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实验室现状分析

2022-11-14

第一篇:学院实验室现状分析

校园园林树木现状分析实验

实验五我校园林树木栽培现状分析

1、 篮球场柳树林桃树

现象:桃树种植与柳树下。植株矮小,树叶严重脱落,有枯死迹象。

原因:大面积的柳树形成了隐蔽环境,使内层种植的桃树只能接受到极少的光照。而桃树

是喜光树种,故影响其长势。

改进:桃树种植于柳树外侧。

2、篮球场边晚樱大道日本晚樱

现状:以晚樱作为行道树,但道路两侧为紧实铺装。树木整体的株高都不高,且生长缓慢。 原因: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使土壤紧实度增加,对树木根系的呼吸有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树

木的营养吸收与长势。

改进:改进铺装,增加其通气性。如采用镂空格网铺装,使土壤部分裸露。

3、图书馆后雪松林雪松

现状:存在“掐脖子”现象,侧枝生长旺盛,使雪松的中央领导干细弱,顶端优势不明显,

冠形大大改变。

原因:大量侧枝的旺盛生长,与中央干竞争消耗了过多营养。使中央干缺乏生长所需的养

分,抑制了顶端的生长。

改进:早期注重、加强修剪,控制“掐脖子”现象。

4、游泳池南侧香樟道香樟

现状:树皮开裂,部分面积被灼伤。树冠稀疏且小,顶端秃裸。

原因:香樟植于开场的南侧,日晒较严重,且周围是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更反射阳光,使

树木呈“日灼”现象。

5、荟园食堂旁土坡悬铃木

现状:枝叶稀疏,叶泛黄色,生长状况差。

原因:树旁有大量生活垃圾且长时间无处理。污染对树木有毒害作用,影响生长。

第二篇:田阳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及现状分析(改)

田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现状分析

田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花觉

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是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控机构科学指导疾病控制工作的能力基础,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田阳县疾控中心积极依靠政府支持投入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设备装备并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了有效的改造。实验室从仅以分光光度计等小型仪器为主的检测到现在的拥有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大型仪器的检测,检测能力有了大副度的提高。本文就该中心实验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为有效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食源性监测、饮用水安全监测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基本情况

1.1中心实验室现状

田阳县疾控中心现有业务用房3059平方米,其中检验用房500平方米。按《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指导意见》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中心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从2011年始对相关实验室环境进行有效合理的改造。其中对结核病痰检及痰培养实验室、艾滋病初筛室、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健康体检样品检验室进行规范化改造,设立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个区域均相对独立,使之在人流、物流上达到通畅,基本上附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在理化实验室安装配置通风柜4台,把有机样品处理及重金属样品消化处理区分开,把易对实验室环境产生影响的水中氨氮检测等项目放入通风柜中操作,相关食品的吊白块检测、二氧化硫检测等应用到蒸馏的操作放入通风柜中操作,主操作实验室设立相应的通风设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随时抽风换气,最大程度减少实验过程中挥发的试剂对实验人员的危害;设立原子吸收室、气相色谱室、原子荧光室、超高效液相室等大型仪器室,每个仪器室均配置相应的操作台及通风设施,各仪器使用的气瓶均配置相应的气瓶柜,确保气瓶使用过程的安全预警。 1.2实验室人员配备情况

田阳县疾控中心实验室现有检验人员8人,其中6人为在编人员,2人为新进的合同制人员。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无职称2人。本科毕业3人,在读本科4人,大专1人。专业分布为从事微生物检验3人,理化检验3人,临床样品检验2人。 1.3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中心实验室配有美国沃特斯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北京普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

作者单位:田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李花觉,女,田阳县人,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疾病控制检验工作 通信作者:李花觉,Te:13607765999,Email: 焰及石墨炉)、北京吉天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普析气相色谱仪、美国赛墨飞世尔超纯水机、生物安全柜、酶标仪、酸度计、电导率仪、万分之一天平、固相萃取仪、氮吹仪、旋转蒸发仪等检测精密仪器设备共246台,主要仪器设备A级达标率75%,B类为68% 。 1.4实验室检测能力

田阳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够全面开展开展血清免疫学实验,常见细菌、霉菌培养分离鉴定,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初步分离鉴定,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等的卫生质量检测,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健康相关物品微生物检测,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测,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饮用水和水源水水质分析,食品污染物及食品添加剂相关检测,食物中毒、农药中毒事件毒物及化学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初步分析。临床实验区能够开展痰涂片查结核杆菌及结核耐药菌株培养,肝功能,梅毒等性病相关样品的检验。

按县级实验室能力要求应能开展的118项的必检项目中,该中心实验室能够开展 97项,生活饮用水常规应能检测的42个项目,该中心除放射性指标的两项外其余40个项目均能开展检测;2008年起该中心被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点,近两年来每年上级下达的食品风险评估监测项目均能独立完成所有指标的检测。 1.5实验室质量控制

