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2023-02-01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中共中央在2015对劳动力等一些生产资料价格快速攀升、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国民对食物的新需求等这些农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再次强调“推行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改善和改革农业政策提供主要方向。

近年来,在中央统一部署和各地积极探索下,我国在农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作物产出物供求结构失衡、农业各元素配置不合理、粮食产量与库存结构性矛盾升级、小生产与大市场等矛盾亟待破解,我国农业的矛盾已从生产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严重影响了扶贫任务的推进。基于此,在全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找出我市农业供给侧的改革瓶颈,提出解决之道,为农业大市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样板。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供求矛盾转变为供给的结构矛盾,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农业城市,信阳市的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4左右,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对河南省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信阳市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如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平衡、农户个体经营较多、农产品生产资料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减慢了我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本课题重点研究了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所在,分析了农业发展现状和供给侧结构。通过对信阳市的调查,可以为加快我市农业的高质量增长提供实质性的对策和建议,对建设一个强大的农业城市和生态城市具有指导意义。

二、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

(一)农业总体概况

信阳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历来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料基地。农作物基本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复种指数高,大部分地区一年夏秋两季。夏季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等,秋季主要种植稻谷、玉米、大豆类等。信阳市也是全国蔬菜、水果重要产区,家畜猪、牛、羊、兔,家禽鸡、鸭、鹅和禽类蛋的生产、加工和贸易条件好,有些产业具备一定规模,进一步发展潜力巨大。

(二)农业地位现状

近些年来,信阳的经济总量稳步增长,GDP快速攀升。GDP从2009年的97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758.47元,增长约为183%,其中,其中,2019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497.71亿元,相比于2009年的236.93亿元增长约为110.1%;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由2009年的407.5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08.89亿元,增长约为147.5%;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由2009年的330.5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51.87亿元,增长约为278.7%,全年人均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14353元增长到2019年的42641.4元,增长约为197.1%。

(三)农业产业分布情况

信阳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优质的农产品产区,也是有名的“山水茶都”,到2019年底共有210多万亩的优质茶园,现有文新茶叶、卢氏茶叶等多个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其中红茶和绿茶两大品牌享誉省内外;截止到2019年年底信阳市全年的粮食产量突破100亿斤的大关,在全国粮食总产量约占1%,既是水稻、弱筋小麦的主要生产种植区域,还是油性农作物(比如油茶和油菜)的重要生产区域。截止到目前,信阳已有10家绿色食品企业,18个国家级农产品品牌,4家国家级农产品龙头企业、17个农业产业集群。

(四)农业生产条件现状

首先是信阳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递减趋势,据相关网站统计,2005年信阳市乡村人口为571.45万人,到了2019年该数据下降到329.79万人,下降率达到42.3%;其次是对于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信阳市2019年整年的粮食栽植面积达到822.87千公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约为1.9%。其中,水稻477.55千公顷,下降1.5%;小麦310.67千公顷,下降1.5%。蔬菜种植面积142.47千公顷,增长2.6%;最后是信阳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全省相比仍然差距很大。

三、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信阳市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自身的农业产品等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依托“信阳毛尖”“信阳板栗”“信阳黑猪”等产品进行自身特色产品的培育,促进特色农业、养殖业等的“服务性”发展,从而推动了自身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富了农民的腰包,也调动了整体农业发展的活力。但是由于以消费者需求带动供应的“萨伊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目前,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仍存在较高的农业种植成本、较差的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较低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产品品牌“有而无优”、市场专业化较低、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四、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一)优化农业结构,补齐发展短板

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以“加、改、调、增、补”为抓手,完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政策支撑体系。信阳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市,农业人口数占全市总人口数的3/4左右,其所占比例很大。应该围绕市场调结构,明确农业需要种什么的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稳定粮食生产,继续扩大淮滨县优质弱筋小麦种植面积,根据信阳市消费者需求和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应当继续扩大优质水稻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的种植面积,指导农民调整种植和育种结构,以减少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种植面积;我市农业发展短板较多,需要提升农业抗灾能力,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使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与预防并存,坚持采取多种措施,弥补农业发展的不足,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

一是广泛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互联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和技术体系的一种形式,它强调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并着重于实现高产出目标。当前,必须利用互联网技术成果,促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体系建设,走高效,安全,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并积极迈向智慧农业时代。二是推行绿色农业,据统计,近些年,信阳市农业污染有所增加,表现在农业薄膜及农药使用量依赖性较强,推行绿色农业应该做到拒绝使用高剧毒农药,减少农业污染源,合理解决农村垃圾,对农村垃圾实行分类,持续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三是扩大生物肥料、水溶性肥料、农家肥施肥面积,严格控制化肥使用数量,加快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使用。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废弃农膜回收循环利用力度,开展回收示范,试点开展可降地膜技术。四是推进无公害繁育基地的建设,建立清洁繁育模式,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

(三)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信阳市是人口大市,现有人口880万人,常住人口超过50%居住在农村。信阳市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城市。多年来,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一直稳定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然而农村发展的后劲不足。乡村振兴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

(四)强化政策扶持

信阳市各级政府应深化农业供给侧的体制改革,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采取政策措施。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信阳市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政策,制定食品安全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并坚持“三农”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加强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如农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之间的协调,对财政进行创新,支持农业的投资机制。

结束语: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这一问题,各地区正在为实施做好准备。信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结合信阳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坚持顶层设计,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五个现代化”道路,使“五个现代化”健康协同发展,就必须弥补农业现代化的不足。自2015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次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进行补充,河南省政府也多次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弥补农业不足的关键在于发展供给侧改革,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我市正在积极实践农业供给侧改革。信阳作为河南省的农业大市、鱼米之乡,同时又是经济欠发达区域,需要我们对信阳市农业的发展给以更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在梳理回顾了“供给侧改革”和“农业供给侧改革”内涵及相关理论,再分析农业供给侧的结构表征,接着以信阳市农业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为研究对象,剖析其现状,指出遇到的困境,并进行追因分析,通过与国内外农业发展较好的案例进行比对,提出针对信阳市农业供给侧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郝华勇.特色小镇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机理与路径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04):42-48.

[2] 贺秀祥.制度创新破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家参谋,2020(17):33.

[3] 和龙,葛新权,刘延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挑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6(07).

[4] 汪建华,王华,汤高平.安徽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7(03):61-64.

[5] 刘元胜,梁洪学.我国农业供给侧问题焦点及深化改革的政策取向[J].社会科学动态,2020(01):5-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单片机在煤矿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下一篇:贲门癌2种术式远期疗效的比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