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专栏品牌经营论文

2022-05-0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报纸专栏品牌经营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报纸中简单的专栏、专刊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报纸的专栏、专刊在内容的单纯划分之外,已经出现以受众的社会属性为基础的划分以及立足于某类受众爱好的划分。各个报社纷纷在这个基础上,力图使报纸专栏、专刊“多元化”,专栏、专刊的内容更加“品牌化”。并且以专栏、专刊的“品牌”为核心,来牢牢锁定目标读者群体,培养目标读者群体的忠诚度。

报纸专栏品牌经营论文 篇1:

行家点评

栏目不仅是报纸、电视的亮点,也是报纸、电视的支点。要让亮点亮起来、支点支起来,就要增强品牌意识,精心培养品牌。因此,打造品牌栏目,就成了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媒追求的目标。

把栏目当作品牌经营,不仅要讲究文章、节目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长远的计划,也就是要保证在相应的版面、时段,相应的时间刊发、播出相应风格的文章、节目,只有这样才能延续品牌栏目的风格和特征,才能做成真正的名栏目。

本期刊登的《编辑理念与栏目发展之道》《平面媒体专栏报道的创新尝试》两篇评介,对内蒙古电视台《这七天》栏目及《内蒙古日报》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专栏进行了由浅入深地分析和评价。

报纸专栏品牌经营论文 篇2:

报纸分众媒体的品牌塑造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报纸中简单的专栏、专刊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报纸的专栏、专刊在内容的单纯划分之外,已经出现以受众的社会属性为基础的划分以及立足于某类受众爱好的划分。各个报社纷纷在这个基础上,力图使报纸专栏、专刊“多元化”,专栏、专刊的内容更加“品牌化”。并且以专栏、专刊的“品牌”为核心,来牢牢锁定目标读者群体,培养目标读者群体的忠诚度。目前,就河南省的众多报纸而言,《大河报》的《厚重河南》、《大河财富》等专栏、专刊就是成功的范例。而《东方今报》的《今报VS电视》、《非常档案》、《东方财经》等专栏、专刊;《郑州晚报》的《郑州生活》、《城市笔记》、《郑周刊·悦读》等专栏、专刊;《河南商报》的《经济蓝皮书》、《新锐视野》、《旧事周刊》等专栏、专刊正在做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品牌,究其本质意义,就是它代表着一个报社全部整体与读者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核心价值。专栏、专刊的品牌确立,可以具体到名牌专栏、专刊的编辑、记者。“精品的象征、创新的动力、竞争的王牌、财富的源泉和文化的积淀”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名牌专栏、专刊在报纸分众营销中的重大意义。正是因为品牌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品牌建设才成为报业营销者共同关注的问题。《IT时代周刊》的总编辑曹健在人民网与学者对话中说:“其实我觉得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关键是内容做得好。”正是他率先在全国提出的“内容为王”口号,如今已成为众多媒体的共识。

专栏、专刊的确立首先是专栏、专刊内容定位与理念定位问题。内容能够锁定读者,理念体现报人与读者的共同价值取向。这就意味着,锻造出的名牌专栏、专刊,使得报人与读者形成一个整体,使得目标受众感到这些专栏、专刊反映了他们的身份乃至情趣爱好,读者能够在报纸的阅读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这种归属,在实践中表现为读者对编辑、记者工作的认同和思想感情的契合。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媒体经验,人们的阅读心态也更成熟,对媒体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人们希望从报纸中读到的不仅仅是娱乐满足,而是深层次的精神共鸣。当年,安顿的情感系列报道,正是抓住了普通人的“情感隐私”问题,与读者产生了共鸣。这种“贴近化”、“情感化”、“一体化”的操作方法,后来被许多媒体复制。所以,今天我们谈报纸分众媒体的塑造,必须强调专栏、专刊的创新意识。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只能让读者产生厌烦。

香港报人董桥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新闻是历史的初稿》。这句话就是要我们思考,我们的报纸将为历史留下什么样的足迹——内容。所谓“内容为王”,就是要看专栏、专刊的内容是否符合时代脉搏、是否对读者有号召力。在这个层面上,保持报纸的先进性,首先要保持的是内容的先进性;准确地描述社会生活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的背景,突出这些变化中的细节。在这个问题上,专栏、专刊的编辑、记者要“有所不为”。这就是说:编辑、记者要舍弃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在编辑、采写过程中过多按自己心中设定的目标努力;而要紧紧围绕目标读者群在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爱好和情趣变化,从内容和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市场细分的分众化时代,这种集中力量,做专做精的方法,能避免无的放矢;更节省编辑、记者的精力,节约报社的人力成本。事实上,任何人都将倾向自己关心的事情。内容的专业化、主题化,也必将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形成专栏、专刊自己的特色,成为在市场竞争中的利器。

更新专栏、专刊的工作理念,让目标人群身临其境。专栏、专刊在开办之初,必须定位好自己的文化价值取向,符合目标人群的期待,从而使编辑、记者的工作能迅速与目标人群产生精神共鸣。近来,报纸的专栏、专刊已经由单一对事件的再现或描述,发展到让一部分读者与另一些读者交流互动。而报纸则成为这些群体互动的舞台,我们称之为:话语权的赠与。编辑、记者通过将话语权赠与读者,有效地使目标群体的注意力向专栏、专刊倾斜。同时,通过这样的互动,编辑、记者可以从中发现目标人群的下一个期待。当报纸的专栏、专刊总是能给目标人群带来惊喜的时候,这个专栏、专刊也就日益占据了他们的内心,而专栏、专刊的品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当然,我们的编辑、记者必须牢牢把握住互动的方向,将这种互动引导至一个理想的方向。

