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京唐炼铁部范文

2022-06-24

第一篇:首钢京唐炼铁部范文

首钢京唐公司应届毕业生招聘启事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现拟招聘2014届应届硕士、本科毕业生,具体要求如下:

一、招聘对象

国家全日制98

5、211高等院校应届硕士、本科(统招统分)初次就业的毕业生,以研究生为主。

二、招聘专业

冶金机械、动力机械、流体机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控制工程、 电器及自动化、电机与电气、检测技术与仪器、冶金工程、金属材料、金属压力加工、轧钢自动化(重点实验室)、热能动力工程。

三、应聘条件

1.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规违纪等不良记录;

2.身体健康,视力体型正常,性格开朗,不怕吃苦,乐于奉献;

3.认同首钢京唐企业文化,愿意与京唐公司共同发展;

4.学习成绩良好,毕业时能获得国家认可的就业报到证、毕业证和学位证;

5中共党员、学生干部同等条件优先。

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生,需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CET6)考试(成绩在425分以上),统招统分大学本科毕业生,需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CET4)考试(成绩在425分以上),计算机应通过国家二级。

五、报名面试时间:

拟定于2014年3月16日下午1:00辽科大校院二号楼D区208进行现场面试。

六、联系人:翟金永,电话:15832553975。

首钢京唐公司人力资源部二〇一四年三月十四日

第二篇:金色的九月----首钢伊钢炼铁生产进步纪实

金色的九月

----首钢伊钢炼铁生产进步纪实

秋日胜春朝,九月一个金色收获的季节!首钢伊钢炼铁厂的两座高炉,伴随着伊犁河谷漫山遍野的果林、庄稼,共同庆祝着丰收的金色九月!!!

来到这,莫须有的感觉它像一只“沉睡百年的雄狮”;但是,现在它崛起了,并塑造了史上最强大最振奋人心的队伍;拥有铁一般的精神,钢一般的意志;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丰收的九月炼铁人脸上都洋溢喜悦,满怀激情,载歌载舞,且歌且行。

8月29日,在炼铁厂写给1#高炉的贺信中这样描述:“2011年8月28日是一个炼铁厂全体员工值得纪念、值得欢

##庆的日子,炼铁1高炉日产530.33吨,2炉日产1007.68吨,全天双炉出铁量达到1538.01吨,同一天打破首钢伊犁炼铁厂1炉及总产两项历史日产纪录。而这一天仅仅是1炉中修复产的第三天。绽放的礼花、清脆的鞭炮迸放着炼铁厂全体员工无法掩饰的愉快情怀!”慷慨激昂的文字,振奋人心的数字,字字在目,句句在心。这里都凝聚着炼铁人的心血;流淌着炼铁人的汗水;绽放着炼铁人的激情与信心。

首战告捷,炼铁人并没有停下突飞猛进的步伐,9月2日,1#高炉生铁产量达到了562.85吨,利用系数达到了

##3.14t/m3日。达到了首钢伊钢炼铁人为之奋斗了五年多“超三”的高度。9月18日1#高炉再次刷新纪录,创造了日产584.69吨的好成绩。与此同时,2#高炉不甘示弱,努力克服风机能力严重不足的极大压力,9月20日,日产生铁1021.82吨,刷新历史最好成绩。当出铁口迸射出白亮耀眼的铁芯,铁芯四溅,顷刻间炽热的铁水汩汩流淌,灿烂的笑容洋溢在炼铁人黝黑的脸上。欢呼声、喝彩声伴蔓延在整个炼铁厂久久回荡。最终以1#高炉月产15180.30吨、2#高炉月产27761.85吨、合计月产42942.15吨三项历史记录为九月的丰收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胜不骄,败不馁”炼铁人知难而上,不怕艰苦,团结拼搏,努力奋战,九月份2#高炉的产量已经超过了2011年上半年的平均月产量,可以做如下比方,中修后的炼铁相当于在上半年基础上增加了一座179m3高炉的产能,其经济效益是可想而知的。

