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构建精神家园

2023-06-14

第一篇:在阅读中构建精神家园

论精神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论精神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泸州市江阳区石寨学校牟云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浪潮中,不仅需要物质生产力,更重要的还需要精神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精神生产力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精神生产力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有独特的积极作用:

一、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一切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作为生产力构成的一部分,精神生产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同时,还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收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对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精神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呈现出来,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精神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不仅物质产品要十分丰富,同时精神产品也要求十分丰富,这才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正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二、精神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理论的丰富和创新需要精神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精神生产力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同时,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标的提出,也内在的推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

加速发展精神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以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速发展精神生产力,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形成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

三、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各项任务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任务,摆在第一位,在发展生产力任务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出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的独立

要求,也不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直接实现的生产力。而是指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三大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并与之相结合到转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充分体现出精神生产力的作用,必须大力积极发展生产力,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加快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

四、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三个方面的提高都有赖于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不是单一的。要加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与精神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既能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增长。 文化产品是及具发展潜力的潮流产品,是信贷经济增长点,是具有很强的新的生命力的产业。其中旅游文化产品重中之重,同时它还能够带动餐饮、运输、服装、广告等服务行业的经济增长。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促进自己的精神需求,如:休闲、旅游、外出观光等也成为人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这就为和谐社会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尤其特别的是,同其他产品相比,发展文化产品所借鉴文化资源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加价值,文化产品还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等特点,发展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选择。目前,

文化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大幅提高,但总体还是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而,要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六、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是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力。

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在物质条件欠缺的时代,人们主要是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精神生产力从未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但当物质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人们的精神需要就会上升到主导性地位,人们的物质需要是有限,而精神需要却是无限的。要满足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精神产品才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也只有人们的各种需求都得到满足后,才尽可能避免出现许多社会问题,社会方能得以相对稳定、发展。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淡水紧张、能源危机、民族矛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问题都可能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下引发重大事件。从根本上讲,物质生产力本身如何发展,都无法自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发展高尚的精神生产力,才能帮助解决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同时,提高精神产品可以防止社会两极分化过大,能够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社会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的因素来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使其与物质生产力一道共同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一

重大理论创新,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这不仅要物质生产力高度发展,而且精神生产力也需要高度发展。在新的时期,精神生产力的地位尤为突出。除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时的责任也就更大。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要解放物质生产力,更要解放精神生产力,使这二者与人自身生产力一道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将发展精神生产力作为突出的重点。所以,必须加快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尽早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第二篇: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阅读

歌德曾说过:‚看一本好本书,如同跟一位高尚的人交谈。‛书籍可让读者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从书籍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从书籍中寻找理想的栖息地,增强读者的人文底蕴。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自主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真正的阅读应该是一个心灵激荡的过程,这种体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

一、学会在阅读中体验

阅读体验是在阅读的瞬间在心灵上引起的各种快感,它往往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地一时间。在这种状态下,读者会暂且忘记一切,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之中,感受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等传递出来的思想与情绪。

对于学生而言,重视在阅读中感悟体验,有利于语感的培养。在阅读中启发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对学生的心理、情感、思维有所触动,使文章的语言、情感、文字在学生心中沉淀,久而久之形成文化基础,形成思想意识,学生的语感将会变得更加敏锐。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就能体验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在每一节课上,我们坚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读、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领悟道理、在读中体验方法。

小学语文课文第四册中的《穿山甲问路》是一则童话故事。写小穿山甲迷了路,多次问路都没有结果,最后在小溪流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观察辨别,终于找到了要走的路。学生似乎很容易理解,但要准确感悟出:‚路就在自己脚下‛的含义还是较难的。教师引生入境,以‚读‛促‚悟‛,启发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课文情境。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穿山甲迷路、问路时的情态。同时了解小松鼠、老葛藤、织布鸟们所走的‚路‛和它们活动(或生长)的方式。再让学生根据小溪流自身的特点,认真思考、理解‚我总是在探索中前进‛和‚路在自己脚下‛的意思。最后抓住静下心来‚观察‛、‚辨别‛、‚找到‛等词语,明白小穿山甲是靠自己大胆‚探索‛,从自己的‚脚下‛找到自己要走的路的。而这,也正是小穿山甲听了小溪流的话‚忽然明白了什么‛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孩子所理解的含义不一样,似乎清楚,却又朦胧,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一些空间,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也许会用不同的理解去填满它,这就是‚在阅读中体验‛的精妙所在。

