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提问艺术论文

2022-05-06

小编精心整理了《数学提问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数学不同于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许多学生在数学面前会产生畏难心理,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普及。作为数学教师,掌握合适的提问艺术,用启发性、引导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提问艺术论文 篇1:

浅谈小学数学提问艺术

一、从生活情境中提问,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出教学内容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在新知识的教学引入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特别是利用生活情景引入时,我们可以根据生活情境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来引发知识的碰撞。新课标中提到: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设计秋游方案》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创设学校组织本班学生去公园秋游场景,先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到课程中去。然后提问,我们秋游前,首先要做好活动方案。设计方案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要做哪些准备呢?这个非常合理恰当的问题很快的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从体现学生探索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过程中提问,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

学生在发现问题继而探索问题时会产生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习新的知识的必经之路,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并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换一句话说,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由于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而决定的,它与思维的关系非常紧密,数学教学就体现了与思维活动的培养问题,它是在教师的教学中,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购物》一课中,教师根据学生所展示的多种算法中,筛选出竖式计算乘法这一方法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让使用该算法的学生向大家讲解他这样做的依据,将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是对自己所经历的数学思维过程的再一次总结升华,让全体学生经历了数学猜想与验证。将知识的重点难点突破,并达到理解与掌握。

三、從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进程中提问,总结数学思想,理论及方法

学生在数学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新的理论及方法,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不少曲折,甚至是舍易求难进而走入了死胡同。新课标中提出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如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2、5倍数特征》这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2、5的倍数特征。

教师:请将100以内2的倍数圈出来,观察一下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我发现这些数字的个位都是0、2、4、6、8这样的数字。

教师:请将100以内5的倍数圈出来,观察以下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

学生:这些数字的个位都是0或5这样的数字。

教师:我们之前已经知道了2的倍数和5的倍数特征,那么大家再观察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字有什么规律?

学生: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字个位上必须是0.

再如: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圆的面积》中,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圆的面积后,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将圆等分割成若干份后,并不能尽快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有关。这时就需要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从学生探究的困难中引导学生走出困境。从学生的知识构建中引发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方法,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顺利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顺利的本课的教学任务,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从学生已形成的数学知识提问,让学生跨过知识应用的难点,达到融会贯通,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在形成新的知识后要掌握应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而不少学生在学会新知识后并不能熟练的运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时教师提问就显得极为重要。新课标中也提到:学生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例如,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这一课,在学生学会用猜测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尝试解决这样的问题:乐乐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总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通过解决硬币个数来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又如在教学北师大四年级《数图形的学问》中,在学生掌握了数线段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设置数火车票有多少种的问题。

教师:西安到北京的高铁之间一共有10个站,那么有多少种火车票?

学生作答:

第一种做法:1+2+3+4+5+6+7+8+9=45(种)……1+2+…+(n-1)

第二种做法:10×(10-1)÷2=45(种) ……n×(n-1)÷2

教师在学生掌握新知识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进而达到熟练应用。从而让学生温故知新,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闻一知十。

总之,课堂提问是科学也是艺术。适时、恰当、合理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是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催化剂;是学生发现数学思想,总结数学规律的桥梁;是学生逾越探究困境,达到融会贯通的捷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学情变化,做到精准提问,适时发问,合理设问就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就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学习的活力不断迸发!

作者:张琦

数学提问艺术论文 篇2:

小学数学提问艺术的把握

摘要:数学不同于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许多学生在数学面前会产生畏难心理,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普及。作为数学教师,掌握合适的提问艺术,用启发性、引导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多角度分析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探析如何才能把握小学数学提问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艺术;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1.有利于构建互动式课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相比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在课堂上出现精力不集中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看故事书,精力不集中。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上依然采取“灌输式”的讲课方式,单方向给学生讲授重要知识点,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不到课堂当中,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提问,学生就可以迅速转动大脑,思考老师抛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这样有利于构建互动式的课堂,改变过去“老师演,学生看”的窘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2.有利于构建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填鸭式”的教学虽然有利于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传授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关于数学知识的完整体系。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本身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能力,学生接受起来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传统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会导致学生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当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创新提问形式,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将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逐步培养起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

