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新村纪念馆感想

2022-10-03

第一篇:梅园新村纪念馆感想

梅园新村纪念馆

2012年10月17号下午,我院党总支组织党员代表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位于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

纪念馆的主体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二层现代建筑,庭院中正对大门立着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铜像高3.2米,他昂首挺胸、神态端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露出了从容、沉着与坚定,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我们首先在周总理铜像前合影留念,然后参观纪念馆。

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是一块高6.5 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画面呈"S"形,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汉白玉浮雕四周陈列着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和南京谈判的文献史料、照片及部分实物。二楼展厅陈列当年中共支持和发展爱国民主运动的照片和史料。

在纪念馆内,有的党员仔细阅读着当年历史事件的介绍,有的党员拿着相机记录着当年历史事件的物品,大家都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所感动;徜徉在梅园新村的庭院内,环顾四周留有黑洞洞的窗户的高墙阁楼,想象着当年在敌人的心脏舍生忘死、为党工作的先驱们,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们再次接受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

育,增强了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机智勇敢、艰苦奋斗的革命风范和革命先烈为祖国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崇高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也在不断提醒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医院新大楼的落成,对于全院职工是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考验。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争取使医院不断拥有更好的硬件的同时,在服务质量也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将以更加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为患者的服务中去,为医院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2016年4月1号下午,我支部三人参加了厅直属机关党委组织的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活动。满怀着敬意、瞻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也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梅园新村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二层现代建筑,庭院中正对大门立着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表情沉着、坚定、机智、从容,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是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画面呈"S"形,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汉白玉浮雕四周陈列着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和南京谈判的文献史料、照片及部分实物。二楼展厅陈列当年中共支持和发展爱国民主运动的照片和史料。现代化的陈列展示手段、300多幅(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再现了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继续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史实,生动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突出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业绩。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们再次接受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灵魂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增强了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这次实践教育,我们要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意志顽强的工作作风,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化为源源不绝的工作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响应革命家的号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以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为动力,不断的鞭策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三篇:缅怀先烈——游梅园新村纪念馆之感

硕(11)支部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面光荣旗帜的号召下,我们硕(11)支部参观了作为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梅园新村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周恩来铜像,铜像位于露天庭院的正面墙前,高3.2米,重900公斤,神、形兼备,以周恩来同志当年步出梅园新村30号大门的照片为原型,表现出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形象。我们一行人在铜像前合影留念。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陈列馆,这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陈列厅正中是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浮雕上镌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浮雕上的风云图案表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整个画面成反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及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之际,陈列馆展出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图片。我们首先参观到的是南京十佳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南京十佳共产党员是从全市37万共产党员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其中包括:行车百万公里无违章的公交车司机朱俊永;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把毕生奉献给护理事业的白衣天使屠丽华;从点滴入手,总结出车站特色服务法的李瑞;视人民如父母的信访局长孙恒安等等。

讲解员动情地向大家讲述了他们感人事迹:袁金良为了群众的安危,义无反顾、扑入火海,何承洪为了开发区建设,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吴苹20年如一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朱俊永常年把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名利、热忱服务;税务干部夏恒志、白衣天使屠丽君、特教老师葛华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

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并且还拿着笔在本子上默默地记录着。这些优秀党员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是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做了许多看似平凡的、发生在身边的并不很遥远的事,他们做到了,他们就是伟大的。我们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学习他们这种从身边事、从小事做起的精神。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图片展,这些图片描绘了中华民族从百年救亡至百年复兴的历史进程。在回顾抗日战争的同时,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自立自强,救亡图存,团结抗敌,中国人民才最终在抗日战争中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的面前。

今天我们重温历史,既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缅怀为正义和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同时更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开创未来。以史为鉴,才知和平的珍贵。在和平年代我们同样要学习伟大的抗战精神,要弘扬在抗战中孕育出的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为这种救亡图存、自立自强的抗战精神,因为这正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为国家强盛、为世界和平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动力!

踏着先辈们的足迹,我们走进了梅园新村十七号、三十号、三十五号,这便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十七号是代表团对外办事机构,有外事组、新闻组、军事组、妇女组及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等。三十号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办公和住宿的地方。三十五号为董必武和李维汉等住地。叶剑英也在此住过。抗战胜利后,在内战爆发的危急时刻,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毅然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1946年5月3日到南京梅园新村十七号、三十号,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停战和谈。中共代表团下设若干组,有外事、军事、新闻等组,不足百人。 在梅园新村十七号,我们看到了纪念馆新建的周恩来总理召开记者招待会的蜡像,仿佛又清晰地看到周总理在南京这艰难日子里,在谈判桌上面对面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的情景。在这一百多天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中,周总理揭露美蒋勾结,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罪

行,使美蒋完全陷于孤立境地,同时团结教育广大人民,争取中间力量和世界舆论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伟人虽逝,精神永存,周恩来崇高的精神和人格,是屹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教育人民的宝贵财富。参观梅园新村,学习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就是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强盛而读书;就是要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大力弘扬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就是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也正是保持共产动员先进性教育的意义所在!

