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管理论文

2022-05-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当前,很多高校教师都觉得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学质量不断下降。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文章在总结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学生种种“不良表现”的基础上,从教师、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第一篇:高校课堂管理论文

国外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特征

大学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国运兴衰,肩负着知识传播、改革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使命。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大学的地位和功能也在与时俱进,正如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曾说:“随着国家边界向货物、服务、信息,尤其是人才流动的开放,人们已经将大学视为实现全球整合、跨文化理解和地缘政治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和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正所谓“一根教鞭指点江山未来,三尺讲台融会古今中外”。因此,世界各国对高校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不受政治、宗教、党派的干预。同时,规定教师享有研究与发表成果、课堂上讨论专业问题、教育形式和手段、教学法自由的情况下,应坚守职业操守,为人师表,维护社会和谐。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不同,世界各国对教师价值取向的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下面概要介绍一下亚洲和欧美国家的课堂教学管理情况。

一、把学术自由放在首位

尊师重教是世界各国的传统美德。尊师重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凸显教师的地位,使他们在不受政治、经济、宗教和意识形态影响的环境下开展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法国、德国和韩国把大学教师归入公务员系列。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与北美大学协会联合通过《关于学术自由与教授终身制的声明》,保障教师不受外来干扰和学术界传统概念的束缚,潜心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二是提升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教师应从国家公务员和国家的利益来要求自己,须严守为师者的道德规范,加强自律,谨言慎行,自觉维护学校和个人的声誉。

大学的灵魂在于大师和科技与理念的创新。创新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各种思潮派系的碰撞。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保障学术自由放在首位。无论法国的《教育法》、《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美国《1940年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制原则的声明》,还是北美各校的《教师手册》,都强调教育工作者享有选择教学大纲与教材、选用教学形式与手段、表达学术观点和不受外来干扰的自由。但面临动物权利保护、宗教分歧等政治挑战,以及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性取向平等方面的问题时,高校要考虑某种言论是否会产生攻击和敌意。

二、对课堂教学有约束

欧美和亚洲国家对教师和课堂教学均有明文规定,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有的根据《公务员法》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有的将教师规范纳入《教育法》进行管理,有的则将教师行为纳入《行业规定》和《教师手册》进行规范与指导。

法国、德国和韩国将教师纳入《公务员法》管理范畴,规定教师应按照国家公务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保护自己、规范自己,一旦违反相关规定,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具体包括:不可做出损害公务员身份和道德的行为;不得违背有关青少年保护及人格尊严的规定,某些不当或极端言行可能构成“煽动公众罪”;不得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散布虚假信息;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职责,以授课方式完成教学工作和指导研究任务。法国还在《教育法》中规定了高校教师年度工作量和授课时间。

俄罗斯、英国、新加坡和日本制定专门的教育法规,明确教师职责,规范教师行为。具体包括:教师应遵守法律、道德与伦理规范和职业操守,应深刻感悟和履行所承载的使命,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科研水平;不得利用职业之便进行政治宣传、灌输不准确历史、挑起社会矛盾;不得有不符合职业身份或具有侮辱性、骚扰性的行为;作为智慧的先达,不得辜负学生的信赖。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本身也是对教师的问责,“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实际上是“不让一个教师掉队”。

许多《行业规定》和《教师手册》既是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承诺,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又是教师的权益保障和行为准则。北美及英国大学协会的行规要求:教师的言论不得对社会各团体造成伤害;教师不得以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为由歧视学生,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在使用教材、阐述观点时须尊重他人的成果和知识产权,不得以权谋私,不可大量讲授与专业课程无关的内容;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创造“社会-文化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

《教师手册》是教师课堂教学和行为规范的指南与准则。许多高校的《教师手册》规定: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知识传播与创新的使命,应自律和谨言慎行,不得损害其工作荣誉和尊严;须按学校网站发布的讲义内容授课,完成规定课时量;需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择新知识、新理论或最新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教学资料,授课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应保持自我约束,尊重他人意见;不得与学生发生恋爱、性关系或商业关系;通过同行评议、学生评议、行政主管评议,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对课堂教学各有侧重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理念不同,世界各国对课堂教学管理各有侧重。有的以道德教育统领教师行为,有的以伦理道德维系社会稳定,有的以学校声誉规范教师行为。

