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领导及其作用的认知

2023-01-06

第一篇:对领导及其作用的认知

元认知迁移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教育论文(xiexiebang推荐)

摘 要 与认知策略知识对应的元认知迁移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迁移理论的新发展,其基本思想在于强调认知策略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元认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关键词 认知策略;元认知;培养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界诞生了以信息加工观点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由于认知心理学对人的认识过程的研究兴趣及在知识分类、表征、加工、提取等观点上与其他心理学派的差别,从而对教育与学习领域的心理学即教学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认知心理学家根据知识在人的行为表现上的特点,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可以被直接描述,而程序性知识则与问题解决相联,是关于“为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它可以被陈述,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表现出来。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内容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这两种知识的迁移。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包括“与陈述性知识对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与程序性知识对应的产生式迁移理论、与策略性知识相对应的元认知迁移理论”。[1][P.216]

前两个迁移理论侧重描绘具体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迁移,既与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有所重叠,又在理论构架上有所创新。而笔者认为,关于学习迁移的观点,使得认知心理学派超越其他学派的关键,在于它“强调认知策略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技能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1][P.221]提出了“元认知迁移理论”,从而正式把促进元认知的迁移列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元认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1.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知识

元认知迁移理论研究的是认知策略的获得和发展。认知策略是个体主动采用的用于提高其完成认知任务的效率的方法。认知策略不同于某一具体或特殊领域的技能或技巧,而是关于“认知的技巧”;它并不指向某一具体情境,而是针对个体的普遍的一般的认知过程。严格说来,它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但由于这种策略在个体学习和解决问题中的计划、监控和调节作用,使得陈述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无法代替它,这是它存在的缘由。可是认知策略并不完全超然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上,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首先,当认知策略用书面语言或口语传达时,可以被视为一种陈述性知识,而当认知策略运用于具体的认知活动中,它又作为一种技能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性知识。其次,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认知策略的掌握有赖于个体掌握一定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否则认知策略无法被理解和传授。而对认知策略的运用必然涉及到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最后,认知策略的掌握是为掌握更多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服务的。认知策略本身并不表现为某种实用性,它的价值必定通过加工、处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才得以体现。

正是由于认知策略与陈述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在认知心理学的迁移理论中,除了针对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和针对程序性知识的“产生式迁移理论”以外,还产生了与之并列的、针对认知策略的“元认知迁移理论”。

2.思维的可训练性

认知策略是直接为改善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服务的,认知加工过程的改良即表现为思维品质的提高。英国思维训练专家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认为:“知识不能代替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知识”。[2][P.703-708]相对来说,知识是静态的,而思维是动态的。掌握知识不等于同时获得了思维发展。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要求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并不能够提高其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其思维品质。爱德华·德·波诺进而认为,思维作为一种技能可以被直接传授。[2][P.703-708]但是思维不是纯粹的抽象物,思维以知识为加工材料,以产生新知识为结果。以知识为内容,训练思维技能、技巧和策略以激发思维过程本身已被证实为思维训练的好方法。思维的可训练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肯定,人们因此注意到了元认知在成功的思维训练中的重要中介作用。陈英和等(1995)的小学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元认知培养研究,通过对小学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策略进行训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形成合取概念的能力发展,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并在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能力的迁移。迁移的主要原因在于,认知策略的训练促进了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以此为中介,儿童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

可见,元认知是思维结构的内核,元认知和认知策略间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采用适应的方法训练儿童的认知策略,就可以提高其元认知水平;认知策略的训练要达到迁移的目的的,也必须通过元认知水平的提高。[3][P.174-178]正是在思维的训练过程中,认知策略和元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以知识为载体的认知策略的训练,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二、元认知迁移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元认知(metacognition)作为一个正式概念,是在1978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即在理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尽管关于元认知的定义、内涵至今仍没有统一,但是研究者们普遍把元认知作为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反省意识能力,认识到了元认知能力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为迁移而教”、“教会学生学习”日益成为教育主题的今天,元认知迁移理论的提出启示我们:认知策略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能否成功运用认和策略又取决于个体的元认知水平,因此教学不能囿于仅仅传授给学生具体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还必须加强元认知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1.元认知培养的原则