田阳县疾控中心实验室于1999年第一次通过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于2005年通过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的复评审,并于2012年12月再次通过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双评审,成为百色市疾控系统首家获得双认证的县级实验室。自2005年初次通过区级HIV初筛室评审至今,每年均以优秀成绩通过质控考核。地方病防治方面连续9年通过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的质控考评。理化实验室及微生物实验室均能顺利通过广西区疾控中心每年的质控考评。2014年中心理化室也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广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 1.6安全管理

中心设置质量管理科,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对全中心检验检测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相关制度,生物安全设施较为健全 ,检验人员经过区级生物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检验过程从无安全事故发生。 2.讨论

2.1 近两年,田阳县疾控中心对实验室检验检测仪器的配置有了质的突破,基本能满足政府部门及各类监测项目所要求开展的检测工作。但因现行体制的限制,该中心检测样品主要为国家食品风险监测项目样品及水质卫生监测项目样品,样品总体数量低,所检验项目比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仪器设备使用率,对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造成很大的困扰。对于检测频率低的项目应充分联手部分尚未具备检测能力的兄弟县疾控机构,实现区域实验室能力共享,既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节约资源,又能拓展本中心的检测能力。 2.2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田阳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可以依托现有的仪器设备,开发本中心检测人员能力范围内的新项目。如2014年新配置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其对食品添加剂如合成色素、防腐剂类及果蔬类的农药残留检测有着分离效能高,分离速度快及灵敏度高的作用。现实验室理化检验员已初步掌握食品中合成色素及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等的相关仪器条件及样品处理方法,未来还可开发农药残留、食品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及食品中营养成分检测。

2.3随着实验室设备配置的完善,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验人员配备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彰显,设备与人才装备的不平衡严重的影响了田阳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发展。中心实验室检验人员虽然数量和文化程度上基本能满足中心现有的工作需要,但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缺乏。尤其是在该中心已经装备了液相色谱等4台大型高精密仪器的状况下,卫生理化检验人员更为匮乏,而我区目前各类医学类高校卫生检验专业设置基本为空白,多数新进人员为医学检验或者临床检验专业,对卫生理化检验知识知之甚少,导致部分新进检验人员面对卫生理化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对接触有毒有害强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能性畏难情绪,中心实验室理化检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不容小觑。中心应着力于对新引进检验人员进行团队精神及合作精神培训,以及加强卫生检验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理化检验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第三篇: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也逐渐从知识学习转向技能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不同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体现。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效率的高低。

通过实验课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但对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往往被淡漠。设备缺乏,课时不足,实验研究较少,机械化重,实验标准化要求较高等原因都导致了生物实验教学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实验课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是等等问题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实验课教学的停滞不前已影响生物教学整体的改革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进生物实验课教学提出个人见解。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打折”现象

人教版的生物教材编辑的得很精致,设置了“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

验探究的机会。目前,很多老师虽然嘴里能把新课程理念讲得头头是道,大讲特讲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实验教学却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下面以我校(省重点中学)为例,讲述高中生物实验的开设情况。

实验名称 开设情况 主要原因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1)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开设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开设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没开 《省教学指导意见》不作要求

(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没开 选做

(5)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没开 黑藻实验材料没有,《教学指导意见》线粒体的观察不作要求

(6)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没开 只做教师演示实验

(7)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开设

(8)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没开 只进行课堂实验设计

(9)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没开 《省教学指导意见》不作要求

(10)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开设

(1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开设

(12)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开设

(13)细胞大小与物质的运输的关系 没开 《省教学指导意见》

不作要求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没开 实验比较简单

(15)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开设

(16)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没开 《省教学指导意见》不作要求

(17)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没开 实验时间较长,难操作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18)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没开 实验比较复杂

(19)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没开 实验时间较长,只进行课堂实验设计

(20)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群密度 没开 野外活动实施困难

(2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没开 学校缺乏无菌培养条件

(2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没开 野外活动实施困难

(23)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没开 考纲不作要求

(2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没开 实验时间较长,统一实施困难

由上表可知,人教版的生物必修的三册教材共有20几个实验,一般的学校只开设7-8个实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打折”现象非常严

重。

1、实验内容增加,教学课时不足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内容,其中考试大纲要求的必修模块的学生实验有19个。学校要在规定的模块教学时间内完成各个实验教学,实施中存在困难,部分地区在高二才开设生物课,各地区生物学科开设的课时有差异,个别学校还削减了生物学科的课时,教学课时不足对生物实验教学影响较大。

