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亚运的故事广州

2022-10-31

第一篇:我与亚运的故事广州

广州举办亚运会的意义

作为一个广州的一名大学生,也有幸作为广州众多大学生亚运志愿者中的一员,亲身体验着2010年亚运会带来的激情和感动。这不仅仅是广州百年难得一遇的体育盛事,更是给整个广州、广东乃至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带来了全所未有的机遇。

在亚运会筹备阶段,看着广州政府大兴土木、千方百计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场面之大、工程之巨、动用人员之多是我最匪夷所思的地方。我那时候甚至觉得广州亚运会的筹备工作都是劳民伤财之举。记得自己在亚运服务期间,跟很多志愿者朋友和工作人员交流“广州为什么要承办亚运会呢?这不是自己嫌钱多嘛,大把钞票掏出来往水里扔。” 后来当我知道广州亚运会给广州乃至亚洲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时,我就知道自己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和肤浅。

首先最关乎民生的影响,就是我误解了的劳民伤财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旧城改造等筹备工作,其实这些现在看来才是最惠及市民的。比如说华南快速干线几乎是每天广州市民出行必需的代步工具,BRT不仅平稳快速而且有专门的车行道,堵车成为了传说,出行的市民就不用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塞车而误事了。这些举措不仅可以美化广州的居住环境,而且也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推进广州城市化进程,更早实现现代化。

然后,它给广州带来的经济、旅游、文化方面的影响也是功不可没的。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它每年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拉动全国经济3-4个百分点。广州城市人口规模之大和消费潜力之强,跟北京也是有得一拼的,其经济带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广州亚运期间,向外国友人展示广州现代化的非凡魅力,推广广州的美好形象,提升广州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品牌和形象,提升广州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推进广州会展业、旅游业的发展。古老的羊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岭南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替代瑰宝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广州亚运期间向外国朋友展示了我们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对文化传递起到非比寻常的作用。而且,亚运会还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从亚运志愿者的身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报名人数之多、态度之热情、服务之周到,无不体现着广州的和谐形象。

广州亚运会为广州在亚洲乃至全世界打造了响亮的品牌,它在介绍了广州同时以完美的姿态欢迎世界的到来。亚运会作为一个很好的国际展示的舞台,提高了广东省在国际的知名度、国际影响力,使广东获得了更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为广州实现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得不承认,广州亚运会一项非常成功的盛事,在惠民利民的同时,也让广东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它使广州的前景越来越美好。我憧憬着广州的美好未来。

第二篇:后亚运时代广州城市管理的探讨

摘要:亚运会在广州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广州的国际地位,促进广州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办亚运,国家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技术等力量和手段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亚运会的结束,如何使广州的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得到良好的运转和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城市管理是城市能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亚运后广州市的体育场馆、交通、信息、社区管理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良好的城市管理对广州市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管理 后亚运时代 广州

广州市主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是广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难得机遇,也是向国际社会宣传广州、介绍广州,让世界了解广州,让广州走向世界的难得机遇。要把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的和谐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不仅要有一流的设施,更要有一流的服务。而亚运会后广州的城市管理,比如的体育场馆、交通、信息、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对广州今后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一、亚运后广州市体育场馆的管理 1.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分析

2010年广州亚运会共使用70个体育场馆,包括53个比赛场馆、17个独立训练场馆。这些场馆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其中4个场馆分别设置在广东佛山、东莞、汕尾。在70个体育场馆中,新建12个,改建、扩建58个。新建12个场馆包括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广东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广州飞碟

训练中心、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南沙体育馆、花都新体育馆、黄埔体育中心体育馆、海珠体育馆、广州棋院和广东重竞技综合馆。

广州亚运会在场馆建设投资和场馆坐席规模上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亚运会,而且,亚运场馆的技术装备和水平都达到了举办国际赛事的标准,在亚运后广州市体育场馆的质量和树立都将出现大幅度的提升。

2.广州亚运会场馆的特点与规划概况 1)场馆分布在偏远县区,多中心布局。

亚运场馆安排充分考虑了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体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需求,采取了多中心、多功能的战略布局,将比赛、训练场馆合理分布到10个区和2个县级市。此次广州亚运会使用53个比赛场馆,19个训练场馆,改扩建60个,新建12个。广州主赛区的比赛场馆相对集中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大学城等亚运场馆群;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国际广播电视中心和主媒体中心等非比赛场馆,则集中设在番禺区新建的亚运城。