重视感悟体验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加强感悟体验,可使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加速,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语文课应该做到: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感知性读;细读课文时,指导性读;品读课文时,鉴赏性读。学生能否读好,能否‚感悟‛,关键看老师如何删繁就简地精讲。重点处点拨,点到即止,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感悟时间。

在阅读《‚黑板‛跑了》这课时,老师对学生说:‚这篇文章我们改变以往一段一段细读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己细读整篇文章,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与大家讨论。‛学生读了一段时间后,纷纷举手,有的说:‚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安培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有的说:‚我知道安培是一百六十多年前的人。‛有的说:‚我知道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还有的说:‚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黑板’跑了中的‘黑板’不是真的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安培会把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当作黑板呢?他难道看不到马车的车轮吗?‛老师说:‚你提的问题很好,你非常爱动脑筋。有谁能回答他的问题吗?‛这时没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说:‚请你们再细细地品读文章的第

2、

3、4自然段,相信大家会知道答案的。‛学生又读了一段时间后,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有的说:‚因为安培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他对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的车辆都好像没有看见,马车的车轮就更不会看见了。‛有的说:‚因为他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他在聚精会神地演算,眼里只有‘黑板’,没有马车的车轮。‛……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读书、思考、讨论、感悟,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得到了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恰到好处。

二、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实践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新课程理念正成为教师们努力实践与探索的热门话题。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点个哈姆雷特‛,强调了阅读体验的独特性。‚独特‛顾名思义就是‚独有的、特别的‛,但我们教师不能因此就简单地把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理解成为只要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反映出‚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意见或感悟就是‚独特的体验和理解‛。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有失偏颇的。观照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一、‚独特‛体验是读者与文本对话后的直觉或顿悟,不应该是‚信天游式的独白‛。阅读是读者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活动,因此,读者在阅读中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只有首先整住把握文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通过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才能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所以,要想超越文本,必先进入文本;要‚出书‛,必先‚入书‛,这是阅续规律使然。我们决不能把那种脱离文本的随心所欲的‚海侃神聊‛,也视为‚独创性的、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否则,所谓的‚独特体验‛只能是镜中鲜花、水中浮萍,这种‚体验‛称不上‚独特‛,也不可能真正人心。

二、‚独特‛体验是读者带着自己的经验世界参与意义建构的结果,不一定是‚独出心裁的创见‛。鼓励读者有个性、有创意地阅读,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的创见,不能拿成人甚至是科学家、文学家的标准来要求,其‚独特体验‛主要指超越自身原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许是他人已知、已会的,但‚我‛还不知、不会,通过阅读而达到也知、也会,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见‛。在阅读过程中,‚我‛拿书里的世界与自己周围的世界作比照,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作比照,既理解了作者,也更好地认识了‚自我‛,阅读过程也成为今日之新我不断超越昨日之旧我的过程。由此而生成的阅读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特‛体验。

走进课堂听课,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发言时,不管学生阅读体验的程度如何,一律以‚很好、不错‛等毫无针对性且很廉价的评语加以肯定。有时学生的理解甚至是完全‚文不对题‛,教师也都不臵可否地请下一位继续。就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体验、理解的正确与否、程度如何,区别对待,积极回应,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使不同的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不同建构。

1.独特而‚言之有理‛,要助开掘,畅其流。 学生的独特体验犹如一泓清泉,成于思,存于胸。教师的责任在于善发现、巧开掘,并使之‚资源共享‛。如在交流《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的阅读感受时,大多数学生表达了对21世纪海洋的向往,对人类能开发利用海洋的骄傲与自豪,学生能获得这些符合文本意义的感受,是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一位学生却在这时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说‚当我读到‘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人深海大显神威’这句话时,我为海洋未来的命运担忧,我仿佛看到了当初人类大肆砍伐森林的情景。‛尽管该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的意料,但教师觉得学生‚言之有理‛,便以开放的心态及时表扬学生有环保意识,有独到之见。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学生的感受竟然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共鸣。有学生认为课文中‚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这句话中的‚索取‛二字用得不恰当,因为这样写显得人类太贪婪了,海洋不肯给而硬要拿。这样的感受和体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真正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文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文本后,读出来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真正的‚独特‛。尽管这份‚独特‛

可能与教师当初的教学预设相左,甚至这份‚独特‛可能是对教科书的质疑,但我们教师都应该以赞赏、接纳的心态,及时予以肯定与鼓励,使之成为班内学生的共同财富。这种创造性阅读才是阅读的至高境界!

