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论文

2022-04-1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通过从投资类别和地区差异两个角度分析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特征,可以发现,山东省十七地市的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及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存在不一致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关注这种不平衡,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论文 篇1: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近年来,学者们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并结合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情况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本文将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农村 人力资本投资 研究综述

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但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异常薄弱,这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所以从战略上讲,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农村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健康投资和劳动力迁移流动等形式而在农村劳动力身上凝结的体能、知识、技能和所有能够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能力的资本量。关于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与问题,绝大数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主要从教育、职业培训、医疗健康及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

1.政府对农村教育投资偏少,城乡差距明显

从总量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很大;从素质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08年我国农村就业人员达4.7亿之多,其中有64.8%从事的是第一产业。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3.48%,处于世界较低的国家水平,农村普通小学基础建设支出生均仅1.32元。另外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城乡差距明显,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城市优先政策造成了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分配。在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方面,预算内财政资源投向城市高于农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

2.农村医疗硬件设备较差,保障制度不健全

最近十年,随着农民健康意识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支出有了很大的发展,投资金额增长四倍之多,但在硬件设置方面,农村卫生室只有61.3万个,占行政村数的比例为89.4%,平均每千人农业人口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为1.00人,这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合作医疗制度的滑坡,90%左右的农民成为毫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民较低的收入水平,无法跟上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相当数量农民的健康状况出现了恶化趋势,大量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所以从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并不容乐观,投入水平较低、农民健康水平不高、“小病拖大病扛”、“致富三五年,一病回从前”等现象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存在。

3.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较大,但转移速度缓慢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已经历了30多年。据有关资料统计由农村流向城市,目前离家外出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民已达1.4亿人,其规模比日本总人口还多一千万。从2000年到2009年,农民工数量从7850万人增加到14533万人,农民工占城镇就业比重从33.9%增加到46.7%。虽然转移规模较大,但是其转移速度却在放缓。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农村劳动力受人力资本的制约:难以接受科技知识使得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仍存在许多困难。

4.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效率较低,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

资料表明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农村劳动力受过职业教育的比例都是在70%以上,而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我国对是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农民技术培训学校13.8万所,约占我国行政村数的21%,农村劳动者的培训率极低。对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也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只能选择到非正规部门就业,劳动雇佣关系不规范、不稳定,企业投资人力资本的预期收益较低。

三、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文献关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原因分析较多,在视角和侧重点上有所差别,但都主要涉及到政府与农民个体层面。

1.政府政策失灵

我国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政策失灵:在教育方面,国家的投入不足以及以县乡为主体的投入体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在健康和医疗卫生方面,政府卫生经费投入增长缓慢,城乡之间以及农村内部的分配不公平,农村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仍然不足;在劳动力转移方面,户籍制度、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转移,另外政府也很少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必要的培训、服务、信息及有力的保护。

2.国家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有限

虽然我国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总量在逐年增长,但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支出还远远低于各国平均数,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较,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实行二元经济结构,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一直向城市倾斜,使得城市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资本投资和教育投资,进入了良性的持续发展的轨道。总得看来,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以及在投资过程中的城市化倾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人力资本流动造成的风险使得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比较低。

3.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能力不足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农民自身,投资受到了农民纯收入的限制,又由于相关保障机制滞后,农民不得不分散在投资上的分配,再加之农民沉重的家庭负担,许多农民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的教育投资,而是产生了对子女教育的强烈需求,他们用微薄的收入尽力供养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农村家族势力、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资金外溢、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不对称等也是造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的政策选择

1.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方面:国家应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的倾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降低农民对教育投入的成本,大力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和青少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坚持基础教育面向所有农村学生。医疗方面:实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把卫生扶贫和经济扶贫结合起来,使穷人和低收入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医疗救助;制定农村公共卫生计划,传播医疗卫生信息,普及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劳动力迁移方面:加大对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并且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使劳动力市场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择业机制和信息机制,这样才能使劳动力更加合理、有序地流动。职业培训方面:应探索多样化的农村职业教育投资方式。如与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积极合作,积极有效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以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拓宽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渠道,逐步健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水平。