上述个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遍布广州市10个区2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形成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大学城、亚运城及花园酒店(总部酒店)周边场馆等五大亚运会场馆群。全部场馆遵从距亚运地30分钟车程路程的原则来安排。亚运会场馆布局形成了多中心、多功能的空间格局。这种多中心的场馆群布局:既有效拓展新区,又兼顾旧区优化提升。 2)场馆数量和规模有所控制

这次亚运会新建场馆数量12个。其中4个为省级体育场馆,4个为市级体育场馆,4个为区县级体育场馆。这个数字小于前几届亚运会新建场馆数。这些新场馆大多坐落在城市的新发展地区和需要重点发展的地区。

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和网球中心都建在原来的奥体中心内,以进一步强化这个地区的设施密度,为未来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做准备。而广州新城亚运体育综合馆、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广州棋院都位于广州新开发(或即将开发)的地区,如广州新城、大学城。广州飞碟训练中心、南沙体育馆、海珠体育中心体育馆、花都新体育馆、黄埔体育中心体育馆、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等都位于公共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行政区。 3)场馆设计突破创新

此次场馆设计上借鉴了国外经验,在满足比赛要求的同时,考虑了赛后的后续利用。 亚运的游泳馆是所有场馆中考虑赛后利用最多的场馆,设计上对场馆功能进行了区分,在空间

利用上形成互补。游泳跳水馆的比赛池中设置了移动池岸,以满足赛后训练和进行短池比赛等多方面要求。游泳跳水馆的部分附属用房,直接设计成了覆土建筑,减少了因为阳光照射而需要降温的费用,为场馆运营者尽可能节省了开支。 4)亚运新城的双重定位,带动城市薄弱地带发展

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将构筑“一主三副”和“两心四城”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升城市品质。“一主”即中心主城区,重点建设珠江新城、大学城及周边地区、铁路新客站周边地区、广州新城等地区;“三副”指在中心主城区南、东、北各发展一个副城区,即南沙、萝岗-新塘、花都副城区。“两心”主要是指天河新城中心、广州新城中心;“四城”主要是指奥体新城、大学城、白云新城、花地新城。

亚运城选址番禺中东部,占地面积约2.73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99平方公里,其中建筑密度12.2%。绿地率55.9%,是规划的广州新城建设启动区,主要包括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亚运公园六大部分,赛时容纳44800人进驻。亚运会结束后,亚运城将转换为商品房住宅小区,成为娱乐、购物、餐饮、医疗、中小学等各项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的高品质生活社区,进一步推进广州“南拓”,带动广州新城及周边区域快速发展。

亚运城的定位是双重的,既要满足亚运会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广州新城的启动区,因此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时和赛后两方面需求的结合,包括交通设施,都是为城市的发展和路网对接、为未来城市的扩展作考虑。赛后,亚运城将通过进一步的建设,形成高品质的居住、文化、体育、商业、市政等综合配套设施,打造成为可容纳10万人口规模、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新型人居示范宜居社区,带动周边城市的整体发展,推动城市“南拓”战略的实施。 3.亚运后广州体育场馆利用的建议

1)部分场馆向市民开放,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亚运使广州在硬件设施上的确有了质的飞跃,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注重市民的素质的提高,使城市的变化可以带动市民素质的变化。在向市民免费开放场馆的同时,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一些措施来制约市民的行为以及进行一些相关的教育,从而使向市民免费开放部分场馆这个措施真正的可行。希望能够通过部分场馆免费开放这种惠民的措施,带动整座城市市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的提高。

大型体育场馆必须摒弃只搞体育的传统模式,迎合大众的需求,必须以组织大型活动为核心,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以提高其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将形成项目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体育场馆不

仅要举办体育赛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体育培训等,还要进行非体育产业的经营活动,如商务活动、娱乐、餐饮以及无形资产经营等。

从广州具体状况出发,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需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和体育竞赛表演及体育训练组成的体育产业对体育场馆或社会需求施的需求;二是演唱会、音乐会、居民文化活动等组成的文化产业和事业对场馆设施的需求;三是会展业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另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零散的商业。

