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实践教育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中职德育实践教育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中职德育教师只有做到不忘教育初心才能更好的保障德育的质量和效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社会环境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师会受到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导致教育方向发生偏差。尤其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缺乏对文化修养教育的重视,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中职德育实践教育课堂教学论文 篇1:

“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我国更加重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形势下,我国“生本教育”理念开始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尤其是中职德育教学课堂中更是将其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就“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并分析了生本教育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实践策略,希望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生本理念;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

生本教育理念是由我国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创新和颠覆,在教育中它强调生命教育,坚持以生命为本的核心思想,尊重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的价值以及地位,这种教育理念适应了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途。

一、生本教育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教师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德育教学课堂中,可以《学习促进成功》一节,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将生本教育融入到德育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马云等成功人士是如何通过不断学习走向成功的,生动的画面展示可以直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向榜样看起,自觉进行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对中职教学内容感兴趣。

(二)有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

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堂往往是教师占主导,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工作,这种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会使整个课堂变得十分沉闷压抑,甚至部分教师在德育课堂中进行知识点的提问,更增加了几份压抑,为此,教师将生本理念贯彻在德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前的交流。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帮助学生更加激情饱满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

中职德育是一门注重实操性的学科,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知识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从而检验知识学习的成果。为此,在生本理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打破课堂的局限和束缚,组织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帮助交警维持道路秩序、去山区做义工等等,这些都十分适合中职德育教学,而且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感悟到劳动的美。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

中职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它主要是给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所以教学内容大多是倾向于技能学习和快速就业的,为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拉近知识与生活之前的距离,帮助学生将知识落实在行动中。比如在学习《维护社会秩序》一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社会中不遵守社会秩序行为的场景,比如行人乱穿马路、公共场合吸烟以及不按照正确车道行驶等现象,这些场景都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让学生在观察完这些场景后展开讨论,想一想这些场景对社会秩序产生的影响,在讨论中学生感受到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有更加深刻地感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一起为维护社会秩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就是各种牛皮广告,不仅影响城市市容,而且对环境造成了很多影响,学生可以加入“为城市洗澡”的活动中,一起清理城市小广告,给市民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中职德育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意识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培养规格。

(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学会人际交往》一课时,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后面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在课上给学生讲述关于历史上人际交往的小故事,比如晏子使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参与意识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在交际中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且给别人不会造成困扰。角色扮演的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就业。

(三)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中职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所以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中职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师的培养工作,给德育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有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提升中职德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素养。其次,德育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生活中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的监督,不做违法犯罪和破坏社会秩序的事情,加强自我约束,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德育教师要发挥学校文化对人的影响功能,和学校积极地沟通与交流,借助校媒体等平台积极地宣传德育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沐浴在阳光下健康地生长。另外,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学生也应该与教师积极地配合,从而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使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课堂更好地推进。比如在《树立正確的职业观》一课中,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对职业观并没有清晰地认识,为此,教师应该现身说法,通过描述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观念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职业观,掌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的方法。

结语: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又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关键内容,为此,中职教师必须意识到生本教育理念对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做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本教育理念将会在中职德育课堂被全面贯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培培.生本教育理念在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152-153.

[2]屈恩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如何体现“生本教育”理念[J].新课程(下),2015(07):200-201.

作者:莫静

中职德育实践教育课堂教学论文 篇2:

中职德育实践课堂教学回归教育初心的研究

摘要:中职德育教师只有做到不忘教育初心才能更好的保障德育的质量和效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社会环境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师会受到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导致教育方向发生偏差。尤其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缺乏对文化修养教育的重视,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中职德育实践课堂教学应回归教育初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实践课堂;教育初心;回归

一、中职德育实践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育形式化现象严重

中职德育实践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应该教什么,而作为学校,应该了解教师实际在教授哪些内容,学生实际都学习到了哪些内容,只有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才能使中职德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这种现象在公开课中的表现最为明显,部分教师为了丰富教学形式,显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采用即兴表演、模仿法庭辩论等形式进行教学。过多的采用这种形式,会导致学生只关注形式层面的内容,而忽略了实质性内容,这种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能够获取到的知识和接受到的教育则十分有限,导致中职德育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对信息技术应用不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教学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应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丰富教学方式,同时还可以将相关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多媒体的应用为例,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但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一味地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这样虽然可以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但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三)功利教育思想严重