2.降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外溢”,实现劳动力的“二次转移”

针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单向转移导致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外溢”问题,政府及其部门可以通过鼓励农民向城市或城镇流动,引导外出创业成功的农民向家乡回流的措施确保农村人力资本的“双向流动”。在实施具体的“双向流动”措施方面,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农民、用人单位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农民自身的专业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务输出和城市流动就业的配套管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尽量改善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把创业成功的农民看作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尊重其劳动和改造,激励他们施展才华,多做贡献。

3.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机制

首先,应明确政府、农民和社会投资主体的地位,形成各有重点、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投资主体系统。其次,要改革农村教育体制,由国家统一管理农村教育,包括教育财政投入、人事管理和工资待遇,废除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二元教育管理模式。再次,应转变职业培训方式,实行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相结合,通用技能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定向与不定向同步。另外,可引入第三方(如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农村居民游离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几乎没有享受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果。因此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将农村纳入其中。并且要抛弃社会保障的传统思维模式,改变农民有其田无需社会保障的旧观点[23]。再者需要精简机构人员,同时理顺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全面推行税费改革,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五、问题与展望

以上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从现状、原因和对策方面进行了分析,成果较为丰硕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一,学者们在实证分析阶段,对于所获得的数据往往只是做了简单的线性回归,没有对时间序列进行稳定性分析,有可能产生伪回归;二,没有过多地关注农村劳动者自身的心理状况;三,缺乏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状况进行评估与预测。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该问题还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芳芳.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5.

[2]徐丽杰.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5.

[3]郭志仪,常晔.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3).

[4]杨松.加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选择[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2).

[5]陈光荣.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6]张文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综述[J].理论学刊,2007,(9).

[7]梁贤艳,吴淑娴.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0).

[8]刘健,杨德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经济问题,2012,(7).

[9]李德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剩余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

[10]徐小军.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型农民培育[J].求实,2007,(4).

[11]杨松.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分析及政策选择[J].农业经济,2011,(5).

[12]王永莲,杨卫军.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政府失灵[J].贵州社会科学,2007,(7).

[13]潘泰萍.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状况及其政策选择[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

[14]张艳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6).

[15]张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体制困境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6]刘中文,李录堂.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解决“三农”问题[J].生产力研究,2010,(4).

[17]侯风云,张凤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8).

[18]杜萍.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8,(7).

[19]王迅.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J].农业经济问题,2008,(4).

[20]邓桂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须着力提升人力资本[J].企业家天地,2006,(3).

[21]张亿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7,(8).

[22]闫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

[23]赵国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和谐社会的相关性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9,(11).

[24]陈兴述,杨琴.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2,(11).

[25]刘中文,江盈.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展望[J].财经论丛,2010,(4).

[26]陈正.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研究[J].经济纵横,2007,(8).

作者:史晓晨 李尧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论文 篇2:

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探析

【摘要】通过从投资类别和地区差异两个角度分析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特征,可以发现,山东省十七地市的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发展及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存在不一致性。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关注这种不平衡,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农村家庭 人力资本投资 聚类分析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它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物质资本所无法比拟的。当代的竞争主要是人力资本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但同时也是人口大省,更应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类别分析

按照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把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分为教育培训投资、健康投资和劳动力迁移投资等三个方面。由于数据资料所限,根据研究需要,本文舍弃迁移投资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山东省的经济统计资料是从家庭消费的角度来分类的,不能将投资和消费截然分开,因此只能从家庭消费统计资料中考察人力资本投资。

