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社会保障分析论文

2022-05-0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财政社会保障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一、中国财政社会保障现状分析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一般包括原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三大类。

财政社会保障分析论文 篇1:

丹麦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公平性分析及启示

[摘要]丹麦作为“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的典型国家代表之一,以其高福利、高税收的社会福利制度闻名于世界。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公平性进行了量化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转移支付;公平性;启示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251

1丹麦社会保障制度概况

11社会保险方面

①失业保险。丹麦政府与私有失业基金会合作来完成失业保险工作,丹麦共有36个失业基金参与失业保险工作;②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分为法定和自愿两大类,法定养老保险包括:“国家养老保险”“丹麦劳动市场补充养老保险”和“特别养老保险”。自愿养老保险包括:“集体养老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③医疗保险。所有居民都自动免费参加公共医疗保险。公共医疗保险的范围包括普通公共医疗机构的全部服务费以及特殊公共医疗机构的部分服务费。④工伤事故保险。雇主必须为雇员投保事故和职业伤害保险,保险费由雇主支付。此外,雇主还必须向“劳动市场职业病基金(AES)交纳会费(保险费),用以赔偿雇员因工作(不包括上下班途中)相关的疾病、提重物引起的损伤治疗及其他补偿。

12福利政策方面

①儿童福利政策。各市政府为儿童提供由政府资助的托儿所、幼儿园等服务机构。每个有未满18岁子女的家庭都可以享有政府提供的现金补助。此外,政府还为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的医疗、疾病预防和体检。②住房福利政策。丹麦从1967年开始实行“个人住房补助”制度。补助的具体数额因各家庭收入和人员组成情况而定。另外,政府还为低薪阶层建造“普通福利住房”以及为青年人建造“青年公寓”,以解决其住房困难。③教育福利政策。丹麦实行从基础教育到大学的全面免费教育。政府还开设夜校、暑期学校并提供部分资助,以满足成年人受教育的需要。④劳动和就业福利政策。丹麦除了向失业者提供失业救济外,还注重为失业者创造再就业机会,提供再就业培训、鼓励并资助失业者接受专业技术教育等积极的服务性帮助。

2丹麦的社会保障财政体制

21政府间社会保障收入划分

2007年,丹麦实行了新的行政区划。全国设五个大区、98个市和格陵兰、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经过这次改革,丹麦的社会保障财政体系也有所调整,大区政府不再具有征税权,市政府承担了主要的社会保障财政责任,其次是中央政府,社保基金主要用于失业和其他社会保障支出方面,此外还有部分是由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来承担的。

22政府间社会保障事权划分总体而言,2007年改革后的市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社会福利工作,主要包括社会服务、义务教育、自然与环境规划以及基础设施维护等;五个新的大区接管了原县政府的卫生保健工作;中央政府则主要是起监督作用,并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就业服务责任。

2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政府的转移支付具有显著的福利性质,是一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和解决收入差距的财政手段。由于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难以承担所有支出,因此需要中央政府的补助、津贴以及均衡计划等一系列支持。例如,现金补助以及恢复重建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而养老金和儿童津贴则是全部由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负担的。

3丹麦财政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

31政府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公平性分析

为了考察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均衡性,本文主要运用基尼系数分析方法来对其公平性进行量化分析。

由表1、表2可以看出,丹麦各大区间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其人口比重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为了更直观地比较各大区的支出差异,下面运用基尼系数对其进行分析。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G=1-[DD(]n[]i=1[DD)]Pi(2[DD(]i[]k=1[DD)]Wk-Wi), 其中, Wi为每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各大区社会保障支出占总支出比重),Pi为人口比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其社会保障支出的基尼系数,具体如表3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丹麦社会保障各个分项支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占比有明显区别。总体来看,疾病和老年保障支出占比达到了60%以上,究其原因,与各保障项目的性质以及该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状况有关。养老保险和疾病保险都是非常基本而必需的保障项目,几乎涉及每一个公民。同时,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丹麦人均寿命大幅提高,这也意味着社会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

4丹麦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公平性对我国的启示

41建立和完善政府间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跟许多西方国家一样,也存在社会保障财政收支的横向和纵向不均衡。不仅政府间的社会保障权责划分模糊,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也具有多层次性和地区差异性。因此可以借鉴丹麦政府间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

42明确划分政府间的社会保障财权和事权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早已提出社会保障制度实行责任分担,但在实践中政府的责任并没有明确的界定。鉴于此,我国应该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事权,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分担机制,准确定位各级政府的资金责任。

参考文献:

[1]柯卉兵分裂与整合:社会保障地区差异与转移支付研究[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孙晓莉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3]杨红燕,陈天红英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制度结构与公平性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4).

