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2022-07-15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信息技术是具有内涵和外延,是一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科,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的体现,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鉴于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处于崛起阶段,我们高中教师要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增强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昌盛培养人才。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是由教师掌控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课堂教学,一方面满足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技能。所以,我们高中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学会合理运用信息知识。

(二)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一般教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可以为学生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外延伸,还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为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将兴趣激发培养作为先导

兴趣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如果保持极大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体验性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重点所在,而体验性教学的两大基本内容为成功与情境体验。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Flash

软件时,首先应当让学生对元件这个在

Flash

中有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对这一概念的讲解便成为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单一地向学生照本宣科,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且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在授课前精心设计制作简单的一系列运动渐变动画,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亲眼观赏,通过观赏动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简单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要求学生观赏后将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从而完成实践任务,学生们在分组合作实践过程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积极的探索实践。但当生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但依然没有制作成功时会感到不解和失望,此时,教师可掌握时机将元件的概念提出,将转化运动对象为元件,

才可将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的道理向学生重点强调说明,同时重点讲解

Flash

中元件的重要性,此时,理顺思路的学生进行合作实践,便可成功制作出运动界面动画。

(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思维不一,对于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尊重与体谅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有些基础东西固然乏味但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网站设计与评价这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看课本进行自己喜欢网站的各类设计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帮助,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从帮协助。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带动学生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学习。

(三)注重创造和体验性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重视实践和技能的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制定更加详细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实践性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教学氛围,并形成常态。学生先设疑,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

让他们在“思”和“问”的状态下去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和不足,及时反馈和适当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最重要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制作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引导者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查资料,做

PPT,最后制作网站,然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成员在课堂上演示,看每个小组制作网站的效果。这个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断探索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的表现,也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体现。

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重操作而轻理论的问题,为了有效推进课堂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拓展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力。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本学期第六周我上了一节《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的公开课,我们信息学科组内的几个老师都来听课。课后,我自己静下心来反思,怎样上才能真正提 高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如何改进?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反思这堂课学生能掌握哪些知识?

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我主要围绕着图表的性质、制作方法、构成元素、修改来展开《Excel2003图表创建和修改》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我重点关注了教学内容的完成,关注了学生的学,但是由于是在机房上课,有个别几个学生偷偷玩游戏,我没有注意到,还有小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显然我的思维中心还不能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没有注意到实时渗透德育教育。所以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是要真正地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的45分钟才有效。

二、反思这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的消化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图表的创建,难点是数据的选择,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在学生机上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各个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然后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评价改进。虽然在课堂上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成我布置的练习,但是我可能还是忽略了班级中几个后进生教学,虽然后进生能够在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跟上步骤,但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是通过记忆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一定要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举一反三,学会贯通,但是我在教学中却只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追求教学的表面现象,却没有通过多举些例子来检测后进生的灵活运用。

三、反思本节课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是给出数据资料,生成图表,然后拿图标和数据对比,来向学生展示创建图表的必要性,以及图表的作用,从而引入如何创建图表,如何通过

1 图表让数据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所授内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课后想想我只不过是牵引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直走下去而已,并未能真正做到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想、去做、去活动。而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一种能力,同时也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课后我不得不反思这一问题,事实上这是强化课改理念的自觉实施、有效实施。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新课标新理念有时候只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教学上我还是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后我就应该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大胆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用新的方式组织教学。只有这样,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有效教 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

四、反思是否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是一个高层的反思,更具挑战性的反思。这一问题是建立在自我对这堂课教学效果基本认可的基础上的,对自我的一个较高层次的再提升。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还参考了前辈们的集体智慧,经过再三思考而选择的教学方法,虽然效果还不错,但总觉得还应该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用挑剔的眼光去发现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而敢于否定自我。为此,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各学校的教研活动机会多走出去其他兄弟学校听课,比如: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多和有经验的教师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提升,学会善于借鉴名师、特级教师的教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2017年4月20日

