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学生特点,培育新时期良才

2022-09-12

1 剖析9 0后大学生生长的土壤

进入20世纪90年代, 中国的经济进入到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与此相应,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个时期出生的人从小开始就处于相对比较富裕的生活环境, 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很多“90后”独生子女变成了家庭的中心。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群。

从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的90后大学生, 普遍具有“个性至上”的观念。90后的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 在他们逐渐成人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 网络发展异常迅速, 他们完全可以从网上了解到社会的更多层面。多元化的社会造就多元化的青年, 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见多识广, 他们有思想、有理想, 他们开放、张扬, 对人生价值、科研学习、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各方面, 他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如果说小学、中学时期, 他们中的很多迫于学习压力无暇顾及个性, 那么从小接触了很多意识形态的他们一旦到了大学这个自由、开放的环境, 潜意识里的各种思想都有可能在这个时期得到爆发。90后大学生都希望发挥自己的特点而并不是让大学把自己“改造”成某一个标准格式的大学生, 所以对于“个性”, 他们奉行“至上”。

从小经历无数考试、走过应试教育时代的90后大学生, 在面临走向社会的转型时期, 普遍具有压力大、迷茫等特征。进入小学一心考初中 (即使有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存在, 不少学生为了进入好点的初中不得不面临考试和不菲的择校费) , 进入初中一心考高中, 进了高中全力冲刺高考, 甚至可以说考试就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寄托。但是进了大学之后, 尽管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还在为考研而奋斗, 但大部分学生已经深刻感受到迷茫和压力。这种迷茫不仅存在于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中, 而是充斥于任何一名刚走进大学的青年的头脑。甚至不少考研的大学生其考研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知道除了考研还能做些什么, 不知道如何走向社会, 因为迷茫而考研。

从小相对一帆风顺的90后大学生, 普遍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今很多的大学生都是曾经小学、中学里的佼佼者, 很多甚至是小学、中学老师的特殊关照对象。他们的成长过程中, 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得到尽可能的满足, 所以他们也很少经历挫折。青年时期是人成长的黄金时期, 大学为青年提供了各种各样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青年时期也是躁动的时期, 在大学里学习、生活、恋爱难免遇到现实与理想、理性与感性、个体和集体等各种各样的矛盾。很多的大学生在最开始遇到这些矛盾带来的困难的时候, 往往表现出急躁、焦虑等现状, 有的若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甚至会一蹶不振, 这反映出当今的青年大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在相对安逸的环境里面, 没有经历过以往的饥饿、斗争、改造等困难, 普遍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因而甚至是成绩暂时的下降、竞选班干部的失利、宿舍内同学生活习惯的差异等小事都足以引发一名学生很长时间的消沉。

从小被家长全权安置的90后大学生, 普遍具有独立、锻炼和创新的愿望。从小接受了家庭和学校悉心的照顾和培养, 一方面省去了除了学习之外一切的后顾之忧, 但是另一方面毫无疑问制约了他们独立性、责任感的培养。走进大学崭新的环境, 脱离了家庭束缚般的管制和照料, 他们十分希望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 并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锻炼。从目前大学里学生活动的火爆和社会上学生兼职的火爆就能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尽管一些学生是迫于经济压力而去做兼职的, 但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学生还是为了接受锻炼。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能独立自主地付诸实践的时候, 才能得到锻炼, 并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生活、创业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可以说, “缺乏独立感、缺乏责任感”不是90后大学生的特征, 而是刚步入大学的“准大学生”由于客观原因具备的弱点, 他们本质上是独立的、向上的, 是希望接受锻炼并有所创新和进步的。

2 大学育人工作三部曲

各种教育应当因人而异、与时俱进。当我们深入地了解一下当今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的时候, 大学育人工作者应当主动求变。我们如今面临的育人对象不再是几十年前思维单纯、埋头专心学习的青年, 他们对人生、社会、学术、生活甚至是性理念都有独特的见解, 这就无形中要求育人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和创新。

2.1“对症入药”方能发扬长处, 弥补不足

新时期的大学生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 但他们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他们见多识广, 个性张扬。尽管被认为“没有独立感、没有责任感”, 但他们实质上是渴望向上的, 渴望进步的。若育人工作以他们的这些所谓的缺点和叛逆的性格作为潜意识里的指导, 那么是肯定不会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新时期对90后大学生展开育人工作, 首先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 肯定他们的优点, 全局把握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局部范围内保护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具备的各种独特的观念甚至理想, 即使是与传统的思维不相符的, 我们也决不能一概而论加以否定和抹杀。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有支配自我意识的权利, 如果所具备的这些特点被一棍子打死, 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那时他们表现出来的将不再是“个性”, 而很可能是一味的“叛逆”。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 学习、研究等能力不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那么大学就应当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 这就要求大学的育人工作应当容纳更多的个性, 并对这些个性加以引导, 使之能够成为青年大学生特有的能力。当然, 上述的鼓励大学生个性发展并非不关注传统的教育, 并非让他们抛弃学习来搞“副业”, 所有的一切都得建立在正常完成学业的基础上。

