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方法

2022-07-15

第一篇:高中语文写作方法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方法[范文模版]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

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1)、散文的种类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3)神话故事 (4)民间故事 (5)传说 (6)回忆录

第二篇:高中语文作文方法指导: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写作是高中的训练重点,下面是一次课堂写作训练的题目。

(1)根据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见解。题目可以定为:“扫一屋”与“扫天下?”(也可另拟题目)

陈藩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时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故事引起了后人很多议论,大多论者认为,薛勤的批评是对的。

(2)对于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格言和成语,我们今天常常会有不同的思考。试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拟题),说说你对这条格言或成语的思考。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近墨者必黑

B、近墨者未必黑

②知足常乐

A、知足方能常乐

B、常乐者不知足

下面结合此次训练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谈一谈议论文的写作。

一、应该怎样在开头提出论点

论点的提出应该是鲜明正确的,在开头提出论点还应该注意不要离题太远,要尽快切入话题。

例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摇篮中孕育着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哲理、经验。其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完美的桥梁,沟通着高深的文化与想了解它的人们,它精炼的将有内含的哲理简单的表述给人们,并引发后者的深思。

“知足常乐”这一成语原意是知足者可常乐。这一简单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但细想起来,似乎想常乐,只知足是达不到的。相反,想常乐更应不满足于现状。

这个开头中的有用信息集中在第二段,第一段的内容即属于离题太远。

例二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引申为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就会变得品德高尚,相反,他如果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也会变坏。

这个开头中的“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也可删去,因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既不是难点又不是文章要探讨的重点。

二、论据的积累和选择

论据的运用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的,而有了一定的积累后还必须学会恰当地选择。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一.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反动的封建统治。事后执政者曾将路易十六的儿子关起来,让他时时处处生活在最污浊的环境里,仅与社会最低贱、下流的人打交道,想借此毁灭掉这个孩子。但一段时间后,人们非但没有看到这个孩子有丝毫的龌龊之举,反而看到的是一个日益坚定高尚的少年。为什么?这个孩子的话道出了原因“我本就是做国王的人!”。

这个材料用来论证“近墨者未必黑”是比较恰当的。

例二.以前有一个富翁,他的钱多得足以和国王媲美。他住在一个有美丽花园的大庄园里,但他总觉得不满足,成天闷闷不乐的。一天他在庄园的门口遇到了一个乞丐,那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衣不遮体,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但是令富翁吃惊的是,乞丐总是挂着一脸灿烂的笑容。富翁问他:“你都穷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呢?”乞丐答道:“您看今天的天气多好啊,上帝让我看到了这么漂亮的蓝天,我很满足,怎么能不高兴呢?”富翁顿悟。

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论证“知足常乐”的论据。

例三.一个著名的投资家,一直成功的他在一笔小生意上却亏得几乎血本无存。周围的人都很关心他,怕他会因为这次失败而想不开。一个朋友来看他,说:“别伤心了,虽然你亏得只剩几十万元了„„;”没想到他笑着打断了朋友:“怎么叫‘只剩’啊,我不还有几十万元呢吗!而且我还赚了很多无价的经验啊!”

这个材料作者原想用它来论证“知足常乐”的,但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在材料中投资家最可取的地方是他面对失败能够换角度看问题。

例四.毛主席曾经在城楼前喧哗的环境中读书,可见近墨对人来讲也是一种锻炼。

作者原想用这个材料论证“近墨者未必黑”,错误原因是将两个不同的“环境”混淆了,成语的引申意义中的环境是能对人的品行产生影响的环境,而毛主席身处的环境与品行无关。

例五.有一位成功的商人在介绍经验时这样说;“我成功的方法就是知足。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专业,我从不涉及,从不去做。只有做自己熟悉的专业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不熟悉,就根本不可能成功。”

用此材料来论证知足,显然是不可以的。若用此说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事业尚可。

例六.中央美院的学生,一个个不修边幅,穿一些所谓“另类”的奇装异服,但最后真正成为艺术家的又有几个?再看中央美院的教授,大都是整齐朴实的衣装,办事循规蹈矩,一板一眼。由此可见,只有“扫一屋”才可“扫天下”。