破茧成蝶,展示全新姿态。九月,环保效益齐抓共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全月完成干焦比522公斤/吨铁,煤比76公斤/吨铁,综合焦比583公斤,与上半年平均水平比较,干焦比下降181公斤/吨铁,煤比上升66公斤/吨铁,综合焦比下降127公斤/吨铁。与上半年平均水平相比,全月燃料结余一项就为企业创效超过一千万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炼铁厂纵览各个角度都取的了优异的成绩。产量上去了,质量更要保证,九月份,炼铁厂生铁合格率破天荒的达到了98.6%。比上半年平均水平足足高出了23个百分点,得到了各级用户的赞扬。“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以炼铁厂管理人员的带领下,以两座高炉为中心切实抓好生产管理,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炼铁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炼铁人满怀理想和信念,坚持发扬钢铁般的精神,昂首阔步,扬帆起航,朝着胜利的曙光去追逐。

第三篇:炼铁部本周工作总结11.27

炼铁部工程周总结(11月27日)

土建部分:

1,空压机站开槽打垫层完

2,一号主控楼砌砖结束

3,1#矿槽料仓竖壁施工结束

4,1#2#循环水泵房池壁砼浇筑完成

5,GZ4转运站绑筋完成

6,2#矿槽斜壁完成1/2

7,2#高炉基础框架完成

8,喷煤主厂房基础完成1/3

9,鼓风机站2#设备基础施工完,10,冲渣泵房水池开始挖掘

11,2#烟囱主体施工完

钢结构部分:

1,2#热风炉炉壳安装至第九代

2,旋风除尘框架 安装4/5

3,热风炉管道框架安装4/5

4,热风炉烟道阀安装完毕

5,2#高炉炉壳组对完第三代,

6,1#高炉冷却壁安装第十代完

房柱子完毕

下周工作计划

土建部分:

1,2#高炉炉底平台砼浇筑完成 2,1#主控楼第一层砌筑施工完成 3,1#矿槽8-12轴19.46平台施工完成 4,喷煤主厂房基础施工完成 5,2#矿槽8-12轴料仓支柱砼完成 6,1#高炉南出铁场砼浇筑完 7,1#东出铁场梁钢筋绑扎完

8,风机中控室二层施工完,三层脚手架搭设 9,冲渣泵房冒梁砼施工完

10,1#循环水泵房设备基础钢筋绑扎完,具备打灰条件 11,2#胶带机通廊传动室钢筋绑扎完成,GZ4基础施工完

钢结构部分:

1,1#高炉11—13层铸钢冷却壁安装

2,1#高炉热风炉煤气主管安装

3,1#高炉热风炉冷风主管安装

4,1#高炉旋风除尘安装三层平台

5,2#高炉热风炉炉柱子及炉箅子安装

6,1#高炉热风炉炉壳第9-11带安装

7,2#高炉炉壳第2,3带安装,4,5带拼装

第四篇:首钢迁移

首钢迁移:日照还是唐山?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夜晚——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山东日照和河北唐山难以抑制各自的隐秘喜悦。按照北京曾经的承诺,首钢这艘钢铁航母将驶离首都,迁移至传闻中的东部沿海地区。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黎明——北京申奥成功后仅10个小时,首钢党委紧急开会,重新研究首钢在十五期间的环保规划。尽管此前首钢总经理罗冰生曾多次宣称从未将整体搬家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他们的外宣处处长也强调说,个别工艺落后、效益较差的集团所属企业的迁移“与申奥没有任何关系”,但7月14日的这次会议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奥运会给首钢带来的压力。

首钢一向不愿将自己的环保问题、迁移问题与北京申奥联系起来,他们认为,“这种联系无形中把首钢注重环保的形象抹杀了。”然而就是他们,在去年11月30日将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奥运知识的《奥林匹克百科全书》赠送给北京奥申委,意味深长。

首钢一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边对外界说:关于搬迁的事,迄今为止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他们不想离开北京,”唐山一位官员话中有话,“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不惜代价兴办那些效益不好的非钢产业。他们可以在奥运会期间停产检修嘛。”

有人警告首钢——在迁移问题上,坚持意味着失败。

日照的李耀刚与唐山的张建忠,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对本报记者说了同样一句话:全球所有的大型钢铁厂,都是建在海边。李是日照市原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为了争取首钢迁移到日照,他整整跑了十年,他的日照大办钢铁之梦一直未泯,已酝酿筹划的由首钢及外资在日照兴建年产500万吨的日照大钢项目,刚郑重写进了当地的“十五”计划。而作为唐山钢铁集团总经理秘书的张建忠似乎超脱许多,不过,对于前不久首钢与唐钢联合重组的失败,他面朝大海,一声长叹。