2.独特而‚忧惚朦胧‛,要善搭桥,解其困。 由于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读者,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与许多课文的文本意义还存在着差距,因此学生对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常常浅尝辄止或朦朦胧胧。但这种朦胧融人了学生自己的情感,成为自己体验的‚火花‛,而这‚火花‛正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教师应以敏锐的触角及时加以捕捉与点燃,为学生在新知与旧知间搭桥铺路。我们既不能对学生的浅见臵之不理,也不能坠入那种‚人人都说,人人都好‛的虚伪矫情之中。如学生在读《船长》一课时,提出:‚文中‘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个伟大的灵魂应该指的是船长哈尔威,为什么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称为灵魂呢?而且是伟大的灵魂呢?‛这样的疑问正是学生在走向文本的过程中闪现的朦胧火花,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是啊,你从哈尔威的言行中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一个自然的追问,仿佛为学生搭设了一座走向文本的桥梁,既化解了理解的难点,又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意义。又如在《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的教学中,一位学生觉得哲学家的三位学生提出的铲子铲、火烧、撒石灰的除草方法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要想根除旷野中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这是学生未及深思才造成的困惑,教师没有臵之不理,回避问题,也没有仓促应对,草草了事,而是抓住学生看似矛盾的地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三位学生的方法与哲学家的方法作比较,让学生在层层深人、自读自悟中发现、生成文本意义。

3.独特而‚似是而非‛,要慎裘贬,固其本。 在学习《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联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生活实际,说说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谈到了‚卧薪尝胆‛的勾践,谈到‚红军长征‛在历史中的作用,甚至谈到了拳击手只有收回拳头才能更有力地出拳的事例。这些富有创见的体会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意义。这时一位学生也表达了他的‚独特‛体验:‚既然要学会弯曲,再寻找反弹的机会,那么《红岩》中的江姐等革命烈士为什么不弯曲一下,再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呢?他们牺牲了,是不是白白送掉了性命?‛这样的感受和理解看似有一定的独特性,但背离了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觉得其中的原因既是价值观的冲突,又是学生对‚弯曲‛一词的内涵把握不准造成的,因此没有轻易加以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就这种观点进行讨论。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术氛围中对话、沟通,认识到‚弯曲‛不是人格的屈服,不是信仰的放弃,而是一种智慧。就这样通过生生、师生的思维撞击,学生宽了视野,丰富了体验,对课文的把握也由肤浅到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使学生在对作品交流的准确感悟中进入作品的‚精神家园‛。

4.独特而‚文不对题‛,要巧设疑,清其障。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出现错误的理解和体验是常有的事。如在《狼和小羊》一课中,讨论‚狼为什么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茬吃小羊?‛时,一位学生说:‚因为狼觉得不可以再说谎了。‛对于这种完全‚文不对题‛式的独特体验,教师在要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敢于说‚不‛,并且可以循循善诱、巧施疑问:‚哦,狡猾凶恶的狼什么时候变得诚实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认识的谬误之处,一笑之间领悟并接受文本的价值取向。千万不能不臵可否,因为这不仅是对这位学生的误导,更是对其他学生的误导。又如在一年级下册中《想飞的乌龟》,有的同学问:‚地上的乌龟为什么想飞呢?它从来没有飞过的。‛‚乌龟的愿望是推理实际的,不可能实现,可以说是想入非非。‛还有人认为‚乌龟不知天高地厚,不安于现状,异想天开,摔下来活该。‛‚乌龟为了 看一眼美景就把壳摔裂了,不值得……‛讨论时,教师自己应当对乌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对乌龟心情的描写,防止出现认识上大的偏差,一旦学生发表了否定乌龟的见解,不要简单反驳,而应积极引导,如就从‚人类从想飞到能飞经过了几百年的努力,几百年的失败换来最终的成功。我们不能嘲笑设计机械鸟翼的达〃芬奇,也不能否定在滑翔机试飞中坠机而死的利伦萨尔……,没有失败者得牺牲换来的经验,人类就不能最后翱翔蓝天上。从人类进步的整个过程看,所有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所以想飞的乌龟应该是可敬、可爱、又可怜的。‛

