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语言艺术论文提纲

2022-09-05

论文题目:论教学技术的人文向度

摘要:在科技盛行的现代社会,技术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也不免受到技术的影响。教学技术不断地融入到教学生活中,深刻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这也是亟需从教学论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课题。在技术化社会背景下,为人的教学该如何补救教学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技术”的内涵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动态生成的。“技术”具有丰富的涵义,学者对“技术”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技术哲学里研究的“技术”实际上是指改造自然界的生产技术,教学技术不同于生产技术,是属于社会技术的一种,社会技术是用于社会目的的物质技术手段以及技能、方式方法的体系,是为了人类改造社会的某一特定目的或为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把技术作为改造社会的力量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广义技术概念定位来看,教学技术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作用对象来优化教学活动的方法体系、手段、工具的统称,教学技术可以看作是一种微观层面的社会技术,而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教学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区别于改造自然界的生产技术,教学技术的组成要素是由知识要素、媒介要素、经验智慧要素组成的体系。从教学技术的形态来看,教学技术具有智能形态和物化形态两种,教学技术不仅包括应用教学理论、心理学等理论形成的技术,还涵盖教师个体由实践性知识形成的智慧型教学技术,以及基于教学原理、心理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等知识来设计、开发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的技术。 从教学技术的发展演变来看,教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主要是传统的言传身教、经验形态的教学技艺,其中教师的人性魅力、智慧经验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情感、个性品格,教师具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经由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教学技术转而依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学活动的阶段划分也是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基于心理学的教学技术具有了普遍性意义,教学技术走向科学化。特别是教学机器的出现,是程序化教学技术的产物,是现代智能化教学技术的萌芽产物。基于计算机技术、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技术趋向多媒体化、虚拟化,视听媒体、系统设计等成为教学技术的新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技术逐步走向了智能化。 从教学技术与人的价值关系来看,教学技术具有功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其功用价值是指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活动效率,实现教学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其人文价值体现在教学技术运用过程中具有满足人利用技术进行教育的作用。教学技术不是静止的物,而是人利用技术展示人的理性、创造性、人文性的过程,负载着人的一定教育价值观。教学技术在促进有效教学的同时,也陷入了教学技术的价值悖论中,主要表现在解放与控制、高效与失效、存在与虚无等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技术在使教学过程科学规范的同时,将教学限于技术理性、技术的权威性当中,教学面临着专家治教的现象,教师失去了教学技术的话语权,成为技术的被动执行者。其次,教学技术是用来解决教学中传播、效率、评价等问题,只要技术对教学有价值,就会对技术无限制应用,在关注教学技术功用的同时,却忽视了应用教学技术的教学目的与意义。再次,教师以教学技术来不断消除教学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在获得教师专业化的自我认同感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师者作用却被大大削弱,教学应然的人文意蕴被彻底消解,教学成为“机械”的操作,师者的意义荡然无存。盲目崇拜教学技术导致教学的异化问题突显。教学日益追求量化、可计算化、精确化的设计、组织和控制,教学技术销蚀了教师的人文精神。在合乎科学的、理性的、有效的教学技术下,教学沦为排斥教师的过程、压抑教师的创造性和个人风格的过程,进而遮蔽了教学个性的显现。完全将动态、丰富的教学交给“程式”的教学技术,依赖技术来处理丰富的、多变的教学世界,则恰恰羁绊了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隐性”教学技术下的教学活动偏离了教学中主体间交往的本性,学生被僵化的学科知识所奴役,成为控制、审查的对象,消解了知识学习的意义。在日益泛化的教学媒体技术中学生的认知、情感、体验逐渐麻木。从教学异化的技术因素来看,教学技术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利的教学技术工具观是教学异化的主要原因,还包括教学制度对教学技术应用的规约作用。 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教学价值的规约和引导。教学具有应然的人文意蕴,教学不仅是为了人的发展完善,而且其活动本身就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意义的过程,这是教学技术发展、应用的人文诉求。因此,教学技术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技术特性,而且也具有特有的人文性。当前教学技术不断盲目的发展和应用,需要从人文视角来进行反思和批判,适用性、教育性、整体性、艺术性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准则。 对当下日益技术化教学的人文反思,构建一种超越技术化的教学愿景,这是技术时代教学中的人摆脱工具理性走出的艰难一步。首先,这需要教师重新找回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对教学怀有一份虔诚的教学情感是教师理性把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技术的必要前提。其次,教师要发掘课程知识的内隐价值,帮助学生体验课程知识的内在美,而不仅是对课程知识的技术化传递,对课程知识持有的功利价值观往往会导致简单、机械的教学。再次,要在教学中融入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饱含教师情感的教学语言是教学回归交往本真的重要途径。知识作为静态的、隐性的一种载体,需要教师富有自己的生命活力和精神的教学语言去激活它们,进而才能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知识的魅力和力量。最后,技术化的教学往往把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规范成有序甚至是程式化,而忽视了学生完整的人的存在。这种可控制、可预测的鲜明技术理性思维忽视人的复杂内心、多元性格、社会环境影响等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在生动的教学场景中实施动态生成的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师生生命力、创造性的过程。教学技术的人文关照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师生的价值和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关注师生的情感、精神体验,重视师生的人格发展,进而使教学技术真正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归教学技术中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使教学技术理性在施展其组织、管理、改造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接受教学价值理性的引导。教学技术是教学艺术性的载体,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物力、智力支撑,从而借助教学技术的力量可以更好实现教学的艺术性。展现教学技术的艺术之维就是应用教学技术展现教学的艺术性,运用教学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教学技术的作用显现离不开教师的作用,彰显教学技术中的教师人性魅力,就是教师作为生命个体对技术的把握和控制,展现教学技术中人的价值。作为为人的教学活动,教学技术的应用不能漠视人的潜能、价值、情感、体验,回归人在教学技术中的地位、价值,才能实现教学的本真意义。 教学技术的人文向度关照正是对教学技术中教师、学生等主体的价值存在和技术中教学意义的审视。教师是教学技术的拥有者、实施者,摒弃功利的技术理性,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追求一种充盈个性、发挥人的主体性、自主性的教学境界,就会是超越技术化的教学,从而为教学寻找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比教学行为本身更高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技术;人文;教学论;教学;教师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教学技术的涵义和界定