美国和比利时通过对公民进行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建立起符合本国主要政党意愿的基本观念和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价值观认同,这样即使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也不至于导致社会动荡和崩溃。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课程发展与管理协会提出了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四项措施:道德教育应与学校教育整体课程有机地联系,成为学校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将父母、大众传播媒介、商业界、市民和宗教团体联结起来,创造道德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道德教育超越认知领域,即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是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对善恶做出自己的判断;道德教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日本、韩国、新加坡把遵守国家法律、道德规范和维护学校声誉作为规范教师行为的“三位一体”,禁止任何有违公共道德、学术道德和法律的言行举止,要求教师“严守为师者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礼貌待人;不得损害大学声誉和全体教职员名誉,不得扰乱大学正常秩序和校园风气;不得利用学生或职务之便,传播其个人政治、经济、宗教理念,误导学生,引起社会矛盾或鼓动社会不满情绪。

英国《1986年教育法》强调法律约束下的言论和学术自由;2011年,英国大学校长联盟公布的《校园言论自由:英国大学的权利和责任》增添了“某些言论可能会导致攻击和敌意的环境”的内容;《2006年反恐怖主义法》强调校园安全、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因“圣战约翰”事件,威斯敏斯特大学加强了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审核管理。英国政府打算拟定新的《反恐及安全法案》,对大学社团活动进行严格审核与管理,但是,引起极大争议,很多高校的教授联名给《卫报》写信,要求内政大臣重新慎重思考。

四、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惩戒

大多数国家对违反《公务员法》《教师法》《行业规定》的教师和行为都出台相应的惩戒措施,也有因违纪违规而被惩处的案例。

在比利时,如果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或参加其他学术活动时有涉及煽动、诽谤、歧视、学术造假等行为,将视其严重程度,由学校内部及外部相关权威机构予以处理。如果其言行明显违反公共法律,如涉及种族主义、违背历史事实、性别歧视等,情节严重且有人提出诉讼的情况下还会进入外部司法程序。日本对违规违纪教师的惩戒包括以下六种形式:告诫、降薪、停工停薪、停职、告知解雇、直接解雇。巴黎第六大学设置纪律事务部,对违纪人员采取七个不同级别的惩戒:批评告诫、暂缓晋级、降级、停止教学活动和晋升、禁止在本校或其他公立高校开展任何教学科研活动、强制退休和撤销职务。莱昂内尔·刘易斯(Lionel S. Lewis)教授在《校园冷战》一书中剖析了美国1947-1956年被解职的128名教授的案例,其中一半为终身教授。他们都不是因为学术不专、品行不端或学校财政危机等因素被解职,而是因为政治因素。

注释:

①根据中国驻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日本、韩国、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和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调研信息编写。

编辑 李广平

作者:魏礼庆

第二篇: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当前,很多高校教师都觉得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学质量不断下降。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文章在总结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学生种种“不良表现”的基础上,从教师、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冯建国(1976-),男,河北卢龙人,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李桂花(1977-),女,山东日照人,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山东 青岛 2665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创新性地质人才的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9226)的研究成果。

一、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不同学者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

Johnson等人认为其“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Emmer认为其“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感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教室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1]

戴翠萍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2]

孔兵兵等在文献[3]中指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卢晓春的观点是: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4]

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就是要运用各种手段,协调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管理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各级学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重视,但是到了大学,对这方面的要求似乎降低了。此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校课堂表现出来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就像有些教师讲的那样,“课堂教学每况愈下,学生不爱听,教师也不爱讲,上课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受罪”。[5]这种状况下,高校课堂的主要表现有:

迟到。学生进教室时雄赳赳、气昂昂,和老师连招呼都不打,满教室找他(她)认为“合适”的座位,丝毫不会觉得难为情。

在课堂随意说话,屡禁不止。“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讲”,颇有唱对台戏的味道,在被教师批评时甚至公然顶撞。