关于元认知的培养,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把握“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便构成了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目标。教学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才是真正科学的,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元认知的培养。元认知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也受到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经验的限制,要有效地培养元认知能力,除了要确定儿童现有的元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知识、经验的当前状况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使得元认知的培养有依据、有目标地进行。

(2)因材施教的原则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同其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一样,要针对个体的差异进行。教师要了解学生间智力发展水平、认知方式、性格等因素的不同,会表现为在对元认知知识、技能的获取速度、偏爱的获取方式及对元认知知识的主观建构上存在差异,进而表现为实际的元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元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学、训练方式,才能使元认知的培养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3)理性认识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人们如何计划、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经验总结。它来源于实际的认知活动,而传授元认知知识和技能是为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而服务的。认知活动的效率是否提高是判断元认知训练是否成功的最终指标。因此,元认知的培养不仅包括向学生传授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技能这样的理性认识过程,还必须要求其利用一定的认知策略完成某些认知任务,创造使其体验元认知活动及其结果的机会。

2.元认知培养的途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们发现具备高元认知水平的个体往往有强烈的元认知意识、丰富的元认知知识,他们的元认知活动经验丰富,在认知行动中能有效地运用元认知技能。因此,笔者认为元认知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意识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有些学生所以表现出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低下,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活动中很少使用认知策略,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要对认知活动实施一定的监控和调节,他们缺乏或没有元认知意识。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帮助其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反省,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其效率所以低下的原因,进而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为自觉地吸收有关元认知的知识,学习元认知策略做好准备。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意识的另一方面在于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管理意识”。有实验研究证明,高元认知能力者解决问题的表现比低元认知能力者要好,而元认知能力高而一般能力差者较之元认知能力差而一般认知能力高者解决问题的效果更好。[4]这充分说明了元认知在个体学习及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活动的知识和认知,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和技能,它行使的是“管理”的功能,认知过程因为受到恰当的管理而变得高效。学习者不仅是一般或特殊知识的获取者和使用者,也是这些知识的管理者[1][P.222]──负责发出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何种知识的指令。一个成功地完成一定知识学习的人必定是这些知识的成功的管理者。因此要把灵活地驾驭知识作为教与学双方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者的角色,提高其学习元认知知识、掌握元认知技能的主动性。

(2)讲授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一切影响个体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因素及影响方式的知识,主要包括关于认知个体、认知对象和认知策略的知识。因此向学生传授元认知知识,也可从这三方面入手。要让学习者明白自己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兴趣,自己的各项能力有长有短。教师应力求对学生的这些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不仅仅要针对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性的评价,也要针对个体与某一群体中的其他人的差异给予评价,使其对自己的认知获得全面、正确了解的同时,又能知己所长,明其所短,从而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注意利用优势,弥补有缺陷的技能。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了解认知对象的特点和知识。认知对象包括待加工的材料和需达到的目标,即认知材料和认知任务。从认知材料的性质、结构、数量和逻辑性等方面引导个体去认识认知对象,理解到在问题解决或新的学习任务中,不同特点的认知材料有着不同的适用策略,并且也会对认知加工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关于认知任务,一方面要向个体讲述不同的认知任务有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同样的任务如果以不同的方式来考查,也会对个体解决任务的成绩产生影响。在认知策略方面,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一些认知策略的基本知识,更要向学生比较各种认知策略的特点、适用情境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元认知知识的三个方面:认知主体、认知对象和认知策略间是相互影响的,其中认知主体是核心,它决定着认知材料和认知任务的设定及认知策略的选择。反过来,合适的认知任务可以促进认知主体运用认知策略水平的提高。所以在传授任何一方面知识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其他两方面因素的现实情况及可能的能动作用。对认知主体的评价,必须以其在各种认知任务中运用认知策略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对认知材料、认知任务的讲解,既要考虑到认知主体的认知发展水平也要结合适用于该任务的认知策略,引导个体针对问题解决或认知目标对任务获得正确的理解。同样在传授认知策略的知识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认知主体由于其年龄、经历及所处环境不同造成的认知发展特点及适用的认知对象、任务范围,因人、因时而异。