第三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倡导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要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包括三重意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二、制定合理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要明晰每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学生才能有兴趣去接受,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全面的讲解。同时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实施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新课改要求直面差异,教学中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除了老师在设计任务或问题时要有弹性和可发挥的余地外,每一节课的课堂作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在设计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有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能够看到互相的差距,促进他们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发展个性,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积极向上。分层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杜绝了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困难,而部分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同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必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的良性运转。

四、分组合作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信息素养要求较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良性竞争,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们的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分组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分组学习的选择上,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做分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促使他们更加放松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并随时给学生以启迪,促使他们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五、实施当堂训练,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内完成,而不要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通过当堂训练可以了解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训练情况既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总结学生训练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及时讲解,还可以适时调整课堂训练内容。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进行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调控和激励,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果用积极肯定、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会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进而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和满足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研究,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让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篇: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强调“面向学习者”、“强力高效”。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将微课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可以为学生高效学习搭建坚实的阶梯,可以有效实现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的结构。

1 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的独特优势

(1)信息技术课相比较其他课程,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计算机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2)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软件操作以及视频剪辑比其他科目教师更容易上手。

(3)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操作演示内容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随时操作,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4)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氛围。使用微课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师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的矛盾,利于课堂的翻转。

2 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

2.1 做好选题工作

微课的视频长度一般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的选题力求做到“小而精”。选题可以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典型习题或探究实验。选题注重突出典型性和针对性。教师之间可以采用分工合作,选点均衡。

2.2 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

(1)微课是面向学习者的一种视频学习资源,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分析。讲授过程要注意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围绕学习者容易困惑的地方精心设计,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2)微课设计要体现信息技术课堂异步教学的思想,一方面可以将一堂课打散,分为若干知识点,分别编制成微课视频。另一方面微课可分为高水平学生拓展使用和普通学生学习使用两类。在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的前提下,高水平可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的延展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微课设计需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设计,利用视频的多媒体特性,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2.3 教学资源的准备

根据微课课型的不同,录制的资源准备不一。

(1)新课讲解型和探究活动型微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较多,可以是图片、文字、动画。教师结合PPT进行讲解,并适当添加字幕。

(2)操作演示型微课较为简单,只需要制作者利用录屏软件,结合软件操作和个人讲解,在适当位置添加标记和字幕。

2.4 微课制作软件

微课的制作软件主要是录屏软件和影视编辑软件。

(1)Camtasia Studio

由Tech Smith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动作录制软件,可以方便进行屏幕高清录制,同时还具有强大的视频播放和视频编辑功能,具备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可在录制屏幕后,基于时间轴对视频和音频进行各类剪辑处理。最后输出成相应的视频。是目前教师进行微课录制的最主要的软件。

(2)格式工厂

非常好用的格式转换软件,支持几乎所有多媒体格式到各种常用格式的转换。同时可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剪辑、合并。是教师制作课件中用视频的常用工具。

2.5 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过程

(1)做好录制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课件的制作,字幕板书的编制),相关操作软件的安装,视频拍摄器材的准备,麦克风耳机的调试,录屏软件的安装等。录制地点选择安静的室内,保证录制效果良好。

(2)正式录制。利用Camtasia Studio或其他录屏软件,结合教师的讲解,要求语音干净明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包括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展示,情境导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课后小结反思等主要组成。

(3)视频编辑。利用Camtasia Studio完成录制后,利用快捷键F10退出录制,选择保存视频或直接进入编辑模式,可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进行视频的编辑,添加注释字幕,进行音频的简单处理。加上片头、片尾。

也可以使用Premiere、Sony Vegas等专业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视频的专业处理。

(4)视频输出。对视频进行预览后,选择合适的视频音频参数输出所需的视频文件。还可以利用格式工厂软件进行格式的转换。

2.6 信息技术微课录制注意事项

(1)精心准备教学资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2)教学设计合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解决所讲知识点。

(3)教师讲解语言简洁,讲究方法,善于引导,并控制好时间。

(4)视频需要加入提示性信息(如板书、提示性文字、图形标注等)。利用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提示文字把握微课的节奏。