2、教育观念陈旧,实验教学工作纸上谈兵

教学创造性太弱,唯书本而教

长期以来,生物实验都是照方抓药,教师和学生都已养成了惰性,缺乏实验创新和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只能教教材,而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些教师使用新教材显得不适应,现在的新课程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变化较大,新教材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有些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可是,部分老师由于本身缺少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起初按照新课程理念上了几堂探究课后,就觉得这样上课,课堂秩序难控制,一堂课下来教不了多少东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加上刚开始时,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能力差,常常启而不发,教学进程很不流畅,使老师很灰心,结果还是恢复到老师一言堂。问题由老师提出,假设由老师产生,实验方案由老师设计,实验由老师去做,现象由老师描述,结论由老师得出,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变成了老师的探究表演,追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学生只是被动地看、听、记,表面上是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完成了知识性的教学任务。但这样的生物实验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体验不到科学的魅力。加上有些学校的实验设备不完整和老师图方便的心理,结果很多探究实验改成了课内的书面实验设计。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很多知识很抽象,而实验教学能够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是目前学校仍然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很多老师为了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成绩,很多实验只讲不做或是根本不讲,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师缺少对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生物实验

教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研究。教师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能力普遍较差,对如何组织实验教学和对实验教学的课型研究不足。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实验指导能力和实验技能,在这方面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新课程实施中,一方面由于生物教师的课时多、工作量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课前教师很少抽出时间预先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测不足。在上实验课时,教师遇到某些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掌握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很少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如“腐乳的制作”、“果酒、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教学内容都能充分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课程理念,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程标准只要求从其中选择5~7个内容研修,即可达到要求,获得2学分。但是,由于教师对该模块的实验不够熟悉,现代仪器设备多数教师几乎从未接触过,目前,许多学校不开设选修1,失去了设置选修1模块的意义。

3、实验要求提高,课堂实施困难高中生物新课程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方法、理论指导和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设计、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等)。有些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如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理论的指导,完

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实验设计等环节,然而,课堂中教师在讲述实验原理、归纳讲评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用于实验操作的时间已不多了,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探究。

4、班级人数过多,实验教学难以开展目前,高中班级人数普遍较多,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有些班级多达60~70人,造成组织管理和指导上的困难。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实验设计科学严谨、具有创新性、实验操作准确、实验结果明显的学生不能做到及时表扬,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教师只好让个别小组做实验,使原本应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演变成个别学生的探究,“面向全体学生”成了一句空话。

5、实验教学设备简陋,实验条件不足,

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

农村中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实验设备陈旧,跟不上形式的现象。虽然在以前国家已经统一在农村学校配备了齐全的实验设备,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目前很多实验设备已经损坏导致不能使用,或者是已经过时,不能再继续使用。而农村中学的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实现自行改善教学设备的愿望。导致不仅学生不能动手操作实验,教师也不能进行演示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实验经费缺乏生物实验室原本应该按照学校办学规模进行建设,但近年来高中大规模扩招,人数和班级增多,而实验88 生命世界生 命 教教 育育室并没有增加,由于场室紧张,教师不能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实验教学。实验室还常因为学校的场室不足,临时作考试场室和教室

用。

实验设备本应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配置,但很多学校没有增加实验设备和改善实验条件,导致实验不能正常开设。如生物培养箱、干燥箱等生物常用的仪器设备部分学校都没有配备,生物实验常用的有机挥发性的、强酸强碱性的试剂,应该在通风橱配制,但由于通风橱设备比较贵,许多学校也没有购置。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农村学校,连学生分组实验用的锥形瓶和试管都不足。

一些药品市面上不容易购买,还有部分药品价格比较高,学校财政支出困难,造成教师只让学生看实验录象,以讲代做的局面。

6、学校领导对生物实验教学普遍不够重视,认为实验员通常就是收拾实验用具、准备实验材料、维持实验室卫生的专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有些学校把不能胜任其他岗位工作的人员安排到生物实验室工作,甚至聘请根本没有生物专业技术的社会人员担任,实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未引起重视,严重挫伤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当然也有个别发达地区的学校吸收了生物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担任生物实验员。总的来说,生物实验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层次较低,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工作责任心不强。

省、市、区县各级教育机构比较重视生物教师队伍的培训,但面向生物实验教师的培训几乎没有,即使偶有机会,许多学校也通常以经费不足等为理由,不派实验教师参加培训,使实验教师失去学习提高的机会。

实验员配备跟不上学校办学规模,目前无论是初中或者是高中,

实验课都占了相当多的课时,而且实验准备工作相当复杂,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配备一个实验员是不够的。还有一些学校的生物教师同时也兼任实验员,由于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难以兼顾,实验课通常不做实验,改为教师讲述和学生看实验录象。 7.实验教学和考核体制还不完善