(3)丰富元认知体验讲解元认知知识可以使学生知道元认知是什么,这是元认知培养的必要环节,但元认知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和观察实际的元认知活动,即有元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体验,才可能使学习者在以后的认知活动中自觉而有效地运用有关认知策略。笔者认为,元认知体验应重在体验其过程和结果上。在元认知过程体验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法向学生讲述自己在构思一篇作文、解决某个问题或学习某项新内容时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才能尽可能详细地向学生讲解他们在认知任务面前分析问题、寻找并最终发现有效的认知策略、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这样的认知过程时,会深化对原有的元认知知识的理解,也会提高他们将来面临这些问题时运用合适的认知策略的意识和技能。也可以通过布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解决任务,让所有学生展开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请那些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和那些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各自讲述自己的认知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这些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也使得其他同学获得了体验别人的认知过程并与之作比较的机会,藉此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评价,从而提高对认知活动的监控水平,丰富认知策略。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比较成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失败的问题解决过程间的不同,这些不同如何影响到后续的加工过程,并最终影响认知加工结果的。通过将认知过程细分为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对每一步骤给予评价,有利于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细致的审视和深刻的反省,从而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水平。教师应注意使学生对由使用元认知技能而产生的结果产生体验。在讲解了某一认知策略后,可以提供一个表面内容不同但实际结构相似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认知策略来解决当前问题。教师也应当对由于认知策略的参与而产生的认知活动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做出对错或等级的评定。当学生顺利地获得问题解决之后,原有的有关认知策略的知识会由感性认识上升以理性认识,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的情感会有助于认知策略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E.edBono,The Direct Teaching of Thinking as a skill,PHIKELKAPPAN,(64),1983.

[3]林崇德,辛涛.智力的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程素萍.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3).

第二篇: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及其对策

艾德教育: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及其对策

在目前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文化因其在企业建设中的强大影响力,为企业增添活力,带来了无限生机。很多公司为了加强内部员工对公司政策、宗旨的理解与认可,成立了专门负责文化建设的部门、设置多个与企业文化工作有关的岗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的巨大影响已经引起企业管理者们的高度关注。中国希望能够通过企业文化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活动中,同时对企业的人员素质、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特征、领导风格、发展历史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指导意义。

1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第一,倡导作用。科技发展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资源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要想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才资源。因此,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只有把人力资源变为人才资源,才能使人才进步,加快人才创新进程,实现人才与企业共同和谐创新发展的最终目的。企业文化还能够激励和约束企业员工,此外,更新优化现有理念,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在人力资源培训中起关键性作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是指企业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措施,提升在职员工的业务能力,使其专业技能有显著的进步,提高其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的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身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它能够深入挖掘并有效提升人力资源价值,应确保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此外,人力资源培训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使其正确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规章制度、核心价值观和企业肩负的使命,达到激励他们的目的,使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从而使员工们自觉热爱并积极践行企业的价值理念、组织文化、制度文化,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人才吸引与保持作用。企业文化是指通过提供“诱因引导与成就驱动”的平衡达到吸引、维系人才的目的。如企业通过分配文化来确保实现人才物质利益;通过解雇、养老、内部待业、招聘、录用等保障文化安全的措施来满足企业人才所需要的安全感;通过主体文化和诸多亚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来满足团体所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协调员工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企业经营目标来满足员工自我证明的需求。上述作用是企业文化所特有的魅力,这

艾德教育:

种魅力可以把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牢牢吸引并仅仅圈在自己企业内。近年来,海尔、娃哈哈等知名公司受到越来越多的求职者的青睐?该现象的发生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吸引作用密不可分。

2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第一,引进企业文化的时间不长。企业文化理论产生至今,也不过三十年余年,其发展尚未成熟。而我国开始研究企业文化的时间则更晚一些,真正的研究实际上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原来我国的企业并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因此不可能认真探讨与此相关的问题。所以就导致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认识不深刻,不深刻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差异,有差异就难以统一,因而不可能做到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全面深刻的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第二,企业文化与员工观念不相符。要想使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让员工完全认同并积极主动地执行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企业价值观的浓缩和员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在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难以使所有的企业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在掌控员工价值观念的动态变化上有所疏忽,使其无法及时调整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导致企业文化与员工观念脱节现象的发生。同时,一些企业的宣传手段单

一、力度较小,导致员工理解不足,难以与企业文化产生情感共鸣,使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难以完全显现。