课堂气氛沉闷,提问时学生大都无精打采,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给个痛快话——以“不会”、“不知道”了事,更有甚者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好像不会回答问题还很理直气壮;一旦教师出现“跑题”,学生马上精神百倍,兴奋异常。

不听讲,打瞌睡、背单词、看小说(或杂志)、赶做其他课程作业等。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大部分考研学生的课桌上都会出现数学、英语或政治复习资料。

玩手机。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发短信息、QQ聊天、上网、听音乐,几乎每节课都会出现由手机产生的“动静”。有的学生甚至在教师板书时用手机拍照。

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无故擅自离开教室,有些甚至一去不回。

逃课,甚至出现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潜规律”。有些逃课学生在老师点完名后收到同学发来的类似“老师点名了”这样的信息,点名一段时间之后奇迹般地在教室门口出现,找种种理由变“逃课”为“迟到”。

学习动机不纯。为了取得学分,有些学生在考试期间采用各种手段作弊,交头接耳、夹带、传纸条,试图“蒙混过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问题已经从个别现象发展为当前的普遍现象,而一般院校比重点院校问题更严重。在这种局面之下,教学质量从何而来?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上述课堂教学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某位教师、某个部门的问题,仔细分析起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教师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管理的决策者。教师的思想观念、素质高低是能否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

(1)缺乏课堂教学管理意识。在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高,素质也较好,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扩招后,学生素质“一年不如一年”,而有些任课教师虽然看到这种现象,却没有建立管理学生的意识,同时也缺乏管理学生的方法。[5]另外,高校“重科研,轻教研”,教研在分量上低科研一等。在高校教师的职业活动中,关于教学的研究并不受重视,“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谁就是个傻瓜”的思想观念较严重,这种风气和倾向不利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6]

(2)业务素质偏低。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并不是他最擅长的,业务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现象,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教师虽也认识到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但由于主要原因出在自己身上,因而底气不足,不能做到“理直气壮”地管理学生,教学效果自然不好。[7]

(3)驾驭课堂环境的能力有限。由于不是师范科班出身,部分高校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管理经验,导致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和课堂教学管理的松懈。具体表现为:

1)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很强,也很想把课堂教学管理好,但往往不能恰当处理知识传授与课堂教学管理的关系,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势如水火,一个要强管,一个不服从。

2)吃别人嘴短,拿别人手软。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制度的实施,使得部分教师担心严格管理学生会导致学生给自己打低分,影响到自己教学业绩的考核或教学评优,从而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3)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讲课。部分教师狭义地认为自己的职责是授课,只要把知识讲清楚就算完成了任务,忽略了“育人”方面的责任;有的教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不用天天强调课堂纪律,放松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2.高校因素

(1)扩招的负面影响。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录取率为4.7%,2005年高考录取率为59%。[5]这一数据明确说明,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扩招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导致课堂秩序不好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师生比例失调、教育资源短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2)落后的高校教育观念。高校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基地,但许多高校却像企业一样,培养出来的都是量产的“标准人才”。高校服务于社会的观念还没有和社会的需求完全接轨。

(3)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忽视和误解。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课堂教学管理本应成为高校管理的重点,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部分高校管理者看来,课堂教学管理就是课堂教学,二者并无差异,其工作就是在课程统筹安排时确定有教师上课,认为只要管到了教师就必然管到了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按时上课,维持上课一般秩序,完成教学任务,考出满意成绩,也就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8]

(4)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高校对学生施行宏观的宽松管理,即只抓大局,不管细节,因此高校课堂里的考勤制度作用不大。这使得学生们肆无忌惮地逃课,忽视课堂纪律,进一步恶化了课堂教学秩序。

(5)“旧”的影响。[3]

1)旧教材。部分任课教师为了备课方便,无视学校关于征订教材的相关要求,一直沿用以前的教材,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没有“与时俱进”,忽略了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渴求,诸多“上世纪的实例”直接导致学生对教材、教师和课堂的逆反心理。