新课标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但历年高考实验试题的考察反映出不同地区的学生得分率不同。2010市教研室翟林来我区指导高考生物复习时提出我区生物实验题平均得分率明显低于其他区县,就说明我区对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指出各区县实验得分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我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同地区对实验教学的实施存在着差异。更说明我市对实验教学的实施体制还存在着问题,这个问题直接体现在实验教学中没有明确考核细则,或者说实验教学考核细则没有落实。

1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学校方面:

2.1 实验装备配套标准无法落实

生物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不足,好多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缺乏,教师难以正常开设实验课。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设备和用具是实验及效果的保证之一。很多农村中学没有实验室,甚至连显微镜都没有或配置数量不足。现在,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旧的实验室装备配置和规范实验教学的相关标准已滞后了,致使许多生物实验无法正常开展。有些学校,教师则干脆在“纸上”应付上级部门对实验教学的检查。

2.2 师资配备严重失衡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前些年,生物学科不被重视,生物学教师地位很低,很多考生不愿报考生物学教育这一专业,造成生物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教师不是生物专业毕业,存在现学现教现象,没有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未掌握中学生物实验课的类型、内容要求、基本方法和操作,因此实验课基本上不能开设。

2.4评价制度跟不上

现在虽然教材有了大的变化,但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还未跟上,考查中还很难评价学生真正的实验技能,使得一些实际操作技能确实强的考生与平时基本上不做实验的考生应试时并无多大的差别,这样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教师教学中在黑板上讲实验,一些学生一到考试前就背实验的错误倾向。

教师方面:

新课改的一大方向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体现在生物教学

中就是实验内容的增加。新课程标准中围绕10大主题都有相应的实验要求,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解脱出来,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大量的实验让教师有措手不及之感,而学生也无从快速地适应教师教学的转变,加之有些教师盲目跟风,导致实验教学走形式化,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知识,技能培养更成为了口号,在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现象。不得不说,实验内容的增加和教师适应能力及课时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

考功利性太强,为应试而教

高中生物教学往往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老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高考的功利性,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生物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从应试层面来看,对一些识记性内容的掌握并不一定要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有时通过考前突击,完全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例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第34题就明显具有这样的特点。

(2006江苏)34.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1)请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用连线表示,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实验名称 材料、试剂、用具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黑藻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斐林试剂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碘液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载玻片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乙醇

由于高考应试的功利心理,导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时,只要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和结论,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抹杀了学生学习生物时的个性思维,学生只是简单地从识记中获取知识,学习毫无开创性可言。 3.教学创造性太弱,唯书本而教

长期以来,生物实验都是照方抓药,教师和学生都已养成了惰性,缺乏实验创新和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只能教教材,而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些教师使用新教材显得不适应,现在的新课程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变化较大,新教材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有些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可是,部分老师由于本身缺少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起初按照新课程理念上了几堂探究课后,就觉得这样上课,课堂秩序难控制,一堂课下来教不了多少东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加上刚开始时,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能力差,常常启而不发,教学进程很不流畅,使老师很灰心,结果还是恢复到老师一言堂。问题由老师提出,假设由老师产生,实验方案由老师设计,实验由老师去做,现象由老师描述,结论由老师得出,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变成了老师的探究表演,追求结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学生只是被动

地看、听、记,表面上是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完成了知识性的教学任务。但这样的生物实验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体验不到科学的魅力。加上有些学校的实验设备不完整和老师图方便的心理,结果很多探究实验改成了课内的书面实验设计。

其次,我国教育延续的是千年以来的封建式教育模式,重知识轻技能,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重实验结果而轻视过程,新课标则要求教师重过程,在这个转变中,因教师缺乏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往往实验成为一种表演秀,在有的课堂中,实验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是为了完成任务,保证开出率,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则还是停留在重结果轻过程上。

学生方面:

为了掌握了解目前学生对高中生物实验的认识和学习情况,我在我校高二年级选取了4个理科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现将调查结果统计(说明:由于存在一些客观因素,笔者只在本校做了调查,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只做参考)和分析如下:

1、你喜欢上生物实验课吗?

A 非常喜欢 B 喜欢 C 一般 C不喜欢

2、生物实验课中,你更喜欢哪种类型的实验?(可多选) A 探究实验 B 验证实验 C演示实验 D课外实验

3、你上实验课的3 主要动力是什么?

A 对实验内容感兴趣 B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C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D为了取得好的成绩

4、在上实验课之前,你对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是怎样预习的?

A 看教科书 B 看教科书与辅导资料相结合 C 上网看相关视频D不预习

5、你经常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吗?

A 全部能 B大部分能 C少部分能 D不能

6、通过实验课学习,你认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帮助吗? A 帮助很大 B有帮助 C一般 D没有帮助

7、通过实验,你能掌握每节实验课的原理和方法吗? A 全部掌握 B大部分掌握 C少部分掌握 D基本没掌握

8、你觉得生物实验课堂的气氛如何?