服装的另类与“扫一屋”并无联系,且作为正面材料的教授的衣着朴实也不是“扫天下”的必然条件。

例七.有个老太太,两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二女儿嫁给了卖伞的。而老太太却总是唉声叹气的。一个邻居就问她原因,老太太答到:“下雨的时候我担心大女儿的鞋卖不出去,晴天的时候我又担心二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如果老太太反过来想:下雨时二女儿能卖很多伞,晴天时大女儿能卖很多鞋,这样一来,老太太不就能笑逐言开了吗?虽然老太太担心的情况依然存在,可她知足了,看开了。

用此材料论证“知足常乐”也不合适,如论证换角度看问题是比较恰当的。

例八.13世纪蒙古人南下,击败宋朝一统中原,然而蒙古的文化,没能随其金戈铁马而席卷天下,而最终被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所同化。

作者欲用这个材料论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运用这个材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无论是蒙古文化,还是汉文化都不可用朱或墨来表示。作为高中学生运用材料时还要有一定的政策性,对于外族的文化不可有大汉族主义。

例九.追溯到越王勾践,在其返回越国后,若不是每日的卧薪尝胆,提醒自己勿忘国耻,又怎会有后来的灭掉吴国,报仇雪恨。很多人会说,勾践的做法不过是摆摆样子,只要心存信念,无所谓卧薪尝胆„„这个典故推广到陈藩身上,不愿扫一屋,又怎能扫天下?

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是为了提醒自己勿忘国耻,与扫一屋说的不是一回事。

例十.古有陶渊明,他的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道出了古时有志之士近墨而不黑的道理。

材料运用的不准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

从对以上的材料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运用材料要淮确。

建议同学们在日常阅读中注意分门别类地积累素材,运用要仔细研究,想清楚。

三.论文的说理

例一.多么精妙的一句反驳,用扫一屋和扫天下比较,结构一致,抓住了“扫”这个关键字眼,让人一下便觉得扫天下和扫一屋的联系紧密。可再仔细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扫一屋”中的“扫”是清扫、打扫的意思,而扫天下的“扫”是闯荡的意思,扫天下是有所成就的意思,这跟做扫除简直就是两码事嘛!薛勤实际就是利用了“扫一屋”和“扫天下”的听觉效果迷惑对方,而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驴唇不对马嘴。

这段说理有些为求新奇而勉强为之的感觉,其实这是议论文的大忌。

例二.人们说:“不拘小节的人潇洒!”需知,这种潇洒并不是指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就如同“扫一屋”并不是指凡事必亲躬一样。“斤斤计较”和“修身重节”两个概念常被人们混淆。中国人的品质缺陷就在于,他们认为一个拥有一番大事业的人可以不必花精力去注意自己行为的细小末节,所谓小人物也大可因为无人熟识而不去计较个人的素质修养。而外国人常认为作为一个人物,这点素质品质是必须的,是不可或缺的。走后厕所不冲水,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这些外国人以之侧目中国的低劣品质,在中国都是家常便饭。

这段说理有绝对化倾向,其实只要在“中国人”, “外国人”前加入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

第三篇:高中英语写作突破方法

1.合理谋篇布局,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考生不能把材料中所提供要点的顺序当成所写文章的顺序。在写作之前,只有根据逻辑关系对材料的要点进行组合,调整,才能充分展示作者不拘泥于材料的灵活思维。

2. 运用较复杂的句子结构

通常指以下几种情况

(1) 尽量使用复杂句式,如加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及名词性从句。

(2) 使用变化多样的句式,如疑问句,祈使句,倒装句,省略句。

(3) 使用非谓语动词,强调句型和其他固定句型。

3.尽量使用高级词汇和地道的表达

文章中词汇的使用,能够充分体现作者的词汇量和整体英语水平。

4.强化系统训练

高考书面表达题能够全面地考察考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如词,句的正确应用,语法结构的处理以及语段之间的自然衔接,这些都依赖于平时的点滴训练与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要求老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要循序渐进。高中写作的训练分三个周期:高一主要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包括日记,通知(书面和口头),书信,便条,海报等;高二除了巩固应用文外,还应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尤其是情景或情况描述类表达的操练;高三首先要强化巩固高一高二的训练内容,同时应在文章的谋篇布局,词,短语句子的选择上斟酌和推敲,力求使文章语言丰富,结构清晰而且层次分明。

