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学习心得

2022-10-08

第一篇:情境教学法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上传: 丁运香

更新时间:2012-5-27 20:05:26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受益颇多,尤其是让我领悟到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几个特点:

(一)直观形象性

情境就是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构成情境内容的,无论是人是物,是造化天然的,还是认为创设的,都是具体存在的,都是可以感知的对象。这些对象,或者用眼可以看到,用耳可以听到,用手可以触摸到,或者用多种感官可以同时感知到,可见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首要特征。

语文教材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①人物形象。“文学是人学”,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70%以上。一套语文教材犹如从古到今各种人物艺术形象的画廊,这些形象各具特点,栩栩如生。②具体形象。语文教材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了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自然景物形象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净化心灵,都是大有裨益的。③事物形象。语文教材中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必然牵涉到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化自然”的形象,体现人类改造世界的无穷威力,揭示了人类文明进化的程度。这些形象对学生具有增志益智的作用,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激励他们做创建人类文明的主人。

(二)情知对称性

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存,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情知对称。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和“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我们提倡情境教学,是在批判旧学校对学生冷酷无情的基础上,主张情感教学,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学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爱满天下”。

(三)智能暗示性

情境教学又叫暗示教学。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中的智能暗示是一种认知暗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景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翅膀腾飞„„到了“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四)意象相似性

情境教学,除了有条件把学生带到实体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外,如指导学生命题作文《春天在哪里》,把学生大自然中去找春、访春“教学《苏州园林》,把学生带到苏州园林中去观赏、印证,等等,其他则都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教学情境。因为教材中的人物、事物、景物、事件等,实在是不能一一搬到教室,而且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情境教学谋求意象相似性,即教学情境与教材所规定的情境在意象上相似。

第二篇: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青山镇中心小学

闫凤杰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一、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对于新知识的呈现,尽量寓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见的事,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再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语调展示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容纳个性特别的孩子,接受思维较慢和淘气犯错误的孩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体现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层次,力求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细心观察,踊跃思维,主动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的意念和各种努力。

三、创设给予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课堂现实和课前预设有较大的差距,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精心创设了情境,但事与愿违,学生看到这个情境,却无法发现情境中蕴含的教师所设想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适合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在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已经很久没有耐着性子,将一本厚厚的书慢慢读完的经历了。如今利用假期,断断续续地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拜读完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

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教师范文

吧http:///为您编辑]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作文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更给了我大量直观感性的帮助,书中的例子

均出自小学语文教材,李老师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完成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散文、诗歌、童话的教学,以及作文教学。那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第四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从创设课堂情境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依据以下几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教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求多只求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刨设好课堂教学情境,能诱发、驱使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化,应用灵活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激发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以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要在它们之间修建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这个水厂的距离都相等,此水厂修建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学习圆的知识,因此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水厂应修在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这时老师马上提出:该圆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中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既导出了课题,又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促使他们画图、思考、讨论、仔细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惑创境,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悬念设置于课始,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下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3.以误创境,利用契机,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引发学生尝误情境,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填空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有的学生考虑不周只得出一个周长ldcm,有的说是16cm。问谁的对?为什么?学生立刻说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有两种情况,是Idcm或16cm’。接着老师将上题中的边长4cm改为2cm时,等腰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说出10cm。或14cm。接着要求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图形,并标上长度。很快学生回答:l0cm不对,只能是14cm。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同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此时 的教学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得多。

4.以乐创境,轻松愉快,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老师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老虎有眼睛”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它的逆命题。“有眼睛的是老虎”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说:“老师有眼睛,老师是老虎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收到快乐乐学的效果。

5.以情创境,亲信师道,激发兴趣。数学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满腔热情,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教师的一句表扬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

6.引用创境,数学生活化,激发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刨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教“数据的分析”时,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收支情况,明确生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数学。又如教“正、负数”的数学,在活期存折上体现得很明了,存为“十”,支为“一”,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改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的负面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 “快乐乐学”的最佳境界。

第五篇: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合作学习,促进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老师遵循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促使学生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质量实效。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提高,我认为需要突出做好两大方面:

一、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激情,营造课堂学习范围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投入学科知识中。情境教学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强调兴趣的培养,提倡学生以已有的感性认识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步接受新的知识,在发展、创造中提高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发展导向的转变,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紧迫而重大的工作,过去单纯的书本教育转化为重在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向素质教育实行转轨。

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还要多给学生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1.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我们首先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其次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例如某市出租计程车规定,乘坐出租车三公里以内收取费用5元,此后每增加0.5公里收费增加0.6元,请写出乘坐出租车不超过五公里路程时车费y与路程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这样的习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中感受到,数学应用题就在我们生活中。 另外,我们还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 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 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当然,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要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1936年,美国进行总统选举,竞选的是民主党的罗斯福和共和党的兰登,罗斯福是在任的总统。美国权威的《文学摘要》杂志社,为了预测总统候选人谁能当选,采用了大规模的模拟选举,他们以电话簿上的地址和俱乐部成员名单上的地址发出1000万封信,收到回信200万封。在调查史上,样本容量这么大是少见的,杂志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他们相信自己的调查统计结果,即兰登将以57%对43%的比例获胜,并大力进行宣传。最后选举结果却是罗斯福以62%对38%的巨大优势获胜,连任总统,这个调查使《文学摘要》杂志社威风扫地,不久只得关门停刊,试分析这次调查失败的原因。以此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学的统计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放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应该多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开放思维。因此,我们的课堂要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我们在问题情景的设置上要让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使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积极的数学思考。

当然,在创设问题情景上,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 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眼光,使他们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把握住数学内容。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教学中, 老师设置如下情景:(1)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旗杆AB及它在地面的影子BC,旗杆所在的直线与影子所在直线位置关系是什么?(2)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旗杆底部B的直线BC的位置关系又是什么?从规定的旗杆与地面垂直的情景出发,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直线与平面中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2) 处理好数学学习的封闭性与知识的开放性关系。数学对学生而言是很枯燥的,我们教学中试图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筛选、甄别、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由于数学归纳法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 “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 不太理解,特别是对它的第二步不理解,这时可以设置试验情境: “多米诺”骨牌游戏:几十张骨牌放在桌上,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可以看到,要使每一个骨牌都倒下首先需要第一个骨牌必须倒下以外,其次前面一个骨牌倒下后面一个骨牌正要紧接着倒下。我们在处理时就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已知条件中排除表面现象的干扰,抓住问题的本质,高效、简洁的解决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的解决问题能力。

(3)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多样化与最优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组问题,我们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在一题多变的基础上逐步走最优化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螺旋式的上升。当然,我们开展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我们在情境的创设中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于高中年级的学生,需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增强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有效的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灵碰撞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我们在教学中在创设和谐的课堂情景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让课堂情景效果更佳,让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更浓。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要合理应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努力创造“人人参与、人人体验、人人成功”的氛围。例如在《可能性大小》教学中,我对“摸球游戏”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想一想:盒子里放了9个白球,一个黄球,我们想一想,摸出其中的一个球,是摸中黄球的次数多,还是摸中白球的次数多? 把自己的猜想写在课本上。然后让学生摸一摸。学生就动手摸球验证猜测。在小组内每个同学按操作步骤轮流摸球,摸出球后把颜色记录在表格里,在把球放入盒子里,摇一下,共做 20 次。最后让学生统计结果。问学生摸到红球几次,摸到白球几次。通过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 定性,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完成设计的填空;第四步开展交流汇报,让小组同学根据统计结果交流,并汇报实验结果与一开始的猜测是否一致。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收到很好的效果。高一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还不够全面,思维还尚单一,学生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合作学习对调动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实现好的合作效果,一方面要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充分的思考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应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考虑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以便在教学中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案成为动态开放的学案。在有效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我时常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分工、注意倾听他人发表意见、合理对别人提建议、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别人相反意见的应答以度说服他人等合作与交流的技能。如教学“可能性”一课中,当学生主动要求合作学习,却又为谁观察、谁计数发生争执时,教师应及时指导,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分工,使合作顺利进行。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保持有效互动过程;有效教学为学生的主动构建提供条件,时间及空间上的保障;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划部管理制度免费下一篇:清明节防火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