A 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实验过程 B课堂气氛一般,能配合教师完成实验操作

C课堂气氛沉闷,不大愿意配合老师完成 D课堂嘈杂,学生随意实验根本不配合老师

9、实验结束后,你会自觉收拾实验台吗?

A 每次都会主动将实验台恢复原状 B 有时会收拾

C 在老师的告诫下收拾 D从不收拾

10、你每次实验的成功率高吗? A 成功率很高 B成功率一般 C 成功率很低 D每次都不成功

11、对每次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你会认真分析并得出结论吗? A 每次都会,即使失败了,也会找出其中的原因 B 如果实验验成功了,才会分析并得出结论

C 只对自感兴趣的实验进行分析

D 不分析,操作完成就行了

12、在小组实验中,你的合作情况是? A 积极配合组员,融洽完成实验

B 合作一般

C 有时各做各的 D 不太合作

13、你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吗?

A 能 B 大部分能 C 少部分能 D不能

14、你认为书写实验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A 提升能力和培养科学素质养 B 对实验的总结、分析 C 掌握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D 没有意义,可以不写

15、你认为实验对提高你的生物成绩有帮助吗?

A 有很大帮助 B有帮助 C 帮助不大 D 没帮助,浪费时间

16、你对现在实验课安排的看法是?

A 课时太少 B比较合适 C太多了,占用了大量时间

D 没什么想法

17、你希望生物实验课的评价方式应该是? A 动手操作,笔试和日常表现

B 动手操作和笔试 C动手操作和日常课堂表现 D日常课堂表现

18、你对生物实验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A生物实验内容枯燥,操作步骤繁琐,难度大

B 老师授课方式不恰当,不能引起学生兴趣 C觉得生物实验没有意义

D 学校生物实验设备不完善,不能满足要求 请你对生物实验课提出宝贵的建议: 摘录如下:

希望多重视实验,请增加课时;多开一些趣味性实验;增加一些自主动手的实验;多一些操作和探究实验的时间安排和条件的创设;多做一些野外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器材;安排一些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加强学生自己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探究,不要机械操作;对

实验操作定期考核、对实验加强要求;删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实验;不能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开设实验等等。

总结:从问卷调查表中能看出,目前存在学生对生物实验目的认识不明确及重视程度不够,反思其原因,可能不能片面的怪学生,这和学校、教师对中学实验的认识和处理的方式有莫大关系。学生由对开设生物实验很欢迎但到最后比较失望,实验过程中兴趣的减退是造成实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但分析学生为什么不感兴趣,这可能与我们教师长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分不开;与现行高考指挥棒的引导分不开;与现行教育制度的急功近利分不开。当今学生学习的节奏太快了,负荷也太重了,根本没有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自主探究实验,迫于实际压力慢慢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去思考、探究、揣摩、操作那些耗时费力不讨好的生物实验了,因为根本就缺少正确的和必要的评价机制。所以如今大多数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依然奉行“背实验”这一“捷径”,这使学生不得不过分依赖于教师和书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失去了教材中实验编写者的初衷,也失去了它本来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本来是素质教育重要阵地的中学生物实验课程不得不被现实所裹挟而“夹着尾巴做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了空谈。

再从学生角度来看,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标准较高,不仅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还要求学生能正确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通

过现象而得到结论。以“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要求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用具,在该实验中涉及较多的实验用具,每一样教师都需一一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并正确使用;在实验步骤上,从参考图到显微镜到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都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在实验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还需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但从课时和学生的基础上看,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就让教师在传统和新课标之间犯难了。

3. 加强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1、强化培训,树立全面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强化校长培训。校长是学校办学理念与方向的最终决定者,校长的理念出现问题,整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利用各种时机,强化对校长新课程理念的培训,进一步树立全面育人的科学理念,使学校教学的各门学科实现同步推进。

二是强化教师培训。生物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使他们对于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更加全面与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三是强化课改培训。各种教学研究活动,都应该成为灌输新课程理念、实践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阵地,要将新课程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管理者与教学工作者的内心,以全面的育人理念引领生物教学工作。

2、学校应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随着生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造成现有实验条件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状况,致使影响实验的开出。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学校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正在不断完善,所以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一方面应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在管好、用好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能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另一方面,广大生物教师也应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现有设备的作用,在困难情况下能基本完成好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二)、多方争取,加大教学器材投入的力度。

一是向教育主管部门争取。作为学校一级单位,要加强办学设备投入,主要途径还是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争取,特别是地处农村的边远学校,在这方面的缺口较大。学校负责人要将本学校生物教学设备的配置情况,以及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的差距,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汇报,力争取得政策上的扶持与投入上的倾斜。

二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除了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尽量争取之外,对于一些投入规模不大的生物教学配套设备仪器,学校可以从办公经费、三产收入和场地租金等项目中,统筹安排调度可用财力,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适量地添置一些教学设备,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求。