山东省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分析。教育投资是家庭为其成员接受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它在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测算,近十多年来,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教育投资,以及教育投资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简称教育投资比例)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家庭教育投资速度增长较快。从统计资料来看,近十多年来,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逐步增长,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教育投资的绝对量在逐年增加。1998年人均教育投资为156.3元,2008年为417元,11年间增长了2.7倍;而人均消费支出从1998年的1595.1元提高到2008年的4077元,增长了2.6倍,教育投资增长速度略快于家庭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即使扣除物价因素,两者的增幅仍然较为明显。

第二,家庭教育投资总量仍旧较低。从教育投资的总量来看,山东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总量依然很低。2007年农村居民教育投资仅为424.9元,而同年城镇居民在教育方面的人均支出为1191.2元,是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支出的2.8倍。虽然城乡之间存在消费价格差异,但是这样的简单比较也可以粗略反映现实状况,毕竟城乡差距是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力度低于城镇家庭的主要原因。

第三,家庭教育投资比例先扬后抑。山东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投资比例总体上呈迅速上升又下降的态势,从1998年的9.8%增加到2005年的13.8%,然后又回落至2008年的10.2%,呈现“倒弧形”的变化曲线。形成这种曲线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2006~2008年其他类型消费支出比例增加,抑制了教育投资;二是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家庭学杂费支出减少,2005~2007年学杂费支出分别为262.5、270.1和260.0元;三是近几年全国性的择业就业难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育无用论”思潮,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热情减弱。

山东省农村家庭健康投资分析。健康投资能够改善人口质量,并且能够有效增加未来劳动力的数量,与教育投资是相辅相成的。良好而有效的健康投资,可以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增加人力资本收益。广义的健康投资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本文主要研究狭义的健康投资,即医疗保健投资。

根据对山东省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农村家庭健康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但该项投资占消费支出的比例(简称健康投资比例)较为稳定。就山东省农村家庭健康投资的增速而言,健康投资额从1998年的84.6元增加到2008年的280元,增加了3.3倍,快于家庭消费支出2.6倍的增长速度。健康投资比例从1998年的5.3%提高到2008年的6.9%,仅实现了小幅增长。从2000~2008年的9年间,健康投资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基本保持在6.6%左右,相对比较稳定,无明显增长迹象。

如果对十多年来山东省农村家庭健康投资进行分解,可以发现,健康投资中保健性投资和治疗性投资的变动趋势不一致。保健性投资包括用于购买保健品和服务的支出,治疗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医疗用品和服务的支出。根据山东统计年鉴资料,用于保健的支出包括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中“保健用品”、“保健费”、“保健设备修理费”等三类。2007年山东省农村家庭的人均保健支出为7.44元,仅占当年健康投资的3.2%,与城镇家庭14.5%的水平相差11.3个百分点。2003年的支出额和支出比例分别为6.1元和4.4%,2005年为6.0元和3.2%,其他年份的比例也无太大变化。然而,治疗性投资额却在逐年增加,2003年用于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维修等的费用为131.1元,2007年则上升为217.9元。上述变动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释如下三个问题:

第一,山东省农村居民保健意识薄弱,不是“无病防病”,而是“有病才治”。健康投资特别是保健性投资仍是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弱项,这与农村生活水平较低、农民医疗卫生知识欠缺以及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等有关。

第二,山东省2003年开始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投资影响不大。2003年前后的健康投资占消费支出比例无明显变化。

第三,药品和医疗服务费等的支出仍是农村居民的沉重负担,治疗性投资绝对量的增长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医药价格上涨所致。

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的聚类分析

山东省共有济南、青岛、烟台等十七地市,各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差距较大,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过程。根据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资料,利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3.0,对山东省十七地市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进行聚类分析。为了便于比较和归类,并尽可能排除各地区消费价格差异所带来的影响,选取教育投资比例、健康投资比例、消费支出与人均总收入的比例以及人均消费支出等作为变量。

在聚类过程中,对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最小偏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和平方欧氏距离法得到树形图,并将山东省十七地市分为四类:第一类:德州;第二类:淄博、威海;第三类:济南、滨州、枣庄、东营、日照、烟台、潍坊、青岛;第四类:济宁、泰安、莱芜、菏泽、临沂、聊城。