第三,忽视国外管理模式与我国实情的不适应性。一些企业十分推崇国外成功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借鉴时不会举一反三,忽视我国传统文化,最终导致应用失败。还有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引进企业文化理念,就盲目跟风,完全不考虑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很多管理者不仔细研究企业的历史发展、历来的改革策略、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员工的价值取向等具体情况,只是简单的请管理专家来指导,然后就提出一些与自己企业的宗旨、目标相差甚远的口号,动辄“国内顶尖、最优、最强”。这些口号严重违背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员工的实际需求,难以实现企业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3相关的应对策略

第一,根据企业性质,确定企业文化的类型。不同行业中的各企业的企业文化有其独有的特点,如服务周到是一些低风险、反馈快的行业的企业文化所要体现的特点,像商场则主要提倡以“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为主要特点的企业文化;IT行业的主要特点一般为坚强、乐观、锐意进取等,他们可以在企业文化中使用“追求卓越”作为核心价值观。

第二,要制定明确的企业文化目标。企业可以将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练成企业文化的目

艾德教育:

标,激励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文化目标而奋斗。各企业可以通过设计联系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之间的桥梁,在实现企业目标时提供给员工应得的实际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只有让目标管理融入企业文化的内涵中,才会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力。而只有实现员工的个人努力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的高度统一时,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力量,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第三,建设动态的企业文化。各个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任务。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形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企业人员也在不断更新,即使是老员工,其思想和观念也会不断变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较好效益的企业,也应与时俱进,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是要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换句话说,就是要建设动态的企业文化。但是,动态的企业文化并不代表企业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等内容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长期坚守的核心内容。只有平衡两者,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篇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十分巨大。企业文化能积极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还能够显著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因此各企业要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构建属于自己企业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竞争实力,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三篇:武术的功能与作用及其特点和我对武术的心得

武术的功能与作用及其特点和我对武术的心得 什么是武术?武术是以搏击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识的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的作用 改善和增强体质 武术具有强健身体的作用。长拳的动作幅度开阔,关节活动范围大,而动作又复杂多变,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都有较高的要求,这有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太极拳则要求松静自然,柔和缓慢,就更适合年老体弱和慢性病患者进行锻炼,是一种良好的体育医疗手段。 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经过练拳习武,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这样可以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经过系统的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 磨练意志,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 拳语说:“冬练

5.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拳种,不同器械,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套路的运动量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职业和爱好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械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的体会 通过这近半学期的武术的学习,我们应该获得如下的体会,并且把它们融会于我们的人生中。 懂得“积累”。武术的每一个姿势、动作都不是看一眼、练几遍就能学会的,必然经过一次一次地重复,而且是不断调整中的重复。必然走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积累”。“百遍才会”“千遍始精”“万变能神”说的就是积累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想达到既定的目标,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这就是古人说的“积跬步而至千里”。可以说,通过武术的一个姿势、动作的正确掌握,你就能体会出在人生中成功要素的积累是多么重要。 注重“细节”。武术的博大精深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的,是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甚至每一个细胞的充分协调的结果,其中细微的变化正是它的奥妙所在,我们把它称之为“细节”。武学造诣高的人,他的一静一动必然是所有细节的整体和谐。“浑身无处不丹田”“浑身无处不弹簧”等警语指的就是这样的细节。有一句流行语说“细节决定成败”。没错,学武术的过程实际就是在锻炼你怎样把握细节。学武术如此,做人做事也莫不如此。 培养“勇气”。人生中有一个东西,挥之不去、迎之不来。人们把它叫“机遇”。成功的人肯定是抓住了机遇,失去机遇就意味着功败垂成。所有的机遇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都会稍纵即逝,唯有勇气可以扩大这种偶然性、可以使机遇的概率增多。还有什么比两个人相博更能让你培养勇气呢!二人相博,立见生死输赢,只有勇者才会在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该出手的时候出手,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常把人生比作战场,勇气是我们活下去、活得更好的必须。 其实学习武术的用处还有很多,作为初学者的我来说一定要坚持,抓住每次的学习机会!跟着老师好好学习武术。