三是拓宽合作互补的途径。一般来讲,即便某一地区在生物教学设备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是在整体布局安排规划上面,会建立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在这一个区域之内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在教学资源相互补充方面进行尝试,提高运用率,实现资源互补。

3、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实现师资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是优选学科带头人。生物学科师资力量不足和业务能力偏低,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当务之急是先要培养出一批 “领头羊”,可以在县级层面、区域层面分别建立起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从现有的生物教学师资当中确定一批培养重点对象,以他们为龙头,向所在学校、区域的生物教学工作与师资力量进行辐射,以点带面,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强化业务性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强化生物师资培养规划,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区域中心校等载体,多开展一些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提高基层生物师资的业务水平与履职能力,也可以通过研讨会、

座谈会等方式,为生物教师业务研究活动搭建良好平台,同时还要建立起生物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三是均衡区域性资源。大部分优质、专职初中生物师资集中在县城或是重点学校,师资配备呈现出不平衡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建立起一些双向交流机制,让城里面的生物骨干教师到边缘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为农村生物教学工作补充优质的师资力量,同时担负起师资培训二传手的责任,还可以选配一批农村生物教师到重点学校进行跟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为农村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教学力量。

没有教师的科学素养,就难以言及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教师要摆脱仅带着书本走向学生的传统观念,主动地、积极地、不断地通过自身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将科学探究方法引入教学,并由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应通过阅读专业类书刊,如《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生物学杂志》等,从中汲取大量营养,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资源、互联网资源。尤其是互联网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学教学信息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运用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生物学实验的丰富情景和操作平台,不仅使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而且为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能【1】。

此外,生物学教师应和同专业教师、生物学名师及各级教研员保持较好的联系,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应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提

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机会,如参加各种培训和各种比赛。同时,应注意多研究学生、教材、教法、学法,多总结、反思,做研究型教师。

3.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恰当的教学模式是完成好实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演示实验由教师完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但学生没有动手机会。验证性实验则多是操作模仿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课的管理中,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对原有实验方法、实验材料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在科学探索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获得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从中特色生物“人才”,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其次,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职能,既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要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上课就带着学生做实验,等实验结束了,学生还不知道实验的目标,因此,实验教学效率也就相对较低。明确实验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因此,实验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就应向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如在“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就应向学生明确“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当学生实验后再以是否理解了小肠的结构特点来审视实验过程。

其次,关于实验准备,以往很多教师在实验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只要一遇到问题,学生就会将思考的重点放到多个方向上,有时教师为了向学生解释和实验相关的知识,占据了实验时间而导致实验效果受到影响。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前,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过程、所选择的小麦种子也要符合要求,如此,实验才能顺利进行。再如在“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中,对于“血清、血型、输血”等知识,如果学生在实验前没有了解,实验中就会产生诸多问题,自然就会影响实验的进行。

对于实验组织管理,重点要小组管理上着手。对于一个班级,教师只能从整体上进行调节和组织引导,很多时候无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中,此时小组长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而且,有的实验周期长,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完成,而且也不一定要在学校的实验室才能完成,此时,小组内是否都按实验要求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形成合力,为了得到实验结论而认真实验。

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

2、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以及课改理念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

3、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学生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4、制定相应的规则

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5、.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6、找准讨论的“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7、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

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8、 制定具体的讨论细则

讨论前,教师要宣布此次讨论的具体要求和细则,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①纪律要求: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需要一定纪律来维持的,只有纪律才能使课堂得安全、有序,引人入胜;②时间要求:教师要据具体的内容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活动时间,既要给足时间,又不能白白浪费时间;③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求:每次活动一开始,小组内部必须明确组员分工,责任到人,做到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④结果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以及结果的具体呈现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对策

利用当地资源,加强农村特色校本实验课程的开发,开展实验活动

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已构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结构。校本课程的提出,使学校能够真正参与课程管理,拥有课程管理的自主权。学校基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农村生物学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大力开发校本实验教学资源。使学生

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农村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参加农事活动,养过鸡、鸭、猪,帮助种植过水稻、蔬菜等农作物,菜农的孩子知道怎样整畦,怎样播种,怎样松土,怎样防治病虫害;一位饲养过猪的孩子亲眼目睹了小猪仔的诞生。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经验的学生,把农村孩子的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上来。应优先发展这部分学生成为兴趣小组成员,最终成为老师的助手。在实验中,由小助手担任各组的组长,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学生中有很多的生物实验教学材料可以利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可叫学生带各种各样的种子。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布置学生带甘薯、甘蔗、柑橘、花生、小白菜、黄豆、绿豆等材料。另外,蚯蚓、鼠妇、田螺、小鱼、青蛙、等小动物亦可布置学生准备,但要提醒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不要破坏其栖息环境,实验完毕要将这些小动物放归大自然。