结果分析。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四类地区在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有一定差别。第一类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可以概括为“低消费低投资型”。消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只有36%,教育投资比例和健康投资比例均为全省最低,家庭人力资本投入力度有待加强。第二类地区为“高投资型”。就全省十七地市的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而言,淄博最高,威海排倒数第四,但其教育投资比例和健康投资比例都是最高的。第三类地区为“中度消费低度投资型”。其中,青岛、潍坊和烟台三市的人均消费支出较高,其余五市为中等水平,但教育投资比例和健康投资比例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济南市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比例仅为9.49%,位列全省倒数第三,而人均消费支出为3789.85元,位列全省第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青岛,其农村家庭居民消费水平全省第一,但健康投资比例排名靠后,教育投资比例也仅排在全省中游。济南作为全省的政治、历史、文化中心,青岛作为山东经济龙头,两市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称。第四类地区为“低消费适度投资型”。这六市的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较低,但是在教育和健康投资方面,特别是教育方面的投资力度甚至高于青岛、潍坊、烟台等经济强市。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与消费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农村居民对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要求与其生活水平并不完全正相关,可能受其他因素,比如教育投资收益、学风、就业形势,以及“读书无用论”思潮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對策建议

提高农民收入是加强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因素。从长远来看,一般性消费支出会随家庭收入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要使农村居民家庭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针对山东各地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不平衡的状况,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较高而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低的地区,政府应在建立激励机制比如加强成人教育培训、丰富群众文体娱乐活动、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等方面多做文章。在消费水平较低但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应加大宏观人力资本投资,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作者单位分别为:滨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山东省安全文化研究基地;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9YJC840005;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8CSHZ04)

作者:孙 毅 周江涛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论文 篇3:

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

摘要:在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民技能素质偏低的河南省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农村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把巨大的人口包袱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本优势。在中原崛起的大背景下,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近年来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一、引言

为了扭转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矛盾,近年来党和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缩小城乡差距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一项紧急而重要的任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已到了攻坚期,而农民在自身建设和发展中存在如下现实问题:一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家庭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偏低。二是由于农村医疗保障给付水平较低,农民对健康保健投资缺乏积极性,因病致贫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农民对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非理性行为,主要有“读书无用论”和“读书至上论”两种极端思想:一方面,表现为只重视子女的正规学校教育,对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热衷;另一方面,却忽视家庭劳动力自身继续教育投资,对职业技术教育持消极态度。本文基于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会议精神,研究农村家庭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期望对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绵薄贡献。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回顾

舒尔茨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开创了先河,其着重分析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把家庭对人力资本投资范围概括为医疗保险、教育培训、劳动力就业迁移等方面。Becker(1964)指出,个人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医疗等方式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个体的产出量依赖其拥有的人力资本水平。在对个体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研究中,Easterlin(1981)认为教育的形式很重要,并结合西班牙教会对教育解禁前后进行了对比研究。Maddison(1991)以1882年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和巴西等国家每万人口中的小学数,与三十年后该国人均GDP高低具有高度关联性。Mincer(1974)认为,个人“挣得能力”(individual earnings)是其所受教育年限和经验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个体健康状况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中,Spurr(1983)以哥伦比亚6-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经研究指出儿童的营养状况不仅密切影响其当前的健康水平,而且对长大后潜在的劳动生产率有巨大影响。Basta(1979)以印度尼西亚橡胶种植工人为研究对象,得出工人身体状况的好坏能极大影响劳动生产率,从而间接影响收入水平。Bhargava(2001)对一百多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证明了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健康因素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效用大于发达国家。