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功利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会利用德育教育时间开展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没能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考试工具。

二、中职德育实践课堂教学回归教育初心的路径

(一)德育教师要回归德育教育的本質

每位教师在刚刚步入教育行业时,都会怀着一颗教书育人的初心,但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受功利教育思想的影响,逐渐变得更加浮躁,逐渐丧失教育的初心,将教育工作当做自己谋生的手段,进而使教育工作丧失了原有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学生的成绩则成为了教师工作业绩的体现,甚至会与教师的收入相挂钩,这使得很多教师会将功利主义作为教育的目标,丧失了自己原本的理想和初心,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德育教师首先要沉下心来,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德育教育的方法以及德育教育的内容。要抛弃浮躁心理,沉下心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要认清德育的重要性,将自己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中职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要加强对教材的应用

首先,德育教师不是德育教材的“复读机”,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复述教材内容。而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使教材更好的为德育教学服务,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这样可以拉近德育与学生之间的具体,使学生更加注重德育教育。也可以将社会中的典型案例融入到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论证,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针对物流专业学生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双11”快递分拣视频,这既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能引发学生对物流行业的深入思考,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物流行业“规范操作”“及时准确”等职业道德要求加深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自觉分析问题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既能使学生更加明辨是非,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做事的尺度,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功利教育思想会德育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教师的教学偏离了初心。作为德育教师,要始终秉持教育的初心,将自身的关注点集中在教学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慧敏.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A]..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厚植弘扬师德风尚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成果汇编(2019)[C].:,2019:3.

[2]张番红.坚守初心使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J].甘肃教育,2019,(21):12-13.

作者:曹剑鑫

中职德育实践教育课堂教学论文 篇3:

以人为本,推进中职德育创新

摘 要: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是中职德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本文在阐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的基础上,就中职德育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的必要性及如何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开展中职德育创新的现实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德育;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7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中职学校是青少年学生聚集的地方,担负着既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又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特殊使命。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创新中职德育,提高以德育人的实效性,对于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探索中职德育创新之路,是一个值得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新课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应是中职德育创新的主题

1.主体性的概念。

主体性概念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上升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即标志着人成为主体的根本属性或性质,它是相对于客体的客观性而言。质言之,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所具有的主动态势、能动作用、积极态度和支配地位。当一定的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获得并实现了这种功能属性时,则成为这一对象的主体,对象则相应地成为其客体。反之,人在一定对象面前丧失了这种功能属性时,则相应地失去其主体地位。

2.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是中职德育创新的要求。

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一定文化、能动性、个性化的人,同时也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但是,传统中职德育教学既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教师的主体性。一方面,中职德育起点的设置整齐划一,脱离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知识和意识发展水平;无视学生的需要,一味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忽视实践活动,学生掌握的道德规范由于缺乏中介,不能有效地内化为道德信念,更谈不上外化为行为,造成知行脱节。中职生成为社会要求的被动接受器,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传统中职德育教学并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由于教师以书本、课堂为中心,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机械地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社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只注重德育内容的传授,不能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而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德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是由教师的主体性缺乏,即被动应付。由此可见,传统中职德育教学由于缺乏主体性理论指导,其效果受到限制。

3.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是中职德育创新的目的。

时代越向前发展,越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发展“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主体性、发展性的现代中职德育成为时代和人的发展之必然要求。因此,中职德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作为其创新的主题,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题做文章,把中职生从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使中职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起来。中职德育创新必须以主体发展性发展为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中职生发展为目标,让中职德育成为中职生个性形成、精神培养、德性塑造、人格提升的有力保障。中职德育过程必须尊重和开发中职生的主体性,使中职生主动认可教育目标,接受教育内容和要求,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加以内化,通过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使中职生对提高和完善自我道德水平和境界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把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自我努力以提高自我道德境界变成自主的活动,以实现中职教育目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的中职德育创新模式的构思

为了使中职德育融入主体,有效促进主体发展,我们在构建主体性发展为特征的中职德育模式中,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

1. 切入主体的人生课题。

社会的价值导向是确立学校德育目标的客观依据。因此,中职德育目标设定也必须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为基础,与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相协调,服从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品德教育,培养有较高品德修养的社会主义技能型劳动者是中职德育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中职生所面临的人生课题、所具备的认知能力、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只有把中职德育的导向性与中职生的人生发展课题相结合,中职德育才能体现具体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才能显示出它的主体内涵和人生意义。