日照与唐山,当年都曾经参与对宝钢项目选址的争夺。后来,宝钢花落上海,但这两座沿海城市在中国高层“要再建三到四个宝钢”的鼓动下,一直跃跃欲试。再后来,当这个恢弘的计划偃旗息鼓,它们共同的希望便是等待首钢搬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首都或者内陆城市建有如此庞大的钢铁厂。”李耀刚说。

日照:渴望首钢搬迁过来

多年来,日照人重复着一句话——首钢要来了。但首钢一直没来。

日照营建大钢铁的项目设想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项目单位为山东省冶金总公司“大钢办”。据“大钢办”有关资料表明,日照钢铁厂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150万吨,二期达到300万吨,三期最终达到500万吨钢的建设规模。一期工程计划生产143万吨大型钢材,其中H型钢123万吨,重轨20万吨。对于后两期,当时的想法是“视市场情况,产品以薄板和宽厚板为主”,这一方案虽然没有将宝钢项目争到手,但日照矢志不渝,

项目终于在1993年获得国务院认可。

“大钢办”的项目报告列举了四条“建设必要性”:一是日照具备建设500万吨钢铁厂的条件;二是有助于实现在2000年全国计划内产钢1.2亿吨的目标;三是该项目选用当今世界先进的钢铁生产短流程工艺,即熔融还原炼铁—转炉炼钢—连铸—轧钢,可直接使用煤炭来炼铁,不需要建焦炉,污水经处理达标后为含盐清水,排入大海,污染很小,且占地少,成本底,对改进我国传统工艺将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四是对山东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

山东对钢铁的年需求量为1000多万吨,但包括莱钢、济钢两大省内主力钢厂在内,生产总量也不足500万吨。另外,山东钢铁产业一直缺少高档拳头产品,日照大钢项目显然是该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的产物。

在大钢项目对外招商的同时,山东方面端出了一个飘荡着天才气息的构想——邀请因为污染问题而被首都市民“千夫所指”的首钢迁移至日照。

九十年代初,首钢被扩张热情裹胁,曾有在山东济宁建设“齐鲁钢铁厂”的打算,意欲在兼并济宁钢铁厂的基础上扩建。但在此后,“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舆论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首钢焦头烂额,扩建不成,生存地位却受到了挑战。当时,国家开始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大规模扩张受到制约,而中央政府对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功能也有了明确定位,首都显然不适宜再扩大钢铁工业。由于首钢自身盲目兼并、盲目投资铺新摊子、盲目增加人员,资金一度陷入严重困难境地。要求首钢迁出北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占据压倒优势。这给了日照巨大的想象空间。

日照的环境容量巨大。按照最初的设计,该厂拟建在石臼镇万平口,厂区工程地质为强风化花岗岩和滨海沉积沙土,是建厂的理想地基。厂区占地绝大部分是沿海滩涂薄地,村庄搬迁很少。厂址与日照港和兖石铁路终点石臼站相毗邻,紧靠204国道,海陆运输条件十分优越。尤其是日照常年不冻的天然深水良港,对于以吃进口矿石为主的钢铁厂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日照市兼有内陆和海洋气候,年均降水917mm,是中国北方雨量最多地区之一,总库容2.7亿立方米的日照水库和付疃河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3100万立方米),足以保障钢厂以及日照市的用水。此外,山东是独立电网,对钢铁厂的供电有绝对保证。

李耀刚说,日照具有建设临港大工业的最好条件。具体而言,日照当时的盘算更像是一种联合投资行为——山东和首钢陆续限制各自的产量,联合外资成立一家“高精洁效”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可替代进口的汽车用板等技术含量高的钢材。

对于这一切,首钢现任总经理罗冰生基本给予了全盘否定。但事实是,山东省有关部门、日照市与首钢的洽谈曾十分密切,“大钢办”便是与首钢接洽的“全职部门”。

然而事情发展到今天,似乎已变成了日照市的一厢情愿。作为被国务院正式确立的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大钢项目对于还带着“沿海欠发达地区”帽子的日照意义不言而喻——它将使这座还在吸食着土地养分的农业城市彻底转型为大工业城市,从而与大陆桥另一端的