因此,广州亚运会场馆在赛后利用过程中,其经营项目可以灵活多样:表演比赛、竞技训练、大众健身娱乐、大型汇演、展览会、餐饮、住宿、购物等,但都要围绕体育场馆拥有丰富的场馆资源,赛事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资源来开展和开发。例如,利用场馆的硬件设施进行场馆出租,组织承办各种赛事,承接广告,承办各种会展,商业汇演,文艺演出,出售、出租场地冠名权,发行场馆项目贵宾卡;利用城市名片的荣誉接待旅游开发,吸引社会赞助;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优势开发体育商城,形成餐饮、住宿、购物一体化经营,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各项资源投资或与社会其他行业合作开发新项目。 2)科学规划场馆布局,合理配置

科学规划主要指场馆的选址和布局。大型体育场馆选址对赛后运营、甚至对其周边地区的综合效益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场馆的规划设计,既要有利于体育比赛,又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与城市交通系统相结合;二是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三是与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结合。而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让场馆靠近居民生活区。第四,赛后拆除那些临时性的体育比赛场地设施,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赛后维修保养费用和工作人员的开支费用等。

基于广州亚运城的双重定位,比赛后将新建大量住宅、完赛各项配套设施,成为广州另一个市中心区,实现广州南拓的发展。另外,广州在场馆布置的时候采用多中心模式布局,场馆分布在广州市10个区2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尤其是增城、从化这些经济发展较薄弱的地带,多中心赛区布局模式,可以很好兼顾比赛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首先,方便赛事的交通组织,只要解决给赛区的交通,就可以满足比赛的需要。其次,将多种体育馆分布在城市各处,使体育设施具有相对合适的服务半径,从而方便赛后利用。 3)将场馆的赛后利用与旅游观光相结合

大型体育赛事早已成为城市间、国家间的文化、精神、价值交流的平台。例如。2002年釜山亚运会期间举行的文化与国际哲学学术大会、亚洲古典音乐学术研讨会、亚洲国际艺术研讨会等活动非常有效地提升了举办城市的品位。所以,亚运会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体育意

识,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同时,亚运会的结束也并不代表其影响力结束,尤其是对旅游业的影响是长期的。亚运会每一个场馆的设计理念都不相同,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像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其设计师邵巧明介绍其的设计理念是富有动感,强调其的流线型,除此之外,还在体操馆和台球馆、壁球馆之间建设了综合体育馆的核心—亚运历史博物馆,并把这个核心做成了醒目的红色。因为亚运场馆赛后还可做为旅游观光的用途,把其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发成为新的旅游线路供游人参观。例如位于大学城的场馆,可将它们与大学城内的岭南印象园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新的亚运文化游的旅游线路。岭南印象园是一座极能体现岭南特色的建筑、风貌、民俗、文物估计以及岭南文化的服饰、语言、生活方式等特色的综合主题公园。这样可以让游客在参观亚运场馆的同时,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这样即增加了旅游收益,又为场馆往后的维护增加了经费,同时又宣传了广州。

4)亚运体育场馆管理引入市场机制,根据场馆的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我国亚运会场馆一般是国家一次性投资兴建,日后只是差额补助场馆的维护成本,场馆的二次开发资金只能靠积累,而由于二次开发所需的资金一般比较大,体育场馆自身特点决定了依靠自身资金积累是很难进行项目开发的,所以体育场馆要通过资源整合、资源置换、项目捆绑、场馆冠名等多种方式与社会上一些投资商进行长期的合作,这将有利于解决场馆二次开发所需资金问题,也有利于场馆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场馆经济效益的提高。大规模的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除了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之外,还面临赛后大量场馆的开发利用问题。因此,广州市政府和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借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项目法人招标的市场化运作成功的经验,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亚运会场馆的后续建设和经营,减少政府的投资、经营风险,探索出一条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公益设施的融资新渠道。 5)综合利用场馆

亚运场馆可仿效鸟巢和水立方,在后亚运时期加强其的综合利用性,像是开放游览收取费用,像是鸟巢的游览分为外观和内观,外观免费,内观其贵宾路线则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亚运某些具有代表的场馆,也可效仿这样的做法。另外,鸟巢和水立方还会不一定期的举行演唱会、表演、大型文艺演出。鸟巢从原来的单一运动场馆转型为以精品旅游、高端演出以及大型文化体育赛事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基地,水立方将成为大型的文艺演出场所。广州众多的亚运场馆可根据每个场馆的不同的特点,设计规划其不同的功能,提升它们的综合利用性。从现在到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这段时期是一大商业契机,如果我们能够抓紧整理并大力推展广州亚运遗产,想方设法进行多种合理的经营,有可能又会创造出多一个广州亚