2)旧授课方式。现在高校课堂的授课方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或者很少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是担心如果让学生自由讨论,会出现冷场、控制不住、内容讲不完等问题。

3)旧考核方式。以卷面分数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在高校教育中仍然表现得很突出,许多大学生表示“60分万岁,59不够,61偏多”。卷面分数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考核,使得课堂教育陷入为考试而教育的泥潭。

3.社会因素

(1)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是当前所有高校生源的一大特点。这些80后、90后,一直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容忍与谦让,遇到问题固执己见;认为外界事物均应为自己服务,奉行“拿来主义”;平时信心爆棚,遇到挫折时心理准备不足,马上转变为悲观失望。[9]

(2)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片面最求升学率,“以考高分为第一要务”,导致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缩水,降低了待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和要求。此外,大学生活大多远离父母,出现了“父母管不到,教师不深管”的真空地段,中小学教育的缺失在高校课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3)存在高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学了能不能很快有用,是不是可以就业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让学生很无奈,由此导致学生学习心理浮躁,甚至厌学。“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

(4)社会科技发展对学生的诱惑越来越大。现在的大学生,没有手机者寥寥无几;普通工科大三学生的电脑拥有率接近50%,这些电脑的主要作用就是看电影、打游戏、听歌曲和上网;学校周边网吧林立,“通宵”屡禁不止。这些事物占用了那些“抵制诱惑能力差”的学生很多时间,而且极易在学生中间形成“带动效应”。

(5)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进入大学校园。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得学生对板书教学的兴趣降低了很多,这一情况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更加普遍。有些学生直言,“对板书教学没兴趣”。

(6)“中国不缺人才”的现实。当前,大部分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很简单——找个好工作,多挣钱。当他们发现在课堂上理论教学远远多于实践教学时,就会灰心失望,将时间和精力转向其他方面,如打工挣钱、参与社交活动、沉迷于电脑游戏等,无形中提高了逃课率。[3]

四、解决对策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手段,而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只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针对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从高校的内部系统高度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1.学校方面

(1)抓好教育,师德先行。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用师德标兵宣讲、集体师德学习等方式,提升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观念,促使高校教师以培养“全面、合格人才”为己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全校教师统一口径,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避免出现“同在校园里,处处不同天”的现象。

(2)注重培养,改善条件。加强高校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更要重视这方面的锻炼。通过技能培训、教学观摩、讲课比赛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鼓励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

(3)完善制度,奖惩分明。通过进一步完善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制度、学生座谈会和调研会制度、课堂教学管理的奖优罚劣制度,为教师营造一个合适的教学氛围。

(4)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积极作用。高校教学督导的工作对象大多是年轻教师,很少听那些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的课。事实上,他们的课堂上也会时不时出现“突然由研究生代课”、“一节课,半节扯”等现象。虽然学生对这样的事情并不反对,有些学生甚至因为“宽松的环境”而高兴,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要让教学督导给这些教师也念上“紧箍咒”。

(5)群策群力,齐抓共管。要彻底改变授课教师与学生管理教师“零接触”的状况,通过开展授课教师与学生管理教师的交流活动,大家互相沟通,协作完成课堂教学管理。如实行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教师进课堂等,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教师方面

(1)自觉增强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高校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的信念,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行动起来,将信念转化为动力。

(2)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础。崇拜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如果高校教师能把课讲得层次分明、绘声绘色,一定能够让学生对老师刮目相看,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所讲授的内容也会被学生吸收、消化。

(3)重视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无序的课堂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管理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把它提升到和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的高度,用优质的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影响课堂环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会梅.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

175-177.

[2]戴翠萍.发挥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7,23(13):2054.

[3]孔兵兵,赵永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75-77.

[4]卢晓春.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初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24(1):

73-75.

[5]吉彦波.“第三世界”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2):36-37.

[6]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88,256.

[7]张进清.论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有效课堂教学管理[J].高教论坛,

2003,(5):26-29,36.

