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翻译技巧分析论文

2022-04-25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法律翻译技巧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从奈达文化分类视角出发,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等角度,对汉学家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蛙》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探讨译者运用哪些翻译技巧处理文化障碍,使译本在异域文化语境中得到顺利传播和接受,希望能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

法律翻译技巧分析论文 篇1:

商务合同缩略词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摘    要: 近几年,伴随中外商贸的发展,针对商务合同翻译技巧的研讨颇多。其中,缩略词作为商务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的科学得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商务合同的翻译质量的高低。本文基于商务合同缩略词的特点探究其翻译技巧。

关键词: 商务合同    缩略词    翻译技巧

引言

商务英语作为应用英语发展的重要分支,在国际经济发展不断繁荣的当下,其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也在日趋广阔与明朗。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包括商务合同在内的公文翻译在整个翻译中所占的比重和价值在不断提升。如何更好地做好商务合同的翻译已经成为当前翻译领域中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笔者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翻译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助力整个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

一、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内涵及特点

在探究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翻译技巧的进程之中,一个首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就是缩略词的内涵及特点。

(一)缩略词的内涵

如今,在学术界中,关于缩略词的界定尚未构成一个较为同一的说法。依照辞书中的描述性的诠释,缩略词是经由一些常见的字母而降低某些其中较为冗杂的单词或短语而产生的。例如:在商务合同中,FOB、W.A、D/A、D/P等都是较为常见的缩略词。在不断的发展中,缩略词在数量和涵盖的范围等方面呈现出不断向上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翻译成了学术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点。

(二)缩略词的特点

在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利用与在其他表达情况中的利用并无较大的区别。但是由于商务合同在很大层面上是一个法律层面的概念,因此,缩略词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中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缩略词的普适性。在语言交流中,交流双方只有就语言符号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统一的界定,其所具有的沟通价值才有效。在这种语言交流的诉求下,缩略词在商务合同中所承载的内容应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或者说是内涵表达的一致性。

其次,缩略词的灵活性。缩略词的灵活性是其不断成长与发展的结果,显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缩略词在数量和内涵上不断丰富,这是为了满足商业社会不断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缩略词在构词的进程当中,目前比较常见的是首字母的提取法。但是,随着语言使用密度的不断加大,很容易出现同一个缩略词表达不同的内容的情况。尤其是对表达的严谨与持重水平标准比较高的贸易条约的翻译和订定中。

最后,缩略词的严谨性。在商务条约中,任何条约文书中呈现的内容都将从法律层面上具备必然的尺度与条件。在商业合同中缩略词的使用与翻译时,也应该按照科学与严谨性的准则进行相关翻译。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一些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国际项目在具体的合同条款中,由于一些关键的词组翻译的忽略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总之,在商务合同相应的缩略词的翻译进程中,翻译工作者应该在考虑缩略词自身的普适性与灵活性的同时,进一步从严谨的角度进行考虑。这不仅是缩略词在商务合同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进行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翻译的重要的出发点。

二、商务合同缩略词的翻译技巧

在商务合同的翻译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准确、通顺及雅致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之外,商务合同中的缩略词的翻译应该从其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准确的翻译。笔者在参考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点对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还原法

缩略词在商务合同中的使用的出发点是为了从语言的表达中实现更大程度的节省。比如,在时候及各类相干表达质料上。但是,从商业合同的意义上来进行分析,其功能意义远远大于其所有使用的表达方式。在这种还原的翻译法的使用中,可以避免合同中重要数据及信息在语言传递与表述中的失真。这一点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一个已背离了最初表达思想与意义的翻译,即使其在说话的斟酌中表现出了再高的程度,其所具备的代价和意义已大打折扣。所以,通过这种还原法的翻译技巧,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信息传递的真实度。在进行还原的进程中,同时需要牢记的是,不要从译者的主观思路进行考量,所要的缩略词的使用和翻译应该基于其本原的含义。这一点要借助专业的辞书及手册,保证其翻译的真实性。通过这种还原法进行翻译,可以使商务合同的阅读者更好地知晓合同的内容,从而避免因为缩略词的指代关系的不明确而导致句子含义表达的不通畅。

