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论文范文

2022-05-1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医药市场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文章主要列举分析现阶段医药市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举措,从而使医药销售企业能够有效改进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确保医药销售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第一篇:医药市场论文范文

医药市场增长机会

新年伊始,国务院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其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率显著提升。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2012年行业利润增速一度下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堪称为行业迎来了来自政策层面的利好。

除此之外,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2013年2月1日起,调整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20类药品、4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5%,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达到20%。

政策的变化为中国医药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会。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最新报告《崛起中的广阔医药市场机遇:2009-2011三年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报告揭示:中国城市大医院仍将是制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之地,但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跨国制药企业和本土制药企业的吸引力日益明显。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过去三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

报告撰稿人之一、BCG合伙人吴淳表示:“如今,中国约96%的人口拥有公共医疗保险,中国医保基金人均支付额在过去三年翻了一番以上。鉴于这些发展,中国医药市场无疑充满活力,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张。”

县级医院是本土药企地盘

近期,BCG对中国各地医院的院长、医生和患者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60多次个人深度访谈和900份详细的调查问卷,BCG收集了广泛详实的数据,研究了其折射出的中国医药市场的变化。在题为《崛起中的广阔医药市场机遇:2009-2011三年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的报告中,BCG分析了机遇所在之处并为制药企业提供了建议,以期帮助它们制定战略,从而在不断变化的中国医药市场中捕捉增长机会。

报告称,制药企业若能深谙并驾驭快速发展的中国县级医院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下一个十亿”医疗消费者,则能牢牢把握这一轮改革带来的机遇。

报告称,面对农村人口看病就医的大量需求,中国的县级医院增长迅速且最具发展潜力。中国目前拥有约一万家县级医院,其中有定级的县级医院约6,000多家,遍布2,000多个县市。这些医院正日益成为农村人口首次就诊和疾病管理的重要渠道。而县级医院的医生在药物选择以及更改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案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此外,已有80%以上的患者在县级医院续方。

县级医院是中国医改的最大受益者,未来,人口和经济增长及城市化进程将推动“特大县”的兴起。到2020年,大约500个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和上海2010年水平相同,650个县的人口将超过500000。报告称,到2020年,县级医院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10年城市医院规模的1.6倍,大约50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正在开展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对药品销售实现零加价政策,并提高诊疗费用。县级医院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药品支付能力的提高使患者更加有兴趣向跨国企业品牌升级消费。

相关研究显示,县级医院市场是中国本土制药企业的地盘。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期对全国县级医院药品销售的抽样调查,该市场领域销量最大的20家企业中有19家是中国企业,仅有诺和诺德唯一一家跨国制药公司。不仅如此,在绝大部分地区的县级医院中,本土药企的市场渗透率和覆盖面也要优于外资药企。

对于本土药企能在县级市场占据优势的原因,报告称,一方面与中国本土药企在该市场对销售、市场及医生和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有关。如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上千名销售代表覆盖了1500多个县的数千家县级医院。在营销模式上,这些销售代表较少开展在大医院常见的对单产品的市场活动及学术活动,而是负责整个产品线的销售,如产品进院、库存管理和销售推广工作等;另一方面,由于本土企业的销售成本较低、仿制价格实惠且营销手段灵活,本土药企的总体业绩也胜过外资药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的前沿市场

报告称,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目前规模较小,只有城市医院市场的十分之一左右,但由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这一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慢性病治疗药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销售目前为城市医院同类药品销售的四分之一,但增长迅速,预计到2020年,慢性病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销售将达到目前城市医院同类药品销售的一半。“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对未来增长表示乐观。他们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城市医院更为优惠的药品价格个城镇非就业局面门诊统筹的日益普及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快速增长。”廖天舒表示,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医生在病人护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现已不仅仅只为病人续方,还开始承担一些初诊和疾病管理工作,并在治疗药品的品牌选择及更换方面发挥影响。BCG的数据显示,在品牌更换行为方面,前30个最富裕的城市中已有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从本土品牌“升级”到了跨国企业品牌。

