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2022-04-2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信息时代中学计算机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就目前大学计算机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信息化社会环境下需建立终身学习的高素质教师协作团队,提出大学计算机教育一体化培养建设的体系结构,并就一体化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就面向工业接轨还是面向科研等教育实践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信息时代中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1:

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之我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进入了中学教育,但计算机教育在中学的地位及作用如何,这都是必须知道的问题,并对计算机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一点有意义的建议。

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问题建议信息技术是现代发展必要技术,对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计算机教学也必然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课。在中学,对计算机教育的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还要真正地明白计算机教育的本质。要让计算机成为一种便利的学习工具,而不是作为一种学习的负担。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更要明白计算机在中学的意义,并将这个教育真正地做到实处。

一、如何看待计算机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机早在小学时代就已经在学校里开始教育,到了中学这种教育已经不再是小学那样简单的为了熟悉计算机,到了中学,学生的思想已经有了不同的变化,如何在中学将这种计算机教育做的更好,也是当前必须明白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都真正的懂计算机,在学校开展计算机教育也是其不断发展的必然阶段。如何评价计算机在中学的教育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思想认识还涉及到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的评估问题等。但无论哪样,计算机教育是必须要进行的课程,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它已经在社会上扎根,也应该在学校扎根。

明白了计算机的重要性,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应的设置,将计算机设置为必修课程,而且所有年级都要进行课程的讲解,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尽快的进入这种信息时代的氛围,参与到课程的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计算机的主人,而不是盲目的学习计算机,只知道上网打游戏,还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不仅光是玩的工具,更是好好学习的工具。让学校真正形成计算机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

二、当前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情况

学校对计算机的不重视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不上心,对计算机真正该学的地方没有切实的学好,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方面也是不太重视,从而导致计算机教育在中学处于一种低落的状态。对于这种计算机教育的不景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对计算机的起点假设存在误导现象

对计算机的教育不明确目标,对于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的基础知识不要重复的说教,到了中学,一些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一般知识还是很清楚的,因此从头开始教学还是比较浪费时间,这样学生也会不认真的听;另外,教师对计算机这门课程不会讲解,将这门课程讲解的没有兴趣,导致学生不爱听课,这对学生也是不好的表现。

2.计算机的教材内容与时代存在差距

学校没有对当今时代的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对计算机的课程的讲解还是用以前那种模式,计算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对教程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学生的学习落后。

3.计算机教材知识点编排有误差

在现有的计算机教材中,对知识点的编排基本上是按照知识出现的年代编排,先DOS后WINDOWS。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对学习更有利。DOS的时代已经慢慢退去,对WINDOWS的学习应该放在重点。

4.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校在设计算机课程的时候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只是随大流,教育部让开设就开,而对其真正的意义没有明确,这样就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误区,让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教育和学习。

三、中学计算机教育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对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就应该有它的地位,不仅明确学生这些技术不单纯是为了一个考试,而是为了将来的生活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不被社会淘汰。

这就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的努力,不仅从意识上,还要从行动上都要将计算机学习放在心上。例如巧设悬念,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导入新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还要注重实践,比如用WORD进行作文、版报、校刊的编排或者输入及编辑一篇文章;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这些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更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让学生形成一种技能。

(二)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进

学校计算机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有:

(1)中学阶段计算机课程内容不应涉及太多的概念与原理。

(2)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教学。

(3)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设置课程内容。

(4)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并培养学生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加强学校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建设

近年,多媒体教学网络迅速在中小学推广。与传统教学网络相比,多媒体教学网络能够将各种文字、图像、影像、声音以及动画等资料实时传播给学生,同时提供多种有效工具,帮助教师更直观地管理和指导学生使用工作站进行学习,而且在实践中,多媒体网络的应用已大大超过了计算机教学的范畴,而成为教师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工具。开展计算机教育,设备和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四)加强计算机教师和电教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计算机教育的专业教师对计算机教育很重要。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形势,加强教师和电教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各学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培训和提高电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达到适应工作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中学计算机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计算机教育作为全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还需不断发展。

作者:乔慧娟

信息时代中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2:

探析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一体化建设之路

摘要:本文就目前大学计算机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信息化社会环境下需建立终身学习的高素质教师协作团队,提出大学计算机教育一体化培养建设的体系结构,并就一体化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就面向工业接轨还是面向科研等教育实践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一体化建设;终身学习;面向工业

近10年来,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IT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全民的信息素养得到质的提高。然而调查发现,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却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大需求量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尴尬局面。唯一的解释是我们计算机教育的培养体系结构有问题,培养的针对性不够,培养的人才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1]。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感叹学得杂,学得浅,硬件方面不如学电子的,软件方面不如学数学的,网络方面不如学通信的。总体来说,该专业学生甚至老师的专业认同感都比较低。而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计算机教师产生较强的职业挫折心理,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等同飞速发展的科技不相适应,让一些闭门造车的老师们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1],让缺乏职业规划的毕业生流不断面临就业危机,而我们也不能把大学计算机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大学计算机教育需走一体化建设培养的道路。所谓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即联合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的力量,高校推动,企业服务,政府扶持,三方优势互补,建立良性发展的体系制度,将职业规划融入4年制的系统教学,培养合格的高层次IT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特别是针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整个信息化水平,特别是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都亟待质的提高,同样需要大学计算机教育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持。