(二)替代法

商务合同的翻译,尤其是在涉及相关的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的翻译时,一些缩略词在选择与使用的进程中,缺乏对目标语言及相关认知心理的把握与权衡。因此,在此类缩略词的翻译时,要在保证其缩略词的根基表达内在不走样的前提下,经由过程替代的体例进行更加得体的表达。这种表达是处于交流的需要。从这个思路来分析,无论是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翻译,还是日常英语的翻译,语言之间由于存在着客观的差距,将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者的需求。因此,在没有一一对应的缩略词的翻译时,要从表达文化的现实诉求出发,将说话的内在来源根基,进行有用的替代与对接。这种对接也是缩略词商务合同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不夸大的是,这类表达的意义的替换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其所必要的不是某一个,或者是某一类缩略词的替换,因此,从商务翻译的久远角度进行斟酌,进行体系与完整的清算与归纳是将来这类替换翻译技能实行的一个首要的标的。

例如,在相关的商务合同的翻译中,难免涉及一些国际性质的组织。因为中西方在翻译的基础上存在着必然的倾向性,所以,将这种语言层面的倾向性进行很好的规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替代法的翻译。通过这种替代翻译的方法,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理解效果,继而促进商务谈判活动的进行。

(三)格式翻译法

在商务合同的翻译中,其内在一般都沿袭着固有的格式及条文要求。这种要求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已经成为一种固有的行文惯例。因此,在商务合同的缩略词的翻译中,可以尝试借助固定的翻译格式的要求,将其中所包含的缩略词进行具体的对应翻译。这类翻译,就如同是套用固有的模式,使表达的选择及相干时态的掌控等方面进一步满足商务条约翻译中的方式与请求。只有基于这种基本格式框架下的缩略词的翻译,才会使商务合同在内容与框架的翻译上取得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未来提高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翻译技巧与效率的重要的出发点。因为,从本质上来看,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翻译属于一种公文体例的翻译,这种翻译从体例到语言的使用都有着比较明确的界定和要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格式翻译技巧的实施中,应该将缩略词所使用的语言环境进行系统的推敲,从而避免因为过于机械而影响其本意的表达。在进行格式翻译的进程中,将缩略词纳入整个合同行文的体系之中,进而使商务合同签订双方在进行谈判与沟通的过程中实现更方便的信息与咨询的无限对接。

结语

商务英语的翻译,在当前市场发展的经济大潮中,所彰显的价值与意义正在不断地凸显。在商务合同的行文中,缩略词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正在得到较为普遍的利用。如何在商务英语的翻译时,针对缩略词自身的特点,进行较为有效和科学的翻译已经成为当前英语翻译中的主要研究内容。笔者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商务合同中缩略词的特点进行了剖析,例如其所具有的普遍的适用性、语言发展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的严谨性等方面。在分析缩略词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还原法、替代法及格式法等层面对其今后的翻译技巧进行了探究。需要指出的是,商务合同中进行缩略词词翻译的方法还有很多。在进行具体的实践中,翻译工作者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使缩略词的翻译技巧与水平进一步提升。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进修相关的包罗缩略词的诸多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本身的翻译实践。在理论指导与实践践行两者的充分结合下,商务合同中的缩略词的翻译将会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李艺倩.商务英语语言特点与翻译信息对等[J].中国科技翻译,2010(03).

[2]余兰.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2).

[3]姚纯贞.关于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研究[J].中国商贸,2010(17).

[4]李文涛.商务合同的翻译探析[J].中国商贸,2010(10).

[5]赵春燕,余小芳.英文商务合同的词汇特征及翻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2).

[6]叶薇.商务英语缩略词的词法特点及翻译策略[J].神州,2014.