(二)国内文献回顾

我国大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始兴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者们主要从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本与收入水平的关系等方面来分别做了论证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有:吴建国(2002)指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并经过实证研究计算得出1990-1998年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13%-14%;闫淑敏、张生太(2003)认为转变农民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具有重要作用。张嫘、刘怫翔(2009)根据辽宁省的农村实际情况,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地方财政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和农民自身对人力资本投资意愿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贡献最大。刘恩伶(2009)认为家庭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不仅考虑货币收益,还更多看重社会地位提高带来的价值最大化。朱韵洁、于兰(2011)通过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也发现农民受教育程度能明显促进经济增长;翁杰(2012)利用杭州市制造业调查数据发现,培训是一种对转移农村劳动力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且个人培训的效果优于政府培训。在交通迁移投资方面,刘纯阳(2005)通过对湖南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家庭调查研究发现,交通通信支出对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居于首位,且家庭交通通信支出比例严重偏低,并提出对贫困地区农村实行交通费“半价制”。在医疗保健方面,王引、尹志超(2009)在考察了健康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后指出,热量摄人与农民收入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且热量摄人对男性收入的影响大于对女性收入的影响。孙昂、姚洋(2005)经实证研究证明,农民家庭中大病冲击与其子女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关系明显呈负相关。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大多数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多从政府的视角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出发,较少从家庭这一微观主体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进行探析,尤其对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选取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且人地矛盾突出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行研究,阐述河南省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提高现有人力资本存量的政策建议。

三、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对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从教育、医疗保健卫生、个人和家庭用于就业迁移的成本等方面来论述。

(一)教育方面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而得,其中,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是指农村住户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服务和相关用品的总支出。

从表1中可知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每年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水平长期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在2004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80元,但随着时间推移呈逐步拉大趋势,在2011年两者相差118.2元。虽然近年来河南省文化教育投资发展势头良好、速度呈递增趋势,但相比国家平均水平和周边省份的增速明显偏慢。对比数据可以发现,长期以来河南省此项消费支出与同位于中部省份的河北、湖北、安徽、山西等六省相比处于垫底的位置。一是河南省人口众多,家庭规模相对较大;二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且收入渠道单一,由于农村家庭财力所限,普遍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不够重视,整体资金投入不足。

“生活支出”也叫“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八类。表2显示了河南省自1995-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对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动态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均对教育支出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均家庭教育投资从1995年的63.53元增加到2012年的343.8元,增加了4.25倍。尤其是从1995年到2003年增长更为迅速,从占生活总支出的6.84%增加到10.67%,各年度教育投资的增长均高于生活消费水平的增长;但自2003年以来,此项投资比重却不断下降,一度在2011年低至只占生活支出的6.43%。究其原因主要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实行扩招政策,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激增,但四年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陡增,让许多农村家庭对教育投资不再信心百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其他农村家庭继续投资教育人力资本造成了负面效应,导致教育投资比例逐年下降,甚至部分地区“读书无用论”又有逐渐抬头趋势。

(二)医疗保健卫生方面

本文采纳国家统计局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定义,指农村住户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服务费用,包括医药卫生保健用品、医疗保健服务费和医疗卫生设备、用品加工修理费等。

从表3中我们可知,河南省自2004年至2012年人均/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其水平仍处在中部邻省以及黄河中游省份中靠后的位置。2012年河南省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468.8元,仍和全国平均水平513.8元有不小差距,与湖北、河北相比差距更为明显。“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河南省要实现把人口大省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省的目标,首先,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全省的医疗保障水平。其次,要向农民宣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人的健康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不能“拖病扛病”,要加快完善医疗保障网络及其覆盖面。