三、在阅读中拓展体验,学会做人。

重视感悟体验有利于对作者情感的体会。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的着力之处就是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和人生的‚心理体验‛,去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学生边读边思,毫无拘束地畅谈心得,将自己的领悟都表达出来,这些心得和感悟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都是与文章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如不能让学生得到人生的感情,那么这种教学便是苍白无力的。‛学生在读中去感知、感受、感悟、感染,直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悟则能化‛。如阅读朱自清的《春》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并结合自身经历理解文章内容,想象春的景色。想象春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花下成千上百的蜜峰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把自己的想象与文中的句子结合在一起,这就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所表述的‚春意盎然的春天‛的理解。在《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句,让学生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一些,在舒缓的语调中体会故人待客的热情和作者做客是的愉快、留恋。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一句,让学生读出山村夜下的静谧情趣,用延时托音品味诗中娴适,恬静的意境,全身心地区感受美,感受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仔细体味文中的情感,包括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在臧克家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深往肉里扣,这刻不知道下刻得命。‛诗人只是在写马吗?不是,诗人是用象征的手法写苦难深重的中国劳动人民和中华民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思考中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使其读书有所收获。

从《母亲的恩情》中感悟伟大的母爱;从《劈山救母》中感悟孝心;从《‚闪光的金子‛》中感悟助人的乐趣;从《学棋》中感悟学习要专心致志;从《一株紫丁香》中感悟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从《永远站在孩子们中间》中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以及孩子们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

在学完《谁的本领大》这课后,学生说:‚学了这课,我知道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本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本领,我们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要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正是学生在对文章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做人‛的感悟。

阅读的容量是有限的,感悟的力量是无限的,通过自己的感悟而得到启发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第三篇: 在阅读中得到快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爱上了阅读。”

读书,可以让我获得到快乐和智慧。我是一个小书迷,作业写完之后,我都会捧起一本书。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书为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曾看到这样一句话:“阅读是一种最美的姿势。”或许吧!不过我每拿起书要放下可就难了,每次吃饭,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睡觉时间到了,妈妈再三催促,我总要跟妈妈商量:“看完这章的。”

童话是孩子们的快乐王国,童话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梦想,我喜欢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海的女儿》中善良的美人鱼为了王子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化作朝阳中那脆弱的泡沫,我读罢无限感概;《灰姑娘》对小鸟,大榛树施予爱心,也获得了爱心的回报;《小王子》中那个满头金发的拒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让我从中收获了许多。

阅读古诗,琳琅口上,意蕴无穷。每当读到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面前就展现出烟雨江南的柔美;每当读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我仿佛看到了一马平川的辽阔草原的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感受到了那大漠的壮美与凄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那清新的泥土气息;将我带到了久违的大自然,接触到另一种真实的美。

阅读各类小说,还是我的最爱。翻开《哈利?波特》系列,一起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吧,一起与伏地魔做斗争,发生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内与校外的事,是多么有趣和惊险,足以让我把烦恼和忧愁抛到九霄云外。

打开《冒险小虎队》系列,与路克、碧吉和帕特里克一起冒险,一起解开谜团吧!读着读着,好像自己也身临其境,参加了一次又一次惊险的计划、行动。《笑猫日记》是比较有趣的书,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有一只性格开朗、活泼的猫,乐观、机智、有思想、具有非凡洞察力,在他身上发生了许多故事。每读完最新的一本,我又在翘首期待杨红樱阿姨赶快出续集了。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讲述的都是很感人的故事。读《青铜葵花》我看到了“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懂得“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读《斑羚飞渡》,看到了原生态的生命,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

阅读中,我是饥饿的小鹿,我能找到美食;阅读中,我是干渴的行人,我能寻到甘露;阅读中,我是迷路的旅者,我能觅到归途。我知道,我是离不开书的。阅读中,我得到了智慧和快乐!

初一六班

马若欣

第四篇:在阅读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演讲稿

2008年是“教师阅读年”,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中,所有的教师都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我也不例外。古人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苦吗?我不觉得。相反,在这将近一年的阅读学习中,我有了很多心得,很多感慨,很多发现,很多收获,很多快乐,真是“学海无涯乐相随”。在感慨之余我做了大量笔记,写了十多篇学习心得,现把其中的一些学习心得整理成篇,与大家分享。1.注重诚信教育。

打开《柳州教师培训读本》,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题目是“用诚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作者是柳州市龙城中学的韦莉老师。我把整个故事细细地读了一遍,边读边想,眼前不禁浮现出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往事。