作者:薛晓艳 李海红

法律翻译技巧分析论文 篇2:

葛浩文英译《蛙》中的文化负载词译技探析

摘 要:本文从奈达文化分类视角出发,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等角度,对汉学家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蛙》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探讨译者运用哪些翻译技巧处理文化障碍,使译本在异域文化语境中得到顺利传播和接受,希望能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葛浩文;《蛙》;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

一、引言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正在实施的战略之一,而中国的文学文化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还很不理想,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翻译问题,而翻译问题的核心就是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西方读者对中国的文化误读,因此,探讨和研究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跨文化译技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葛浩文的译本为对象,对源语言文本和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译者对文化负载词英译所采取的翻译技巧,以期对当今中国文化特色词的外译实践有所借鉴和启迪,从而提升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理解度和传播接受度。

二、《蛙》的汉英本简介及奈达的文化分类

(一)《蛙》的汉英本简介

《蛙》为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小说总体背景是中国计划生育时期的农村地区,讲述了乡村妇产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同时也展现了计划生育背景下新中国改革的艰难历程。该书是莫言乡土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小说文笔细腻,内容樸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2014年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英译版的《蛙》在面向英语国家读者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中国本土文化对外传播有重大影响。葛浩文先生对于莫言作品的翻译,根据自身对其作品解读,做到了“信、达、雅”的传神翻译。将《蛙》惟妙惟肖地展现给了国外读者。因此,此译版本具有研究价值,对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奈达的文化分类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世界不同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社会制度,因而会形成相应的文化。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传播行为,因此对文化的正确认识有助于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和传播的成功。但文化是非常复杂的概念,至今人们还没有对文化的概念给出统一的定义,美国翻译理论与实践家奈达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物质实践和精神信仰的总和。奈达在《语言﹒文化﹒翻译》一书中把文化因素分为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和物质文化五大类。每种类别的文化以文化负载词为载体,承载和传播文化。因为文化负载词产生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语境中,常常反映特定民族的文化独特性和异域性,文化负载词的文化独特性和异域性使得翻译者在译入语的民族语言文化中,有时难以找到对应的词语或表达,这给翻译的语言转换、文化传译、读者的阅读理解带来的很大障碍。

因此,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切入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外汉学家的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考察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技巧显得非常必要。由于在莫言的《蛙》这部小说中,不存在生态文化负载词,因此下面分别从宗教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物资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四个方面探讨葛浩文英译《蛙》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

三、《蛙》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

(一)宗教文化负载词

宗教文化是指文化中涉及到宗教信仰、封建迷信等成分的词汇。宗教是社会特殊的意识形态,由于古时科学技术不够发达,有大量的“奇异现象”人们无法解释,于是便有了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这是人们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敬畏及崇拜,是一种精神寄托。现代的中国更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有着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儒教等各种不同教派。而莫言的《蛙》以中国的农村计划生育史为背景,而当时的人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颇深,因此,宗教类的文化负载词在文中十分的常见。

例1. 现在有人给姑姑起了个外号叫“活阎王”,姑姑感到很光荣。

译文: People have begun calling me the ‘Living Queen of Hell’, and I couldn’t be prouder.

分析:阎王”是我国民间道教信仰的鬼神。他既是鬼又是神,统治着阴曹地府,主要工作是管理生灵的阴寿和阳寿,可以掌管三界万物生死存亡。这里的“活阎王”是用来形容姑姑的凶狠,人人都因计划生育的事怕她,却又因她高超的接生医术而不得不敬佩她。“阎王”这个词是中国文化所特有,英语世界的国家中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在语言文化中没有“阎王”这个对应的表达,因此,葛浩文在这里用了文化替换的翻译技巧,在充分理解了“阎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的意思,和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后,根据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将“活阎王”译为“Living Queen of Hell”。由于这里的“活阎王”是用来形容“姑姑”的,译者将“王”译为了“Queen”而不是“King”。使得译文能为译入话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利于译文的文化交际和传播。

例2. 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

译文:And why is the ancestor of humans called Nü wa?