表4显示了河南省自1995-2012年农村家庭对医疗保健投资占生活支出的动态变化情况。首先,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均对医疗保健支出近十八年来虽然逐年增加,但其占家庭生活支出的比例依然非常低,医疗保健整体投入不足。在2005年以前人均不足100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去甚远,只有在2011年和2012年比例略微抬升,占到生活总支出的9.25%和9.32%。这主要是因为河南省农民收入较之于全国平均水平来说依然较低,农民多以务农为主,且收入渠道单一,财产性收入偏低且增收压力较大;导致在有限的收入水平下对保健支出微乎其微,就连在医疗上也是“能省则省”,看不起病或者不愿看病的现象较为突出。其次,通过在河南省封丘县、原阳县、延津县等地走访农户了解到的情况发现,农民的健康投资绝大多数是医药看病类支出,而营养保健、卫生预防等开支所占比例较低;这凸显出农民保健意识淡薄,政府应引导农民主动防病而非被动治病,大力开展农村医药卫生服务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医保覆盖面和服务水平。

(三)农村家庭人均就业迁移成本投资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较于其在农村务农,有利于增加其家庭收入、知识才干,有利于拓展社会人际关系和开阔眼界,进而提高其思想观念水平。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中“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指农村住户用于交通和通信的工具、各种服务费、维修费用支出,主要指农民进城务工所要花费的交通费、通信费以及在外食宿等费用的总和。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人力资本投资中用于迁移的成本投入。

通过对比分析近年来河南省与其周边省份农村家庭年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情况可知,河南省近年来农村家庭年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很快,2004年该项支出为121.2元,同期国家平均水平为192.6元,与周边省份相比为倒数第一名,但在2012年此项支出达到525.1元,居中部六省前列,远高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其中农村居民因外出务工乘坐交通工具和与亲人通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为该指标迅速增长贡献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河南省在外出务工方面有人口输出优势,能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河南省经济欠发达,本省吸纳消化劳动力能力不足。有鉴于此,河南应该在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加大对农民群众人力资本投资的宣传力度和政策鼓励,加强对劳动力培训再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群众技能水平;同时也应加快自身经济建设,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结合当地实际特色的乡镇企业,引进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争取让农民就近就业。

四、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制约因素分析

本文基于农民的视角,对影响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制约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农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认知状况、预期收益等;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家庭收入水平、社会价值导向、政府政策环境等。

(一)增收渠道单一,家庭收入水平低

家庭是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除政府以外的另一个投资主体,家庭收入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众多、资源禀赋不强;加上河南省农民基数庞大、农民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且短期内粮食单产增收已达上限,后备耕地资源亦不足,所以总体发展压力较大。另外,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致使农业效益较低。近年来,上游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成本不断攀高,使农产品获利空间备受压缩。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活力不足,本地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差,唯一可以转移劳动力的渠道就是外出打工,但受后金融危机时代影响,出口效益疲软,外出打工就业形势严峻。统计资料显示:河南省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7524元,比同期国家平均水平7917元低近400元。

(二)社会竞争压力大,农村医疗保健水平差

河南省的基本省情就是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尖锐,工业化水平低。截至2013年年底,河南省人口为1.06亿人,人均CDP为34187元,全国排名第23位。分析发现,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相对不足,缺乏适销对路、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的乡镇企业来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也就无法极大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大量农民抛家舍子、不远千里常年在外打工,生存压力较大。

另外,河南省农村现有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医疗人员及设备不足问题较为突出。表5为河南省2012年农村医疗保健基本情况。

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在农村每千人医生数和医疗床位数等基层基本卫生医疗资源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对一个承担国家粮食主产核心任务的农村人口来说,不利于新型农业化的推行和新型农民的培养,也不利于中原经济区的崛起。

(三)投资与回报率偏低

根据收入与成本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当效益大于成本时,人们显现出对人力资本投资较强的偏好。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农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尤其是农民在对子女的教育投资问题上更为明显。但目前河南省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与收益严重不成正比,自1999年大学扩招到现在,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至今,致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加上河南省特殊的省情,后一个问题表现更加严峻,尤其是那些辛辛苦苦让孩子在独立院校就读的家庭更是对教育投资失望。这些现象都给社会带来一种负面效应,致使后续农村家庭对子女高等教育投资信心受到打击。