运的奇迹。

二、后亚运时期的广州交通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广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市民对城市交通的需求迅速扩大,但乘车难、行车难的局面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扩展,市民出行对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城市公共交通现状的改善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随着2010年亚运会的临近,广州市参照国外成功经验,通过城市公交体系的优化,整合交通资源,逐步形成了政策、规划、设施一体化的良好格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城市交通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阶段,还要制定专项个性化疏导维护方案。交管部门还将继续深化亚运期间交通科技的应用,成功实施“单双号出行”等交通管制措施,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 1.限行对广州交通的正面影响

1)限行前后主干道时速差一倍。限行前,全城交通拥堵情况严重,车流量巨大、轻微事故频发。在广州各大主干道中,南北走向的广州大道很多时候几近瘫痪,东西走向的黄埔大道更是挪不动步。单双号实行后,交通十分顺畅,大部分主干道均能保持60公里左右的时速。从“不限行”到“限行”,实在是“冰火两重天”!

2) 市区停车位增多,机动车出行花费减少。由于限行后广州市一半的车辆不能出行,大大降低了对停车场的使用率,使得设在道路两边的停车场使用量大减,为车辆的顺畅通行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并且机动车时速提高,耗油量降低,出行花费也相应减少。

3)限行实行后公交车准点率提高。限行实行对于公交族来说,也是有影响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BRT开通后,公交车的到站时间与站台上的告示屏显示的时间不一致,这与某些交通路段经常塞车有关系。通常情况下会推迟5-10分钟,甚至更长。但自从限行实行后,公交车准点率提高大大提高。广州市交委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机动车限行后,广州全市公交车准时率却达到了95%以上,比非限行期间动辄受到交通堵塞影响时好了很多。 2.限行对广州交通的负面影响

1)公交压力倍增。限行前,广州的公共交通压力已经非常大,自从限行后,公交车的载客压力倍增。很多时候,甚至出现乘客连等几辆车都无法挤上车的局面。地铁、出租车的压力也大大增加。

2)限行对广州市的驾校行业造成致命打击。广州市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口,驾校行业的潜力非常巨大,为国家税收作出不少贡献。一旦实行单双号限行,务必影响驾校的招生率,而且也会对驾校的车辆调控和考务预约带来很大的难度。 3.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

既然实行单双号限行的代价如此之大,很多学者建议亚运后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整治广州交通。

1)广州市应该根据道路的容量和空气环境容量来限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在恢复建筑工程施工的同时严格限制黄标车的出行,规定报废一辆车才能增加一辆车;根据新增道路容量来增加汽车的上牌量。

2) 在财政上增加对公共交通工具的补贴力度,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以更优惠的公交车、地铁、轮渡等的价格,鼓励广大市民自愿选择公交出行。

3) 借鉴香港经验,倡导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的城乡无缝接驳,减少进入城市区域的交通流量,把公交和地铁的运输能力发挥到最大的程度后才考虑增加道路容量。 4)城市规划与设施建设方面

①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公交的便捷性、准时性及舒适性水平。

目前私家车的使用率之所以高,是由于开车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为方便快捷。只有通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才能引导有车族在上下班的时候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例如:发展高速轻轨、适当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合理规划线路,根据不同时段调整发车次数;优化道路设施等。这一方式在日本东京就得到很好的体现,现在东京几乎是家家都有车,但是市民上班下班出行方式90% 都是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这也得益于他们公共交通体系的便捷、准时、快速,特别是地铁和轻轨。

②要适度增加私家车的使用成本,收取‘拥堵费’

像英国伦敦、新加坡,汽车进入中心城区,系统就会自动额外收费。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观点,认为对私人占有公共资源收费,实际上就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市中心交通流量的举措。政府可以通过税费的杠杆,增加汽车购置和使用成本,比如上调购置税、开征燃油税等手段来有效控制私家车的盲目消费,引导市民合理有效地使用私家汽车。