春季学期我教二年级数学,按学区考试规则规定,二年级期考必须单人单坐,这与一年级期考时的双人双坐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上个学期的期考就因为缺少常规性训练,所以有些学生在考试时表现得比较紧张,发挥失常,以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这个学期的每次单元小考,我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单人单坐的训练。可是到哪儿再找一个教室给我的学生们小考呢?正在我感到无奈时,一些学生把座椅移到了桌子的侧端,坐在走道里。立即,所有的学生纷纷效仿,把座椅移到了桌子的侧端,同座成了面对面,邻座成了背对背。看到这一变化,我在称赞之余说道:“真好,大家能想出这个办法,又这么自觉,我想大家一定是很讲诚信的!虽然考试时老师是可以帮着读题,但我希望大家能学着自己读题,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也要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所以大家自己读题,认真答卷,好吗?”顿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所有的学生都悄无声息地埋头于试卷之中。我担心在我离开时有人会破坏这份安宁,为了检验,我装着有事离开了教室。中间我悄悄地进行观察,教室里依然是那样安静,我满心欢喜。自此,只要是进行单元小考,学生都会自觉地按照这种方法拉开距离来答题,以示自己的诚信。

此事,引起我更多的思考,在诚信方面对学生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有意识的培养。所以,尽管有些学生在小考时出现很多低级错误,但我都不正面责怪学生的粗心,而是肯定了学生的诚信:“我相信你们没有偷看别人的答案,因为有些同学旁边的人都答对了,他却没答对,说明大家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答题的。我希望大家在讲诚信的同时,还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在交一份诚信答卷的同时,也能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我是这样认为,也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韦莉老师的文章使我在培养学生诚信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和更多的体会。我常常问自己:“我的教育教学中是否渗透了诚信教育?”

2.尊重学生也是爱的体现。

不断地学习让我有了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的篇章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重庆某中学初三学生丁X,于2007年4月12日中午从学校教学楼跳楼坠地死亡,丁X的父母以侮辱罪将丁X的班主任汪老师告上法庭。他们认为,汪在丁X自杀前说的“你长得又矮又丑,连坐台都没资格”这句话,深深地伤了15岁丁X的心,导致丁X跳楼自杀身亡。

此案例再次给我敲响了警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偶尔会听到教师比较随意的语言,如:“你这么捣蛋,没人喜欢你,你还活着干吗?”“你这么笨,教牛都会了,教这么久你还不会。”这些含贬义的话语,学生听了心里肯定不舒服,说不定在心里用更恶毒的语言反击呢。当然,多数教师也是“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所了解的,相信不会造成不良后果。但是,如果我们教师的判断出现偏差,就有可能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对此,我有过深切的体会。

我班一名女生听课注意力和学习接受能力较差,为此,我常要对她进行个别辅导。有一次,我教她做计算时她怎么也学不会,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我渐渐失去了耐心,烦躁代替了原有的亲切与温柔,这名女生的眼泪慢慢地流了出来,且越流越多,怎么也哄不停,我只好中断了辅导。此后的一次上课提问,我想给她一次机会,可她站起来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泪流满面地哭了起来,根本不理会我真诚的微笑与鼓励的眼神。我和全班同学都愣住了,我只好连声安慰并请她坐下,不敢再把目光对着她,然后继续上课。此后,我只能选择她心情愉快的时候,才敢给她进行个别辅导,在她的眼神对着我并比较自信的时候才提问她。渐渐地,她变勇敢了,不再在进行个别辅导和回答问题时哭了,成绩也有了提高。

是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何况心灵幼小的学生。如果我一直对该女生的态度有一点点轻视或不敬,我想,她不会这么顺利地调整好心态,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提高。“尊重也是一种美德”。再次学习义务教育法,我对“尊重”二字有了更深的认识。生动的案例使我原已放松的心情再一次收紧,我不得不时常问自己:“在尊重这方面我做得怎样了?”

