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论文提纲

2022-08-31

论文题目: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的带动下新就业形态规模开始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就业形态概念,2017年底我国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约7000万人,2020年十四五规划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就业形态发展,2021年3月11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灵活就业已涉及2亿多人,并强调给其社保补贴,提供基本权利保障。黑龙江省政府报告提出要努力稳就业、增加新就业,截止2017年末黑龙江省毕业大学生创业人数增至5963人,参与并带动就业人数18221人,2018年全省灵活就业人员达200.3万人;2021年黑龙江省政府报告指出为加快灵活就业,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68个,省级创新平台1161个。新就业形态提供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对提高黑龙江省就业率和稳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黑龙江省在扶持新就业形态方面积极跟随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在出台公共政策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对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也提出了要求和挑战。因此以黑龙江省省情为背景,从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入手,分析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现状及实施效果、问题和成因,提出扶持黑龙江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对策建议,从而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新就业形态是一种依赖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平台、通讯技术,集中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的新型就业模式。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与制定实施公共政策是不可分割的,通过运用凯恩斯充分就业理论、威茨曼分享经济理论、布凯南公共选择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相关研究方法,分别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其他政策入手将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出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共性问题、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特殊问题以及公共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在研究发达地区北上广扶持新就业形态的公共政策后找出有利于黑龙江省发展新就业的公共政策经验借鉴。由此提出针对共性问题、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特殊问题以及公共政策实施中问题的三大对策建议,最后制定出适合于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推动黑龙江省新就业形态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新就业形态;公共政策;平台经济

学科专业:行政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2 扶持新就业形态的公共政策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就业形态概念及特征

2.1.2 公共政策定义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凯恩斯充分就业理论

2.2.2 威茨曼分享经济理论

2.2.3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现状及实施效果

3.1 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实施现状

3.1.1 财政政策实施现状

3.1.2 税收政策实施现状

3.1.3 金融政策实施现状

3.1.4 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现状

3.1.5 其他政策实施现状

3.2 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实施效果

3.2.1 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3.2.2 税收政策实施效果

3.2.3 金融政策实施效果

3.2.4 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3.2.5 其他政策实施效果

3.3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实施问题及原因

4.1 新就业形态中的问题及政策扶持问题

4.1.1 新就业形态中的共性问题

4.1.2 新就业形态中的特殊问题

4.1.3 新就业形态发展中的公共政策实施问题

4.2 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及公共政策实施中的问题成因

4.2.1 共性问题的成因

4.2.2 特殊问题的成因

4.2.3 公共政策实施中的问题成因

4.3 本章小结

5 发达地区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与经验借鉴

5.1 北京市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经验

5.1.1 多项政策扶持双创企业

5.1.2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

5.1.3 对自主创业者加强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5.2 上海市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经验

5.2.1 搭建新消费业态发展平台

5.2.2 加大区县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5.2.3 对小时工等新就业形态组织给予政策支持

5.3 广东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经验

5.3.1 扶持建设农村电商“1+N”政策体系

5.3.2 积极开展对困难企业转岗培训就业政策

5.3.3 广东省新就业形态人员养老保险新政策

5.4 发达地区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经验借鉴

5.4.1 北京市创业政策与新就业形态结合融洽

5.4.2 上海市实施新就业形态综合的公共服务政策

5.4.3 广东省构建完善电商平台政策体系

5.5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对策建议

6.1 新就业形态中的共性问题对策建议

6.1.1 建立适应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劳动保障制度

6.1.2 完善劳动法律体系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

6.1.3 健全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社保制度

6.2 新就业形态中的特殊问题对策建议

6.2.1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6.2.2 创新社保制度设计

6.2.3 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配套政策

6.3 扶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公共政策实施问题对策建议

6.3.1 政府对新就业形态联合监管

6.3.2 建设长期发展的制度体系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新企业财务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