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内涵,感悟生活,激发创意情节——幼儿师专学生手工创作活动之我见

2022-11-26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发展幼儿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师专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 但是, 由于我国幼儿师范院校数量少, 幼儿园阶段尚未纳国家入义务教育阶段, 社会对幼教事业的关注和教学改革还相对滞后。其美术教学改革尚处在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发展阶段。本文以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学为例, 结合学前美术、手工教学的体会和对幼儿园美术应用情况的调查, 来感知学生美术学习的能力、美术技能掌握的深度、实际应用的情况和幼教工作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展开探究。笔者认为:除了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修养, 体现美术的普及性及大众性, 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有能力指导幼儿和儿童的美术活动之外, 在手工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努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幼教美术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1 课堂教学促进美术素养养成、积淀内涵

手工制作活动在幼儿园教具制作、文艺活动道具制作和环境布置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手工技能的掌握离不开美术素养的养成和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支持。课堂美术教学是学生美术素养养成的主要途径。学前美术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示范性、实用性和实践指导性。但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手工课学习中养成了临摹教材范例的习惯, 缺少创造精神, 离实际工作中灵活的应用还有差距。基础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了基础美术教育的核心, 一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 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结合我校幼儿美术活动规律和实际工作需要, 在教学大纲编写中, 从实际需要出发, 将以往的《美术》和《手工》两门课程, 新增加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和玩教具制作》课程。并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分为幼儿美术造型基础 (含欣赏、素描、色彩、图案、简笔画) ;儿童画 (含装饰画、油画 (棒) 、 (纸) 版画、国画) ;幼儿园环境布置和玩教具制作 (含纸工、泥工、综合材料、设计应用) 三部分教学内容。着重了解美术的定义、分类、性质、功能和简单的美术发展史、作品风格、流派;了解和掌握有关透视、构图、装饰色彩的基础知识以及有关儿童画、手工设计制作技法理论等一般原理方面的知识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美术应用能力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表现和教学方法, 理论内容比较浅显易懂, 但涉及范围较广。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美术基础现状和针对幼儿园实际工作需要, 摆脱教材束缚, 研究整和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 开展实践训练。

具体实施中, 一要避免强调专业性而忽视基础性和实用性, 强调创造性而忽视阶段性和统筹性。幼儿教师不是美术专业人才, 在素描和色彩知识的掌握上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和技能。这些内容训练需要时间长, 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失偏颇。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素描和色彩对学生技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要正确研究学生和教材,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技能生成。二要注意在《美术》、《手工》、《幼儿园环境设计与玩教具制作》课中有部分内容的交叉, 但侧重的训练不同。如幼儿园墙壁画教学内容在《美术》中侧重形象内容、构图、色彩的设计练习;而在《手工》、《幼儿园环境设计与玩教具制作》中侧重实际操作, 既可以有意识的将手工作品作为环境布置的用具, 放在恰当的位置装点空间, 也可以根据环境需要进行装饰品制作。三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入学时基础薄弱, 接受能力有别, 要努力培养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内容, 如:在头饰制作练习中, 基础弱的学生可以临摹, 学习制作方法;部分学生可以半创作, 改进临摹作品的不足或在范例的启发下局部尝试创作的乐趣;接受能力强有创作意识的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完整的、新颖的、富有情趣的创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以积极的评价, 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的乐趣。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美术, 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美术”。注重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获得的同时, 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 关注学生美术经验和艺术审美经验的获得, 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追求美术作业的个性化、多元化, 就会使学生在各自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手工课堂教学中, 主要加强的是学生美术入门基础课程的学习, 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强调幼儿教师在美术方面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和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表现能力。这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也是一种具有浓郁的主体能动色彩的经验、情感、智力的积淀。

2 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倾心感悟、激发创意情节

“心灵”才能“手巧”, 美术与手工教学呈现给学生的不应仅是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习, 更要从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角度, 要将美术的学习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使之形成知识的重构, 努力培养个性化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延展, 仅在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将手工创作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呢?首先, 课堂教学的延展。如:染纸课教学后,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瓶子做模子进行染纸服装设计的工艺饰品;也可以在幼儿园时装设计中加以应用, 做成夸张的时装。其次, 活动任务的驱动。如:为课本剧《寒号鸟》设计制作服装道具、布置幼儿园环境。三是民俗氛围的熏陶。如新年做剪纸;元宵节做花灯;端午节做荷包、画彩蛋;元旦和教师节制作贺卡等。四是乡土文化中的手工制作。如麦秸画、高粱秸造型、草编、风筝、雪雕、冰雕等。五是美的形象印记。如城市雕塑、校园景观、家居饰品和小装饰品等。六是材料引发创意灵感。如根雕、平整的叶子做刻纸、废旧物品、不规则形象的引发的联想等。七是媒体节目开阔视野。如少儿节目中舞台布置、服装、道具;有趣的动画形象、艺术创想栏目的奇思妙想等。八是手工艺品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品图片、记录片、传统手工艺品实物等。教学中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结合不同时期生活环境和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 走进学生的生活, 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手工材料随处可见, 除了文教店里的材料 (如:各种纸张、彩泥、脸谱等等) 之外。农作物、废盒子、瓶子、绳子、布头、蛋壳、棉花甚至石子、沙子、木桩都可以作为手工材料。例如:在设计农家小景系列的微缩景观时, 先用速写的方法将玉米楼子、辘轳井、碾子、磨台等画出草图;再根据雕塑泥、灌木段、树枝、石子、干草、沙子等材料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比例;考虑好制作的步骤;准备好刀、锯、绳、胶、沙子、颜色等工具就可以动手操作了。这其中需要构图、绘稿、色彩、设计、制作技法几方面的知识, 并融会贯通的加以运用, 可以制作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 表现北方农村生活的场景。 (如图1, 2) 。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意手工制作, 更有利于学生书本知识的灵活掌握, 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趣味, 趣味能构成创作的动力源。社会生活是个大课堂, 大自然这本活教材随时随地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变化和创造, 从而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

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 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从贵族的精美工艺饰品到百姓的生活用品充满了民族的智慧, 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手工制作也能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多元化体现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郑板桥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 发现并表现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在晴天、雨天、风中的不同姿态, 同时赋予竹子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没有细心的观察就不会有深刻的感悟,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感悟。一草一木总关情, 作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就会发现材料有限而创意无限。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手工创作能力, 符合学生审美创意的心理, 并能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产生弥足珍贵的创作灵感, 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 应该让他自己去做, 凡是儿童自己能想到的, 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作为启迪未来儿童思维的幼专学生来说, 让他们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培养发现美的慧眼、感悟美的心智和创造美的双手, 才能达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美好境界。

摘要:探索学前手工课教学, 除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养成、积淀内涵之外, 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倾心感悟、激发创意情节。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想象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努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幼教美术人力资源。说, 让他们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培养发现美的慧眼、感悟美的心智和创造美的双手, 才能达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手工教学,美术素养,积淀,感悟,兴趣,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陈卫和.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第一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

[2] 焦丽霞.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改革研究[Z].西北师范大学.

[3] 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EB/OL].论文网在线, 2008-11-1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扬帆启航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论文下一篇:装表接电分析及防窃电措施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