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2022-09-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性别与年龄:本组60例中, 男52例, 女8例。男女之比约为6.5∶1。年龄26~73岁, 平均55岁, 以46~65岁者最多, 占46例。职业分布情况:知识分子及干部56例 (93%) , 工人及农民各2例。

1.2 发病因素

气候突变时发病者6例, 外伤4例, 饮酒12例, 无明确诱因者38例。发病部位: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左侧32例, 右侧12例, 双侧6例;掌指及指间关节受累:左手6例, 右手4例。单骨发者38例, 其中左足30例, 右足8例;多骨多发者22例, 其中双足16例, 双手4例, 双手, 双足并发的2例。病程:最短半个月, 最长20年, 平均7年。

1.3 临床表现

按病变进行时期的不同, 可分为三期: (1) 潜伏期 (第一期) :常无自觉症状, 但有些患者则有肾绞痛, 有的血尿酸含量增多。此期长短不定。本组仅6例出现此期表现。 (2)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 (第二期) :受侵关节周围软组织红, 肿, 剧痛, 触痛尤为明显, 疼痛常在夜间突然发作。可侵及1个或几个关节, 每次发作持续1~2周, 往往自行缓解。在间歇期肿, 痛消失, 临近病变部位的皮下或耳后等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痛风结节。血中尿酸含量增高或正常本组28例。 (3) 慢性痛风关节炎期 (第三期) :当病变多次发作后, 骨和关节出现不可恢复的改变, 就进入此期, 关节改变一般为不对称, 可出现半脱位, 脱位或畸形。较大的痛风有继发感染本组26例。

1.4 实验室检查

本组60例中, 血中尿酸盐含量为400~620mmol/L (酶比色法, 本院所测成人正常值为140~400mol/L) 。其中达550mmol/L以上者18例 (占30%) 。22例伴有较大痛风结节的病例进行了穿刺或手术取材镜检, 皆获得尿酸盐结晶。

1.5 X线表现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和病理改变相一致。X线分期与临床分期也基本吻合: (1) 早期:受累关节有界限分明的椭圆形成或梭形软组织阴影。骨质无明显改变。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 (2) 中期:骨、软骨被沉积的尿酸盐结晶侵蚀破坏, 呈穿凿状及虫噬状骨缺损。在手、足关节, 指、趾的远侧或近侧骨软骨缘出现穿凿状及小囊状缺损, 大小在5mm以上, 境界清晰, 边缘锐利。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骨端膨大, 显现较大范围的穿凿状骨缺损, 呈半圆形、弧形或不规则形。在骨、软骨破坏区的边缘, 骨质有刺状翘起, 形如蛋壳, 出现于痛风结节之上, 或者以骨质破坏缺损为中心有结节状软组织膨出。此外, 病变部周围的骨结构和密度正常, 无明显的骨膜反应, 也很少有骨质疏松。如果病变累及关节软骨则可见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痛风石所致的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对邻近骨组织也可造成单个或多个压迫性骨缺损, 甚至可致病理骨折。 (3) 晚期;当病变继续发展时, 骨关节的病灶扩大, 呈蜂窝状改变。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骨端膨大, 骨赘形成, 可伴有病理性骨折, 关节脱位或强直等。较大的痛风结节破溃时可形成瘘道, 并可发生钙化。若继发感染则可出现多发性骨质破坏缺损, 病变周围的骨质疏松。

2 讨论

本病是尿酸代谢障碍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并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组织中, 是产生临床各种表现的原因。文献报道痛风早期, 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轻度肿胀, 可能是X线上唯一的阳性发现, 当疾病进展, 尿酸盐结晶沉积, 影响邻近软组织的骨质则呈现细线骨膜反应-成花边样。这种早期表现最常见于第一跖趾骨关节内侧面, 在正位片上可能不适宜观察, 常常在斜位片上才能见到。本组60例中早期X线上发现花边样骨膜反应。血中尿酸含量;一般文献认为超过400mmol/L即有显著意义。若超过550mmol/L则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指标, 本组60例中在550mol/L以上, 均系晚期病例。

本病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尚可逆转恢复, 如有下列情况应高度考虑本病的可能: (1) 壮年以上男性或更年期女性, 骤发于隔壁关节, 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 不明原因的红肿及剧痛; (2) 血尿酸大于550mmol/L, 并排除了其他原因; (3) X线:显示受累关节局部组织轻度肿胀, 并有花边样骨膜反应; (4) 必要时做活检, 以便及早做出诊断。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

(1) 低嘌呤的饮食。一般每天150mg以下。 (2) 限制热能摄入, 宜吃粗粮、少食脂肪, 烹调用油完全选用植物油。 (3)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4) 多吃不含嘌呤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5) 多食含碱的食物, 并多饮水, 心肾功能好者每日可喝2500~3000m L水, 以达防肾结石和利尿目的, 促使尿酸排出体外。 (6) 宜低盐。每日在3~5g。 (7) 宜尽量采用含维生素B1和C丰富的食物。 (8) 禁烟戒酒, 禁用辛辣香燥的食品。

3.2 急性期治疗

(1) 卧床休息。 (2) 抗炎治疗: (1) 口服秋水仙碱。 (2) 非甾类抗炎药物, 双氯芬酸钠。 (3) 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等。

3.3 间歇性及慢性期治疗

(1) 促尿酸排泄药, 首选丙磺舒。 (2)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 别嘌醇。

摘要:痛风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 尿酸 (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 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 造成高尿酸血症, 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 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 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 痛风是一种与尿酸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患。以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含量增高, 骨关节损害, 痛风结节形成为主要表现。至今国外已有数千例报道。近年来国内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就我院资料完整的痛风性关节炎60例, 着重分析其X线及临床表现, 探讨其诊断价值。

关键词:尿酸,痛风,关节炎

参考文献

[1] 孙厚祥.痛风性关节炎一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0, 14:46.

[2] 董奎利.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一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4, 18:6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引领重庆走上“调结构”之路下一篇: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热门文章

痛风饮食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