第四篇:派驻基层检察室对派出所监督的职能定位及其作用发挥方式

派驻基层检察室对派出所监督的职能定位

及其作用发挥方式

一、依托检察室开展对派出所监督的实践经验 2009年以来,齐河县院、德城区院不断探索对派出所的监督,齐河县院与派出所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通过提前介入、审查批捕、检察建议等方式开展全面监督;德城区院在派出所设立了派驻检察官办公室,通过登录派出所的办案信息平台来了解掌握案件情况,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检察机关没有与派出所对应的工作机构,监督存在点多、量大、信息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2012年派驻检察室的建成及其工作的开展,为深化对派出所的执法监督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2013年初,市院侦监处联合派驻基层检察室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执法活动监督工作的意见》和《侦监部门与派驻检察室对接工作指导手册》,进一步深化了对派出所的监督,取得明显成效。齐河检察室干警走访时,了解到村民张某家中山羊被盗,价值9000余元,报案后派出所一直未到其家中调查,检察室遂将该线索移交给侦监部门,侦监干警调查核实后监督公安机关立案,经进一步侦查发现其他犯罪事实,盗窃数额达20余万元。临邑检察室通过普查抽查方式查阅了派出所近三年以来的1000余册执法卷宗,共向派出所提出口头纠正意见13件次,发出检察建议5次,监督立案2件,监督撤案4件。武城县院检察室与侦监、反渎部门联合发现的一起强制性侦查措施违法案件,某派出所所长刘某,私自截留该所70余万元的罚没款不上交财政,用于该所的个人补助、招待费等支出,后刘某以贪污、滥用职权罪被起诉。德州市院侦监处设立专刊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各地检察室开展工作。9月份,全省四侦会上,德州市院的经验做法作了典型发言。

二、检察室对派出所监督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检察室的定位。1.与派出所的关系。不失职,不越权,处理好监督与配合的关系。2.与派出院的关系。检察室利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优势,及时获取掌握农村涉检信息,迅速向派出院报告,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3.与侦监部门的关系。协助侦监部门讯问犯罪嫌疑人、开展品行调查等,但无权对(派出所)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原因:一是检察室的人员配备达不到办理审查逮捕案件的要求。二是目前检察室无统一应用业务软件系统。发现的两项监督线索,除轻微违法可以口头纠正外,其他违法行为,应一律填写《执法活动监督线索登记表》后移送本院侦监部门办理。侦监部门将办理情况反馈派驻检察室。4.对派出所监督的重点。侧重对刑事案件、处于一般违法和刑事犯罪边缘地带的治安案件的监督。

(二)全面覆盖,形成无缝监督。摸清所有派出所的工作范围、流程、受理刑事案件类型、数量,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然后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检察室作为试点,集中力量靠上帮扶,待条件成熟后全面推开,由易到难逐步扩大监督范围,在离检察室较远的派出所设立派驻检察官办公室,逐步形成检察室对辖区内所有派出所的无缝监督网络。

(三)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检察室与公安派出所建立案件信息互通机制,定期交换执法数据并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材料,对案件提前介入,有条件的建立刑事案件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随时抽查110处警记录、调阅案卷、对派出所羁押场所、赃证室、法律文书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了解情况。

(四)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摸排线索。检察室要发挥与群众“零距离”优势,进行大走访、五进两服务;建立市院、县院、乡镇和检察室四级视频接访系统,充分利用QQ视频接访、移动视频巡访车等资源,畅通诉求渠道。发挥协检员、信息民生联络员的资源优势,排查监督线索,将发现的情况与派出所受案登记表对照,从源头上解决知情难的问题。

(五)整合资源,形成联动机制。一是协助侦监部门审查辖区内的拘留未报捕案件。二是与控申、侦监部门联动。对群众举报的发生在自己辖区内的违法情况,检察室可以协助侦监部门进行调查摸排。三是与侦监、监所部门联动。通过监所部门调取看守所在押人员基本情况,对属于自己辖区内的人员,通过走访其亲属、所在村庄书记、群众等查找派出所是否存在违法情况。四是与侦监、自侦部门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力度和实效。

(六)实现监督与支持的统一。检察室人员协助侦监部门与派出所形成提前介入机制,转换监督意识将对派出所的监督从事后监督延伸至事前事中。通过对辖区派出所办案中普遍存在的程序违法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于侦查人员不当扣押、讯(询)问不签名等违法情形,发出综合检察建议书。定期对派出所的违法行为分析总结,以通报的方式向派出所定期提醒纠正,提升派出所干警执法能力和水平。

