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微生物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2-09-13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随着学科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 微生物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被推进。但值得注意的是, 新疆的很多高校不同种族的少数民族较多, 他们之间的学历层次, 文化背景, 接受教育的能力, 语言障碍等差异较大, 象新疆这样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 高校微生物教学改革应切合实际, 不可盲目追捧改革步伐。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微生物教学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呢?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认为, 在符合实际需求的基础上, 改革旧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 实现现代化、互动式教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引导, 激发学生能动性, 师生共同配合, 教学相长。当今, 还没有那一种万能的微生物教学改革方案适合国内外所有高校微生物教学的实际需要, 但随着微生物教学不断探索以及借鉴好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中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就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微生物教学的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以供同仁参考。

1 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 切合实际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微生物教学

学习微生物的显微观察、营养需求、生长代谢、遗传变异、分类鉴定及其相应的微生物生物技术, 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认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等仍然是当今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国内有很多高校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其相应的微生物教学改革也应该符合民族混居区高校的实际。改革中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在完成整体教学任务的同时, 加强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在本科教育中推行的“微生物兴趣小组”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它鼓励一些掌握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但又想深入学习的学生参与教师的基础科研, 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还为进一步读研或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微生物学教学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 充分吸纳学生的建议。国内高校也有许多填表式的评价体系, 但大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微生物教研室提出在整个学期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汇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革和提高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主动获得反馈, 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以及学生真正想学什么,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

另外, 由于不同教师学术背景和风格的不同, 具有完全不同的教学个性。因此, 在教学组织上, 我们合理安排最合适的教师参与微生物不同章节的教学, 他们在教学中联系各自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 大大增强了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与个性化,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种教学组织方式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特长的基础上的教师资源整合, 值得借鉴。

2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完善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优秀教师短缺是不争的事实, 但决不能因此短缺了学生的知识。部分教师多年使用同一本教科书和同一本讲稿, 按部就班一讲就是十几年, 这是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微生物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命物质, 要求了解微生物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能量转化, 感染与免疫, 还要了解这些过程及生理机能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等, 这就使微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其它学科相互交错渗透。那么, 一个缺乏多学科知识背景又不愿进取的老师是很难把微生物教学推进的。因此, 高校微生物学教师应该加强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重视学科间的渗透,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把的把微生物这门课讲好, 讲透。我们微生物教研室定期派相关老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 不断完善教学质量。

3 注重微生物的启发式教学,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

微生物是看不见的, 对绝大多数第一次接触微生物的学生来说, 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效果不好, 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靠PPT讲解, 虽然加入了大量的精美图片, 增强了视觉效果, 但还不够。因为信息量过大, 学生的接收能力有限, 很难记住大量的知识点。为此, 我们微生物教研室还特制了一些微生物教学和实验操作的科教片, 主动将科教片资料发给学生, 学生则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觉预习和复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减轻了学生课堂做笔记的工作量, 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跟上教师的教学进程, 并在感性认识上有更深的体会。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我们还做了其他探索。教学中, 教师经常有针对性的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 例如教学结合微生物实验同步进行, 让学生参与实验员在课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对实验体系的认识。另外, 结合微生物录像教学, 讲述微生物学家的精彩传记, 参观我校食用真菌的培养基地, 让少数民族学生亲自动手做酸奶, 制葡萄酒等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微生物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一改教师总结的常规, 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 即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语言表达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 更新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 例如:为什么有些细菌产生色素, 有些不产生;为什么高压蒸汽条件下可以杀死微生物等等, 从而让教师的外部给予转为学生的内部求索, 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平时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前提下, 要特别强调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注重讲授最新的内容和引用最新的文献资料, 授课内容要经常参考《自然》、《科学》、《细菌学杂志》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的最新资料, 以及与学生探讨“人类基因组计划”, 极端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生命策略等, 使学生处于学科发展前沿, 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另外, 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好奇心的认同感。

在当今“知识爆炸”性发展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均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我国也正积极推行教育体制改革, 以培养出既具备系统理论知识, 又有很强实践能力, 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除重理论轻实践的旧观念, 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当然,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综合, 我们应当立足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本科教学特点, 探索适合民族区域特色的教学方法, 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为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努力。

摘要:微生物教学改革应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摒除重理论轻实践的旧观念, 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就新疆高校而言, 应当立足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本科教学特点, 探索适合民族区域特色的教学方法, 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心。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微生物教学,教学改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肺结核的胸部X线与CT的征象研究下一篇:浅谈高碳铬轴承钢的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