3.5 创建植物园,培植实验材料

建立学校的植物园。教师和学生们种菜、种豆、种花,扦插甘薯茎,割韭菜,体验什么是无性生殖;播下玉米、菜豆、小白菜等植物的种子,观察和种子萌发的过程;设置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给植物浇水、施肥、松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及生长过程;

对玉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将甘薯的叶作为光合作用的材料,提取甘薯中的淀粉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也让学生体验了收获的喜悦。亲近周围自然环境,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获取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学会在活动中自我管理并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田野或山上,采集动、植物标本。教师可在现场对所采集的植物整体标本进行分类,让学生回忆旧知,重心认识和区别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网状脉、平行脉、直根系和须根系等,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带回标本指导学生通过整形、压平、干燥、装贴等步骤进行处理,制作成腊叶标本,供课堂教学观摩之用。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指导学生捕捉供蝈蝈、菜粉蝶、蟑螂、蝼蛄等昆虫,经过针插、展翅、干燥、保存等过程制成标本,充实课堂教具。通过这些生物学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3.6 勇于创新,改进已有实验

4.积极进行中学生物实验的开发

①生物教材常规实验可在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实验方法上进行创新。

在生物实验的开发中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究、发现新的实验材料。例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所用到的材料是新鲜的黑藻,黑藻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沉水草本植物。而我们的学校却是在海岛上,海岛上淡水植物品种很少,没有实验要用的黑藻。这样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就无法开展,后来我们就发动学生,让学生尝试用新的实验材料进行替代。学生选择了很多材料,如鸭跖草的蓝色花瓣及其雄蕊花丝的表皮毛、黄瓜嫩茎的表皮毛等,结果发现菠菜叶的表皮细胞实验效果明显,而且材料容易获得。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观察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②将教材常规实验进行拓展形成拓展实验。

拓展实验是在常规实验基础上,利用常规实验所包含的原理、思想、方法,利用新材料,借助新情景进行创新实验设计,解决、探索新问题。这类实验在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经常出现,如2000年全国理科综合卷中“验证Ca2+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2001年全国理科综合卷中“验证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2002年全国理科综合卷中“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的错误实验分析及正确实验设计”所涉及到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都渗透在教材的某些常规实验中。所以将课文常规实验进行拓展形成拓展实验,在生物实验开发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形成探究性实验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大脑风暴”,让学生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过程。并让学生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得到落实,同时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④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生物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建设和管理,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生物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是中学生物实验开发新的增长点。例如我校处在海岛,大海为校本实验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我们就利用海洋资源开发了《鱼类标本制作》、《贝类标本制作》、《潮间带生物区系调查》、《水温对紫菜生长的影响》等实验校本课程,极大的丰富了中学生物实验的内容,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学校办学特色形成。

⑤积极开展生物实验型研究性学习

当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课程概念成了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缤纷多彩的生物界,为生物实验提供了宽阔的研究领域和实验课题。以生物实验为切入点的研究性学习,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学生物实验开发的重要内容。如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中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实验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进取精神。

要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发动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易得的物品来代替实验器皿,废弃的易拉罐、饮料瓶、包装袋、包装盒等都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用泡沫塑料可以制作简易的昆虫展翅板,用透明无色的百事可乐塑料瓶可以制作昆虫标本盒,用废纸板箱可以制作简易保温培养箱。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可以用学校或周围正在开放的紫荆花来代替春天才开放的桃花。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只滴一滴唾液在载玻片上,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可以不用生理盐水和牙签,细胞不重叠,实验效果好。

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这一探究实验,将带叶的茎改为带有白色茶花的枝条,白色花瓣被染成带有红点的花瓣,实验效果特别明显。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争取在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适应新课改要求。

第四篇:学院学生编程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学院学生编程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文献综述)

编程就是让计算机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并最终得到结果的过程。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意图,人类就必须要将需解决的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告诉计算机,使得计算机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由此得知要想学好计算机,就必须学习如何编程。

1.国内外现状

第五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府一学区、黄甫学校、墙头学校校际交流活动汇报材料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府谷镇第一学区念沟湾完全小学

张爱霞

2014年12月19日,学区在沙后河中心小学举行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校际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对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了科学实验的开出率。但由于教学观念、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讲授+验证”模式仍占统治地位。教师仍是课堂的主角,讲得仍然很多。而且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少。

2、教师将学生实验时间切割成许多个1—2分钟、3—5分钟,有的同学实验还没做完、现象还没看清、数据还没来得及搜集,就被迫息手。

3、实验指导过细。教师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步骤、注意点等交代(规定)得一清二楚,学生只要也只能按教师的安排去操作。

