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艺术素质论文

2022-04-27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校学生艺术素质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倡素质教育先行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笔者在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承担了英语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教学任务。在开课过程中体会到,识谱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在音乐领域内的认知,还能促进学生在其他领域内的学习,做到知识、能力的迁移。就像贺绿汀所说,“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一把钥匙”。

高校学生艺术素质论文 篇1:

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的媒介,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艺术能力,提高受教育者艺术修养的教育活动。艺术素质教育即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内容,来改变艺术素质水平的教育。艺术素质是指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比如从事舞蹈、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行为的人他们所具备的和艺术相关的能力。

一、艺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高校艺术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考试和考核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另外,调查中发现,高校实施艺术素质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自主性比较强,教学内容较多地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存在将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的现象;(2)教学机构方面,多数高校院校设有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活动中心等机构;(3)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类课程抱有较大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无关,学习兴趣不大。

二、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

对品德的培养

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艺术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其内容是广泛而富有联系的,如果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显然达不到正确理解艺术的目的;应该从文化现象或者说人文素质的高度来整体认识艺术,才是对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认识。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对审美观念的培养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因此,人们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 陶冶影响人的性情。在艺术的类型中,最主要的、人类感觉最敏锐的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它又称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作用于人的是形状和色彩这两个因素。听觉艺术也指音乐艺术,它影响人的因素是声音、音响。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与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因而它不可能象视觉艺术一样描绘出具体的事物形象出来,只能表达一些不确切的情感含义。但音响是一种物理运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音乐的存在,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因此,任何有感觉的人都会对音乐的音响而有所反应、有所感知,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细致的一种艺术。可见,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美的铸造,它感染人,作用于人类的审美,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

1.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艺术教育的媒介——艺术品涉及自然、社会等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艺术与文学、戏剧、舞蹈、绘画、历史、社会生活、民间风俗,甚至美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使受教育者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有关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是学生认识世界文化的一个窗口。艺术教育能够通过它那多样化丰富变化的艺术品媒介赢得受教育者更为长久的注意力,并进一步激发其感悟力与想象力,从欣赏角度来说,让学生欣赏艺术,使学生能有较深刻的感情体验,使其潜移默化地得到道德情操方面教育。从而使其潜在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开掘与发展。艺术教育的审美与非审美功能的交融统一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各种心理因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处在一种和谐统一、相互融合的自由和谐状态之中,从而促进个体全面素质的发展,使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和学心型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全面素质、能够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2.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例如欣赏音乐作品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它给学生带来强有力地为命运而抗争的斗志,一个人要做生活的强者,就要用拼搏的精神主宰自己的生活道路,通过不断的斗争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乐曲不但能激发学生欣赏该曲的强烈兴趣,也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达到教育者的目的。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和实践者的注意。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和对音乐的兴趣。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加强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者和促进者,作为一名艺术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广泛地涉猎艺术领域课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活动空间,组织各类、各形的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活动相结合,在艺术教育教学中,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全身心地参与学生的活动。学生在进行创作、表演时,教师应是积极参与者、引导者,在心理上给与学生支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活泼多样的艺术活动,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探索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感受了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艺术素质的提高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纯洁心灵塑造,是美的集中体现。事实上,素质的提高,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走出或超越自己的专业范围。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同时,高校艺术素质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高校艺应时刻注意时代发展的新动向,让全体学生享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才是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应该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声健 著《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曹理 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张前 主编《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4]宋德玉,姬英涛 陶冶情操,完善自我—论音乐欣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美与时代,2004,(9)

[5]杨芳 论艺术素质教育的科学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作者:李 莘

高校学生艺术素质论文 篇2:

高校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拓展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倡素质教育先行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笔者在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承担了英语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教学任务。在开课过程中体会到,识谱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在音乐领域内的认知,还能促进学生在其他领域内的学习,做到知识、能力的迁移。就像贺绿汀所说,“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一把钥匙”。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详细了解课程在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职业技能拓展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面向全院已经选修过该课程的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发放问卷532份,收回有效问卷530份,其中2011级180人,2009级165人,2007级185人。

二、结果与分析

⒈音乐识谱课的总体收获

表1 学生对音乐识谱课学习收获的总体评价

如表1显示,音乐识谱课对乐谱有显著提高的学生人数从之前的80.0%上升至91.7%,感觉不清楚的学生则从之前的6.5%下降至0,而且没有一位学生认为识谱课是毫无作用的。这表明教师在提高课程质量方面是不断努力的,并且也因此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肯定。

⒉音乐识谱课的具体收获

(1)音乐识谱课对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

在表2前三项中可以看出,55.1%的学生认为演唱时对声调的控制和发音能效果明显纠正英语学习中不良的语音、语调。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有东北吉林、湖北黄冈、山西吕梁、山东威海等,很多学生存在地方口音,甚至/z/与/zh/、/s/与/sh/、/l/与/n/不分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他们在英语发音方面存在很多不足,通过英文歌曲演唱,对语速的控制能够改善口语的流畅性。另外,英文歌曲涉及很多课外单词,学生通过反复吟唱,能扩大词汇量。