分析:在上古神话中,女娲是创造万物,补天救世的女神,其至纯至善长期为世人所崇敬赞颂,在世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慈悲形象。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流传至今。这个神话人物是中国文化所特有,在英语国家不存在这样的神话人物,无对应词。因此,葛浩文在这里采用了音译技巧,简洁明了。如果译者能在Nü wa这个音译名后加上解释性的注释,或在页脚进行加注阐释女娲这个女神,更能使英语世界的读者理解这个女神,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例3:我本铁拐仙,引领玉犬下凡尘,送子娘娘是我姑,派我到此来化缘。施我小钱换贵子,骑马游街换状元。

译文:Iron-Crutch Li, came to the human world with a heavenly jade dog. My aunt the Fertility Goddess has sent me here to beg for alms. Your charity will reward you with a son, who will ride the streets as scholar number one.

分析:铁拐仙,又名“铁拐李”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同易于外国读者理解原文的所要表达的含义。同上例一样,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神话人物,英语世界的国家中没有这个神话人物。译者在这里运用直译加音译的技巧将“铁拐仙”直译为“Iron-Crutch Li”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形式和形象,使译文更生动直观,极富异国情调,若能在页脚对“Iron-Crutch Li”进行文化上的阐释解释,则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理解和接受,更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同样, 原文中的“送子娘娘”又称注生娘娘,是中国民间道教所信仰的掌管生子的神。英语世界国家没有这个神话人物,作者通过意译技巧将“送子娘娘”译为the Fertility Goddess。fertility有肥沃,繁殖力的意思。这里用”fertility”来表达“送子”,易于目标语读者理解译文的内涵。

(二)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是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非物质文化,如习俗、价值观、活动、历史、文学以及艺术等,不同的地域, 民族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特征。

例1:那时候,父亲说,院子里那些看热闹的人中,五官油腔滑调地唱起了电影地道战的插曲。

译文:Right about then, Father said, Wuguan, who was part of the crowd, began glibly singing lines from the song ‘Tunnel Warfare’.

分析:“地道戰”是一种抗日战争时期,抗日英雄们利用地道来对付外国侵略者的作战方式,这种作战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中国抗击日本侵越的独特方式,是一个文化负载词。在这句中汉学家葛浩文运用直译技巧,将“地道战”直接翻译为”Tunnel Warfare”,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中华北地域军民在地道里作战的方式,给读者以直观的感觉,译者若能在译文的页脚对Tunnel Warfare作进一步阐释,则更易于读者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2:外县,“黑孩子”多着呢。

译文:Other counties are rife with ‘bootleg kids’.

分析:此处的“黑孩子”是指在80年代,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许多家庭为了生男孩,就会出现超生现象,而那些超生的孩子由于没有户口在当时就被称为“黑孩子”。在户口上本没有登记的所谓黑孩子就是文化负载词,在中国社会文化中是指不能想享受免费九年制教育及医疗等福利待遇的孩子,这种称呼是中国社会文化所特有的,英语世界国家不存计划生育,孩子出生后也不存在上户口的事。在目的语中没有类似的对应表达词语,因此,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意译的翻译技巧,根据自己对中国社会文化这一名称的理解,将“黑孩子”译为“bootleg kids”也就是“不符合法律法规而生的小孩”,易于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例3:从古到今,衙门口,朝南开。

译文:Since olden days, the yamen, the official residence, has always faced south.

分析:原文句中的单词“衙门””,是指旧时称官署,相当于现在的政权机构的办事场所,在中国社会文化中,这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负载词。葛浩文在此处对“衙门”的翻译使用了音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先将“衙门”用音译的方法译为“yamen”,保留了原语发音,并且简短,方便读者阅读。在其后用加注法(the official residence)对其进行解释,更易于读者理解文化负载词的内涵意义。

例4:不设大鼓老百姓怎么击鼓鸣冤?