4、教师越俎代庖,在学生实验发生偏差时不是指导学生分析原因,而是直接教或替学生实验。

5、教师偏重于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而忽视让学生分析现象与结论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思维未得到应有的训练。

6、教师在组织实验时未能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自由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出现两种状况:一是学生大声喧哗,操作随意,汇报时各人还在忙各人的。实验处于无序状态;二是管理过严,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

上述现象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发展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科学兴趣,也使教学活动丧失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养的良好机会。要切实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益,我认为必须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做到“三个突出”。

一、教学思想突出“学生主体”。

“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之一。“回归主体”是指把被教师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府一学区、黄甫学校、墙头学校校际交流活动汇报材料

展主体”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获得主动、生动、和谐、充分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做到:

1、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探究欲望,尊重学生的实验操作权,消除“实验难度大”、“实验易出意外”、“实验易乱”等顾虑,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自制力,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放手,为学生实验提供心理、物质上的保障。

2、责任于学生、放权于学生。

我们要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将学生推到科学探究的前台。要给学生探索权,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由结合进行实验探索,并为学生实验提供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保障。

二、教学目标突出“研究兴趣”。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上我们要突出学生的研究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探求意义”的过程,体验、理解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1、在情境中诱导。

探奇觅胜的情趣、跃跃欲试的心向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杠杆》一课时,组织“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由学生推荐一名“大力士”和一名体单力薄的学生进行比试。第一轮不用任何器械掰手劲,很显然“大力士”赢;第二轮使用撬棒,比试谁撬得起谁,“大力士”握离支点近的一端,结果“大力士”输;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输赢的反差更使学生惊奇,为后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

2、在实验中培养。

让学生亲手实验,亲身发现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的最佳方法。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以自己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不用自己的经验束缚学生的创意。例如:在学生府一学区、黄甫学校、墙头学校校际交流活动汇报材料

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初步知识后,出示研究课题“水是否是导体?”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学生自主采集水样,自主改进固体导电实验装置,亲自动手实验,顺利解决了问题,得出:不纯净的水是导体。

3、在激励中发展。

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离不开激励。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当好“文明观众”,即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解放他们的眼、耳、手、口、脑,让他们动手“做科学”。还要当好“促进者”,在实验的关键处、学生的疑惑处给学生以恰当的点拨与激励,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成功的、失败的)都有收获,从而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

三、教学模式突出“探究研讨”。

1、让学生猜想与假设。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提出假设。如教学《神奇的水》时先让学生猜测一元硬币的表面能盛多少滴水。又如研究电磁铁时,让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假设。这样做极有意义,一是调动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二是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对问题进行判断推理;三是实验后,无论结果相近还是反差强烈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2、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我们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准备哪些材料,准备怎样进行,小组如何分工,实验需注意什么问题等。例如:研究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时,学生就设计出了多种方案。方案一:拿大头针靠近条形磁铁的各部分,用手感觉磁力大小;方案二:把磁铁平放在桌面上,拿大头针靠近磁铁的各部分,观察大头针被吸时与磁铁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大说明磁力越大;方案三:在条形磁铁的两端和中间挂大头针,比较大头针的多少,大头针挂得越多说明这部分磁力越大;„„。虽然这些实验方案可能与教师的设计有一定的距离,但却非常有创意,有价值。

3、让学生亲手实践探索。

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亲身体验感悟。例如:教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组织同座位同学实验:轻推对方平伸不动的手掌,感受对方给自己的反作用力;静思跳高时脚对地的作用方向,大地对脚的反作用力及方向;讨论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类似的现象,府一学区、黄甫学校、墙头学校校际交流活动汇报材料

进一步增强对反冲现象的认识。即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出现了偏差教师也不代替,而是启发学生反思:“哪个环节有问题?”“如何改进?”并激励他们继续实验。

放手让学生实践,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用教师的眼睛和耳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要敏锐地注意到学生们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的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的要帮助他们跳出来,并不时放几颗“水珠在热油锅里”挑逗、引发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交流研讨。

搜集分析解读数据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兰本达教授把这一活动独辟为“研讨”,要求学生讲出自己在自行探究中的发现,通过分析、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每个学生所获得的形象更加丰富和完整,并将探索中所观察的现象,内化成概念,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探究、收集、掌握事实后的整理、分析工作,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揭示现象与规律间的联系,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在中立的立场上为孩子们服务,鼓励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的发言(发现)是靠得住的。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写在黑板上。即使是“错误的”,如果大家都同意也得把它写在黑板上。这样不仅仅是体现“民主精神”、“学生为主体”和“尊重学生”,同时也便于学生做科学研究笔记。当然“错误的观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警觉信息,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在想什么。下一节课就应该带一些会产生矛盾的材料,以促使学生发展更适当的事实和概念,从而澄清错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用社主任工作汇报下一篇:校园书店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