数据显示,占社区市场份额前20强的药企中有11家是外企,其中辉瑞、拜耳、默沙东、赛诺菲、诺华市场份额位列前5位。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制药企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同样面临着种种挑战。第一个便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对数量及其分散的特性。另一个更大的挑战则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种政策。许多政策(比如强制使用基药、零加价以及政府补贴)在各地差别较大,有些政策也不可能完全落实。比如,虽然政府政策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使用国家或省级基本药物目录,“但现阶段100%落实该政策是不可能的。”吴淳表示,原因在于,基药目录的药品种类往往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而且政府资金投入不能完全补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零加价政策造成的收入损失。在2010到2012年间,一些城市还是运允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非基药目录的药品,只要非基药药品销售额不超过该中心整体药品销售额的30%。预计到2015年,非基药药品仍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中占据可观份额。

药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省实施的基药招标政策。在大部分省份,如果基药品种不参加基药招标,它们仍然有机会在城市或县级医院进行销售。因此,药企面临两难选择:是参与各省以价格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基药招标、以较低价格进入基药市场,还是维持原有价格、被隔绝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之外?

在江苏和北京等地,基药招标结果实行联动,即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医院。在此情况下,药企面临更加艰难的抉择:是调低价格,还是彻底退出这些省市的市场?不管各地政策的差别如何,基药市场总体而言对于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都是攻坚战。招标政策仍侧重于“价廉”,而对“物美”的要求还往往只是表面文章。“我们相信,政府未来会将质量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因为处于谷底的基药价格已经引起有关安全和供应短缺的担忧。”吴淳表示,国家基药目录将于2012年末、2013年初实现扩容。对于有产品进入基药目录的跨国企业而言,需要以量取胜。其中关键是在潜力最大或招标价格最高的省份获得市场准入机会。为了取得成功,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战略优势(比如规模、生产能力和质量),并积极影响中国关键省份的基药招标政策,以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企业还应该确定目标省份的优先级,放弃那些潜力小或缺乏客户关系的省份。

药企推进基层医疗市场策略

近两年,瑞士诺华制药、法国赛诺菲·安万特、英国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都在中国进行新的并购动作。2012年9月12日,默沙东与先声药业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先声默沙东(上海)药业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新公司目标是成为拥有丰富产品线、跨越多个治疗领域的本土医药企业。13日,辉瑞携手海正药业宣布合资组建的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跨国医药集团正频频牵手本土医药企业,借助本土医药企业的渠道进入中国基层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市场。

就如何看待跨国制药巨头和本土药企频频成立合资公司,本刊记者采访了四环制药董事会主席车冯升,他表示,也有国际药企通过行业协会约请四环进行合作,“为什么外企找民营企业来合作?我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医药市场发展中有独特的优势。包括销售、推广的优势,所以外企跟民营企业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在城市医院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开始战略转移。例如,从2006年起,拜耳就开始了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关怀计划;阿斯利康与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合作的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等。

BCG调查发现,国内30%左右的县级医院接受过拜耳、阿斯利康等公司销售代表的拜访和宣讲。在富裕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比例更高。据调查,在国内最富裕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跨国公司销售代表拜访和宣讲的比例达到30%~50%,有40%~50%的富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接受过拜耳、阿斯利康、辉瑞等公司的培训支持。

来自BCG的廖天舒表示,跨国企业若要在县级医院市场获得成功,就必须拥有针对本土市场量身定制的多种产品,并特别关注价格较低的仿制药以及价格溢价较低的成熟产品。除此以外,对不同市场进行细分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率。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相比,较大的县级医院治疗的患者更多,而且药品销售是前者的两至四倍。吴淳表示,中国的县级医院发展极不平衡,以营销为驱动的模式适合较发达地区和较大些的县级医院,而对于欠发达地区适合以准入为驱动的方式。

本土药企将面临来自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跨国药企开始引入部分非专利原研药或品牌仿制药。

相关链接

跨国药企占据高端药品市场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药品市场中,外资药企在我国药品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二级医院药品市场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中,仅有扬子江药业和上药集团两家民族企业;而三级医院药品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除山东齐鲁和江苏恒瑞外,有八家为外资企业,且前五的地位更是被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拜耳和罗氏这五家外资药企盘踞着,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在三级医院药品市场中更具优势。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的医药蓝皮书——《中国药品市场报告(2012)》(下称“蓝皮书”)显示,我国医药制造业在2003-2011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制药企业的平均规模小,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高于中成药制造企业;医药制造业生产的集中度依然很低。