一、 技术与教学技术

(一) “技术”的涵义

(二) 对教学技术的认识分歧

(三) 教学技术的概念界定

二、 教学技术的构成和类型

(一) 教学技术的要素

(二) 教学技术的类型

三、 教学技术相关概念辨析

(一) 教学技能与教学技术

(二) 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

(三) 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

第二章 教学技术的价值及其悖论

一、 教学技术的双重价值

(一) 功用价值

(二) 人文价值

二、 教学技术的价值悖论

(一) 解放与控制

(二) 高效与失效

(三) 存在与虚无

第三章 教学技术的演变

一、 朴素的教学技术

(一) 经验化的教学技艺

(二) 形象化的传统媒介

二、 科学的教学技术

(一) 心理学化的教学技术

(二) 程序化的教学技术

(三) 效率化的教学技术

三、 现代的教学技术

(一) 模式化的教学技术

(二) 智能化的教学技术

第四章 现代技术中的教学异化

一、 现代技术中教学异化的表现

(一) 销蚀师者的人文精神

(二) 遮蔽教学个性的显现

(三) 羁绊教学智慧的生成

(四) 消解知识学习的意义

(五) 钝化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 现代技术中教学异化的原因分析

(一) 教学技术双重属性的制约

(二) 教学技术价值中立观的盛行

(三) 应用教学技术的制度约束

第五章 教学技术发展的向度与限度

一、 教学技术的人文诉求

(一) 人的完善

(二) 教学的精神意蕴

二、 教学技术发展的规约

(一) 关注过程,把握教学技术的教育性

(二) 统筹协调,重视教学技术的整体性

(三) 理性建设,权衡教学技术的适用性

(四) 摒弃功利,注重教学技术的艺术性

第六章 超越技术化的教学愿景

一、 走出技术理性的樊篱

(一) 拥有虔诚的教学情感

(二) 发掘课程知识的内隐价值

(三) 融入真情实感的教学语言

(四) 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二、 追求教学技术的艺术之维

(一) 应用教学技术展现教学之美

(二) 应用教学技术创造性教学

三、 实现技术与教师和谐的课堂教学

(一) 发挥技术中教师的主体性

(二) 展现技术中教师的存在价值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地方安全建筑施工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