5. 注重选材质量

所选材料为学生所熟悉的,贴近生活的,易于学生对写作信息的输出。另外,选材时注意内容的简洁性,时态的清晰性和词汇使用的普及性和规范性。最后,选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几年高考有话题作文也有图和表格,所以审题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程。

6.确保写作时间

包括两方面:(1)平时训练营限时完成,通常在20—25分钟。(2)考试时要提高阅读速度,以确保有总够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我要求学生在做完完型好就做二卷,这也是非常有效的。

总之,书面表达随着近几年高考评分标准的提高,对学生表达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若注重平时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教法和学法,学生一定能写出出色的好作文。

第四篇:高中英语写作方法的探讨

神木职教中心庞艳芳

历年来,关于英语写作方法的探讨有许多。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写作也成了考试中的重点。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根据多年的的英语教学摸索,笔者认为高中英语写作中应重点抓基础,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与前提。

一、积累和掌握大量词汇和语法规则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与我们语文写作的培养有相同之处,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英语词汇和语法规则就是所谓的“米”,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以及相关的语法规则才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游刃有余,大显身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勤记词汇,勤动手,勤思考的习惯,督促学生在掌握课本词汇及语法的同时,多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增加词汇量,在写作时才不会搜索枯肠。“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典而后知音”就是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二、逐层训练,加强句式表达

教师要打破传统守旧模式,即写作指导+例文+点评。采用新的教 学方法让学生占主体地位,不要老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学生成绩分层明显,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础入手。这一环节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应从简单句着手。例如,主语+动词(谓语)+宾语的表达,I go to school.例如这样逐层训练,逐次提升一定的难度,让每个学生从中体会到英语写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培养学生归纳课文大意的能力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每一章节课文篇幅都比较长,在让学 生掌握课文词汇及语法规则的同时,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大意,这相当于是对课文内容的浓缩。我觉得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揣摩英语写作的奥妙,这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多练笔,在作文批改中成长

通过以上几点的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了写作功底,这时要多加练 笔。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1、每次英语课后都会留一小作文给学生,文体不限,随意记录身边的人或事,用英语表达出来。

2、增加阅读量,让学生摘抄一些满分作文、优秀语段。让学生模仿写作,久而久之,增加学生对写作的敏感度。

3、尝试新的评改方法

作文评改要力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习作进行当面修改, 这和以往学生把作文交上来由老师自己评改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知道,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写作经验的积累。有许多错误的认识和方法需要在不断修改清理过程中得到改进、提高。教师作为教学的核心,在写作评改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积累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与经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第五篇:高中英语写作的有效策略方法

(一)过程性写作教学策略

过程性写作教学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作,着重强调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遵循写作的基本原则。同时要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自由的表达思想,并能够做到与同伴互帮互助,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适时的反馈。过程性教学策略是指更加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注重写作本身的这个过程,而不是侧重于写作的最终结果。学生的写作空间是相对开放的、自由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沟通相互的意见,同时更要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写作思维。

过程性写作教学策略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的写作困惑,激发学生写作时候的愉悦心情,让学生能够通过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的沟通来消除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最终完成写作过程。从课堂任务看,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的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通过组员之间的积极互动、交流和探讨,研究出小组最终的写作路线,并向全班汇报写作成果,使教学在创生中具有实际的有效性。从写作内容看,选择学生身边所熟悉的题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这种过程性写作教学策略与重结果式的写作教学策略是不同的。

(二)交互式写作教学策略

交互式写作教学策略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时要遵循写作的情景交际性原则,在写作题材上尽量选取来源于学生身边熟悉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题材。或者做到尽量创造出真实的生活情景,这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方法上要教会学生懂得运用交际的策略和技巧。

运用此教学策略,教师在设计作文时要有情景交互,这样有很强的情景性作文,虽然学生不可以随意的发挥,但在写作创作时含有真情实感,能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冲动,让学生在写作时发挥的淋漓尽致。缺乏交互式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些根本不感兴趣、不熟悉的题材,只能让学生思路混杂,创作不出好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帮助的,故教师要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创生的机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生违纪检讨书下一篇:高中生物全册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