③按照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区位的停车场收取相应的停车费

在香港,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是郊区几倍甚至几十倍。实行香港模式实行综合治理,让人需要的时候才开车,平时尽量不开车,有效合理地把私家车主分流到公共交通中去。 ④错开各单位上下班时间,契合现有公交运输能力。

由市政府牵头,改变各单位上下班时间过于集中的局面,对本市各单位和政府机关分别制定如下3个上下班时间,并鼓励各单位实行弹性工作时间。

目前,世界各国学者们对于交通拥堵的问题都做了不少研究,在是否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方面赞成和反对双方更是喋喋不休,相互争论。唯一认可的一点是:必须通过分析各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下定论。所以,在没有实行限行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完善交通体系,合理规划和建设市政设施才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

三、亚运后广州城市信息管理 1.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城市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进行城市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处理和分析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管理整个城市,使城市接近最佳管理状态。它包括城市管理主体的信息化和城市管理物质对象的数字化。管理主体信息化是指城市政府等管理主体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其内部办公自动化和各专业部门间的网络互联,以提高信息沟通能力和整体运行效率。城市管理物质对象的数字化是指在城市管理活动中,将城市管理对象的地域特征、形象特征、属性特征等数字化,并将这些数字化的特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存储、传输、整合、分析,最终以文字、音像、图形等形式输出,作为城市管理的技术依据,以维护和拓展城市综合功能的过程。

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有电子政务、城市应急救灾指挥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监控信息系统等很多方面。

城市管理信息化,是城市管理和建设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改变以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不畅、被动管理、封闭管理、管理不科学的状况。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由定性向定量,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多维度,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进而有效提高整个城市管理的效率。

2.亚运后加快广州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举世瞩目的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圆满结束了,人们在感受盛会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好处之后,都是讨论亚运后的城市管理如何进行,如何保持亚运期间那种井然有序的生活,出门不堵车,满城鲜花打扮,空气清新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在广州亚运后如何保持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加美好幸福而需要思考的东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加快广州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城市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利用3s技术加快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城市交通管理、城市防灾、地下综合管线维护、城市生态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

面的系统;加强与城市发展和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和综合集成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2)加快培养城市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尽快造就一批集信息网络技术和专业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尤其是具备综合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信息深度加工、系统分析的资深人才队伍。

3)加快提高城市公民的信息素养。城市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这个行为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之间起作用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要加强对城市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引导他们正确的利用城市网络。

4)重视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城市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所以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后亚运时代的社区管理

广州是一个善用体育事件的大城市,早在亚运会申办初期,广州就不是把亚运会看出简单的体育比赛,而是希望借助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触媒效应”,迈向国际化,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建设“两个适宜”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为此,广州市将城市发展目标与“亚运会”这一战略工具的作用很好地的结合,全面推进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区管理的改造工程,促使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也为后亚运时代广州的发展积累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1)继续推进“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广州市应把社区建设作为后亚运时代切实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重中之重来抓,把社区建设工作列为制订之中的全市“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新路。要从体制、内容、方式、手段上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使居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心理压力、就业、生老病死等问题需求都能在社区、街道得到帮助解决。 2)转变社区更新改造观念

此次社区管理改造推行的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造模式。改造对象的确定、改造方案的制定都是政府说了算。实践证明,这种独断专行的改造模式容易忽视社区居民的利益,甚至引发各种社会矛盾。首先,政府要改变理念。政府应树立起市场经济下的“公平自愿”原则,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增加公众参与渠道,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其次,开发商要转变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在旧城更新改造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获取商业开发利润自然是开发商的主要目的,但是开发商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

养,加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公众参与,在商业利润与公众利益之间谋求合理的平衡,才能使拆迁安置的矛盾减少到最小,才能得到住户的支持,进而加快更新改造的速度,最终达到实现开发利润与企业形象提升的双重目标。

再次,社区居民自身也要转变观念上。社区居民应该充分认识自己在更新改造中的主体性地位,明确只有积极参与到社区更新改造中,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才能使自己生活的环境得到真正改善。因而,居民既要充分认识自身在社区更新改造中的权力和义务,又要加强相关的规划设计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在旧城更新改造中的参与能力。 3)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健全社区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