3.注重教育的发展性。

在不断的阅读学习中,我有了更多的收获。

打开《柳州教师培训读本》第82页,主要内容是“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第四,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同时对这四点现代学生观作了详注。紧接后面的举例和点评,让我对此四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读另一本《引领心灵》中张寿卿老师的一个教学故事《历史题该怎样考》,文章对我触动不小。文中说,中外的历史考试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中国出的历史考题,侧重于考查已发生过的事;而美国和日本考历史时,注重学生的想象和发展,会让学生用“如果”来设想,这种设想具有很大的发展性。看看日本教师出的历史考题:“21世纪如果日本与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开火的远因和近因是什么?如果日本贏了你认为是M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地方?分析之。”多可怕的考题!虽然学生只回答了前面的问题,但足以让我心跳加快。事后,我把我读到的内容和感慨说与家人听,家人也感慨颇多。看看人家的教育,培养出的不仅是历史学家,也是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分析家。我们不得不感叹:“难怪日本的发展速度这么快!”而我们出的历史考题则是:“甲午战争是哪年爆发的?签订了什么条约?割让了多少土地?赔偿了多少银两?……”这样的考题学生即使考得好又怎样?不是成为历史了吗?重要的是把握现在,设想将来。

是的,现代学生观不是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吗?为何教师要居高临下地去考学生的记忆和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正在发展中的人呢?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还需要完善。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完善。上学期二年级数学期考中就有“说出理由”的要求,只可惜又附加了“标准答案”,以致只要偏离了“标准”,再精彩的答案也被否定。此后,在工作之余我常反省:“我的教育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性?”

类似学习体会多多。学习笔记中有感慨,有深思,有发现,有收获。而学习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为,我的学习是一种“成功”。“成功使人快乐,在快乐里再创成功”。这是规律,我想:只要不断学习,我就会有许多收获,收获使人愉悦、幸福。我相信所有正在学习的人也和我一样,在学习中成长,在阅读中收获。

第五篇:校长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作用

黄陵县第一届校长论坛材料之五

如何发挥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校长要努力做正确的事

黄陵县河西小学 仰小礼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他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决策者和引领者。一所学校运行的是否顺畅,发展的状况是否良好,无不体现着校长的决策力和领导力。而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又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彰显办学特色,不仅是每个校长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要付诸实施的问题。经过认真学习讨论,深入实践。我认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高效课堂构建工作做好,校长一定要努力做正确的事情。

所谓“正确的事”是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充分地了解时代的前沿信息和教育发展过程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反复酝酿后决定的事。校长一定要努力做正确的事。即提出新的、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有前瞻性的学校发展目标,强化保障机制;副校长和中层一定要把事情做正确,即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充分理解校委会制定的目标内涵,制定出切实可行实施方案,做好流程管理,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紧扣目标,逐步实施,在稳步推进中加以创新。

依据《中小学校长标准》,经过深刻的实践和理性的思考,校长要做的“正确的事”包括:为学校的发展远景做好规划;做好学校良性发展的引领者和决策者;遵循教育规律,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培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构建学校特色文化。根据我校实际,我认为校长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 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决策和引领的作用

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和决策者, 必须准确的把握学校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做好工作重点的调

1 整。尤其是在学校转型时期,一定要确保学校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态势,切实做好发展与继承。一般认为学校良性发展可以分为:规范期、内涵发展期和示范带动期三个阶段。经过四年的规范建设,目前我校已经进入的学校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学校内涵发展阶段。

这三个阶段各有特点,互相渗透,互为基础。目前,我的工作重点是大力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做好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书香校园的建设。

具体做法与想法:

一是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加快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方式才会转变。为此,我校对课堂时间进行了大胆改革,实施高效课堂三环节教学模式。即将每节课由40分钟缩短为35分钟。以强制性的手段缩短课时,强迫教师在3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40分钟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精选内容,紧扣主题,突出重点,少教多学。同时,将每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即预习(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探究、强化点拨、师生互动等20分钟,总结、反馈、检测5分钟。强制手段的实施,教师起初极不适应,但是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已经接受了这种方法,并积极探讨合适的教法,教育科研也全面铺开,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在成功地完成了课时改革后,又进行了教案改革。因为,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过分依赖所谓的“名师教学设计”或网络教案下载等。为了让教师研究学生,形成有本校教学特色的、实用性强的教案设计,我校实施了循环教案和补充教案。循环教案就是教师本学年的教案留给下一学年新任该年级该科的教师,以此类推,新任教师要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一本教案用三年。这样有利于教师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取长补短,也是一个很好的互研方法。原有教案如果出现不切合实际的部分,

2 可用补充教案代替。补充教案除以上作用外,还可根据教学实际增加、整合课时,使教案真正发挥教学蓝本和课堂预设的作用。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和我们起初的设想基本吻合,

1、切合教师、学生实际,易于操作,消除了教师机械抄写教案的念头,充实了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时间;