(四)消极社会文化价值导向影响

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将会激励人们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对生活越有信心就越倾向于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消极颓废的价值观将湮灭人们对工作的信心,进而逐步失去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河南省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农村长期以来受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影响,至今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读书无用论”和“读书至上论”两种极端思想。秉持“读书无用论”的家庭早早让孩子辍学在家,出去打工两年就回家结婚,致使近年来早婚现象又有逐渐抬头的趋势;这种现象不利于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不利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秉持“读书至上论”的家庭则表现出一种非理性行为,对教育认知存在偏见,鄙视职业技术教育。

从河南省的情况可见一斑,要解决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既要改变农民思想意识方面的认识问题,又要社会舆论做引导,更要政府在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公共资源享有等涉及民生问题方面向农民有所倾斜。

五、河南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路径选择

(一)广开农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家庭收入水平

经过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农村家庭收入与其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呈正相关。农村家庭经济水平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保障,而人力资本投资反过来又促进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首先,河南省各级政府应该重视加快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创造条件让农民持续增收。鉴于河南省是人力资源大省,富余劳动力较多,可以由政府牵头对农民进行培训、组建劳务公司,打造专业品牌、成建制输出劳动力。其次,应该建立健全农村资本市场,完善农民小额信贷制度,发展庭院经济,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资金扶持;规范和保护民间自由信贷,为家庭创业和投资提供安全快捷的农村金融环境,把农村资本市场这池水搞活,让创造财富的资源要素充分涌动。再次,针对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多元化的农村保险业务,降低农民家庭及财产因意外受损而导致的返贫情况,比如,可以施行农作物保险、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家禽畜保险。

(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已覆盖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但医疗保障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各项医疗设备很落后,医务人员数量严重缺乏且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可以利用当地的医疗卫生资源服务于地方的医疗卫生事业。比如,河南省可以在河南中医学院和新乡医学院两所医科院校培养农村紧缺的全科医生,充实农村基层卫生事业需要;也可以安排乡镇优秀基层卫生人员去市级甲等医院、医学院定期进修,发扬“传、帮、带”的优良风尚。要建立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减少农民因病返贫的现象,提高农村医疗补贴标准和完善农村卫生预防体系,改善贫困地区现有医疗环境,尤其是豫北太行山区和豫南大别山区等长期贫穷落后地区。政府及媒体应大力宣传健康教育、医疗保健、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让农民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增强其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三)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科技水平

农民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微观主体,其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的发展水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进度。然而,目前农民工技能素质普遍偏低,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太少,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且现有初高中提供的课程和教学资源是无力改变这种现状的。有鉴于此,河南省可以抓住新课改的契机,针对实际勇于开拓创新,改善目前初高中课程内容结构,尤其是对职业技术学校增加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大力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由政府牵头,县农广校、成人高校、农业职业学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因地制宜、结合农民意愿和兴趣开展农村特色课程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农民文化技能,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目的。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开展的特色产业加工生产,学习“一村一品”特色种养殖经验,开展厨师、焊工等紧俏工种培训等值得借鉴。

(四)树立积极的社会文化价值导向

首先,要广泛宣传并形成整个社会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让广大党员干部、政府领导机关人员真正认识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以尝试把地方辖区内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量化为政府绩效考核标准之一,从而更加激发政府人员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程度,真抓实干,把政策落到实处。其次,要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使其转变关键、创新理念。消除农村家庭“读书无用论”和“读书至上论”两种偏激观点,让农民学会理性、多元化人力资本投资,除了子女教育,还要学会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农民可以参加农村社区教育,学会种养殖技术发展庭院经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事实和数据给农民算经济账,让他们看到真正的效益和好处,使大家更有干劲,更自觉地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最后,政府应千方百计支持大学生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重拾人们对高等教育投资信心;还应引导农民对子女教育投资多元化,改变传统思想观念,结合孩子兴趣和实际情况,理性选择教育类型和目标,不可对职业技术教育轻视鄙薄。

作者:申秀清 张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合成教学改革电子信息论文下一篇:农村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