二、把握小学数学提问艺术的策略分析

1.确保提问的简洁性

提问的简洁性是指教师用简单、明了、直接且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提问,避免因提问语言的繁琐而误导学生。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尚未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知识储备有限,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把握住学生的特点,真正问一些学生能答好,对理解知识点有推进作用的问题。比如在给学生讲偶数的知识点时,可以问学生“大家尽可能多地写下2的倍数,观察它们的个位有哪些特征呀?”在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个位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而2的倍数就是可以被2整除的数,这些数就称为偶数”。这样具有层次性、引导性的讲解和提问,能够帮助学生逐一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防止他们对题目产生畏难情绪。

2.确保提问的针对性

提问的针对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所授内容的难点、重点,综合考虑学生地特长进行有目的的提问,使提問成为连贯课堂的节点。比如我们在讲解完一道题之后,可以问学生“大家对于题目中涉及的解题方法或解题思路还有疑问么?”,而不是宽泛地问学生“大家还有什么疑问么?”,这样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学生的敷衍了事。另外,我们教师还应掌握班里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在提问不同学生时,要根据他们知识的短缺处进行提问,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补足短板,又能防止学生在不懂的问题面前“装懂”。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够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督促学生及时预习新知识,有利于课堂的顺利开展。

3.确保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的趣味性是指教师抛弃传统古板的提问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采用巧妙的形式进行提问。小学阶段,孩子大多数处于7—13岁,稚气较浓,对游戏的兴趣往往会强于对知识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在提问时,就可以采用抢答的形式,或者是“小组积分制”,谁先抢到谁来答,一周内累计答对题目多的小组给予“答题小能手奖”,激发孩子的自信心。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在提问的语言方面,我们也可以结合游戏中的热词或网络上的热词来进行提问,使提问生活化、趣味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小组答题的过程当中互帮互助,进一步明确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构建互动式和趣味性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合适的提问技巧,确保提问的间接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成长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张美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学周刊,2017(13):66-67.

[2]李英俊.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提问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24-125.

[3]杨文辉.巧妙运用提问艺术,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5(04):144.

作者:郑周琳

数学提问艺术论文 篇3:

基于创新思维的高中数学提问艺术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从三个方面设计提问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提问艺术 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以培养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重点。其中,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基于创新思维训练的高中数学提问艺术的开展措施,提出于此,希望得到大家指正。

一、巧设悬念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思维都来源于怀疑。因此,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怀疑精神品质是分不开的。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设计悬念性的问题,在问题中引发学生去怀疑、去批判、去思考,从而提高创新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仔细钻研高中数学课本,挖掘其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因素,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设计问题。以数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冲突来设计悬念,在对答案的思考过程中引发学生学会去反思、批判和怀疑,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在讲述棱柱的表面积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设计如此悬念性的问题:“棱柱的展开图应该是怎么样的?”然后让学生继续猜想,这个展开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是由一些小的平行四边形拼接形成的?为了让学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可以自己亲自动手拼接。当学生把棱柱解开的时候,就会发现棱柱是由一些小的平行四边形所凑接形成的。它与他们的猜想会有一定的冲突性或统一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接着,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引发认知上的冲突,培养怀疑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又可以继续设计这么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得棱柱表面积?”学生经过思考,回答不可能。因为条件不一样。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用拼接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算出棱柱的表面积。学生经过割补和拼接,归纳出了棱柱的表面积公式:S表面积=S侧+2S底。这样围绕悬念性的问题,学生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向创新的方向发展。

二、巧设趣味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训练创新思维能力。针对高中生好奇心、表现欲、求知心强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设计与高中生的这些性格特点相一致的问题,把一些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一些有趣生动的事例结合起来设计出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在上《抛物线》(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1)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可以把学生比较喜欢的篮球与抛物线知识点相结合起来,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可以如此设计问题:“当你站在罚球线上向篮筐投篮,如何算出篮球在空中的最高点呢?”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自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抛物线公式来求解问题的各种方法。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足球和篮球的特点,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们可以比较足球进门、篮球中篮框等球体运动轨迹的特点吗?”让学生在比较、归纳和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抛物线的特点、性质等。这样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设计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这一类问题向学生呈现多样化的信息,给予学生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也就是说,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都不是唯一的,它的答案有时也不是唯一的,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了大胆思考、大胆探索的环境和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设计这种探究性的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寻求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感受和享受数学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集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这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如此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在生活中,有那些属于集合的东西呢?”在探索问题情境中,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出某一个班的同学、数轴上的实点、一个家庭的成员、一个城市的人口等被看作整体的时候,都可以把它们看作集合。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探索问题的有效设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责编 卢建龙)

作者:陆秋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药品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初中的班主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