(2)音乐识谱课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表2第四、五项中,69.0%的学生表示开阔了学习视野,对民族文化知识的认识有明显提高的学生有57.0%。通过民歌,学生体会到当地的民族民间特色,丰富了地域文化知识,学习视野开阔了,交际能力也逐步提高。如教学山西民歌《走西口》,笔者特意挑选出三名来自山西的学生,让其用地方语言来演绎,那浓浓的地域韵味展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音乐识谱课对艺术能力的提高

①艺术审美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对象创作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好的艺术作品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②个性工作能力。学生通过模唱、欣赏、视唱等形式的实践与练习,提高了自身的音乐水平,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提高个性化学习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应用到工作中。③教师职业技能。在渊博的专业知识技能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加上独特的个性教学,便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魅力的重要法宝。

(4)音乐识谱课对心理素质能力的提高

对乐谱知识的匮乏,会让学生在视唱时难以启齿,声音小,甚至有学生一开口唱歌就脸红。通过对谱例的一遍遍反复视唱与训练,逐步建立起学生的信心。有93.4%学生通过识谱课有唱一首歌曲的信心,即在心理素质方面有显著提高。这种信心也可以延伸到在公共场合开口的信心(演讲比赛、竞岗演讲、应聘时课堂试讲、公司面试等)与对音乐表现能力的信心(晚会、公司patry等)。

三、调查结果对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启示

⒈调整识谱课程设置,做到以人为本

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按照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既科学又实用的素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用音乐思维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⒉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主动地用眼识谱,动脑思考音乐记号,用手计算节拍,用发声器官歌唱旋律,用耳听音和感知音准,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视唱歌曲的能力。

⒊关注学生学习效果,传授学习策略

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策略有很多,如生动形象的讲授法、声情并茂的范唱法、按歌曲划拍读节奏法、听录音轻声视唱法、词曲分组合唱法、小组竞赛法、各种不同要求的独唱练习法等,均可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⒋培养多种学习风格,注重学习思维

英文歌曲对单词的连读有很高的要求,结合附点、延音线、音符等知识点的反复练习,学生连读单词的能力能得到很大提高。学习新曲目时,多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信息,能打开学生视野。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风格,不能单一局限在课本上,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之在快乐轻松中学到丰富的知识。

基金项目:本文系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度校级课题(项目批号XJSZ2012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宁晓文(1979— ),女,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宁晓文

高校学生艺术素质论文 篇3:

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摘

要] 从艺术素质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必要性出发,通过总结国内外高校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其可借鉴的经验、制约的因素、提升的方向,尝试构建“艺术教学启蒙——艺术活动引导——艺术社团培养”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型的搭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词] 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型;理工科高校

[文献标志码] A

21世纪将是人类一切智力、物质、情感和审美等方面发展和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着力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进高校教育内在式进展。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应注重大学生德、智、体、美均衡、全面发展。而艺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艺术陶冶道德情操、启迪科学智慧、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审美能力,多年来,艺术素质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的人格,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理工科学生是未来的工程技术人才,更多展示的是实干、实用为核心的校园精神,而在与现代大学精神接轨方面,缺乏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此外,因为并非专门艺术类人才,大多数理工科学生比较缺乏以文史思想为基础的艺术素养。所以,针对理工科学生应构建独特的艺术素质教育模式。

一、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分析

(一)国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理论实践研究

国外高校进行艺术素质教育研究较早,理论扎实、实践丰富,都在我国前列,很多理论以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早在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率先从理论高度引出“美育自律论”。即艺术素质教育要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必须由学生自主、真心、用心接受,否则艺术素质教育就形同虚设。19世纪瑞士民主教育学家裴斯泰诺齐提出“人格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即艺术素质教育的理想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1983年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了艺术素质教育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性。在实践研究方面,1967年哈佛大学的“零点项目”,旨在研究和提高艺术教育地位,研究創新教育的发展模式。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研究课题,并在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二)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艺术教育模式现状

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罗·盖蒂信托公司出资成立盖蒂艺术教育中心,该中心提倡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即将艺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培养发展学生理解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就国内外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模式现状而言,人才的艺术素质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类:(1)专业院校(系)模式。如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或者麻省理工音乐系、华中师范大学的艺术学院等,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同时承担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艺术素质教育。(2)职能部门模式。如华北电力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建立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机构,挂靠或者独立于文化艺术学院或者校团委,统一管理大学生艺术素质活动,也承担艺术类公共课程。(3)依托校园文化模式。通过引进或者成立艺术团体,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音乐会艺术讲座演出等。

(三)对现状研究的启示

纵观国内外艺术素质教育模式,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教育者已经认识到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各理工类院校通过不同的艺术素质教育模式加大艺术素质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理工类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深度不足,缺乏关于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思考;(2)对理工科大学生接纳艺术素质教育的特点研究成效甚微,针对性不强;(3)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证调研,模式构建过于单一,或者只倾向于其中一种模式,未形成“一盘棋”的艺术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体系。