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邻里中心”模式,根据广州实际,在一些街道社区开展社区服务中心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全面铺开。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要高度整合全市的行政和社会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健全社区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使之一头连着社区广大居民,一头连着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齐抓共管”解决居民生活需求问题的社区服务网络。将来市民有什么投诉,都可以找到各区党政一把手直接投诉,而不用跑到市一级的部门来投诉。在街道建立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对于群众满意、评价较高的街道干部,可以破格提拔,比如“副局级街道书记”,让基层干部更安心、更热心、更尽心地扎根社区、服务居民。 4)加强社会力量培育

社区尤其是低收入社区,其社会经济地位状况决定了其在决策体系中的地位,难以与政府和市场抗衡。因而要维护社区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社会力量的培育,提高社会力在更新改造决策体系中的影响力,以制衡政府与市场的“权钱”联盟。所以要加强社区能力的培育。社区是更新改造中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然而社区自身又是弱势群体,这主要是因为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它和生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壮大社区力量,提高社区对于更新改造的认知能力,提升自身维权能力,以保障社区自身的合法利益。然而,社区居民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难以在决策体系中发挥作用,往往也容易被“权钱”联盟各个击破。社区能力的培育必须从社区居民个体抓起。一方面,要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更新改造的积极性,提升居民的参与能力——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于更新改造项目的认知来实现;另一方面,在社区居民个体参与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加强社区组织能力培育。 5)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目前,中国的官员实行任免制,而非西方那种由市民选举产生,即使“权钱”联盟以牺牲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来促进城市发展,公众也无法通过换届选举的方式来拆散这种联

盟,唯有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才有效制衡这种联盟。主要方式是通过新闻、媒体以及大众对更新改造全过程进行监督,提高更新改造操作的曝光度。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政府和市场为了保持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便会有所收敛,从而限制“权钱"联盟的行为。

五、结语

进入后亚运时代,广州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城市管理是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政府要想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须继续深入和提高城市管理这个以人为本的工程,真正的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综上来看,亚运后广州城市管理要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以人为本,从广州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完善交通、信息、社区、体育场馆、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让亚运的投入要做到短期投入长期受益,使亚运期间与亚运后所创造的收获与成绩真正的融入市民的生活中和整个广洲市及周边地区,才是更为重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进陈华.欧阳静仁.2010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考.体育学刊.2010.05.第17卷.第5期

[2]潘华山.广州大学城2010年亚运会场馆建设和前后期管理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01.第28卷.第1期

[3]李圣旺.广州亚运场馆投资、建设与经营的对策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1.第26卷.第1期

[4]广州亚运城逾七成设施赛后改造 有望成新旅游线路[J],南方日报 2010 [5]赵义.广州交通的崩溃危言.双周刊.200907第二期 [6]王文华.广州交通突破警戒线.博识文萃杂志,201005 [7]王新文,郭东法,吕洪涛.城市管理信息化:内涵、特征与理念更新[J],山东社会科学,2002(4)

[8]陈辉.城市管理信息化战略探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6) [9]张建.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04(5)

[10]王洪钟.树立现代城市管理理念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10)

[11]郑静.论广州城中村的形成、演变与改造对策[J].规划与观察,2004(1)

[12]黄向平,朱子丹,杨明.2010年广州亚运会与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发展及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26-29

第三篇:关于广州亚运会的冷思考

激情亚运背后的冷思考

亚运结束了,我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昔日的平静。但是,在金秋时节中“激情盛会”,永远温暖地印记在东道主广州人的心田。那精妙绝伦的开幕式,那中国亚运军团奖牌榜上的众多“第一”,那严密的赛场安保组织管理,那来自亚细亚各地的热情观众,都将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都将载入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史册。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亚运的洗礼和沉淀,古老的羊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通了,房更靓了,城更美了。无可质疑,广州举办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异常成功的亚洲盛事!

在激情与盛宴背后,我们是否该承认:广州亚运会,除了带给我们惊喜、惊叹、惊奇,还有冷静、清醒和思考。

思考一:国人的文明修养在亚运会中得到提升的程度如何?