[8]闵波.学校管理核心:课堂教学管理[J].时代教育,2007,(Z2):89.

[9]冯富霞,李森贵.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12):126-127,136.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冯建国 李桂花 魏久传

第三篇:浅析提升高校体育课堂管理的有效措施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意味着高校在重视大学生群体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下,不单单需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还应重视意志品质的锻炼、身体素质的训练,健全他们的体魄,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体育学科授课教师应重视教学创新,精心准备授课内容,组织好授课过程,提升体育课程的课堂管理效果,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体育课程的喜好程度与参与热情,领会到体育精神的真谛。

关键词:高等院校 体育学科 课堂管理 体育课堂

Analysi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n Universities

LIU Ziyi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24 China)

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意味着高校在重视大学生群体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下,重视优质人才的培养,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单单需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还应重视意志品质的锻炼、身体素质的训练,健全他们的体魄,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除了自己重视体育锻炼外,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训练,这种训练就需要通过体育课程来实现。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堂,除了给大学生讲授运动理论知识、日常训练技能、常见体育项目的训练指南等专业知识,还需指导、引导学生进行专项练习,领会到体育精神的要义,可以说,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来作为保障,每一位教师就应重视体育课程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课堂管理质量与授课效果,让大学生群体养成热爱体育、重视体育、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让体育精神成为他们工作与学习中的一种宝贵财富。

1 高校体育课堂管理的主要环节

1.1 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管理

高校体育学科授课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挑选与实施,可以说,教学内容是体育课堂的中心内容,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就应精心挑选授课内容,使授课内容与教学目标、培养方案紧密联系,而且以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现实情况为出发点。体育教师还应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准备好多种体育项目,如游泳、跑步、球类、舞蹈等,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且得到锻炼的机会,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强身体素质,也有助于意志品质的锻炼。当然,多样化项目教学内容的实施,就意味着着高校要增加投入,完善体育设施、新建标准化体育场馆、构建体育教学器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做好保障工作。

1.2 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管理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程度,在进入大学阶段以前,大学生群体几乎都没有得到系统化的体育训练课程,这就影响了大学体育课程的开展。针对这种客观情况,高校体育学科就应结合高等院校体育学科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体育课程实施指南与相关体育科目的运动原理等,来制定出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而加强管理,从而确保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体育学科教学理念管理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教学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大纲的调整、培养方案的变化等调整,比如,教育部刚刚明确提出,要在中考考试中加大体育科目的分值比重,这就意味着中学阶段体育科目的学时会增加,自然而然,大学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就应适当调整,体现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进而增加学时。

1.3 体育课程授课组织形式管理

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有效的课程组织形式,就是授课教师采取何种方式、何种途径来组织实施体育课程,让大学生得到体育锻炼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当然,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的授课组织形式,不单单局限于教师讲授理论要点训练要领学生在操场简单模仿实施方式,要实施教学创新,实施多样化、多元化授课,提升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让大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提升他们的参加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组织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大学生体育运动观念的变革,从被动地参与体育课程转变到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让他们在树立这种观念:只要坚持上体育课,就会得到相应的收获,不仅仅是加强身体锻炼,还有助于让自己养成坚持训练主动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意识,对他们而言,这些都会受益终身。

1.4 体育大课堂内容管理

对于新时代高校体育学科来说,授课教师就应树立大课堂教学理念,注重结合相关制度来梳理教学内容,同时注重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实施大体育课堂。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项目训练时,都会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铅球标枪投掷时,指导他们进行规范训练,就得先讲授物理学科的知识,只有投掷角度为45°时投掷距离最远;训练足球时主罚任意球必须遵循力学原理才能踢出弧线球等。只有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授课教师才可以有效提升体育学科的授课效果。