译文:Without drums how are the common people supposed to announce their complaints?

分析:原文中击鼓鸣冤指旧时百姓到县衙门前击打一面特定的鼓报案陈述案情,这一典故来源于北宋名臣包拯所创的击鼓鸣冤之制,属于中国特定时期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译者葛浩文在这里用了“people use the drum to announce complaints”解释这种社会文化现象,这种释义技巧更方便了译语读者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效的传达了中国文化中这样具有特色的现象。

(三)物质文化负载词

由于世界各地间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所以在最基本的吃穿用住方面就会产生不同的物质产品,而这些都是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负载词就是不同文化里的一些独具文化内涵的物质产品。

例1:他们也被我们吸引住了。老王挥舞着扁担轰赶我们。

译文:We got their attention, as Old Wang tried to shoo us away with his shoulder pole.

分析:扁担是中国乡村里农民用来承重的一种劳动工具,呈细长条状,由木头或竹子等材料构成,它以人的一边肩膀为支点,两边平衡受力,充分运用了人体肩部和腰部的力量,缓解了承重人肩膀的酸痛。这是属于中国文化中特有词语,在英语中没有与之照应的词语,这就出现了文化空缺的现象。葛浩文在这里运用了意译技巧将其翻译成“shoulder pole”,便于译语读者想象出扁担的功能和使用扁担时的形象状态,体现了原文词语文化特色。

例2:许司令说了,用八人大轿抬不来,就用绳子给老子捆来,先兵后礼,老子摆大宴请他。

译文:Commander Xu said if an eight-man sedan chair won’t do the trick, he’d hogtie him and take him under escort to a banquet in his honor.

分析:轿子在中国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属于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之一。由于中国古代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日常生活用具也有着严格的规定,统治者规定两个人抬的轿子称为“二人小轿”,四个人抬的轿子称为“四人小轿”;八个人以上抬的则称之为大轿,如“八抬大轿”等等。葛浩文将“八人大轿”用直译的技巧将其翻译成“eight-man sedan chair”,以描述功能的方式进行翻译,为目的语读者搭建了文化的桥梁,从而更好的了解物质文化词。

例3:连炕都给掀了,怕王胆在炕洞里藏着呢。

译文:They even broke open the kang to see if maybe Wang Dan was hiding inside.

分析:中国北方冬季温度极低,人们的供暖工具主要是“炕”,它一般由砖块砌成,内部中空与烟囱和锅灶相连通,是一种可以用来烧火取暖的床,这种体现中国北方特色的文化词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于是译者在这里采用音译技巧将其翻译成“kang”还原其中国特色,若能对“炕”加上解释性语句则更能使目的语读者了解异国的物质文化特色。

(四)语言文化负载词

语言是文化最显著的载体,世界共有七大语系,在其分支之下又有着上百种不同的语言。有些语言在发展进程中逐渐消逝,可是中国的汉语却历久弥新,而汉语中谚语,歇后语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表达作为文化负载词便显示了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

例1:素材实在太多了,我感到有点像“狗咬泰山——无处下嘴”。

译文:There’s just so much material I feel a bit like the dog that wants to bite Mount Tai, but doesn’t know where to start.

分析:在长期的生活實践中,中国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一种独具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歇后语。歇后语与谜语类似,它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给出谜面,第二部给出谜底,形象生动的传达了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这里的这句歇后语要表现的是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葛浩文在这里将“狗”“泰山”“下嘴”用直译翻译出来,忠实原文,向目的语读者传递了中华文化中语言的独特魅力。

例2:考上大学就休妻,这不是陈世美吗?

译文:He’s a latter-day Chen Shimei, the storybook character who deserted his wife when he became a high official.