1我国大学计算机教育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学校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而教育的方式也要与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相协调,以下就计算机教育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1.1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考核机制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避免重复。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有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的知识与能力。课程的内容安排需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作为一门日新月异的发展性学科,计算机科学显然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方面都呈现出较其他学科更突出的问题。而如果延续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学生高分低能、实际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也将更为突出。

高校计算机教育已经迫切感受到改革的需求。计算机教育首先必须有功能强大的网络化软硬件平台为支撑,其次需要合理灵活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并不断审视教学内容及课程实践。例如设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时,开设Java还是C++?学生选学Web程序设计时,开设ASP、JSP还是PHP?针对数量众多的学生,硬件实验课怎么开,开到什么程度?课程的知识衔接及内容上怎么处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体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优越性?学科教育是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1.2职业规划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凸显为热点的社会问题。本科阶段固然是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打基础,但大部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而《中国教育年鉴》的数据显示,研究生队伍的壮大速度随着大学扩招产生突变,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变产生了质变,也并不意味着更多的人想致力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社会对IT人才,如学术性人才(科研、教育等),工业社会应用人才(工程、工程研究、工程设计等),新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服务、复合应用等),职业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型等)的需求是呈倒金字塔分布的,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一刀切”思路不相协调。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因此高校教育是同省市情况、区域情况息息相关的。

职业规划的思想应该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但职业规划不能简单等同于职业教育。如果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开展大学教育,让一个有计算机天赋的学生只成为普通的网络管理员,同样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学校和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肩负着发掘人才的使命。大学是象牙塔,但学生迟早要走出去,因此职业规划对学生非常重要。当然,一所好的大学不能只看就业率,更要看其就业水平,包括人才的能力、学术、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国内外工业环境的社会背景差距,如专业认证等还未到位和细化等因素,也是直接制约高校计算机人才职业规划的社会客观因素。

1.3软硬件环境与师资建设

计算机教育需要强大的硬件环境支持和高素质、多元化的师资。近10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使大家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建网、建库、建队伍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强大的网络硬件环境支持是一切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平台,有序的虚拟环境和网络关怀更容易让教师和学生产生归属感,特别是目前提倡的Web2.0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更容易拉近学习者的距离,实现深度交流和深层次协作学习。

信息时代对教师权威的怀疑让计算机教师更容易产生强烈的职业挫折心理,这也导致教师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只有教师有强烈的专业认同感,才能感染学生,端正专业态度。因此,打造好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有效实施教学的重中之重。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对计算机教师而言是一条必由之路[2]。

古语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是一个创造性职业,其主观幸福感更多来源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注重计算机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倡导终身学习,最终促进教师获得职业认同的幸福感,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提高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协作团队,建立愉快的师生互动团队,才更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2建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2.1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当今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就是人才。政府和工业不断致力建设规范的人才行业认证制度,政府和教育要不断分析研究工业领域的人力资源现状,工业及教育应不断促进交流和合作,促进人才养成。整个产学研的过程应该也遵循一种循环互动模式,做到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优势人才互补,因此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需要凭借政府、高校、企业的合力。

一体化人才培养需要由学校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新的实习教学体系,使教学实践环节得到真正强化[3]。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核心知识及能力,如编程能力、操作系统知识、数据库知识、数据结构、算法知识、软件工程知识、网络知识等,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及实践,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提升,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用名目众多的庞杂课程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计算机教育改革不能一成不变或一味求变,而应顺应时代需求不断实践,得到社会反馈再实践。

一体化还应体现在教育应与工业接轨。中国的Internet蓬勃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规模化和规范化,企业对IT人才需求的针对性越来越高,而高校毕业生的适应性相对较弱。作为一个人才输送的工厂,学校的最大愿望是输出的毕业生被社会高度认可,就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计算机教育,其教育成果应该是面向工业现状的,其专业定位更要结合具体情况,依托优势资源,强化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多学校意识到培养转型人才并展开了一系列可借鉴的实践,如针对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培养等问题,某些高校引入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工程教育理念,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http://www.chinacdio.cn/)。结合计算机教育的特点,一些高校把国外推行的IBL(Inquiry Based Learning)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到本领域等。

一体化的关键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与高效的配置。学校教育应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分流学生,如把计算机专业人才分成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方向,以便在培养过程中确定培养目标和完善实施细则。一体化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面向工业需求或科学研究分流,以便制定一个统一的系统规划。例如在四年制专业培养的第四年,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加入科研所或教师的科研团队研修,完成实训项目或科研论文。当然,为弥补教师工程经验缺乏的不足,可考虑聘请校外导师加入指导团队,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配套的质量监控体系还需要综合因素的保障,如教师团队的效能仍需要良性的管理发展机制等作保障,项目开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扶持和服务。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实施保障将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社会的三赢,而促成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内部还要建立相对公平的竞争和选择机制。

