及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通过例会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转变了乡村干部工作作风,解决了党的富民政策进村入户难的问题,也使乡镇党委的决策更加民主,更加科学。

3、推行村级“零”招待费制度。前年2月我县率先在“三类村”(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来信来访较多的村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实行了“零”招待费制度,转变了干部作风,改善了干群关系,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280个村推行了村级“零”招待费制度,三年来,共节约村集体资金300多万元。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决心以建设“先锋工程”和“创业富民”活动为契机,努力把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第四篇:乡镇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情况汇报

x镇现有xxx个行政村,农村党员xxxx人。设镇以来,镇党委把阵地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考评”的原则,狠抓了农村基层组织阵地配套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紧紧抓住农村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合村并组

的有利时机,迅速扩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场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区农村为了适宜九年义务教育达标要求,全镇投资近4亿元对农村中小学校校舍进行了彻底地改造,村村建有标准较高的教学楼。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新生儿童逐年下降,我镇农村小学进行了大规模收缩,加之,合村并组力度加大,出现了村村空有教学楼,好范文版权所有有的空达2-3个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要求,凡是空置的楼房,都必须作为村“两委会”的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文化培训基地进行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村“两委会”办公无场地、活动无阵地的问题。

二、紧紧抓住全国村级电教播放收看网点建设和推行“两制”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综合功能

1、以电教播放收看网点建设为契机,加强村级电教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中组部作出部署,用5年时间,至2002年,全国95的村电教播放收看网点建设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围绕这个目标。我镇制定了《2001年—2005年农村党员电教网络建设规划》,并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全镇所有村都建立了电教室,100的村配齐了“两机”,建立了镇、村两级电教教材片库,基本达到了有阵地、有设备、有专人、有制度、有片库、有示范点的“六有”要求。

2、以全面推行“两制”为重点,加强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全镇广泛推行“两票制”和“两会制”。为了规范运作,我们除了加强对村干部培训之外,还对村党员活动室的硬件、软件建设进行系统规范,该包装的包装,该上墙的上墙,该公示的公示,该存档的存档,并建立了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

http://

三、紧紧抓住电教科技经济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兴办党员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村产业园区建设,为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围绕镇党委作出的十大农村产业园区规划,我们从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特色优势的角度出发,经过充分论证,作出了以城镇为依托、以国道省道为走向、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取向的“一个圈、二条线、八大区”的示范基地框架安排。要求“一个圈、二条线、八大区”达到以下目标:区域特色明显,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党员的科技示范作用明显,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专业村、示范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科技对产品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通过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组建龙头支柱产业,带动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2、按责实施,分级管理。⑴按责实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由组织部门统一部署,电教中心具体指导,乡镇党委具体组织,村级党组织具体实施。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村支部与农村党员分别签订责任状和协议书,层层落实示范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基地开发格局。⑵综合开发。采用“三个一起上”的办法大力兴办科技示范基地。一是乡镇、村、农户一起上。按照全省“百千万科技示范样板工程”建设要求,全区建立了10个科技示范样板乡镇、100个科技示范样板村、1000个科技示范样板户。二是党员、群众一起上,采取“拉手联亲”、“结对帮扶”、“农户联办”等形式,组织带动农民群众办基地。三是乡镇、部门一起上。建立部门联系乡镇制度,要求每个区直部门在各自联系点上兴办一个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区直29个部门已分别在24个镇兴办了29个好范文版权所有科技示范基地。⑶分级管理。区委组织部负责抓好示范乡镇、示范产业和区直部门示范基地的建设;乡镇党委负责抓示范村,村支部负责抓示范户的基地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搞规范,三年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进行项目管理,对检查验收合格的基地,由区委组织部统一授牌,并每年评选一次科技示范乡镇、示范村、党员科技示范户标兵,给予一定的奖励。自去年以来,全区已评选科技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0个,党员示范户50个,验收合格并挂牌的科技示范基地55个。通过以上措施,全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据统计,全区区直部门、乡、村示范户共建成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86个,面积达35.5万亩。

3、发挥基地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科技示范基地的产业、市场、人才、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为产业园区和各种农

第五篇: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情况汇报

Xx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区委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无办公活动场所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3年来新建15个村委会办公场所。但由于xx区属贫困山区,区、乡两级财力薄弱,村级经济和各种基础条件非常落后,导致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目前

,全区64个村中还有31个村无办公活动阵地,需要重建;有18个村办公活动阵地需要改造或扩建;仅有近年来新建的15个村委会设施较为完备,基本符合阵地建设标准。根据全省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意见》(鄂办发〔2005〕41号)文件精神,我们积极着手谋划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建设规划,统一了建设标准,落实了配套资金,明确了区、乡、村三级工作责任,拟在两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合理制定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规划

根据全省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区党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xx区实际,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利用两年的时间,解决全区村级组织办公无场所、活动无阵地或办公条件十分简陋的问题,使全区所有行政村基本达到“基础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活动开展有序”的目标要求。

一是深入调查,建立台帐。为摸清当前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基础台帐资料。我们组成了4个工作专班,深入到全区64个行政村开展调查摸底,深入调查全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对村级组织现有房产、闲置地产等情况进行核查登记,建立了基础台帐,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区村级阵地建设的工作方案。

二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村规模大小、人口分布特点、交通条件状况,综合考虑村组合并、村庄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制定规划,稳步推进阵地建设。注重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地方建村委会办公场所,既方便群众办事,又避免了占用耕地。规划中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实行“三个一批”。一是对既无办公活动场所,又无闲置资源的村,规划新建一批。重点安排,抓紧建设,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实施。2006年优先安排25个村的阵地建设,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二是对房屋老化、办公设施简陋的村,改造扩建一批。全区18个设施简陋的村拟安排2006年改造13个,2007年全部改造完毕。针对各村实际和基础条件,原则上按照每村1万元的标准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坚持标准,用少量的资金投入进行改造利用;三是通过有效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协调利用一批。将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划并到所在村,进行集中利用,用于村级组织基本阵地建设。

三是切合实际,注重配套。在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中,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既要有利于村级组织开展工作,也要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一次投入,长期收益。在建设标准上,我们不因当前的困难而因陋就简、降低标准,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规范标准,搞好配套,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办公场所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将村党组织办公室、村民委员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档案资料室和党员活动室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整体上按照“八有”规范配套,即有合适的办公场所、有国旗和办公室门牌等标志牌、有必要的办公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有规章制度、有档案资料、有活动记录,力争达到规范、整洁、庄严、得体的良好效果。

二、立足实际,筹措资金,充分保证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投入

搞好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资金筹措是保证。我们在阵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上,一是采取“三级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的方式筹措资金。对村级阵地建设的各项资金,以省、区、乡镇三级财政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没有活动阵地的村按照7万元标准建设,经费筹措计划为:省财政为每个村投入2万元,区财政按照每个村2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各乡镇按照每个村2万元予以配套,争取省委组织部从省管党费中为每个村补助0.5万元,我们从留存党费中按照0.5万元的标准对每个村给予补助。对基础条件较差,需要改扩建的村按照每村1万元的标准建设,其中林区财政配套0.5万元,乡镇财政配套0.5万元。各级财政用于村级阵地建设的资金,由全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领导小组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发挥部门帮扶作用。抓住区委“一岗六联”的大好机遇,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下一篇:农村干部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