分析:陈世美这一人物出自中国的戏曲《铡美案》,他在戏里考中了状元,但是考中之后却始乱终弃,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去做了驸马。此后陈世美一词就用来形容地位提升后喜新厌旧变心的丈夫。这个词是典型的文化负载词,如果目的语读者不了解这个词的相关背景,读到这的时候很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为了便于他们理解,译者在这里采用加注的方法(who deserted his wife when he became a high official),简要概括了陈世美的故事,让读者快速掌握了陈世美一词的含义,更利于读者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葛浩文英译莫言《蛙》中文化负载词英译技巧的简要探析,让我们明白,在翻译实践中,葛浩文时刻具有中英文化差异意识,为了更好地传达原作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独特的艺术情怀,他采用了直译,意译,释义,文化替换,音译加注等翻译技巧,使译本跨越文化障碍,在海外得到了广泛传播并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在众多海外翻译家中,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现当代中文小说数量最多,他翻译的《蛙》为以后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方向。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需灵活变通的翻译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让英语世界的读者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Howard Goldblatt(trans.).Frog[Z].London:Penguin Books Ltd,2015.

[2]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 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 莫言.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2012.

[5] 张晓梅.关联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莫言《蛙》葛浩文译本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8,(6).

作者:邹岚苹 李君遥 孟陈欣 皮欢 杨丽琴 张永中

法律翻译技巧分析论文 篇3:

浅论翻译手段在解读美国判例法中的运用

摘 要:文章从法律英语翻译技巧的角度,对美国判例法中大法官们的陈述加以解构剖析,使其语言的精髓以清晰地面目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促使读者关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的法律正义,促进中国法律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判例法 翻译手段 逻辑 完善法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涉外事件发生率越来越高,法律全球化的话题屡次受到学者的关注和谈论。虽然业界对法律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路径和发展前景的预测不尽相同,但对于什么是法律全球化基本上都有这样的认识:法律全球化就是在法律的各个领域内发生的跨国界、跨区域、跨大陆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和重组原有的法律制度、法律秩序和法律理念结构的复合网络化进程。法律全球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各个国家向法治社会趋同的倾向日益明显。作为以法治国理念的坚决贯彻国——中国,也正走在不断完善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法治理念的道路上。完善的方法和前提之一是要学习,所以笔者认为对西方先进法治理念的学习依然是我国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经途径,取彼所长,补己所短,能让我国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走国外法治理念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走过的弯路,能加快我国法治社会完善的步伐,使立法为公、立法为国、立法为民的法治理念成为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具体的法律条文。现今社会,从宪法的完善程度来说,具有判例法传统的美国因为其很多宪法性判例的存在,而成为国际社会的翘楚。所谓的判例法指的是法官通过具体解释灵活运用先例,“发现”和“宣布”现存的法律原则,并在审判中适用的一种法律体系。判例法规范是基于个案司法经验之积累而产生,它补救了法律的不周延性,使美国法律在法官的能动作用下形成自身特有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能力,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公民权利。美国宪政历史上著名的影响深远的案件如Marbury v.Madison, Youngstown Sheet&Tube Co.v.Sawyer,America v.Nixon等等宪法性判例更是从宪法的高度对如何保护公民权利、限制政府权力进行的完美的诠释,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关于这些判例的精彩论断无疑对于我国的宪法制度的完善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因为大法官们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跳跃性和远程逻辑性,这种法律语言和语篇上的特殊性给我们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能让读者清晰准确地了解这些精妙论断的精髓,有必要利用一些特殊的翻译手段对这些判例原文进行翻译,将其精华完整展现在汉语读者的面前,并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法治的改革和完善尽一份微薄之力。

二、巧用翻译手段解读美国判例

人类得以共存和沟通,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是因为有了翻译。翻译活动是世界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产物,其最本质的作用是为人类拆除语言文字障碍,促进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沟通和交流的结果往往能启迪新的感悟、新的智能、新的视角,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引发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例,翻译成果不仅仅给中国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精美的文化大餐,如奥斯卡获奖电影、原版图书等,而且越来越多的新的社会理念与人文观念展现在中国老百姓的面前,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法律界,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具有先进法律思想和理念的美国,研究它的法律条文与司法判例,探究其法律精神的内涵与自由理念的实质,学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建设一个更民主更强大的中国而努力。对于在美国宪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些案例,可以用一些翻译技巧对大法官的陈述加以解释和翻译。