2.启发主体的中职德育实践。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引导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沿着正常的方向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德育应该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观点。德育不同于智育,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导之以行。如果只有知识传授,而无行为引导,忽视或轻视德育实践活动,那就不是完整的德育,就难以体现德育对于学生社会化发展的价值意义,难以吸引学生,更难以使德育知识内化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中职德育创新也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充分尊重中职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中职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励中职生自律、自尊、自信、自强,让他们在德育实践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升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3.引发主体的心理体验。

德育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要经历以情感和意志为中介的内化和外化两次飞跃,这其中只要个体在情感和意志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障碍,飞跃就难以实现。因此,德育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或理解,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体验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评价某一事物、人物、思想。德育只有经过接受者的内心体验,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可以交流的、融于心智的存在,潜移默化为良好的品德知识、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和品德行为。中职德育目标不仅要关注中职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中职生行为是否合乎规范,更要关注中职生的心智活动和心理体验,关注他们的内在情感和信念是否发生了改变。中职德育的任务并不是单纯让中职生记住、理解某个理论,而是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职生在德育实践中去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项过程,检验某一结论。中职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只有被中职生亲身体验和自觉追求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中职生人生发展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4.激发主体的问题探究。

探究是最能体现主体本性和力量,促进主体发展的智勇双全活动,影响中职品德形成的变数是错综复杂的。中职生在德育实践和体验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捕捉和提出这些问题,激发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去追问、思考、解答这些问题。由于探究的结果是对“我的问题”的解答,因而它不再是“与我无关的”知识,而是“我之所求”的知识,是“我的探究”结果。这样,中职德育过程就成了获取德育知识、培养德育素质、确立德育观念的有机统一过程。同时,中职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好奇心、敏感性,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追求的执着等智性美德,与伦理美德同样重要,也是人类幸福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发展的中职德育的实施方法

1.加强中职德育教学改革,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

德育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于并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必须研究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加强中职德育教学改革,提高德育教学的可接受性。

(1)创新教学内容。

中职德育教学要切入中职生的人生课题,把“五爱”“三观”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合在一起,生发出新的道德内涵和人生意义,加强针对性,削弱重复感。

(2)创新教学形式。

中职德育教学要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德育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引入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调动中职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设计成学生展示、培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3)创新教学环节。

中职德育教学要高度重视情感体验、问题探讨、内心感悟在中职生道德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引导中职生从自身成长、成才、发展的视角,探讨自己的人生课题及相应的道德问题,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中职生人生发展的道德需求,使中职德育教学成为一种由内向外充满体验、领悟的发生过程,成为人生道德课题的求解过程,中职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自身道德素质的创造者,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道成长。

(4)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中职德育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张试卷定考分的考试方式,建立科学可行的中职德育考评体系,弱化中职德育考评的“智育化”特征,增加学生德育实践的考核内容,强化考评德性,使德育考核评价真正有利于中职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2.转变德育观念,加强中职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育的实践本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德育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有切实的行动,而且德育理论、德育素质,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因此,中职德育工作要把重点放在指导中职生的德育实践上。

(1)中职德育实践要渗透到德育课的课堂教学中。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中职德育课教学既要发扬好的传统,又要关注德育实践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德育实践形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可通过设置德育情景,进行情景模拟开展。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富有德育含义的团体活动,如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磨砺训练、榜样模仿、角色扮演等。这些德育实践方式对于中职生接受德育理念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抓住职业学校的社会开放性优势,精心组织中职生的德育实践活动,落实德育工作实践化。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其社会开放性及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等都体现着它的特殊性。这些特征也成为职校落实德育工作实践化的优势。“订单”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实践实施分层教学、学分制、弹性学制,完善加强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环节等,在催发中职生主体意识同时,也为职校德育工作实践化提供了前提。

德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中职生的实习实训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实习实训实践是中职学校对中职生的重要的技能培养方式之一。在实习实训中的实践是指在实习、实训、顶岗过程中让中职生感受、印证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让中职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社会生活实践是中职师生共同实现主体性“双赢”的阶段。一方面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中职学校要通过策划、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德育载体,搭建德育舞台,如通过“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各种学生社团组织,把广大学生吸引到德育实践中来。通过这样的德育实践,让中职生不仅感受到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还能帮助他们消化德育知识,提高德育素质,为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陈肇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施工过程控制城建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运用商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