2.2几个关键问题

针对一体化培养体系,以下几个问题不得不引起特别关注。首先即学校定位问题,高校定位高不成低不就,直接造成了学生就业尴尬;其次是师资结构问题,高校师资主要源于高校,重知识轻能力,因此存在弊端,而目前高校把师资朝着科研型、教学型或是科研教学型分流,教学成果很难量化,审核的“一刀切”机制问题突出;第三,面向工业不等于工业指导,学校教育成果即人才要面向工业现状,但不等同于工业指导学校,学院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师和学生还应潜心做学问,学校本是非盈利性团体,我们在产业化的今天一样要强烈呼吁纯科学研究,这同样需要政府和学校根据区域特点进行调研,并提供有效支持;最后就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问题,大学和企业关系对学术机构既有利益又有风险,如何建立区域经济中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模式,有效抑制产学研合作中的投机行为等,也直接影响一体化的发展[4]。总之,整个一体化系统工程是诸多环节的有机组合,仍需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建立一个互动的协作机制,不断探索和实践。

3结语

就当前大学计算机教育现状来说,走一条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协作的互动之路,已经成为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选择。而要开展一体化建设,学校要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组建高质量的教师协作团队,将职业规划的思想贯穿学生四年的大学教育,引导学生系统地进行知识构建。在政府扶持、企业服务的前提下,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合格IT人才,使IT产业更加规范,产业化水平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陈平,张铭,等. 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 计算机教育,2004(8):11-18.

[2] 傅金兰,安洪涛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与生命完善[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 韩利凯,雷伟军,毛艳,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与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78-80.

[4] 刘和东. 产学研合作中的投机行为及其有效抑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9):11-14.

Building an Integrated Developing System for University Computer Education

YIN Lan, WANG Jia-wei

(1.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 2.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Center,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

Key words: computer education; integrated developing; lifelong learning; industry-oriented

(编辑:张玥)

作者:尹 兰 王家玮

信息时代中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3:

校外计算机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摘 要:校外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人才观的确立给校外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更新教育理念?这些问题都值得校外教育工作者去思考。

关键词:校外计算机教育; 实践和探索

张家港市少年宫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有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作为一名校外计算机专业教师,这些年来,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面,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下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平时的教育教学,谈一谈个人的一点认识。

一、全面提高校外教育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

校外计算机教育有别于学校的计算机普及教育,在知识层面上不光要普及,更需要提高和不斷拓展,这就对校外教育的专业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校外计算机教师的职能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还要会进行教学软件设计,会编制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操作演示。跳出教学层面,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完善对校外教育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以培训为基础,全面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培养专业型的学生

校外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培训。培训分专业,将有共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活动。校外计算机专业培训的学生因为计算机基础的差别,尽管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但是他们擅长的方向往往并不相同。校外计算机教育的老师要根据需要适时地进行学生专业方向的分流,对学生可以分时期分步骤地引导他们学习网站设计、网络应用、多媒体软件操作、电脑编程、Flas动画等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内容,让学生们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知识

校外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活动有别于学校,教师要掌握好、平衡好,既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包办教学、满堂灌,又不能因为要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过于张扬个性。校外计算机教育的其他活动是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校外计算机教育要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活动的优势,除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上注重特色外,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其他活动来起到了推动和导向作用。比如,每年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竞赛,从参赛的对象、参赛的范围到参赛人数都在不断拓展,从竞赛的形式到内容,从组织方法到参赛办法,每年都有所创新和突破。这种计算机竞赛,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舞台,同时也加强了各地区校外计算机教育的交流和学习,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让学生在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的同时增长了更多的见识。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校外教育的模式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提倡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计算机学科是一门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架设适当的创新教育环境,将开放式体系纳入教学中,拓展计算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在校外计算机教育中,教师尤其要重视构建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如我在电脑动画的培训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能在自己的动画中体现创新元素,动画内容要创新,模式要创新,观念也要创新。

五、围绕学科特点,进行探究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即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的教学形式,新的计算机课程倡导以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发挥学科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然而校外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年龄不同,能力不同,认知也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差异,往往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去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综合考虑,设计出几套不同的复式方案,并不断实践和尝试。针对探究式教学,我特意开辟了“电脑教学沙龙”活动,定期将同一培训专业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我也参与其中,学生发言积极,畅所欲言,学习兴趣越发浓厚。

六、倡导校外计算机教育新理念

校外计算机教育不是单纯学校计算机教育的补充,还应该是延伸和拓展。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各种双边教学活动。这正符合校外计算机教育模式。传统的学校计算机教育有教材和模式可循,教师有相对统一的教学方式指引,而校外计算机教育是学生兴趣拓展教育,并无统一教学方法和模式可循。同时,对于爱好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这项爱好和兴趣需要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拔高,这些都需要校外优秀教育人才的专业培训和指点。另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大课、小组课、一对一小课、亲子课等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局限,让学生在没有负担和压力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互补。相比传统的学校计算机教育,显然校外计算机教育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其理念更符合计算机新课程要求,校外计算机教育构建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同时,校外活动特有的活动阵地,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陈灏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场营销模式下公共关系论文下一篇:机电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