[4]卢中原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间事权财权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作者:朱睿

财政社会保障分析论文 篇2: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趋势分析

一、中国财政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一般包括原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三大类。

从1999-2008年,这10年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和数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迅速增加后,又回落并维持在一定水平

表1显示, 从1999-2008年,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从1197.4亿元增加到6804.3亿元,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从1999年的9.08%提高到了2008年16.63%,上升了755个百分点。从表1中不难发现,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增长主要发生在1999-2002年间。主要原因有:一是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攻坚战,从1998年开始实行的“两个确保”工作暴露了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大部分地区基金收不抵支,财政兜底性支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二是为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1999年较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负担。三是1998年11个行业养老保险系统统筹下划地方管理后,因调整缴费率和军工等行业困难造成的缺口由中央财政负担。

(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

从1998年开始,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一直保持持续增长,1999年更是比1998年增长了1倍,2001年这一增幅达到了65.4%,只有2004年和2003年基本持平,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

(三)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差距显著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的结构特征。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城乡居民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以国家近年来社会保障费用支出为例,2001年,占人口70%左右的农民的社会保障费支出仅占全国保障费总支出的11%,而占总人口30%的城镇居民却占全国社会保障费的89%。人均占有方面,城市人均社会保障费455元,农村人均仅15元,相差30倍;直至2002年底,全国8亿农民中,有404万农民享受了农村低保。

二、影响未来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经济

1999-2008年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了迅猛的势头,我们以陕西、重庆、广西、新疆4个地区为例。如表2所示。

(二)就业形势

1.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大约有1500万新增劳动力,而按照经济增长和投资规模计算的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缺口大概为500-600万左右。

2.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般在4%左右,但统计部门内部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却往往在8%以上。特别是城市发展带来的大量失地农民“被市民化”后,许多人都缺乏稳定的工作和职业,尤其是妇女劳动者,多数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工作,社会劳动的时间很不充分,许多人实际上处于半失业状态。

3.我国城市化进程还要加快步伐,2020年前还有3亿以上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镇,其中至少1亿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三)老龄化趋势

根据中国人口学会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会提速,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00万左右,在2015年总量将突破2亿,并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所罕见的。日益增长的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无疑会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提出严峻的挑战。

(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及其影响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人们的影响不可忽视。我国近年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居民实际收入降低。这种收入的不稳定及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使居民对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金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增加。另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使人们对医疗卫生、教育福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需求增加。

(五)政策导向

国家有关大政方针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方向,也决定了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项目上的投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地认识到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支出上投入的重要性。本着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财政社保“十二五”规划要求各级财政加大社保投入,将目前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0%提高到25%左右。同时,要将“各类未纳入社保制度的群体尽快纳入覆盖范围,实现真正的全民社保”。

三、社会保障支出趋势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未来5-10年间我国的经济依然会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经济增长率基本上会维持在7%-8%之间。因此,我国财政收入有能力支付大幅增长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

(二)为了解决就业、人口老龄化和通货膨胀等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政府会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出发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2009年我国开始实行新农保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政府为了实现保障农村老年基本生活,在2020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人口的全面覆盖,势必会加大财政社会保障的支出。

(四)根据“十二五”政府工作报告,在未来的5年中我国要将目前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提高到25%。因此,可以得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会有大幅提高。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作者:郑孟师

财政社会保障分析论文 篇3: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分析

摘 要: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化,造成了社会保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调节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再分配功能,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差异明显。本文将通过对2008-2016年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分析,了解地区差异现状,提出完善财政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以促进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的缩小。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 地区差异 转移支付制度