1.常用词语的法律释义是法律英语翻译的基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资讯的传递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题。翻译通过自身的功能性特点在信息传递的大潮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通过译者的努力,译文可以提供给目的语读者关于原文中的事件、状态、过程、物体、个人、地方和机构等方面的信息。信息由单个的信息点构成,而信息点首先无疑来自词汇的组合,所以,对于法律英语的翻译来说,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是掌握基本法律词汇的翻译。这其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在普通英语和法律英语中有不同含义的词汇。

实例一:After the court has been selected and after the case is filled with the court, the plaintiff must give notice to the defendant by service of process.此句中的黑体短语在这里不能翻译成“过程的服务”,而应该翻译成“送达”。所以该句的意思是:在原告法院起诉被告,且法院受理了该案件之后,原告应该通过送达程序将此事告知被告。法律英语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单词或短语,它们在法律英语中的含义与在一般英语语篇中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词还有:discovery(取证),.examination(质证), claim(索赔要求),bail(保释),affirm(维持原判),appeal(上诉),damages(损害赔偿),title(所有权),attachment(财产保全),information(公诉人的公诉)等等。

了解一些常用法律英语的词汇,才能理解著名的案例。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

2.增词翻译。所谓的增词翻译,指的是在进行原语至译语的翻译过程中,为了更清楚明白地将原语的含义表达出来,需要在译语中增加一些语句,而这些语句是原语的字面上没有而意义中暗藏的。在法律英语的翻译实践中,为了更清楚地将大法官的原文表现出来,就需要用到这样的翻译技巧。

实例一:The judge granted the motion to dismiss.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这句话,译文是:法官同意了动议被驳回。这样翻译远远不能传递该句话所要表达的含义;正确的译文应该是:法官驳回了被告提出的驳回原告起诉的动议。其中动议的提出者是被告,这个信息是隐含在这句话之中的,所以,在翻译该句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增词翻译技巧,准确的将该句中隐含的意思传递出来。

实例二:在前面所提到的Marbery v.Madison一案中,大法官John Marshall的总结陈词中有这样的句子:If he has a right,and that right has been violated,do the laws of this country afford him a remedy?这句话的翻译是这样的:如果原告是有权利拿回自己的委任状的,而且他的这个权利受到了国家的侵犯,那么这个国家的法律是否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救助?在这个翻译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侵犯”前面加了三个字“国家的”,因为熟悉这个著名的案件的人都知道,这个案件的原告Marbery成为司法长官的委任状是经过正当法律程序生效的,只是因为美国党派之争,使得原告没有能够拿到已经生效的委任状。所以,大法官在自己的陈词中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是国家侵犯了老百姓的权利,那么应该由谁对老百姓进行补偿?如果我们只是把原句的译文写成:如果原告是有权利拿回自己的委任状的,而且他的这个权利受到了侵犯,那么这个国家的法律是否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救助?明显前一种翻译更能够表达出大法官想要传递的意思,那就是:虽然个体和国家之间存在着力量上的明显不对等,但当国家侵犯了公民的权利时,国家应该给予补偿。这个案件传递着这样的司法理念:即使是国家,是人民政府,当他们的政府行为牵涉到老百姓的利益时,也要本着合法合理的原则,正确履行政府职责,不能因为自己的行政行为造成对老百姓权利的侵犯,如果侵犯已成事实,就要想办法弥补。这个司法理念现在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共识了,但如何使这个共识成为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依据和行动指南,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法律逻辑长语境的对等翻译。法律语言相较于一般的语言来说具有逻辑严密的特点,而这种严密的逻辑性是法律语言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看看那些著名的判例,看看大法官们的精妙陈述,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用逻辑严密的措辞,语气连贯的论述,引导着读者一路前行,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赞同接纳了他们的观点,感悟到他们深藏在文字中的法律精神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对于这种逻辑性较强的文字的翻译,就只有将语言放在适当的语境之中,在整体上把握原语传递的信息的整体性,并将这种整体性通过适当的译文表现出来,这样,才不失是恰当的翻译,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展示给目的语读者原文的精神内涵,让大法官心中的公平正义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公平正义,让公平正义之花开遍全世界。