2.2 历经社会风雨彩虹, 尽显大学生英雄本色

从步入大学的一刻起, 不少青年的心就被迷茫和恐慌充斥。究其根源, 还是在于初次走出家庭即面临即将走向社会的交叉口, 毫无思想准备的大学生必定会产生迷茫。育人工作者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当大学生们对自己的大学以及大学以后即将面临的问题有所了解之后, 他们才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心理负担并有针对性地去奋斗。此外, 在大学时期, 应当引导青年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 鼓励大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社会并增强社会对自己的亲和力, 增强自己融入社会的欲望, 更重要的是, 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到自己的差距所在并加以努力提高。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任何坎坷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转折点。从小没有经历过太多挫折, 特别是没有独立承受过挫折的新时期大学生, 在远离家乡的高校遇到困难时, 也许会变得愈挫愈坚、百折不挠, 但也许会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当青年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 育人工作者应当积极引导, 帮助青年大学生总结、提高, 一方面帮助其走出困境、奋发向上, 另外一方面也锻炼出青年大学生应对挫折、利用挫折的能力。当如今的社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更加残酷的时候, 这种逆境中成长的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2.3 枝繁叶茂, 德育“春天”永驻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而如今很多的高校却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更多的育人工作通过专门的德育工作干部队伍 (辅导员、班主任) 以及极为有限的思想政治课开展, 这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 成才先成人, 所以育人工作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中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 应当从每一位老师的言传身教做起, 下大力气加强每一位老师潜意识里“培养人”的意识, 使高校教师始终把“培养人”放在“培养人才”和“学术创新”的前列, 通过自己培养起来的高质量青年来推动更多更重的学术工作。

新兴的一代总有一些新的思维和元素的出现, 也许这在已经成型的思维中会成为“另类的”、“叛逆的”, 但决不能武断地将此推断为“错误的”、“不可接受的”。社会应当对新的元素持更包容的姿态, 并主动地将其转变为社会新的增长点, 形成一个“关心—包容—了解—肯定—利用”的良性循环;而这所有一切的实现都要建立在全民育人的基础之上。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特别的经历、遭遇、环境、气氛;每一代人, 都充满了庸碌之辈, 但也都有翘楚精英闪耀登场。德育工作不是要修剪掉他们身上所有的旁逸之枝, 而是帮助他们将其梳理, 有主有次;德育工作也不是帮助他们抵挡风雨, 而是辅导他们正视挫折, 勇敢面对。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 将张扬个性, 注重自我的90后培育成新时期的良材, 我们要想的和要做的还有很多。

摘要:当“80后”日渐变得成熟和稳重, 脱离了大众评论的风口浪尖“, 90后”开始风生水起, 逐渐成为了如今各种媒介上招眼的字样。90后自信又脆弱, 敏感而自私, 他们张扬自我个性却也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 他们知识丰富, 内心有时却较为空虚。90后目前处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优越和复杂环境中, 对于90后的德育工作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学生特点,新时期

参考文献

[1] 王全福.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辩证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6) .

[2] 王泰鹏.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开展育人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3] 90后大一新生既张扬也务实, 善于调节内心情感[EB/OL].http://www.eol.cn/xiao_yuan_te_kuai_2040/20080904/t20080904_322890.shsht.

[4] 王晓艳.90后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30) .

[5] 朱鹏飞.浅议“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7) .

[6] 王宁军.“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0) .

[7] 段勇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

[8] 万敏.“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S1) .

[9] 周彩云.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J].学理论, 2009 (18) .

[10] 宋大伟, 刘准.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书育人, 2009 (24) .

[11] 何敬业.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2) .

[12] 李运丰.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成功 (教育) , 2009 (7) .

[13] 王宇航, 蔡英辉, 王依然, 等.“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研究与分析[J].北京教育 (德育) , 2009 (6) .

[14] 王志强.从“90后”大学生特点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华章, 2009 (10) .

[15] 郭鹏, 郑华萍.论90后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刍议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下一篇: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