无可厚非,在亚运会期间,我们广大市民在英语对话、衣着整洁、环境整洁等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尤其是那些遍布于城市各处的“绿羊羊”自愿者,淳朴的微笑,真诚的服务留给世界最骄傲的一张明信片。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不少比赛过后,比赛场馆的走廊和观众坐席区,是一片狼藉的景象。垃圾桶早已不堪重负,垃圾满溢于外,以致方圆几米之内都可以寻觅到它们的踪迹。坐椅上的废弃物品更是无所不有,纸杯、包装袋、宣传册遍布于观众呆过的角落,幸运的话甚至还可以拾获尚未开启的食品。对比我们的邻国——日本举办世界杯的时候,比赛后观众席上没有留下一张纸!我们能不感到汗颜吗?

举办亚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城市硬件在升级,但市民素质的提升是否更为重要呢?无可否认,中国正在腾飞,国际地位以及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却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 唯愿将来,每个中国人都能真正成为一位文明的、有素质的公民,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违禁吸烟,不大声喧哗,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共同守护这个美丽可爱的家园。

思考二:亚运会对我国国民体育锻炼的促进有多高?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市民踊跃观看体育比赛的同时,街道、公园等场所,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的市民明显增多了!我们在许多国际、洲际体育比赛中,拿到了多枚金牌,但我们能否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这个过程需要多久? 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兴起和发展。

试问;我们的男子足球只进过一次世界杯,没踢几脚,就打道回府了。原因何在?我们的体育运动员是怎样“炼狱般”地训练出来?每个尝试究竟有多少群众性体育设施可供使用呢?我们广大中小学生,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坐在课室“学习”,有多少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呢? 我们只知道,还有许多人正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为几十平方米的住房辛酸,很少想过打打球、跑跑步! 我们只知道,还有3700多万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每天忙于生计,哪有足够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呢?

要成为体育强国,让体育锻炼成为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并长期参与的活动,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我们还要加倍努力!而不单单停留在国际体育比赛中,拿到金牌绝对优势。

思考三:政府在亚运会中的财政支出

本次亚运会的完美受到国内外一致高度的评价,广州市政府的努力功不可没!“亚运直接投入”一共是136亿元。包括:赛会运行资金73亿元,场馆建设和维护资金63亿,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90亿元, 总计约1226亿元人民币。有关调查显示;光是燃放的烟花就用了约3.5亿元!虽然说在这样的盛会上,为衬托人们的喜悦心情、烘托气氛,燃放璀璨的烟火是无可厚非的,作为烟火的故乡,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有没有必要达到如此的规模,虽然我们国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地区发展十分不平衡,还有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看到亚运会这样的燃放规模,想想我们村里还有几户家庭因为亲人去世或残疾,无固定收入,只能靠国家和大队的每月几百块补贴生活在茅屋里的辛酸!不能不让人在绚烂的流光溢彩背后觉得心痛与辛酸!

当然亚运会的投资中大部分用在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地铁、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这些都有利于城市未来的发展,等于提前对城市进行建设。只是,当我们看到亚运刚结束素,有些道路的路面已经有裂缝了,天桥上为残疾人而设的电梯不动了,部分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不足而空置,还有,亚运会开幕场馆海心沙迟迟不能对游人开放、因实行亚运期间广州公共交通免费优惠措施而带来拥挤,后改成交通补贴发放的承诺一直没有下文,这些现象都让人对自己的政府在亚运会的举办前后的科学决策、资金运用、城市管理等方面产生担忧与怀疑。 也许,我的上述思考会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广州人,一个当代的中学生,在热闹、成功、赞扬中冷静下来反思总结得失是非常不要的。

第四篇:关于广州亚运会与广州大学城环境发展的调查心得

一个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当地的坏境,从本质上讲,不仅仅取决于硬环境的好坏一一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经济实力的强弱、产业结构的优劣、自然环境是否友好等,还取决于软环境的优劣.这个软环境是由社会秩序、公共道德、文化氛围、教育水准、精神文明等诸多人文元素组成的.而这一切主要取决于市民的整体素质.