(5)将微课纳入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与整节课相匹配。

(6)作品制作应符合规范,结构完整,画面声音清晰,符合视频音频主流技术参数,有推广价值。

3 信息技术典型微课示例 3.1 新课讲解型

《网络技术应用》教材中“网络的功能与构造”一节中有关网络的硬件内容,由于课堂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硬件以及网络硬件组成,因此,教师可利用摄影机拍摄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为学生详细介绍主要硬件,教师在后期加入配音。通过视频剪辑,合成,配上适当的字幕得到微课视频。又比如网线的制作,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将网线的整个制作过程录制下来,在后期配上注释字幕,学生在课上直接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操作演示型

高二学生将在上学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在测试中有操作题占50%,因此,在考前会有操作题专项复习训练课。比如,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常用操作,IP地址的配置、网站发布IIS的使用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演示所有的操作要点。而采用微课教学后,学生在操作训练中遇到困难,可以有针对地观看教师预先做好的操作讲解视频,通过反复观看,自己操作,迅速高效地解决自己的困难。通过此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3 探究活动型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信息的编程加工”一节,学生对循环语句理解存在很大困难。以往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以“古代印度有个国王舍罕奖励宰相达依尔,在国际象棋棋盘放麦子”的故事引入,创设探究情境。通过视频动画和课件结合教师的讲解,吸引着学生动脑筋解决问题,通过信息编程工具一步步完成探究任务。

4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1)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约束能力,导致微课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方面需要精心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课堂管理,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和兴趣。

(2)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学生已习惯了以往边讲边练的课堂教学,存在对微课教学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发挥微课异步教学的优势,让学生逐步适应微课教学的课堂节奏,转变固有的学习习惯。

(3)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异和准备情况不同,部分教师的微课质量不高。导致学生体验不佳,学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微课的质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4)微课的配套资源及网络支持跟不上,导致微课教学的拓展性不佳,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共享。这就要求微课的配套资源要跟上,不仅包括演示课件、操作素材,还包括课堂学案、学生练习及素材等。同时还要有网络平台的支持,可以让学习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微课开展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便利。

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和高效的学习资源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使用,微课的出现不但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针对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研究只有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让课堂更美好!

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03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强调“面向学习者”、“强力高效”。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将微课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可以为学生高效学习搭建坚实的阶梯,可以有效实现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的结构。

1 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的独特优势

(1)信息技术课相比较其他课程,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计算机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2)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软件操作以及视频剪辑比其他科目教师更容易上手。

(3)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操作演示内容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随时操作,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4)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氛围。使用微课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师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的矛盾,利于课堂的翻转。

2 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

2.1 做好选题工作

微课的视频长度一般在5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的选题力求做到“小而精”。选题可以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典型习题或探究实验。选题注重突出典型性和针对性。教师之间可以采用分工合作,选点均衡。

2.2 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

(1)微课是面向学习者的一种视频学习资源,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分析。讲授过程要注意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围绕学习者容易困惑的地方精心设计,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2)微课设计要体现信息技术课堂异步教学的思想,一方面可以将一堂课打散,分为若干知识点,分别编制成微课视频。另一方面微课可分为高水平学生拓展使用和普通学生学习使用两类。在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的前提下,高水平可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的延展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微课设计需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设计,利用视频的多媒体特性,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2.3 教学资源的准备

根据微课课型的不同,录制的资源准备不一。

(1)新课讲解型和探究活动型微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较多,可以是图片、文字、动画。教师结合PPT进行讲解,并适当添加字幕。

(2)操作演示型微课较为简单,只需要制作者利用录屏软件,结合软件操作和个人讲解,在适当位置添加标记和字幕。

2.4 微课制作软件

微课的制作软件主要是录屏软件和影视编辑软件。

(1)Camtasia Studio

由Tech Smith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动作录制软件,可以方便进行屏幕高清录制,同时还具有强大的视频播放和视频编辑功能,具备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可在录制屏幕后,基于时间轴对视频和音频进行各类剪辑处理。最后输出成相应的视频。是目前教师进行微课录制的最主要的软件。

