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二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诗歌鉴赏二范文

代诗歌鉴赏教案(二):表达技巧鉴赏

代诗歌鉴赏教案

(二):表达技巧鉴赏

学习目标

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对比、反问等

一、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2、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借代)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 :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3、抒情1)、直接抒情: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表现手法)、借古喻今 A.借景抒情和B托物言志

1、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____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 C、借用典故抒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D、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台 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三、其他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烘托反衬、抑扬结合、细节描写

①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a眼前之景为实,b想象虚构之景为虚;c景物为实,情感为虚;d形象为实,抽象为虚;e有限为实,无限为虚;f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 等等。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问: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以“花”之闲反衬人之忙

(2)以景衬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 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提问: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___________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3)细节描写 约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小结:诗歌的表达技巧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对比、设问、反问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烘托反衬、欲抑先扬、细节描写等) 迁移训练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秋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第二篇:读诗(二)诗歌思想情感鉴赏

读书时代——读诗

(二)

【鉴赏指导】

诗歌思想情感鉴赏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鉴赏练习】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简要概述每一首诗中“愁”的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菩萨蛮(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6、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0、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读读背背——两汉诗歌】

战城南 [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呜。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借死者与乌鸦对话,悼念阵亡的将士,揭露战争带来的灾难)

上邪 [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一首是情诗。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

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东、西、南、北”想见到的不仅是鱼之乐也,更是一群江南女子采莲的欢乐情景)

陌上桑 [乐府(节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以侧面描写烘托了秦罗敷的美貌,写法别致)

古艳歌 [无名氏]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见于宋《太平御览》,是一首弃妇诗)

怨歌行(又名《团扇诗》)[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饮马长城窟行 [乐府]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首汉乐府民歌,抒写妇人怀念征人的情愫。)

十五从军行 [古诗十九首]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悲歌 [乐府]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表现出社会**,流浪者欲归不能的浓浓乡情)

悲愁歌 [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刘细君,汉朝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乌孙公主,第一位史载和亲公主,第一首边塞诗,琵琶的首创人之一。嫁尽汉女为一土,细君走后是昭君)

江南 [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答案:

1、闺中怀人之愁;

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

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昔胜今衰之愁;

6、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7、羁旅之客愁;

8、亡国之愁;

9、人生失意之愁;

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第三篇:中考诗歌鉴赏考查内容(二)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词句的语言把握如:

诗眼---- 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

佳句---- 句式省略-句式倒装-节奏音韵对仗平仄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步骤一),诗人玉阶伫立仰见飞鸟,归期无望(步骤二)“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步骤三)。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004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

答:①“绕”字好(步骤一),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步骤二),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步骤三)。

②“晓”字好(步骤一),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步骤二),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步骤三)。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四篇:高二语文答题规范系列之诗歌鉴赏(二)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11分)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

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参考答案】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第五篇:2014届人教版一轮题库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二) Word版含答案]

考点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

一、诗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 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请分析“春与青溪长”一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四句的景物描写在角度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一句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作者将“春”与“青溪”作比,采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将抽象的春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从文字中感受到草盛花繁、春意盎然的美丽。

(2)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性描写,用粗略的笔墨写山路和溪流,颔联又分别与山路、溪流相照应,用工笔来写青溪,仿佛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

解析 (1)此题考查赏析作品优美语句的能力。分析该句的妙处,首先要明确该句描写的内容,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这个句子中的“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青溪”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两者加以比较,则使抽象事物的特征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最后阐明其效果即可。

(2)此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首先明确这四句所写的具体对象:第一联写“道”与“溪”;第二联写“流水”,与“溪”相照应,其间也暗含了“道”这一意象,因为读该句可以明确感知一个人沿溪边的山路而行的情形。两联的描写对象相同,在此基础上加以比较,便可以知道首联写得粗略,是概括性的句子,颔联则是具体描摹,是特写。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 ①广陵客: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④云山: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1)请从写景与抒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

三、四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哀景衬乐情。

三、四句描绘了一幅凄冷、幽寒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开头两句的“欢”形成对比,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是秋气萧然,但有琴,有酒,有知己,足矣。

(2)由欣赏琴曲,陶醉于琴声到产生归隐之念。作者和朋友一边喝酒一边听琴,推杯换盏,陶醉于琴声中。听了琴曲之后,作者想到了自己将去赴任,离家千余里,归隐之念油然而生。

解析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开头两句以饮酒引起听琴一事;

三、四句写当时的夜景:月照城头,乌鹊半飞,霜凄万木,冷风吹衣。

五、六句写在《渌水》和《楚妃》等乐曲声中,香绕铜炉,华烛增辉。

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即出,万籁俱寂,星星渐稀,四座无言。最后两句写听琴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思绪悠悠,不如归隐。

全诗写景,写琴歌,写人,步步深入,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侧面描写,更显琴声之高妙动人。

