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教材中几首爱情诗歌的意象赏析

2022-09-11

爱情诗在诗歌艺术的苑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 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之歌咏。阿里斯托芬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说, 人原来是一体, 上帝要惩罚他的罪过, 就把他截为两半, 才有男有女, 所谓“爱情”就是这已经割开的两半要求会合还原为一体。爱情是人类本能的情感, 也是最高尚的情感, 因此, 作为爱情诗的意象必然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 也是最耐咀嚼的。

在中专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爱情的优秀诗篇, 比较典型的有《我愿意是急流》、《鹊桥仙》、《雨霖铃》、《一剪梅》、《致橡树》等。要赏析这些诗歌, 首先得赏析它们的意象。

《我愿意是急流》中裴多菲作为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尤丽亚的倾诉, 愿意是“山里的急流”、是“河边的荒林”、是“山岩上的废墟”、是“山谷底的草屋”, 只要如同“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般的爱人能活得很快乐幸福, 而且在诗节的末尾, 为衬托已成长为“珊瑚似的夕阳”的爱人的辉煌, 他愿意是“云朵”、是“破旗”, 在诗里作者有意把抒情意象设计得非同寻常的破败、贫瘠、荒凉, 可是正是这样的意象却收到了比华美、富饶的意象更能打动人心的效果, 这样的甘于奉献、牺牲, 让哪一个怀春的女子不为之所动?这样的情感意象表达不光感动了尤丽亚, 其实也感动了所有读这首诗的人。

《鹊桥仙》是一首以牵牛与织女为题材的作品, “纤云”、“飞星”这两个物象在词作者眼里一开始就具有人情味儿, 纤云弄巧为的是展示织女织造云锦的巧手, 飞星也为传递他们的离愁别恨而飞驰长空。接下来的相会场面更是惊心动魄-“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 在盈盈的银河之畔相会了。“金风玉露”代表冰清玉洁, 在这样的背景下, 高尚纯洁的爱情自然胜过人间无数。“柔情似水”, 那如水一般斩割不断的柔情, 在一年一度只此一次的七夕相聚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只好把心头的相思愁绪化作一掬清泪洒在这迢迢银河里。“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作为结句, 使全篇为之一振, 是它把凄凄艾艾的别情点化到神奇高尚的精神境界。

《雨霖铃》是“失意无俚, 流连坊曲”的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的惜别之作。诗歌开始就用“寒蝉”、“骤雨”、送别的“长亭”等意象来渲染了一个清冷萧瑟的送别之秋。“留恋处, 兰舟催发”, 是实话实说, 却也是以精练之笔刻画了留恋与催发的矛盾, 多么想与心上人再呆一会儿, 可恼人的催促不时在耳边响起。于是就有后面的非常经典的动作意象“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 使人身临其境也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后来有很多的写离情的句子都不及这句的掷地有声。尔后的“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又对离别加以着色, 使得广阔辽远的空间都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 也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离愁别绪。词的下片有可与东坡相与争胜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据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 有幕士善歌, 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 (执) 铜琵琶, 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这三个名词三个意象, 构筑了一个这样优美的意境: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气氛之凄清, 风景之清幽, 离愁之绵邈, 全再现于画面之中。

《一剪梅》也是相思怀人之作, 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有两个意象“香残的红藕”、“玉簟”, 表明了季节, 烘托了心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感觉, 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独上”二字含义颇丰, 点明了处境也揭示了离情。“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一句中“雁”、“月”是古人常用的意象, 鸿雁传书, 凭月抒怀, 词人在这里同样也是望断天涯, 神驰象外, 她也是盼云中锦书以至于望穿秋水。下片的“花自飘零水自流”, 写的是落花流水之景, 而所喻的则是人生、年华、爱情等, 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句写自己的愁苦之时, 还推己及人, 可见两心之相印, 足以证明双方爱之笃, 情之深。也正因如此, 人各两地, 心笼深愁, 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 而是“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了。

《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 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 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 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 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 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 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 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 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 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 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 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 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 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 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 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 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 有风吹过, 摆动一下枝叶, 相互致意, 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 是心灵的契合, 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 两棵坚毅的树, 两个新鲜的生命, 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 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 开着红硕的花朵, 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 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把优美的爱情诗歌选进中专语文教材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作为文化遗产或文化传承中的精华, 当代中专生理应汲取, 而不是回避。中专生心理、生理虽未完全成熟, 但对于越来越低龄化的“早恋”现象的耳闻目睹, 使得他们早就认识接触到这类个人情感的敏感话题。为避免社会不良文化、庸俗文化对他们的误导、诱惑, 语文学科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肩负倡导健康、高尚的情感的使命, 通过文学艺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心灵世界的豁达与开阔, 人类情感世界的美好与高尚。

摘要:诗歌是靠意象说话的, 诗歌的语言就是意象的语言。本文试通过对中专教材中的五首爱情诗歌意象的赏析, 汲取人类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中的精华, 抵御社会不良文化、庸俗文化, 完成语文学科倡导健康、高尚情感的使命。

关键词:爱情诗,意象赏析

参考文献

[1] 中专语文教材第一、三、四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中专语文教材第一、三、四册教学参考[M].语文出版社.

[3] 裴多菲的爱情与爱情诗[J].名作欣赏, 2000,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癌痛的治疗体会下一篇: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护理要点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