荷兰鹿特丹遥相呼应,进而带动淮海与陇海经济带的真正起飞。

对大项目的渴望还缘于日照财政的囊中羞涩——本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正值日照党政首脑赴胶东半岛考察学习归来,当谈及本地财政一年一个亿的收入还不及胶东一个县的时候,尴尬之情溢于言表。尴尬之后的反思是:日照近年来在水利、港口、公路、铁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较大,但在工业投入方面多有不足,制造业含金量偏低,致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微弱,对日照财政的回报自然捉襟见肘。“我们无法逾越工业化阶段,”李耀刚说,“没有大项目,桥头堡就是形同虚设,第三产业就没有支撑,日照的发展就会徘徊不前。”

而假如大钢项目开建,按照最初的测算,一期工程投资估算即为157.31亿元,其中基建投资123.12亿元,涨价预备金17.44亿元,建设期利息16.75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67%。而如果首钢搬迁,同样需要数百亿元的投入。如此天文数字的投入,怎不令一个发展中城市怦然心动。

尽管当今首钢高层一再冷淡日照,但日照市政府一位官员表示,“十五”期间要积极推进临海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做好大钢厂等项目的前期工作。”“首钢能来是事半功倍,首钢不来,日照仍有建设大钢项目的必要性。”由此可见,无论首钢是否迁移,日照大钢项目仍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不过,”李耀刚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将根据产业形势变化适当调整工艺及产品方案。”

也有人对日照的决策大惑不解,甚至不以为然——对大项目的暴饮暴食可能导致对理性的僭越。日照美丽、安谧、疏朗,是一个可以出售新鲜空气的地方,上马大工业项目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定位必然存在冲突,其“生态市”的建设目标将受到严峻考验。对于日照这座年轻的城市而言,建设大钢厂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虽然这是最显著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耐心或者勇气的问题,更是一个发展理念的问题。当所有设计师都加入到精密设计、强力控制、终端结果高于一切的竞技之中,要当心工业化像一次拆毁艺术品的过程一样消灭城市的理想。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首钢迁往日照,应该会做到双赢。

唐山:更能吸引首钢?

随着首钢烧结厂将迁往河北唐山迁安矿山的消息传出,一个看起来比迁址日照更具可操作性的构想——把首钢上游企业迁往唐山——似乎有可能变成现实。

最早提出这个想法的,是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环保活动家梁从诫先生等一批知名人士。他们建议,用15-20年的时间,将首钢的炼铁、炼钢、炼焦、烧结和轧钢这几个污染、耗能、耗水最严重的上游企业逐步迁至唐山京唐港地区。1997年,梁将这个方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向政府提出,得到的只是当时的冶金部含糊其词的答复。

据梁先生估算,上游企业只涉及首钢在京职工总数的30%左右,涉及资产约占首钢400亿总资产的一半,从总体而言牵动面较小。当时北京市正在与唐山市共同投资开发建设京唐港,在京唐港的后方陆域有150平方公里滩涂,具备建设大型钢铁项目的经济地理资

源优势。而且此地距北京较近,便于首钢公司直接管理。作为北京市参与投资开发地区,企业资产和财务收入将可以继续归属北京市。另外,国家计委、交通部、冶金部和首钢正在京唐港兴建曹妃甸20万吨矿石中转码头,接卸首钢所需进口矿石,如果将首钢上游企业迁入,矿石可直接由码头进厂,同时就近使用唐山地区其它原料和能源,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京唐港海边滩涂地价低廉,首钢搬迁时可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差增值,降低成本;上游企业迁出后,首钢周边地区环境状况将显著改善,可使土地、房产大幅增值,首钢将从中长久受益,但是这些设想中的利润与荣耀却不足以唤起首钢重新创业的激情。

正当首钢迁往京唐港的设想渐渐沦为酒会谈资,业内开始出现一种强烈呼声——要求京津冀钢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另一种迁移方式浮出水面。

京津冀地区本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协作区。该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结构性矛盾在全国最为突出。据了解,全国共有1500多家钢铁企业,京津冀有150多家,年生产能力近2640万吨;全国产钢超过50万吨的钢铁企业共有46家,京津冀有11家。但京津冀钢铁产品的结构极不合理。除天津市年产80万吨钢管及金属制品还属特色产品之外,三省市多数产品雷同,高技术含量的板带产品极少。据国家冶金工业局统计,京津冀建筑钢材产量是消费量的3.26倍,北京高达5.82倍,而板材产量仅为消费量的40%。邯钢薄板连铸连轧生产线虽已投产,但对解决这一地区钢铁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是杯水车薪。近年来,整个京津冀地区的钢铁企业开工率不足70%,设备利用率较低。