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红旗直上天山雪”中的“直上”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

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直上”二字是动态描写,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④②

“直上”二字使整幅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2)

三、四两句用“横笛”“红旗”写人,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加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这样写不仅是因为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现行军将士为保卫国家而不畏天寒路险、昂扬直上的崇高精神。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二首(其一)

李 贺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注】 ①李贺写此诗时,因不得举进士而赋闲在昌谷家中。②长卿:司马相如的字。司马相如在景帝时任武骑常侍,武帝时拜孝文园令,都是闲职,与他的才华、抱负极不相称。后来他弃官而去,闲居茂陵家中。③一简书:汉武帝在司马相如去世后才把他的《封禅书》奉为至宝,躬行实践。

(1)“绿草垂石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修长的绿草从石井栏上披挂下来,静静地低垂着,营造了一个清幽雅洁的氛围,衬托出了司马相如闲居生活的悠然自得。

(2)用典。诗人借咏司马相如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二、词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

①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歌。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 游丝:蛛丝。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头两句描写了洛阳美丽、热闹的春景:花木繁盛、色彩艳丽,百花相继开放,争奇斗艳、清香扑鼻。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以乐景衬哀情,自然引出下文。 (2)选用了两个传统意象:“孤馆”和“月”。作者身处旅途,只有清冷的月亮和孤馆相伴,这恰恰与洛阳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达了作者凄凉悲伤的心情。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 ①垣:矮墙。②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后来的北宋都城汴京。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1)词的上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词人的情感寄托物是什么?选用这样的意象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达了对北方同胞的思念之情以及无法收复中原的苦闷之感。情感寄托物是归鸿。词人委托北去的鸿雁问候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朝遗民,个中滋味,难以言表,真是蕴藉深致。

(2)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图:宋金前线,边声悄寂,防务废弛;昔日大好河山,哀鸿遍野,了无生机;昔日繁华的宫殿,也满目凄凉。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郎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

③①

②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 《停云》:陶渊明有《停云》诗,写饮酒与思念亲友之事。 (1)词的上片,词人感慨“衰矣”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在抒发情感上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词的下片,词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知交零落殆尽,②年华老去,③壮志未酬。

(2)运用典故。对知交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对追名逐利者的讥讽之意,积极进取、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情。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漕:宋代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的简称。②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③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1)下阕选用“长门事”“玉环飞燕”等典故,请简析其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陈皇后貌美见妒遭武帝遗弃暗喻自己有心报国却被朝廷冷落、弃置不用;借陈皇后的再度得宠自悲自伤求告无门、重用无望,影射当朝皇上的昏庸、投降派的猖獗。借“玉环飞燕皆尘土”怒斥、诅咒投降派(或寄托自己对投降派的不满与憎恨),暗含对投降派不要得意忘形的警告。

解析 “陈皇后”的典故有正用与反用之别。第一层是正用,用陈皇后被妒喻自己被弃置不用;第二层用陈皇后再度受宠自伤自己的求告无望。

(2)全词结尾“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象征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表达对国事的担忧;以“休去”“断肠”,抒发忠而被谤、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解析 抓住“斜阳”的象征义和“断肠”情语进行分析。

三、散曲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四块玉 闲 适 关汉卿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注③②

【注】 日月长,天地阔:暗用“壶公”的故事,即一个叫施存的道士施展法术,缩身到酒壶中过日子,壶中也有天地日月,应有尽有,只是没有人世间的争斗、干扰和罪恶。 (1)这首小令题为“闲适”,作者认为怎样的生活才是“闲适”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行要适意,坐要安心,只有真正挣脱了名缰利锁、不忧虑祸福荣辱的人才能做到。喝水、吃饭、饮酒、唱歌、睡觉,一切顺其自然,这才是人应有的闲适生活。 (2)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以下表现手法:①白描,“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均不事雕琢,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作者闲适的生活;②用典,最后一句暗用“壶公”的故事来寄寓主旨;③直抒胸臆,“适意行,安心坐”,“闲快活”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快乐闲适之情。(答对其中两种并适当分析即可) 解析 这首小令一开头,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生活信条:“适意行,安心坐。”既没有荣辱的干扰,又没有祸福的忧虑;既不仰人鼻息,又不受人驱使,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饮、餐、歌、卧,完全顺其自然,随心所欲。这就是作者追求的闲适、宁静、自由、安稳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与当时社会的扰乱纷争、动荡不安的世俗生活相对立的。在这种对立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全曲运用朴素的笔墨,不事雕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喜欢的生活。同时,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喜爱和追求。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卢 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注]?

【注】 白衣送酒:这个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 (1)请赏析“月落山容瘦”中“瘦”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时分山影斜长而显得清瘦的姿态。 (2)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面对衰柳寒蝉的秋景,无人作陪的孤独之感与淡淡哀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市表彰大会范文下一篇:诗歌是什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