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任职教育军校教员的职业倦怠现象

2022-09-12

1 有关职业倦怠的概念和表现维度

职业倦怠 (burnout) 一词被普遍认为是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从事助人职业 (peoplehelpingprofessional) 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 以及在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的加剧, 而最终导致的在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维度有三个方面:

(1) 情绪衰竭 (Emotional Exhaustion) 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 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情感资源干涸, 个体不再向以前那样对他人倾注关怀和情感了。

(2) 去人性化 (Depersonalization) 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 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教师对学生逐渐失去耐心和同情心, 以消极、嘲讽的态度对待学生, 对待同事也常常持不友善的态度。

(3) 个人成就感降低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 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 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工作, 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 不再付出努力。教师在工作中自我效能感降低, 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倾向增加。我国学者王芳、许燕提出中国教师职业倦怠表现的新维度—知识枯竭, 并检验了四维度模型在中国的有效性。

2 任职教育背景下教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

任职教育背景下, 面对新的办学模式和教育对象, 军校教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显现, 将直接影响教员的身心健康和任职教育院校的办学特色与教育质量。笔者认为导致任职教育军校教员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

2.1 任职教育背景下教员角色的转换是诱使教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军事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有很大不同: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到“全面发展”转变;教学原则从“理论基础”到“实用指向”转变;教学模式从“教员中心”到“学员中心”转变;教学过程从“教授为主”到“学习为主”转变;教学内容从“学科专业”到“实用新颖”转变, 需要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到“启发为主”转变;教学管理从“行政管理”到“服务管理”转变。这些都要求教员在某种程度上要进行自我改变。当这些纷繁复杂的角色呈现在教员面前时, 一方面容易使教员感到困惑, 自己到底要扮演什么角色, 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标准是什么, 于是产生了角色模糊, 并逐渐使教员感受到了对工作的力不从心或无法胜任, 时间久了也就引发了职业倦怠。

2.2 任职教育对教员的高要求与教员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容易诱发教员出现职业倦怠

任职教育是一种以任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门教育, 其和学历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重在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以适应任职工作的需要, 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员认知能力增强, 要求教员队伍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创新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层次提高, 要求教员必须具有宽泛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变化快, 要求教员必须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学制短、内容多、标准高, 要求教员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对全军XX所任职教育院校师资队伍来源情况调查资料来看:当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员的军事职业经历和经验积累不足, 实践能力较弱, 致使了教学科研脱离部队实际, 针对性不强。还有就是教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自我更新能力不足。一般来说, 教员如果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能力素养, 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会相对较少, 即使遇到了, 凭借自身良好的素质, 也能较为妥善地解决和缓减从而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但如果教员具有的知识结构不完善, 能力素养也较差, 情况则完全相反。

2.3 办学转型改革力度之大与对教员有效支持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催生教员的职业倦怠

此次办学转型改革的力度之大, 影响之深, 范围之广较历次教育改革而言无疑是空前的。从办学理念、办学政策法规、教育评价、教员的素质到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再到学员的发展、身心健康等, 无所不包。这给教员本已沉重的肩头又加上了重任。加上有些院校和教员尚不具备承受这些重负的条件, 这些重负给予学校、教师的或许并不是动力, 而是无形的、巨大的压力, 一旦调解不适, 教员职业倦怠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与此同时, 有效支持网络建设急需加强:我军尚无一部统一的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培训、使用、管理、代职、交流方面的法规或规章, 对任职教育教员的管理体制、交流体制、专业分类、部队代职锻炼等内容还缺乏统一、全面、具体的规范。同时, 任职教员选拔、任用、代职、晋升、奖励等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 中央军委、总部拟在任职院校组织推行的“教官制”试点的工作相关配套法规制度也没有出台。如部队军官到院校短期任职, 无论工作、生活还是照顾家庭方面, 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 这些不稳定感、不适应感, 盲从感和失落感等消极情感久而久之将催生教员职业倦怠的产生。

总之, 任职教育对军校教员的角色转变, 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高要求以及在此基础上增加其工作量的必然, 已使得教员职业倦怠的普遍存在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而教员职业倦怠的存在又不可避免地会对任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为防止任职教育办学转型过程中的效果衰减, 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再次出现, 关注教员职业倦怠, 尤其是办学转型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倦怠仍任重而道远。

摘要:军事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有很大不同, 任职教育背景下军校教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显现。本文运用职业倦怠的基本理论, 探讨了任职教育军校教员的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员,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 沈胜娟.任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 :99~102.

[2] 蔡慧君.论教师职业倦怠[J].教育探索, 2004 (1) :107~108.

[3] Vandenbergbe.R.&Huberman A.M.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Teacher Burnout:A Sourcebook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15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设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运用探讨下一篇:浅析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