一、引言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设和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就如同经济发展差异化,各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差距。财政投入是社会保障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我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主要反映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上。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各级政府公共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支出,包括财政公共支出中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财政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助支出、中央财政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划拨等。狭义上来讲,是指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科目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即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包括社会保险基金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就业补助支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等子项目。本文将从狭义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出发,以2008-2016年数据为依据,分析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提出缩小差距的政策建议。

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一)选取的指标

本文在分析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时主要选取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量指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指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负担指标以及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指标。其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量指标主要是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负担指标主要分析各个地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负担轻重的差异,以各地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其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来衡量;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指标主要是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般比重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高;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指标即各个地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量的人均值,剔除了人口因素影响,更能体现各个地区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差距。

(二)总量分析

从下表可见,总量上来看,2016年各地区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差异比较大,其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平均值为667.77亿元,支出最多的是四川,为1320.17亿元;支出最少的是宁夏,只有164.24亿元。两者相差1155.93亿元,8.04倍。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看,数值均比较大,可见各地区之间的波动比较大,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就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负担而言,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不是很显著。2016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平均值为13.32%,其中最大值是辽宁省,为25.02%;最小值为福建省,仅占8.16%。两者相差16.86%,即3.07倍。从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来看,各地区之间的波动较小。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来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平均水平为3.98%,其中最大的是西藏,占其GDP的18.11%,最小的是江苏省,仅占其GDP的1.16%,两者相差了15.60倍。但就其标准差来看波动不大,可变异系数却不小,说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看,各地区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为1936元/人,其中最大值为西藏,最小值为福建省,两者相差了5397元/人,6.99倍。从标准差看,数值较小,波动不大。但是变异系数数值较大,离散程度显著。综上所述,2016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还比较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有待加强

(三)趋势分析

根据2009-201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对2008-2016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如左下图所示:

2008-2016年我国各地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极差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极值倍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总体上来看2008-2016年我国各地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上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从波动和离散程度上看,标准差逐渐在扩大,变异系数在50%左右波动变化。这就说明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额上看,虽然各地区之间差距还较大,但是呈现缩小的趋势。就绝对指标极差和标准差来衡量,2008-2016年地区之间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极差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由2008年的1297元/人缓慢上升至5397元/人。而标准差缓慢上升,变异系数波动变化小,表明2008-2016年我国各地区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基本稳定,但是差异没有明显的缓解。

而2008-2016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负担最大值、最小值、极差和极值倍呈“W”型变化,平均值呈“U”型变化,均在2013-2016年迅速上升。这表明各地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负担变化较大,且近几年差距逐渐扩大。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来看,近几年差距也在扩大。2008-2016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平均比重和最小比重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其最大值呈现“W”型变化,并在2016年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

综上所述,各地区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差异都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基本稳定,但是各个指标反映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绝对差异还是较大,应该予以持续的关注。

三、对策分析

據统计,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央政府只负担5%,而剩余的95%由地方政府负担。一般情况下,地方社会保障支出很大程度取决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经济越发达、人均财政收入越高的地区其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也越多。

因此,要实现地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地区协调发展,首先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的财权和事责。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支出责任。提高中央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将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其次,要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加地方财力。

要建立健全财政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制度。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转移支付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里采用一般预算支出减去一般预算收入进行计算,由于地方不能发债,一般是中央代发,所以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基本上为上级补助,里面包含了税返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总和。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要提高对地方社会保障事业的专项转移支付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不高的地区,例如较为偏远的中西部农村, 中央政府可以增加其所需资金的支持, 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 更加稳定地保证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反之在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农村,中央财政可以适当地减少社保资金的支持, 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其所需的资金。这样就有利于缓解并解决各地区社保体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在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财政社会保障的支出地区差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下,应该深化财税体制的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和规范、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促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柯卉兵.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9,(1).

[2] 徐倩,李放.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与结构:1998~2009年[J].改革,2012,(2).

[3]杨红燕,谢萌,肖益,李倩.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10).

[4] 李凤月,张忠任.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中央地方关系及地区差异研究[J].财政研究,2015,(6).

[5] 曹心影.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地区差距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

作者:宛亚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理论教育学论文下一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