实例一:在案例Youngstown Sheet&Tube Co.v.Sawyer,Justice Black论述了这样的观点:即使是身为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和国家行政首脑,美国总统也没有权力命令国务卿下达没收令将私有财产收归国有。原文的结论是在八个段落的论述之后做出的,其中每一个段落的第一个句子都是这一段的中心。这些第一句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篇逻辑严密论述充分的论文,论文的论点就是前面所说的结论。这些句子如下:We are asked to decide whether the Precident was acting within his constitutional power when ………The use of the seisure technique to solve labor disputes in order to prevent work stoppages was not only unauthorized by any congressional enactment……It is clear that if the President had authority to issue the order he did, it must be found in some pro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The order cannot properly be sustained as an exercfise of the President’s military power as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Armed Forces……Nor can the seisure order be sustained because of the several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that grant executive power to the President……Such a review would but confirm our holding that this seizure order cannot stand.

译文:上诉复审的焦点是是否总统的行为是在宪法赋予他的权限范围之内……用没收的方法解决劳工争端以阻止工人罢工是没有经过国会立法授权的………如果总统有权力向他所做的那样下达总统令,那么应该一定能找到关于此的宪法根据,这一点是很清楚地……作为武装力量的总司令总统是没有权力下达这样的总统令的……即使宪法将行政权力交给了美国总统,他还是没有权利下达这样的总统令……复审让我们更加坚信基于总统令的没收令是无效的。

从这些句子的前后逻辑关系上我们不难看出,布莱克大法官的陈述是一环扣一环的,是逐步递进的关系,如果把这些句子的顺序重新排列,这个语篇显然就没有了逻辑性,也就不能引导着读者思考的方向,不能达到让读者对最后的结论心服口服的效果。可见,这个实例说明,对于法律英语,必须要把语句放在整个语篇的环境中来分析研究和翻译,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翻译目的,才能准确传递判例中的法律信息。

这个判例在美国历史上确立了司法复审的先例,从此以后,司法机关有权力复审行政机关的行为,如果认为后者的行为是违宪的,就可以认定其无效。这里面蕴含着这样的法律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国家总统,是国家的商务部长,也没有权力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即使是通过总统令也不行。这样的法制观念可以强化这样的一个认识:利用宪法保护自己正当权利是每一个公民都享有的合法权利。

三、结语

通过上面实例的演练,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法律英语翻译的技巧,了解了一些法律英语翻译中要注意的问题。交际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标准。法律英语的翻译在这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法律英语翻译就是要在深入领会待翻译语篇法律精神的内涵后,对该语篇做适当的扩意和释义,同时在翻译中考虑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对等,尽量实现两种语言文化在法律叙述中的对等性,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社会法律事实及维护原则。这样,就能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就能对中国法律制度的改革提供不同的视角,就能从法律层面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彰显中国法治社会的清晰度,为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龙.法律全球化及其对中国当代法治进程之影响.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http://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1354

2.赵建,夏国佐.法学专业英语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黄友义.发展翻译事业,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中国翻译[J],2008(4)

4.詹蓓,杨国静.语篇信息性:英汉互译理论新思维.中国翻译[J],2007(2)

5.穆雷,王斌华.译学研究发展的新成就——2006年译学研究综述.中国翻译[J],2007(3)

(作者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 安徽合肥 230031)

(责编:国政)

作者:王 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农业产业化研究论文下一篇:私募基金法律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