通过年轻干警、新进人员挂职锻炼、轮训,业务骨干实地指导,视频授课等方式强化对检察室的人员配备与指导。加强对检察室移送监督案件质量的考核,被派出院侦监部门采用,并成功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撤案、纠正违法的,作为加分重点,上不封顶。

第五篇:对县委常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县委常委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一)经济发展类

1、要更进一步掀起推进思想大解放、引领XX大发展的高潮,形式要丰富多彩,喜闻乐见。

2、发展经济要立足长远,重打基础,不能竭泽而渔,尤其要注重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并重。

3、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落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XX科学发展、又稳又好又快发展。

4、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工业化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在思想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真正使新型工业化成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

5、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以煤炭产业为支撑的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步伐。

6、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建设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XX。

(二)部门工作类

1、在工作落实上,各职能部门必须认真履行法律和职责赋予的责任,切不可简单一推了事,见权就揽,见责任就推。如在整顿矿业秩序上,国土、林业、环境、水利、供电、公安等部门就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尽管乡镇有责任,但不能一味把责任的压力推向乡镇,必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2、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督促其为乡镇发展企业、项目建设服好务,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3、对某些问题如矿业秩序整治,乡镇有重要责任,但法律上讲部门责任更大。我们认为,取缔非法煤矿应 以部门联合执法为主,理由如下:

①部门依法执法,更加理直气壮,执法风险小。

②办矿人多为本地有一定势力人员,乡镇政府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们支持,以县为主取缔,有利于乡镇政府工作开展。

③部门联合执法声势大、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巩固执法成果,确保不反弹。

4、建设系统是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无论在“创卫”、“创园”等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县委领导班子在今后进一步加强对建设系统工作的关心,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建设工作,以促进我县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5、建议县委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人大机关建设,特别是进一步重视对人大机关干部的培养、配备、提拔和交流。

6、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推介XX文化品牌,挖掘XX文化底蕴。

(三)乡镇工作类

1、指导乡镇工作,必须分类指导,全力排忧解难,在责、权、利方面应区别乡镇工作基础、人口规模、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实行分类管理,尤其是在坚持按政策办事的基础上,在干部职工福利待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多倾斜大乡镇,给乡镇多些弹性,多些自主权,不搞大锅饭,以调动工作量相对大的乡镇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2、县委、县政府要高度关注乡镇回聘干部这个特殊群体,着力在养老保险、医保、子女入托入学、居住等方面为他们排忧解难。

3、加大对财政贫困乡镇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4、建议在今后多关心、支持非资源型乡镇工作,特别是关心乡镇回聘干部的生活及政治待遇。

5、进一步加大对乡镇项目建设的扶助力度。

6、进一步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7、建立健全农村干部队伍绩效考核制度。

8、加大乡村级财政的扶持力度。

(四)民生事业类

1、千方百计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最大限度惠泽民生。县财政要加大对水利、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奖扶力度。

(五)社会稳定类

1、加大平安创建力度,重点整肃政法干部队伍,加大依法打击黑恶势力力度,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上访,重点打击非法缠访、闹访的首恶者、组织策划者,重塑XX的良好形象。

2、对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按照“谁主管、谁联系、谁负责”的方式确定包案领导和责任人,而要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确定,对涉及重大的群体性的案件,要确定牵头领导和部门,成立专案组。而不是把任务和责任分解下去就可以了。例如肖家镇原白茅村办矿陈家岭与行廊镇定里煤矿整合一事的处理,包案领导和责任人的确定,我们认为不是很全面、很科学,也很难把问题处理好。

3、从快、从严打击制造群体性事件及其它不稳定事件的不法分子。

4、加大公安、检察、法院对违法生育的查办力度。

(六)项目建设类

1、对有关项目资金的分配,应尽量公平公正,兼顾各地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如陶家河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肖家在行廊下游,比行廊污染更大,但项目资金肖家镇坌头村没有安排一些,当地群众意见很大,肖家党委政府做工作的压力也很大。

二、对县委常委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县委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多抽时间到基层单位调研,了解基层工作动态,以便更好地做好领导决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道路工程监理工作计划下一篇:大连海事大学知名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