唐钢董事长、总经理王天义说,京津冀地区的钢铁企业长期以来互相争夺矿产、水资源、项目和市场,互相压价,恶性竞争。专家指出,只有对京津冀地区钢铁企业进行跨省市组织结构调整,整个地区的钢铁业才能统一规划,统一发展,进而根除重复建设和解决结构性矛盾。

2000年初,国家有关部门曾经提出京津冀钢铁业调整方案:组建华北(京津冀)钢铁集团公司,三省市政府作为股东,把各自的钢铁企业资产划入集团,企业所得税按比例分成。

首钢与唐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由此发生。双方达成的共识是:钢铁业调整应分步实施,逐步扩大,以企业行为为主,首先实现首钢和唐钢的联合,之后可待机与河北、天津乃至华北地区其它省份的同类企业进行联合。

首钢与唐钢的产品几乎全是普通建筑钢材,双方联合之后可解决两钢之间的重复建设问题,促进合理的产业分工。联合后,首钢便可以将部分设备迁往唐山,使唐山向千万吨钢铁基地迈进,同时满足了对首钢环境治理的特殊要求。

去年初,罗冰生在全景网络参与网上路演时说:“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来看,面向21世纪进行钢铁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是大势所趋,华北、东北、西南、华中地区的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是必要的。”唐钢总经理秘书张建忠对本报记者说,唐钢本来发展很好,但唐山非常适合发展大钢铁,业界也一直流传着“南宝钢,北冀东(唐山)”的说法,“我们欢迎首钢来,”张建忠说,“一旦首钢唐钢联合,不仅对首钢有好处,对河北省也有好处。”

唐钢在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中名列第九,利润自1996年以来一直位居第四,地处中国三大铁矿带之一的冀东地区,有举世闻名的开滦煤矿和中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穿境而过的京山大秦铁路直抵亚洲最大的资源输出港秦皇岛和新兴的京唐港。如此优越条件,为山东日照所望尘莫及。而自然禀赋也唤起了唐山这座城市对于中国钢铁工业的使命感,早有建设500万吨大钢铁的计划。与首钢的联合有可能使唐山不战而胜。

然而,两钢宏大的重组计划最终的结局是——搁浅。使命变成了游戏。

唐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天义曾经如此设计:“如果首钢主力钢铁生产设备迁至唐山,唐山将形成800万吨钢和600万吨薄板的年生产能力,将促使唐钢改变以建筑钢材为主的产品结构。如果再将首钢一炼铁厂和线材轧机迁至河北宣化钢铁公司,宣钢也将起死回生。”

但是罗冰生的想法与王天义是不同的。按罗冰生的初衷,两钢联合后应将集团总部和技术开发中心设在北京,利用北京的人才和区位优势实现产学研结合,由集团统一规划、统一销售,集中资金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北京方面联合之后将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轧钢精品,而唐山则集中精力发展钢铁产业。

罗冰生的意图非常明显——将指挥权和决策权划归首钢,只把生产权留归唐钢。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直接导致两钢联合失败。张建忠感慨地说:在中国搞实质性的跨区域联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谁来挑头,谁当主角,以及合并后税收归谁的问题。显然,在目前格局下,区域经济思想不可能取代行政区划经济。

据悉,就在双方拍拖之时,河北省五家钢铁企业以唐钢为核心实施了闪电重组,但是,合并之后的税收是归唐钢还是继续划归各地方财政,依然是一个重大障碍。省内联合尚有利益分配之争,遑论跨省市。

如今,有意迁往唐山迁安的首钢烧结厂,与唐钢无关。那是首钢的矿山基地。首钢和唐钢不是死敌。“我们关系很好,”张建忠说,“来与不来,我们都很坦然。”唐山的神经犹如钢丝制造,它是中国工业重镇,不会像其它一些地方,在首钢面前双膝会忍不住有些发软。

但是罗冰生多次说过,首钢要在京津冀地区、环渤海地区进一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他说,发达国家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早已走在我们的前头,时不我待。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经济割据的巨大危害。没有人反对重组与联合,但是如今没有人主动去重组联合。那些失败的案例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无情地伤害着我们,更伤害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首钢实习报告