根据医药观察家的报道,从终端市场来看,一方面,三级医院药品市场的制药企业集中度要高于二级医院,东部地区医院药品市场的集中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医院的规模越大,其制药企业集中度也越高;另一方面,本土制药企业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要远低于外资药企。对此,蓝皮书分析,这主要与生产环节及药企在药品市场的直接竞争情况有关。

目前,二三级医院已经成为我国药品市场销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市场上,国内外药企正经历着无声战。对比2006-2011年间三级医院的药品供应企业的排序,专家发现,到2011年仍保持第一供应企业地位的仅有24.14%,说明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地位。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利好生物医药行业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其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率显著提升。

中银国际在分析报告中指出,与欧美相比,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的大规模产业化仍有提升空间,这主要表现在技术和规模方面。在技术方面,据统计,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欧日分别占59%、19%、17%,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同时,国内年均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20%,实现产业化率不足5%。在规模方面,目前国内医药工业百强集中度在40%左右,而日本1996年医药产业的前8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就已经达到了44%,2000年美国医药产业销售前10名占据美国药品市场份额的61%。这显示出国内医药行业产业化、规模化方面的差距甚至远超基础研究的差距。

中银国际进一步指出,从《规划》内容来看,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将是行业未来的主旋律,质量将成为行业优胜劣汰的核心因素。就具体子行业而言,目前传统重组蛋白行业的过度成熟和高度竞争,血液制品行业受到政策的严格管制,单克隆抗体行业仍处于产业化早期、产品与配套政策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之不同的是,疫苗行业政策成熟,受众稳定,参与企业有限,同时二类疫苗产品发展相对自由。在政府对医药行业产业化的扶持的政策下,疫苗行业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此外,若按《规划》中提及的方面由政府扶持强化早期研究平台建设和产业化平台建设,将降低进入门槛,多而不滥的产业参与者将加速抗体产业从产业化早期走向成熟。

作者:赵爱玲

第二篇:医药市场销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摘 要】文章主要列举分析现阶段医药市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举措,从而使医药销售企业能够有效改进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确保医药销售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关键词】医药市场;销策;发展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问题愈加关注,这为医药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医药销售企业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正视医药销售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从而确保医药销售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一、医药市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1、药品的同质性 应当看到,市场经济下的医药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具有相同功效或相似功效的医药产品种类呈上升趋势。普通藥品在市场中的重复率较高,药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医药市场恶性竞争,普通类药品产品过剩、过期现象经常出现。

2、品牌意识缺失,销售短视化 不少医药企业承受产品研发、银行还贷、构建销售渠道等多重压力,企业短时间内要追求最大价值,企业走市场捷径,做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对到期专利品种仿制,少有时间、耐心及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忽视对产品的宣传,对产品的销售起不到促进作用,缺乏树立品牌的意识。

3、销售手段匮乏 药品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与完善愈加成熟,市场营销运作困难加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医药企业聘用医药代表采用面对面、人对人的沟通方式,或者开办推广会、研讨会、学术会议等实施产品营销,难以形成完整的销售体系,也有的企业猛打广告,广告完了产品销售量也没有了。药品销售缺乏整体性、连贯性,无法实现规范化。

4、信息缺乏对称性 医药产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消费者难以了解,生产厂家与消费者间的信息流通不能实现良好的沟通,致使群众面对药品促销活动时心存较大疑虑。

二、科学改进医药市场销售策略

1、提高效率,规范管理 对于药企来说,要加强对一线对工人进行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和生产技术,降低生产事故及次品率;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人员,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原材料损耗;增加利润好的产品生产,在规模上做大,靠质靠量取胜。

2、树立品牌意识 医药企业品牌帮助消费者建立起关于医药产品和服务的良好认知、愉悦情感、特定场景和相互信任的长期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生命健康保证,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建设品牌取决于消费者在长期生活经历中,对于医药产品和服务的所知、所感、所见和所闻,建设品牌的关键在于医药企业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和生活场景,同时能配合科学的营销模式,从而把消费者的认识判断、思想感情等与品牌关联起来。 企业要注重长期的品牌建设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良好品牌,过硬的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质是品牌的生命。