(2)格式工厂

非常好用的格式转换软件,支持几乎所有多媒体格式到各种常用格式的转换。同时可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剪辑、合并。是教师制作课件中用视频的常用工具。

2.5 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过程

(1)做好录制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课件的制作,字幕板书的编制),相关操作软件的安装,视频拍摄器材的准备,麦克风耳机的调试,录屏软件的安装等。录制地点选择安静的室内,保证录制效果良好。

(2)正式录制。利用Camtasia Studio或其他录屏软件,结合教师的讲解,要求语音干净明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包括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展示,情境导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课后小结反思等主要组成。

(3)视频编辑。利用Camtasia Studio完成录制后,利用快捷键F10退出录制,选择保存视频或直接进入编辑模式,可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进行视频的编辑,添加注释字幕,进行音频的简单处理。加上片头、片尾。

也可以使用Premiere、Sony Vegas等专业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视频的专业处理。

(4)视频输出。对视频进行预览后,选择合适的视频音频参数输出所需的视频文件。还可以利用格式工厂软件进行格式的转换。

2.6 信息技术微课录制注意事项

(1)精心准备教学资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2)教学设计合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解决所讲知识点。

(3)教师讲解语言简洁,讲究方法,善于引导,并控制好时间。

(4)视频需要加入提示性信息(如板书、提示性文字、图形标注等)。利用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提示文字把握微课的节奏。

(5)将微课纳入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与整节课相匹配。

(6)作品制作应符合规范,结构完整,画面声音清晰,符合视频音频主流技术参数,有推广价值。

3 信息技术典型微课示例 3.1 新课讲解型

《网络技术应用》教材中“网络的功能与构造”一节中有关网络的硬件内容,由于课堂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硬件以及网络硬件组成,因此,教师可利用摄影机拍摄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为学生详细介绍主要硬件,教师在后期加入配音。通过视频剪辑,合成,配上适当的字幕得到微课视频。又比如网线的制作,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将网线的整个制作过程录制下来,在后期配上注释字幕,学生在课上直接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操作演示型

高二学生将在上学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在测试中有操作题占50%,因此,在考前会有操作题专项复习训练课。比如,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常用操作,IP地址的配置、网站发布IIS的使用等。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演示所有的操作要点。而采用微课教学后,学生在操作训练中遇到困难,可以有针对地观看教师预先做好的操作讲解视频,通过反复观看,自己操作,迅速高效地解决自己的困难。通过此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3 探究活动型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信息的编程加工”一节,学生对循环语句理解存在很大困难。以往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以“古代印度有个国王舍罕奖励宰相达依尔,在国际象棋棋盘放麦子”的故事引入,创设探究情境。通过视频动画和课件结合教师的讲解,吸引着学生动脑筋解决问题,通过信息编程工具一步步完成探究任务。

4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1)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约束能力,导致微课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方面需要精心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课堂管理,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和兴趣。

(2)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学生已习惯了以往边讲边练的课堂教学,存在对微课教学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发挥微课异步教学的优势,让学生逐步适应微课教学的课堂节奏,转变固有的学习习惯。

(3)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异和准备情况不同,部分教师的微课质量不高。导致学生体验不佳,学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微课的质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4)微课的配套资源及网络支持跟不上,导致微课教学的拓展性不佳,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共享。这就要求微课的配套资源要跟上,不仅包括演示课件、操作素材,还包括课堂学案、学生练习及素材等。同时还要有网络平台的支持,可以让学习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微课开展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便利。

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和高效的学习资源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使用,微课的出现不但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针对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研究只有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让课堂更美好!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反思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反思性学习的培养策略及培养技能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革学习方式,也就是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其中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性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学习行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重要表现。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把反思的策略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上,把理论的重心放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反思以及对反思策略的运用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策略、方法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他人提供借鉴作用。