北京首钢参观实习报告

6月28号到7月2号我们到北京首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

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测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揭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获得了巨大发展。从1979年开始,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改革。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1981年到1995年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承包制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首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二号高炉综合采用37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通过购买国外二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建设了第二炼钢厂、第三炼钢厂、第二线材厂、第三线材厂、中厚板厂、3万立方米制氧机、自备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使首钢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到824万吨,列当年全国第一位;同时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1979年到2003年,首钢集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资产总额从21.4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增长28.1倍;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加到479亿元,增长29.8倍。2003年首钢集团实现利润10.3亿元,社会贡献总额82.5亿元,工业增加值70亿元;集团在职职工13.51万人。

首钢整个厂区规模宏大,绿树成荫。不愧为连续 20年评为花园式的企业

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首钢NEC的小礼堂,进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后,由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解了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前景和首钢NEC有限公司概况,其中先后具体介绍了器件的发展史、集成电路的发展史、半导体行业的特点、工艺流程、设计流程,以及SGNEC的定位与相关生产规模等情况。

IC产业是基础产业,是其他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具有核心的作用,而且应用广泛,同时它也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规模化,具有战略性地位的高科技产业,越来越重视高度分工与共赢协作的精神。近些年来,IC产业遵从摩尔定律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鼓励和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首钢总公司和NEC电子株式会社于1991年12月31日合资兴建了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SGNEC),从事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的半导体企业,致力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包括完整的生产线――晶圆制造和IC封装)和销售的生产厂商,是首钢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公司总投资580.5亿日元,注册资金207.5亿日元,首钢总公司和NEC电子株式会社分别拥有49.7%和50.3%的股份。目前,SGNEC的扩散生产线工艺技术水平是6英寸、0.35um,生产能力为月投135000片,组装线生产能力为年产8000万块集成电路,其主要产品有线性电路、遥控电路、微处理器、显示驱动电路、通用LIC等,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程控和家电等相关领域,同时可接受客户的Foundry产品委托加工业务。公司以“协力·敬业·创新·领先,振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为宗旨,以一贯生产、服务客户为特色,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生产体系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也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标志性企业之一。

通过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我们一方面回顾了集成电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对首钢日电的生产规模、企业文化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随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第一次亲身参观了SGNEC的后序工艺生产车间,以往只是在上课期间通过视频观看了集成电路的生产过程,这次的实践参观使我们心中的兴奋溢于言表。

由于IC的集成度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工艺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前后各道工序对生产环境要求更加苛刻,其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气压、静电防护各种情况均有严格的控制。

为了减少尘土颗粒被带入车间,在正式踏入后序工艺生产车间前,我们都穿上了专门的鞋套胶袋。透过走道窗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厂房和身着“兔子服”的工人,在密闭的工作间,大多数IC后序工艺的生产都是靠机械手完成,工作人员只是起到辅助操作和监控的作用。每间工作间门口都有严格的净化和除静电设施,防止把污染源带入生产线,以及静电对器件的瞬间击穿,保证产品的质量、性能,提高器件产品成品率。接着,我们看到了封装生产线,主要是树脂材料的封装。环氧树脂的包裹,一方面起到防尘、防潮、防光线直射的作用,另一方面使芯片抗机械碰撞能力增强,同时封装把内部引线引出到外部管脚,便于连接和应用。

在SGNEC后序工艺生产车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引人注目的的海报“一目了然”,通过向工作人员的询问,我们才明白其中的奥秘:在集成电路版图的设计中,最忌讳的是“一目了然”版图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产品的专利不被模仿和抄袭;另一方面,由于集成电路是高新技术产业,毫无意义的模仿和抄袭只会限制集成电路的发展,只有以创新的理念融入到研发的产品中,才能促进集成电路快速健康发展。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都能看到整洁干净的车间、纤尘不染的设备、认真负责的工人,自始至终都能感受到企业的特色文化,细致严谨的工作气氛、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科学认真的工作作风。不可否认,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用他们的工作的态度与作风于我们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使我们能够适应目前集成电路人才的需求。

这次参观,由于集成电路生产自身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远距离的参观,不能进一步向技术工人请教和学习而感到遗憾,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十分圆满。