3、构建科学的营销体系 科学的营销体系是医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的关键所在,具体说来,包括以下方面。(1)实施组合策略。首先是扩大产品的组合策略。一是拓宽药品产品组合横向宽度,二是加强药品产品组合的纵向深度。拓宽宽度是在原有医药产品组合的基础上再增设一个或者多个药品产品路线,延伸扩充药品营销的范围。加强纵向深度是在原来的医药产品营销路线上添加新型医药产品的营销路线;其次,压缩产品组合策略。医药企业采取一定的手段使医药产品组合的宽度与深度压缩,将盈利少的、销量少的医药产品项目或者是某一产品营销路线拔除。医药企业对现有的产品资源进行整合,使营销渠道的目标集中化,降低资金的占用率,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三,产品营销路线延伸营销策略。延伸策略分为向下延伸向上延伸、与双向延伸。医药企业在现有的产品营销路线添加数个高档次医药产品项目,管控低档次的医药产品数额,在双向延伸策略的协助下,使医药企业获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2)科学的定价策略。医药企业采取折扣折让策略,或现款折扣,或者采取数量折扣,或者集结折扣,以调动广大群众的消费心理,使企业资金运转更为通畅,协助企业健康、稳定的运营发展;实施差异定价策略。药品生产企业科学安置生产、药品营销企业有规划的对该类药品进行推广,不论是淡季还是旺季,该类药品均会实现均衡供应的目标,药品采购者的基本需求得以满足;实施心理定价策略。药品营销人员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揣测,确定药品价格。

4、打造优秀的营销团队 医药企业在招聘营销人员之前,要事先确定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招聘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员,要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机制,使营销人员能看到远期的发展前景及预期收益,使其能够有成就感及觉得自我价值能得到实现;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学习掌握与药品营销有关的法律法规,提升终端药品营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医药市场,医药企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好医药产品营销的方向,依据市场对产品需求的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医药产品营销策略,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辉;李长华;彭万程;;浅析我国医药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对外经贸;2015年06期

[2] 朱竟;景浩;;新医改下民营医药商业企业的未来之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3]李超.A医药公司销售渠道优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5.

作者:邓承宁

第三篇:建立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联动机制,稳定我国股票市场

摘要: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使用来调节金融市场的失衡,把握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本为分别从利率、汇率、物价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来分析他们与股价之间的联动效应。针对当前抑制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中国利率的上调空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情形,分析怎样稳定发展证券市场,如何提出可以行之有效的联动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股价;汇率;利率;物价

一、股市的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的数据指标是从1999年1月-2008年6月的上证指标为研究对象,从下图(图1)可见我国股市从2006年年底开始回暖,整个2007年都股指都在单向上升,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报收于5,261.56点和1,447.02点,同比分别上涨96.7%和162.8%。到2007年底,股市开始回落。2008年初以来,股指总体呈现震荡下跌走势。6月份,我国股票市场价量齐跌。沪市日均交易量为564.6亿元,较上月减少424.2亿元。

图1

二、为何股市在2007年末前后出现如此剧烈的震荡,至今仍在3000点以下徘徊

(一)国际市场因素

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充裕、美元贬值、国际投机资金炒作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大了世界各国通货膨胀的风险。由于各国的经济结构不同,这样的通货膨胀对各国的影响也不一样。中国作为一个低端制造业大国,属于受影响较深的一个国家。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通货膨胀问题是全球经济问题波及到中国的反应。

(二)国内市场因素

我国上市公司结构有不够优化,投资者结构不够完善,市场定价效率存在风险。2007年A股市场年日均换手率提高过快,反应了市场交易过于频繁,存在市场投机的可能,助长了A股市场估值水平的非理性程度。截止2007年你底,证券投资基金所持股票市值占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为25.7%,占机构投资者所持股票流通市值的55%,而保险公司与社会基金等所占比重仅为6.4%。部分个人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承担能力差。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收益结果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三、汇率对股价的影响