一、高中信息技术反思性学习的概念

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不断地进行审视、思考,从中得到启发、借鉴,形成新的认识或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从而使得思维得以深化,能力得以提升的一种深层次探究型、自主参与式学习方式。高中信息技术的反思性学习就是学生以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技术结果进行的审视和调控,是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发展的一条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反思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之一是学习的反思性。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一切知识最终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通过反思,让学生把问题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构成一定的认知策略,进而形成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上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注意加强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熊川武教授分析了现代西方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构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反思性教学理论的体系和实践模型,他确立的以合理性为基础、以教学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统

一、教学目的个性价值和共性价值的互补、教学工具的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兼容为内容的教学理论。

三、信息技术反思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不可能像其它高考科目那样重视本科目,不可能在平时对此科目有太多的关注,学生不会在平时进行预习与复习,因此也就不会有信息技术预习与复习过程中的反思了。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反思性学习过程主要就是指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反思。一般来讲可以在以下三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1、新课开始前,知识衍接时的反思。由于信息技术科的特点,一般不会有课后作业,因此如何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呢?只能是在下一节课的课前复习的几分钟里了。新课前的反思,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相关的操作及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入本节课的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衍接作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课前旧知识的反思时,教师要注意不能用时太长,也就是不要给学生太大的难度;同时学生也要注意,通过反思,正视自己,要正确地评价自己,敦促自己。

2、学习新知识,知识拓展时的反思。这一过程的反思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了新知识后,能及时地理解教材,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延伸。因此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反思,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老师商讨,在他们的提示下进行解决。学习新知识后,拓展时的反思是对知识进行深化、内容进一步扩展的过程,它需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

3、课堂练习后的反思。是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完成相应的知识之后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操作方法和结果等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学生可以回顾本堂课中自己所学的知识点是否已掌握,是否能够进行相应的应用。课堂练习后,学生应反思自己的思路,总结规律,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努力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和发展自己的学习、操作能力。

四、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策略及具体的措施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培养,良好的策略运用,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在课堂上运用反思性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1、加强反思的意识

现代学习心理表明,及时反思是一种学习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反思,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的合理性水平。

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如在上《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的信息涵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列举身边关于信息的实例,增强学生的认识,让其他同学来对例子进行判断是否是信息。其中有个同学回答,我们上课用的书本就是信息。教师可以不用立即进行解析,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的定义去讨论、思考,使学生对信息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加以鼓励,那么他们的反思意识会更加的强烈。

2、创设反思的情境

良好的认知情境能引起积极的心理反应。教师要设法创设轻松、愉快、信任、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积极思考,探寻问题的根源,培养创新能力。

如在上《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时》,其中的photo shop和flash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展示几个学生所做的作品,并且告诉他们,通过学习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而且还能超过他们,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photo shop和flash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又如在上《初识VB》这节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展示用VB制作的新老校园图片的小程序,让学生耳目一新,原来VB还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就会有我也要尝试一下的愿望,激发了他们认识、学习VB的浓厚兴趣。

3、抓住反思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创造机会,同时对出现的机会要善于发现,能及进地抓住机会。对学生的质疑不要因自己不太肯定而采取回避、堵塞、应付的态度,要积极地进行引导,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如在上《信息技术基础》中的excel排序时,讲解了排序的最基本的操作之后,让学生按姓名这一关键字进行排序,操作对学生来讲一点困难都没有,但是突然有位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这个姓名的排序是按照字母来排的,而不是按照笔划顺序来排的呢?”这位同学提出的确实是一个好问题,许多人都没有想到,也不是事先准备要讲的内容,但是并能不因为预先没有准备讲就对此置之不理了。恰恰这是学生借鉴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运用到新知识当中,探索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当时我首先对这位同学的善于发现加以肯定,同时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相互讨论、探索,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观察了学生的讨论、探索结果后,又给出提示: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做“自动套用格式”这个命令的时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选项”按钮啊?它有什么作用呢?那么排序里面会不会也有相同的按钮存在呢?请大家去试试看。通过提示,学生积极回顾,并在排序中进行相应的操作,使问题迎刃而解。

4、培养反思的技能

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和一般的分析,而是要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学生只有在掌握必要的反思技能后,才能进行有效地反思。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技巧与方法。

(1)层层深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顺序进行,可以把教材重新加以组合,增加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一层次,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上《初识VB》这节课时,根据学校的实际,展示用VB制作的新老校园图片的小程序时,可以将老照片部分的程序代码显示出来、解释给学生看: For i = 1 To 10

Picture1.Picture= LoadPicture("昔日照片" & i & ".jpg")

Next I

在学生理解后,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①如何设置“崭新年代”中的照片?