随着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大学城环境发展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交通条件开始完善、周边的环境有所美化、场馆的建设等等。通过我们对这次的调查可以发现广州的环境发展还有待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绿化面积不够,植物色彩不够丰富 ;噪音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不好;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等等。

亚运会促使大学城环境发展,使到人们健康指数提高。

因为亚运会的到临,广州城市做了很多措施来迎接这个特别的时光,给我们城市环境发展带来不少的影响。例如在车辆上,单双号的举动令到交通阻碍大大减少,从而减少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地铁线

7、8号线、广佛线等开通,令广州交通更加便利,使市民和外来游着感到舒适的感觉……我们倡导人们出外乘坐公交车和搭地铁,这个措施大大改善城市污染源。在环境方面,大学城内外绿化面积越来越大,被世界各地的人评为是最漂亮的自行车比赛地区,这个结果令到我们十分安慰。这些种种的变化,致使我们看到大学城最美丽的一面。你看,整整有条的交通,芬芳扑鼻的花香,遵守秩序的人们,让我们在这个季节充满感恩,感谢一切的改造,感谢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并且有益身心的地方。

亚运会促使大学城人文发展,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

为了迎接亚运,我们广州城市倡导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礼让残疾人等。我们调查的是广州大学城,因为在大学城生活的大多都是学生,我们这一次的调查目的就是要告诉这些莘莘学子要从我们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随着亚运的逼近,这里的亚运文化气氛越来越浓厚,真的无论大街小巷都有搞些什么活动之类的。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好呢?我觉得就是要宣传亚运,宣传文化。让全世界都要知道广州无论在发展、人文素质都是最好的。 亚运会促使大学城经济发展,加快建设速度。

亚运在大学城场馆举行的项目很多,例如自行车比赛、篮球、铁人三项等十多个项目,为了场馆可以尽快完工,我们不得不加快步伐建设场馆和一切关于比赛的各个环节。所以在这段时间令到很多人都觉得噪音特别多,道路完善不够,但是大家无须多虑,这一切在亚运后都会改变的,因为我们为了迎接亚运是什么都要做得最好,让外来人士可以看到我们大学城最完美的一面。随着时间迁移,到亚运时道路会完善,地方也会明朗美丽,这样就可以吸引人来这里参加游玩,从而加快这里的经济建设,现在我们就是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好的方面就要努力去改造。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上可以看到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做得还不够,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亚运会的形象。造成上述原因大致有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紧张;环境保护资金缺乏,环境保护设施落后;城市规划不合理,或者没有很好的落实;工业生产技术落后;.管理不善,执法不严;市民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不仅使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而且对生产造成的环境也习以为常,这就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去改善这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这几个方面:1.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2.要完善场馆建设,加强周边环境整治3. 要完善包括道路在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道路交通的衔接工作4. 要超前规划交通组织方案,确保交通组织安全有序,科学周到5.要加强空气和水的环境治理,推进公路、快速干道、高速公路两边绿

化带的建设。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改变一些不好问题的存在,还是那一句:从我们大学生做起,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

对于一个城市而已,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全方位的提高城市的品味,甚至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良好的城市形象,快速、准确、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地区或国家进入国际市场化重要的敲门砖。

我们要为塑造这样的一个城市从小事做起,我们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栋梁,更加要从自己做起,为未来发展做好起步。

第五篇:关于广州亚运会一年来对广州大学城影响的调查问卷

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比赛可谓是精彩纷呈,它也于11月27日晚圆满落下帷幕。虽然比赛结束了,但是在这一年多来,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绵延 不绝的,特别是对主办城市广州本身来说更是影响深重。作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自然也是受到了很大影响。

1. 根据您的了解,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的建设影响大吗?

()A很大()B比较大()C一般()D几乎没什么影响

2. 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的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交通()B运动设施 ()C文娱设施 ()D治安 ()E其他_

3. 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的商业经济影响大吗?

()A很大()比较大()一般()几乎没什么影响

4. 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商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旅游业()B餐饮业()C房地产()D其他__

5. 您认为亚运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大吗?

()A很大()B比较大()C一般()D几乎没什么影响

6. 您认为亚运会对你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交通 ()B饮食()C住宿()D娱乐活动( )E其他__

7.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交通()B商业经济()C人们日常生活()D其他__

8. 您认为亚运会的举办是否提高了大学生们的运动热情?

()A是()B否()C不清楚

9. 您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因为亚运会而得到改善吗?

()A有切身感受()B有改善但不明显()C没改善

10.您认为亚运会后的公共设施有没有给您带来积极的影响?

()A有()B没有什么感觉()C没有()D不清楚

11. 请您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价。

()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谢谢您的合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资采购合同协议书下一篇:文言虚词趣味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