汇率对股价的影响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不同时期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从下图(图2)中可以看到股价和汇率的变动是双向的,在2007年12月份之前,人民币升值,股市不断攀升,汇率对股市的影响是正向的;而到2008年之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扔在不断升值,但股市却强烈震荡,此时汇率对于股市的影响是负向的。

图2

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实行浮动汇率以前,我国的汇率大小基本没有变化,一直在8.27左右变动,幅度在0.1%左右,对股价调整没有影响。实行浮动汇率制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的8.108:1逐渐升值到2008年6月30日的6.8591:1,幅度为18.21%(图2)。人民币升值后,股价逐渐攀升。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带来了潜在的套利价值,吸引国际投机资本(俗称“热钱”)不断流入,以获取汇兑收益,而流动性高且变现容易的股票市场正是最吸引这些投机资本的地方。

另外,巨额的贸易顺差流入使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在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必然为回收国际垄断资本套利而涌入的外汇,不得不放出大量的基础货币(见图3)。造成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向股市分流,再次强劲推动股价上涨。

图3

但是,汇率还可以通过投资者心理预期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当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时,大量的外部增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将对股价产生强大的资金推动作用,由此引生泡沫经济。一旦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消失,这些国际投机资本将会迅速撤资,从而导致泡沫经济崩溃,股票市场价格暴跌。

四、利率对股价的影响

利率是调节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政策工具,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还是由人民银行制定利率的变化机制。

图4

从上图(图4)可以看出,在2006年底之前,利率的变化都对股价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之后,股价飞涨,利率在不断调整过程中,对股市的适时效应没有体现出来。从短期来看,当有利率上调预期时,股价会有所增长,当利率上调后,股价有所下降。

从多次的加息情况看,加息后第二天给股市造成的影响往往都是股价大涨,而降息的结构却是股价下跌。短期内利率的变化对于股价的影响是同向的。但是对于长期走势来看,利率对股价还是有反向相关作用的。

从理论上讲,利率的变动会改变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投资者通过对储蓄、国债、股票、邮票、实业等多种投资方式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比较之后,达成了多种投资方式与各自风险相对应的均衡。利率一旦变动,各金融品种的平衡将被打破,投资者的资金重新流动、组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总是向利润高的地方流动,利率下降后,存款的收益相应地降低了,直接提高了其他金融投资品种的相对投资收益,在股票市场投资回报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股市的机会成本减少,这必将分流部分储蓄进入股市,股市资金供给的增加必将拉动股票价格上升。

实际上,利率上调是一种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要控制股价还要控制物价的稳定。而2007年一年中股价的变化都与利率步伐一致,同时物价也在同样的增长。如果把2007年股市的快速增长归结为流动性货币的大量流入的话,那么在2008年流动性没有明显减少的情况下股市却一直低迷。只能解释为过剩的货币追逐利润较高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造成股价、房价、物价的持续上升。其中物价的上升是对股价、房价的有效替代。在加之中国股市受到中国利空消息和投资者心理预期不足的影响,过剩货币偏向物价方面转移,造成了股价有所下降,而物价还在不断攀升。

五、物价对股价的影响

我国能源、资源、大豆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本轮物价上涨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既有需求拉动,也有成本推动。从目前情况来看,物价进一步上涨,输入性通胀可能是主导原因,因而很难通过压缩国内需求来加以根本抑制。从下图(图5)可以看出,物价与股价的变动基本上变动也是双向的。我国物价水平的高位运行,给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及相应的投资策略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

图5

首先,温和的通胀能够较好的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各项经济指标。使得投资增长,消费增加,促进资本证券市场的活跃。上市公司能够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更好的良性运转。股价在此时,显示出于物价之间的同向变动。但是在高通胀下,美日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美日通胀率分别在13.5%和23%下时,两国股市均有所下挫。但从两国股市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这些短暂时间的下挫更多的是投资者心理的过度反应,在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下,不会改变通胀后两国股市长期向牛的轨迹。我国目前物价水平要远低于美日两国曾经的高物价水平,同时,我国实体经济保持增长的趋势是可以确定的。