第四篇:鲁迅纪念馆感想

3月21号,我们到鲁迅纪念馆参观学习。鲁迅纪念馆建立于1951年1月7日,坐落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这个外表普通的地方,然而就是这个外表普通的地方,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踏入鲁迅纪念馆,我们感到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庄严。纪念馆馆舍是一座造型简洁、朴实、雅致的建筑。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文稿、诗稿、译稿、书信、生活用品和三十年代木刻作品等珍贵文物、文献、书刊、照片等。这些文稿系统地介绍鲁迅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及社会活动,重点反映了鲁迅在上海十年的光辉业绩。通过参观鲁迅的陈列馆,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不是平时在课本上所能看到的,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鲁迅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努力。

鲁迅生活在中国近代史上最衰败的时期。腐败、懦弱的清政府任外强宰割,风雨飘摇的中国民不聊生。戊戌变法曾带来一线希望,但随即破灭;辛亥革命摧毁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军阀混战又使国家和人民陷入新的灾难。就在这种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动的大搏斗中,鲁迅他拿起了笔,选择了用自己的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

鲁迅,以博大的情怀将自己和广大民众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清醒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使鲁迅成为中国人灵魂的最尖锐、深刻的解剖者,民族精神最精警深邃的反省者,终其一生,他都在批判与战斗中度过。而作为他毕生战斗的力量源泉,则是对创建新社会、新文化、新的国民性的向往。

在鲁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爱国主义者为了国家民族而无私奉献,唤醒人民一起走向新生活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是在千千万万的人民中的光辉典范,也是我们当代青年所值得学习的。

在离开纪念馆之际,同学们为鲁迅精神所感染,不由感慨万千,鲁迅先生这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说鲁迅先生是革命家,是因为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伴随实践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在文学方面的“吃螃蟹”似的实践,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鲁迅先生是很爱国的,他看到当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本质,非常失望。面对当时国人的麻木,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来唤醒民众进行社会变革的愿望,做到“敢怒、敢说、敢骂”,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家。在“五卅”惨案后,鲁迅先生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为极度不满,发表《记念刘和珍君》,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量的。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光辉一生,斗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直到去世前几天他还在工作。他爱憎分明,敢怒敢言。他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鲁迅,是我们的榜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作为一名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也要像鲁迅学习,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五篇:观红岩纪念馆感想

红色的心、岩石的志——体会红岩精神

2012年1月7日清晨,连绵不绝的阴雨让整个歌乐山陷入了霏微,怀着悲恸的心情,顶着深冬的寒意,我们一行4人踏着泥泞的小道,走上探寻红岩精神的道路。 宽阔的红岩魂广场中央竖立着笔直的旗杆,红旗在凛冽的风中飘扬,亦如曾经在这里抗争的革命烈士的英魂。时光荏茬,重庆年复一年的瓢泼大雨,却冲不散那一股无畏的豪气;一波接一波的寒潮,却冷不淡那一腔炽热的爱国心。纪念馆前,红旗下,我们低头默哀,心中已是沉重而又饱含敬意。 踏入馆门,赫然一副铜墙映入眼帘,镌刻着的便是革命志士泣血而成的生命之歌:“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字字铿锵,句句有力,道出铮铮铁骨。 面对纪念馆墙上悬挂的照片,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许许多多年轻俊秀的面貌——微笑中蕴含着坚毅,眉宇间微透着英气,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希望的曙光,可惜的是,这些灿烂的生命在敌人的蹂躏下都过早地凋谢。不过却深刻地让人记住曾经的他们是那样绚丽地开放过——为了新中国他们与黑暗抗争,用鲜血铺就一条光明大道!那是共产党人光辉不朽的崇高精神,先烈们的早已远逝的呐喊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 馆内人群涌动,有青年学生,也有老者;有家长携子而来,也有组团游历红色路线而来。随机访问了几位参观者和工作人员,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也许那段历史只能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但通过一张张的老照片和被岁月雕琢的建筑与实物,后人们却能够牢牢记住它。这些老照片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填补了对那段黑暗时期的认识,他们用牺牲生命换来如今美好的生活,他们的精神永驻,鼓舞着后人的前行——这也是众多参观者的最大感受。 告别了纪念馆,我们继续上山,先后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一路上寒雨不绝,阴霾的天空似乎在控诉着当年的血腥,飒飒风声也为烈士哀鸣。

眼前映入的是先烈们在即将迎来新中国的曙光时绣的红旗,脑海浮想的是他们身处狼穴但仍旧抗争的革命乐观精神;听着宣传影片里11•27惨案的枪声,仿佛看到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两百多名革命志士恨饮枪弹,倒在了重庆解放前夕,整个歌乐山仰天长啸,悲声壮绝!

抚摸凹凸不平的石墙,锈迹斑斑的铁门——这是曾被魔鬼统治的地方,但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岩石,乃至每一株小草,都记载着烈士们不屈的痕迹。在黑暗的囚牢里,我发现这么一句用利器刻下的话:“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顿时,眼眶变得湿润,心中早是崇敬不已。出生在二十世纪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纪的他们,为了拯救更多的人民,为了反抗强权和暴力,处处都表现出了最英勇、最果毅的精神。

身为重庆人,从小便受到红岩精神的熏陶,也会经常参观纪念馆烈士墓,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红岩精神却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我现在再次站在牢房面前,闭上眼,重新回顾那个血雨腥风的夜晚时,内心颇受触动。而这种心灵的震撼却是刻骨铭心的,永生难忘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描写幸福的优美句子下一篇:麻醉科管理制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