二、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理想模型的构想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模式,需分析理工科大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特征应该采取的模型搭建方式。一方面,要寻找一种潜移默化的长效培养模式,在学校、学院营造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实现艺术素质教育大众化、常态化,扭转社会对理工科大学生只重实操,轻艺术涵养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需要找到生动、简单、灵活的方式培养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利用艺术的美愉悦身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艺术的创造性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借助艺术思维拓宽科学研究新思路,预见科学技术新发现。此外,艺术素质教育要做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传承与创造相结合,让理工科大学生在艺术教学中,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和社团活动中,提升艺术素养,将专业素质与艺术素质有机结合,诱发创造行为,实现科技创新。

因此,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征,尝试构建“艺术教学启蒙——艺术活动引导——艺术社团培养”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探索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培养体系,使工科学生实现对自我、对艺术的认知,成为既是深厚科学技术知识的拥有者,亦是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一)艺术教学启蒙

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可以采取“一体两翼”的模式,即以艺术类必修课程为主体,以艺术类选修课程及艺术类讲座为两翼补充。其核心是必修课程,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艺术,把握艺术人文课程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方法;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进行艺术鉴赏,探索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讲座则发挥其整合资源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艺术教育必修课程以理论教育为基础,是学生踏入艺术殿堂的敲门砖,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步骤。以东南大学“由理入道”的艺术教育模式为例,其基本思路是将理论课美学与艺术鉴赏作为艺术教学启蒙的核心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美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为艺术鉴赏提供境界、方法上的指导,培养艺术思辨能力,全方位提升艺术素养和鉴赏水平。

艺术教育选修课程以交叉学科为导向,技能训练和技能专精为主,整合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融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选修课程较必修课程有着更深入具体的分类,对该艺术领域有着更專业的体悟,更契合引领学生推敲艺术境界和意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

艺术类讲座起着提升与补充的作用。就理工科高校而言,校内艺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专业艺术家、著名学者开设讲座就有其必要性。艺术类讲座应囊括理论和艺术示范讲座两类。前者深入剖析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补充学生对艺术理解的片面化,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艺术;后者则给予触摸艺术作品的契机,激发其兴趣,成为学生探求艺术精神与规律的基础。

(二)艺术活动引导

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学校、学院开展的文化艺术系列活动为主体的艺术活动来引导,为学生创造高雅艺术审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拓宽艺术视野,在欣赏中体悟艺术活动的高雅,在参与中激发和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对艺术创作的感悟。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有其孕育的土壤,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学生具备正确、丰富的高雅艺术审美能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另一方面,高雅艺术进校园有凝练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能促发高校的艺术教育形成短线的高潮,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此外,高雅艺术作品均为团体作品,舞蹈、合唱、戏剧都有极为明显的团队合作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指引学生领悟团结就是力量。

理工科高校艺术中心或者素质教育基地的成立为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提供了实践载体,同时高校不断增强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为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文化艺术节等艺术活动提供了保障。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团委指导下开展涵盖舞蹈、主持、声乐等文艺活动在内的金秋艺术节,以及各个学院自发进行的各类文艺活动,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的材料文化节开幕式、新生才艺大赛、“马房星空”毕业生欢送晚会、星光合唱团专场音乐会等,这些都成为校园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掀起理工科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热潮,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学生艺术实践的有效载体。

无论是“由外引入”的高雅艺术,还是“由内自发”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创造出更多条件与机会让更多学生前往舞台欣赏表演或者登台表演,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艺术教育的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与体验领悟艺术的真谛,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

(三)艺术社团培养

学生艺术社团是大学生以共同兴趣爱好为纽带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在学校第二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艺术技能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星光合唱团作为第二课堂教育为例,自2014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以艺育德 以艺启智”的目标,以增强学院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宗旨,经过三年半的发展,已经从十几人的小团队发展到涵盖本科生及研究生共40余人的大集体,为学校、学院培养出一大批文艺骨干。合唱团员均为没有声乐基础的普通学生,经过训练分别于2016年5月和2018年6月成功举办两场合唱专场音乐会,获得全校师生一致好评。此外,艺术与科研相得益彰,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攀登。目前,合唱团已毕业团员共20人,其中10人保研(包括3人直博)、6人成功考研、2人出国深造,升学率达到90%。

丰富的社团活动,延伸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时空,充分依托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是提升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有利方式,需要对艺术社团的方向、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作进一步思考,从而推动艺术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理工科大学“艺术教学启蒙——艺术活动引导——艺术社团培养”三位一体的理工科艺术教育实践模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理工科高校在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上应有大格局,将学校、学院、学生三方统一起来,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全面思考,形成良性运作机制,为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睢龙.浅议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功能[J].艺术科技,2015(10).

[2]刘桂珍.综合性大学有效艺术教育模式的时代创构[J]. 西北师大学报,2009(6).

[3]陆挺.试论中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两种实践模式[J]. 文化艺术研究,2009(3).◎编辑 冯永霞

作者:陈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学生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尊师重教大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