这是一个个性彰显的时代。品牌专栏、专刊的打造,必须明显地传达出报社本身的特色。这就像品牌商店,一个品牌经营必然有自己的产品到服务等一系列的特点,这种特点有不可复制性。这方面,电视工作者有着成功的经验,《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和《百家讲坛》几乎无法复制,报人亦不妨借鉴电视人的做法。专栏、专刊代表了编辑、记者群体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取向是不易被他人“克隆”的,这种独有的文化价值取向一旦与读者(目标受众)达成长期的契合,目标受众的忠诚度是很高的,可以达到“不可一日无”的境界。事实上,只有独树一帜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一定范围的“热点”和“喧嚣”,能有效地吸引更大范围的注目,甚至引发学术探讨。

把精神产品当作物质产品来销售,已经成为报人的共识。因此,在专栏、专刊推出以后的自我宣传和包装上,必须有一整套的计划方案,并严格按照计划方案实施。从栏目头到专刊封面,从编辑到记者,都必须很快形成能让目标受众一眼即能识别的风格。好的专栏、专刊的编辑、记者,能让目标受众耳熟能详,报社应当注意对专栏、专刊的名编辑、名记者的培养。正如当年香港读者买《明报》,就为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后来港台地区的读者买《读者文摘》、《明报月刊》、《苹果日报》等报纸,就是为一睹董桥的散文。在河南,各个报社的专栏、专刊都有一定的读者群,这些专栏、专刊的编辑、记者已经为大家熟知并喜爱,这些专欄、专刊已经成为报社品牌的一部分,并与报社的整体品牌形象相得益彰。

所谓“报纸的三次销售”,就是指报纸的发行、广告和报社自身的品牌销售。注重专栏、专刊这种分众媒体的品牌塑造,不但能为报纸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能让报纸在绝处逢生。办好一个专栏或一个专刊,能带动一份报纸的振兴——这,绝对不是神话。

(作者单位:东方今报社)

编校:杨彩霞

作者:陶建国

报纸专栏品牌经营论文 篇3:

农业期刊如何打造品牌影响力

目前,全国有近九千种期刊,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农业期刊要实现品牌经营的目标更难。这个难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读者缺乏坚持购买和阅读期刊的习惯。二是农村读者用于消费文化产品的支出能力普遍偏低。三是农业期刊发行难度大,成本高。四是农村信息资源占有量很少。

面对上述困境,农业期刊要走品牌经营的道路,打造适合农民的刊物,才能占领市场。农业期刊要想发展壮大,除了国家要充分考虑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于农村期刊政策上、规定上的必要扶持之外,期刊社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

农业期刊打造品牌应该在以下5个方面下功夫。

(1)扩大期刊的知名度。期刊要建立起稳定而牢固的读者基础,就必须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一份不被社会所认同的期刊,不可能成为品牌期刊。扩大知名度的办法可以应用现代媒体,实行报刊网络联动,在各種优势互补中提高社会知名度;也可以开展社会性公益性活动,使品牌效应在各项活动中得到提升。

(2)增强读者的忠诚度。读者长期阅读一本期刊会产生感情,当读者对这种期刊有了感情之后,就会把这种购买行为周而复始地坚持下去。因此对于期刊的出版者来说,培养读者的感情,从而把这种感情上升到对期刊专一的忠诚度,这是打造品牌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强调读者参与,变“单向传播”为“编读互动”;二是为读者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服务。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替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让农民说话,多反映基层的创造、经验和农民的呼声,建立起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对读者有问必答,有信必回,这些实践都是有效果的。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够不断稳定读者,逐步扩大新读者,从而打造期刊的读者基础。

(3)要保证期刊有过硬的质量。期刊质量的最基本要素,一是内容,二是形式。成功的期刊是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体。内容指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做品牌要将提高期刊阅读价值放在首位,在提高期刊可读性和耐读性上下功夫,让读者开卷有益,从而留住读者的眼睛,抓住读者的心。形式指新颖的栏目设置,精美的美术设计,高质量的装帧印制,这些都是与读者沟通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本精心策划,精心编辑,精心印刷,精心设计装帧的期刊,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以产生亲切感、认同感乃至眷恋感,从而深化期刊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对市场的渗透力。

(4)要保证期刊有独特的风格。在媒介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如果没有个性,一份期刊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浪潮中,我国期刊“同质化”比较严重,期刊要吸引读者必须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培育自己的“差异竞争力”。期刊要做出独特风格就要推自己的“特色菜”、“拳头产品”,如开办特色栏目,在这方面期刊可以借鉴报纸的经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等专栏对塑造自己的品牌个性很有价值。尽管期刊的时效性相对广播、报纸、电视逊色,但可以发挥期刊“整理信息”的功能,把深度作为“做点”,满足读者“深度信息”的需要。

(5)要保证有不断的创新能力。信息时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多层面、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也使期刊市场充满了变数。期刊要不断对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创新,向读者推广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观念。在内容出新的同时,营销出新,这样一个期刊才能长盛不衰。办刊内容要体现出“人无我有,人粗我精,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的独创性,营销模式则表现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等灵活性和多变性。正如德国学者保尔曼曾说过“当我们将品牌一词与杂志相连时,首先得明确,传媒产品的品牌与其他世界知名品牌,如可口可乐、波音或西门子,这些消费品或生产资料品牌是不同的。它们的不同在于,可乐的味道永远是一样的,但一本杂志必须每星期、每月都不断地去赢得读者,每一期都有新内容,每一期都要有变化。”

总之,农业期刊只有在坚持质量第一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才能占领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张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宋代海外贸易研究论文下一篇:国际市场营销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