通过本次微电子校外认识参观实习,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微电子专业的认知和理解,回顾了基础理论知识,激发了我们大家对微电子专业的兴趣,促进了大家学习专业知识的自主能动性。同时,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对IC芯片制造工艺的过程,有关原理以及设备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际,并且对目前微电子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专业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参观的是首钢炼铁厂三高炉,炼铁厂与炼钢厂有一定的距离。炼铁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从自然形态——矿石等含铁化合物还原出来的过程。炼铁生产设备是高炉,高炉生产所得的冶炼产品是生铁,副产品是炉渣、煤气和炉尘。首钢三高炉约有200立方米,远远就能看到。

从三高炉出来沿途参观首钢环保项目,经过改造后的工业循环水池——首钢群明湖,这也是首钢风景最秀丽的地方,湖上横跨着石桥和中式建筑,远方石景山依稀可见。

接下来参观点是炼钢厂。在飞转的滚轴上运送着火红的钢胚,经过一道道加工闸门,最后打包为成品,这个过程仅需十几分钟。在诺大的全自动化的生产空间,只能看到几位工人在作业。 站在炼钢厂的参观间,可以平视转炉里的红红火苗。随着巨大的转炉慢慢移动、慢慢倾斜,一个大空罐从空中慢慢地凑了上来对准炉包的出口,红红的钢水便从炉包中流出倒进了空罐中,在距转炉十几米远的参观间依然可以感到丝丝热浪。据介绍,炼钢炉有1600度的高温,钢水发出巨大能量和光芒,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最后参观的是轧钢车间的高速线材厂,观看了钢铁产品轧制的过程。轧制的工序首先要经过上料、加热,然后进行了粗轧、剪切、精轧、夹送吐丝,最后打捆、称重,送至成本垛放到发运。

通过到首钢来参观,亲自感受首钢悠久的历史,全面了解首钢今天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如今我们虽然是钢铁大国可还不是钢铁强国,首钢曹妃甸的新钢厂2010年的建成投产或许会是中国钢铁整合发展的契机。

钢铁厂实习报告

本月11日至于18日,经分厂安排我到*钢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我通过本次学习,开拓了视野,看到了*钢的先进设备,和先进的操作技术,对比差距,更增加了努力工作的决心。

从大的方面来看,整个钢厂就像是一部运转的庞大机器,每个工序,每个岗位,每位职工都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因为每一个要求都不变的,所以每个职工和岗位都看不到慌乱,只能感到一切都在按照程序来运行。

此次*钢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先进的设备,和复杂的工艺程序,而是*钢对于制度的严肃性和工人们一丝不苟的执行力。在*钢的工作现场里没有什么监督工,也没有领导在现场盯着看,可是*钢的职工在工作时都是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因为其它别的原因而减少要求和降低标准。真正的做到了生产以产品质量和安全为主。

而相比我们的现场相对*钢来说就多了很多慌乱。我们的装入量老是在变,有时最多时一个班就变了三次,这对操作工稳定操作加大了很大的难度。*钢的温度相比我们控制的要好很多,因为他们是每一炉装铁时就把这一炉的铁水成分报到炉前,而且废钢的配比也相对合理,铁水成分能提前知道,可以通过计算加入量来控制温度,

另外,*钢的钢包烘烤也相当好,钢包温度一般都达到了七八百度钢水降温很少,所以*钢的出钢温度比我们要低二三十度,这对炉龄和钢包使用寿命也很有好处.

*钢的增碳是靠碳粉来增碳的,每一炉都在出钢前期一次性加入,然后才加合金。这样可以增加成分吸收的稳定性。*钢的供氧制度,他们的氧枪工作压力相对我们来说要小,据他们的技术员介绍,*钢为了减少喷溅和烟尘而降低了氧压,所以*钢氧枪是欠压工作的。而我们的氧压则是根据任务的多少而变化的,任务紧了氧压就高了,不用赶产量的时候氧压就调了下来,这样对操作工的稳定操作也很不好。

*钢的很多小的细节也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那就是从小见大,在好多的操作台上都有提示,小心操作,不要戴手套操作,防止水流到操作台上等等小提示.还有在现场好多地方都有标示此地方的照明或设备归谁管,如果有问题白天打什么电话,晚上打什么电话.在一些大型设备上还贴着此设备价值多少钱,操作时要注意.给人的感觉好像很人性化.

*钢与*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通过学习我们能学到很多知识,也开扩了我们的眼界.知不足而奋起,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为*钢的发展,为企业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诗歌的历史发展范文下一篇:天气预报准确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