其次,物价与股价之间的反向变动。2007年有三个月CPI是下降的:2月份、4月份和12月份。而这三个月恰恰都是股价大幅上行,成交量不断放大的月份。2007年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3.3%,5月份为3.4%,仅微涨0.1个百分点。而中国股市在这两个月,从3000点上涨到了4200点,涨幅高达40%,是中国股市2007年大牛市的黄金期,也是中国股市2007年大牛市仅有的两个流金之月。7月,CPI创出了中国CPI10年以来的新高,增长到5.1%,(0.7个百分点),到2007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了6.5%。2007年12月,股市再次回暖,成交量从11月下旬的七八百亿元,放大到2000亿元一线,而12月的CPI是十分罕见的下跌的,从11月的6.9下跌到了6.1。

六、联动机制及对策

针对我国现状来看,我国股市难免受到全球通胀的影响,而且人民币的升值对于股价的波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体制结构不完善,利率政策的实施对于股市的调整起到的杠杆作用有限。还有我国股市正逢股改结束,迎接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证券市场上大小非解禁带来的大量个股分摊总市值,使得机构撤离股市,大多股民被套牢,对股市失去信心,股指不断震荡。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制定相应的政策防止暴涨暴跌局面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演。

(一)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均衡汇率市场形成机制

2003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我国外汇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为了平衡国际收支,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央银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购买外汇,造成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又造成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经济过热迹象。为此,中央银行又只好推出预防性紧缩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而利率提高又加剧了短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有管理浮动的体制下,我国货币政策处于两难境地。从长期来看,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是一个现实选择。

构筑了三阶段汇率市场化进程:第一阶段,即近期(1-2年之内)适度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我国可以通过逐步开放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度进行微调。从技术操作层面,最稳健的做法是让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波动范围有所扩大,如以1美元兑换8.27人民币为中心,允许上下浮动3-5%个百分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大浮动范围,如使浮动幅度范围围绕中心值上下浮动5-10%。第二阶段,在中期(3-4年)建立适度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随着我国国力的日趋增强,人民币日益坚挺,逐步建立适度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第三阶段,在远期(年之后)逐步建立完全市场化的汇率生成机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和日元在内的一揽子汇率的汇率形成机制,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趋势。

(二)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建立稳定股市的联动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相互割裂的现象。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只包括货币市场,当直接融资的比例上升时,货币政策对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就可能下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加大了直接融资规模和比例,客观上要求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使其通过市场调节企业,并通过股价变动影响消费和投资,因此需要解决二者相互脱节和发展不平衡问题。

加强二者对接和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拓宽银行资金进入

股票市场的渠道,只要对其中一些不利因素进行有效监控,银行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后,其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就都能得到保障,而且还能够成功解决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

(三)多种手段恢复股市投资信心,稳定股市波动

在虚拟经济规模日益庞大、金融交易量大大超过实体经济总量的今天,股市已成为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甚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已由单向决定变为双向互动关系。这一背景下,如果股市受各种因素影响出现巨幅震荡和波动,则可能剧烈打击实体经济预期,并可能造成资金链条断裂等。

鉴于此,更因为目前我国市场主体仍不完善,市场机制、秩序仍不成熟,政府对于目前国内股市,既不应沉迷于政策干预,也不应完全放任自流,特别是在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某种负向传导作用时,政府应通过适度适时的举措,维护股市稳定运行。

股票市场调控应和实体经济调控相互配合。现代经济中,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有循环互动关系,股票市场调控在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实体经济的反作用,因此在调控过程中,应准确判断股价和有关实体经济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避免因股票市场的调控而损害实体经济或其他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构建国际资本向证券市场流动的动态监控与预警机制

目前,我国仍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实行一定的管制,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境内的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产业将在3-5年时间内逐步实现基本对外开放,证券业、信托业等金融产业也将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这些开放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资本流动,因此,为防范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冲击的风险,金融监管部门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资本向证券市场流动的动态监控与预警机制。

一方面,应强化国际资本流动向证券市场流动的监管机制,这其中包括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等。增加透明度和加强报告制度对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应通过设计一些风险预警指标,包括单个风险预测、全国性金融风险预测指标等,对国际资本向证券市场流动的风险程度进行测算,做到有严密的风险控制、经常的风险监测、及时的风险报告,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预备方案。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陆岷峰 张 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执法培训论文范文下一篇:产险市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