②显示更多张的照片该如何修改程序?

③如何让照片延时显示呢?

通过对程序的反思,学生逐步解决以上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2)设置陷阱法

教师在授课中,在讲解课堂上的知识点后,在拓展知识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设置“陷阱”,并不一定要平白直铺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遭遇到一定的挫折,思考后再进行讲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excel中的排序时,学生在掌握了排序的方法之后,会觉得处处皆可用了,如果再讲下去,有许多同学会不想听,效果也就不会很理想。因此,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相关的操作,同时在操作的内容上设置陷阱:在要排序的表格中有合并过的单元格存在。学生按基本的方法进行操作时,会遇到“障碍”,不能顺利地实现,因此学生就会有强烈地欲望,积极地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法。利用陷阱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有强烈地解决问题的愿望,对于教师的教学会有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3)、举一反三法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上机操作时间。所以教师不可能将整堂课都拿来自己讲,而且教师也不可能对所要操作的内容进行一一讲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选取讲解一些典型性的例子,以此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与创新能力,最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在上《信息技术基础》中的excel美化工作表时,教师可以只讲解单元格格式属性里的某一个标签,其余的就可以让学生依据教师所讲的,根据题目的要求,通过举一反三法自行的探索来实现。

又如在上VB中的FOR循环语句时,教师以1+2+3+…+100为例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再求1+2+3+…+1000、1+3+5+…+100、2+4+6+…+100及1×2×3×…×10各项的值。学生通过与例题进行对比、分析,很容易就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编写出正确的程序。

(4)、小组合作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内容,由于有些任务太大,学生不可能一个人在一节课甚至几节课中完成,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性将他们分成学习小组,在小组里各人分担不同的任务,各司其职,共同来完成。由于小组里,大家都是伙伴关系,同学间更容易讨论交流,更有利于促进同学的反思。

在上front page网页制作的综合任务时,让学生以四至五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以“温岭石文化”为主题,设计一个网站。其中网站里的具体内容由学生讨论,共同来确定。学生所负责的具体任务由大家自己所特长的方面来决定。在完成的过程中,小组同学间要不断地进行讨论,及时地进行修改,学生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所做的任务。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间还要不断地进行评价,及时地提醒同学反思。作品完成后,全班同学之间还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小组同学还要从全方面来回顾、分析自己的作品,对自己小组制作的过程进行反思,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完善作品。

五、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反思性学习作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要被教师、学生重视,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从反思中得益,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牵强,不能为了反思而设置反思。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要视具体地内容而定,不能丢弃其它的学习方法。

2、教师要以身示范,自己应首先要有反思性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在课堂上对出现的问题及教学环节等各个方面要先自己进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指导学生自觉反思,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

3、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极小进步加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反思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要全方位、多渠道地渗透反思意识,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反思,使学生养成一种反思的习惯,掌握反思的技能,从而在学习中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反思,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卓莉反思性学习,事半功倍

(2)浅议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施反思性学习连城教师全员培训平台论坛

http://jspx2.fjtu.com.cn/bbs/viewtopic.php?p=165496

(3)陈伟平,金炳尧高中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

(4)白伟雄浅谈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J]数学通报2006(12)

(5)殷贵焱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可行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6)刘业秀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中学学科网

(7)丁启康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J]广东教育(综合版) 2006(2)

(8)徐锦霞VB中三法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信息技术教育2004(3)

(9)张书月浅谈反思性学习形成的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广州食品参展企业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