2 高校体育课堂管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环节

2.1 没能真正领会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内在要求

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程,授课教师采用多种项目的形式来组織课堂教学,为大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这种做法表面上实现了多样化的教学。几乎所有高校的体育学科都会开设武术、大球、小球、舞蹈、游泳、田径等项目,但是,有些科目过于专业、必须由专业的教师来指导,由于受到专业师资队伍的制约,故此,一些项目的实施,只能由普通体育教师来兼任,这就影响了特定项目的训练效果,反而是过犹不及;同时,过多项目的开展,就必然占用体育课程的学时分配时间,有的学生贪多贪全,几乎勾选了他喜欢的各个项目,这就会出现多而不精的结果,这种情况就需要引起授课教师的注意。

2.2 体育课程的内容定位不到位

从学校层面来说,对于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如何定位,并没有清晰的表述,相对而言,一般院校教学管理的中心都放在专业课程领域,对于体育课程的关注度并不太高,很少因为体育课不过关而影响毕业情况的发生,这并不是因为大学生人人都能达到体育达标的合格标准,往往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授课教师不得不降低考核标准,让他们勉强过关,最终顺利毕业,久而久之就会给体育课程造成不利影响。从大学生层面而言,他们对于专业课程、文化知识的喜好程度,也远高于体育课程,他们对这门课程的重度力度不够,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加强体育锻炼、规程规定体育内容的重要性,往往都是抱着上完课、顺利通过考核、拿到学分就行,体会不到体育精神的真谛,这种情况,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体育锻炼不单单是大学4年的课程,更是终身的任务。

2.3 体育课程授课内容创新力度不够

一些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对一些训练要点进行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通过一次次练习来完成教室布置的内容,这种内容就存在机械化色彩,学生只会简单模仿,主动性很难发挥,他们只能机械化训练,这也是中国男足队员在比赛场上缺乏创新的一个原因之一,训练中没有思考,只是简单模仿,效果自然就受到影响。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据体育学科的变化情况才进行创新,不断调整、优化授课内容,让学生接收到前沿性、前瞻性体育学科知识,接受新式训练,提升趣味性,让大学生体会到体育学科的魅力,在内心深处真正热爱体育、喜欢运动。

2.4 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考核方式不够多样化

在考核方式的界定上,这门课程一般都定位为考查课,这就在学生心目中无形降低了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往往都会认为,考查课主要坚持出勤完成规定内容就可以顺利过关,轻松拿到学分。故此,随着体育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的前提下,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就应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部分环节可以改为通过考试来进行考核,部分环节制定考查方式考核,还有一部分环节则可以通过达标的方式进行考核;除此之外,还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这是因为,有一部学生可能出于身体条件的影响,还有的学生运动天赋相对不高,即使努力训练也难以达标,教师就可以实施双重考核,只要他们坚持出勤、认真训练、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万一期末无法通过达标标准,只要过程考核优秀,最终也能顺利过关,这样就可以减轻部分同学对体育课程的心理恐惧感,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

3 高校体育课堂有效管理的实施策略

3.1 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

为了提升体育课程的授课效果,授课教师要注意明确国家提出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要使教学内容多且精,在引进多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研究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可以采取一课多用的方式,如田径的不同项目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以采取分解教学的模式,同时进行几个有关联性的项目的训练,对技术要领进行分解,抓住不同项目之间的异同点进行集中训练,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项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3.2 实现授课内容与体育精神熏陶相结合

要更好地组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就要从根本上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在正确的指导下促进各种教学的开展。授课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体育教学观念,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既要注重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又要重视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加强体育精神熏陶,探索体育教学健身和娱乐功能的结合应用。体育教学对学生奋发向上精神面貌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意提升体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方面产生的影响。

3.3 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授课教师要注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不能一味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在尊重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多样化,符合大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特点,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和网络流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结语

我国高校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不单单重视大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应引导他们养成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养成健康的体魄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这就需要重视体育教学,教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加强体育学科的课堂管理,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体育课程的喜好程度与参与热情,领会到体育精神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白梦妮.高校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2] 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3] 张文静.关于技工院校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7(24):220.

[4] 方大伟.试析体育课堂管理五大要素[J].赤子,2015(5):204.

[5] 杨领航.学习动机在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138.

[6] 张国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20(29):182.

作者:刘子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