2、通过与本级(不同)教学对象、教学手段、教学反思的比较,对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3、有助于形成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特色。

二是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力求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管理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学校特色课程的开设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校在开设国学课的基础上,本学期又增设了书法课,单设了舞蹈课。作为中国人必须能熟练的掌握汉字的规范书写。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加强学生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大有裨益,对传承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都起着重要作用。单设了舞蹈课,舞蹈是最具有智慧的的一门艺术,通过简单地舞蹈形体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端庄、儒雅的气质,提高了孩子们的文明素养。对体育课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根据课标编写了校本教材,依据体育教师的专业,细化教学内容,如篮球、兵乓球、花样跳绳、踢毽子以及田径项目,特色体育项目---腰鼓等,实行一名体育教师负责一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工作,上课按年级轮流,每个体育项目教学每学期在一个年级教学四个周,每月一次考核。实践证明此次课程改革比较成功,首先是超额完成了教育局要求的一个学生必须掌握两项运动技能的要求。其次是在各类体育比赛中成绩突出。如今年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第一名,全县越野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全县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中荣获第二名。通过以上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构建工作,我校在学生教育培养上基本达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

三是关于“书香校园”工作。

初步的设想是从下学期开始全面实施,必读的书目已经确定好了,

3 分为必读和选读两种。必读图书,为走班制,每月轮换一次,选读图书为补充。读书的方式是全员读书,包括在校学生家长。形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为教师指导,学生自读,一二年级每周一次亲子读书,一次教师领读。定时定量定点,每周二至三个课时,行政后勤人员在会议室集体读书,语文教师在教室与学生共同读书,其余教师在各自的办公室集体读书。同时,争取县图书馆的支持,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

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速度可以提升,阶段难以跨越。所以,作为校长一定要能稳得住阵脚,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阶段特点,科学的,实时的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和工作重心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之中。

二、充分发挥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引领和管理的作用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思想的引领者,其教育思想要依靠教师来落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和速度。我校通过岗位练兵、培训学习、教育思想大讨论等形式,来达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一)、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我们在培训学习方面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外树形象的教师规范性教育培训。即通过“现代教师礼仪培训”来提升教师的气质,造就儒雅的教师队伍;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造就规范的教师队伍。二是内强素质的教师内涵性教育培训。即通过师德教育造就仁爱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岗位练兵、教学比武,教育思想大讨论等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双主体育人”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提出“双主体育人”工作目标的原因:一是我校的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整体素质已经具备了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要求,但是在工作中缺乏主体意识和源动力;二是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感受不到自己工作的“生命意义”。甚至有个别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情绪。

4 (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心与心交融,生命价值的共同提升)。三是来自“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启示。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准备在下一学期邀请两个培训团队来学校进行培训。一个是渭南市实验小学的教师培训团队,领队是一位年轻的副校长(30岁左右)已是我省教育名师,多次担任省级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的评委。队员是年轻的国家级赛教获奖教师。另一个是延安市教研室近几年在省级骨干教师赛教中获奖的教师来我校培训,其中有两位年龄已接近40岁。这样做的目的是:

1、端正教师的工作态度,给年轻的教师立一个现实的目标。(我不年轻了,同龄人已是专家了,我要努力。)给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教师一些工作热情和自信。(我还不老,同龄人还在参与赛教活动。)

2、通过真实的交流对话,让教师了解名师的成长历程,为自我成长树立目标,奠定基础。

3、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去年,暑期我校曾邀请梁朝阳院长和西安新知小学教师培训团队,来学校培训了3天。一年来,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均有很大提升。)

(二)、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设新的路径。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介于专家—学校—教师—学生之间,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三年来,我校共立项课题13个,国家级重点课题3个(十一五两个、十二五各一个),省级重点课题2个(十一

五、十二五各一个),市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5个。现已结题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县级1个。近期,还有10余个微课题正在申报中。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还使得一部分教师在自觉遵守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

三、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管理的效能最大化中的保障作用。 如何才能实现管理的效能最大化?我想主要应从明确目标,优化过程,激发热情,做好协调四个方面抓起,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校注重的是激励性管理原则。即推行的

5 教师读书计划、课题研究奖励、优秀论文奖励就是不断地给教师“加油”。教师是活生生的人,她们需要领导者的关爱,更需要帮助、激励,教师生日送鲜花、教师及家属住院,学校校委会集体看望、一年一次体检、对子女优秀的教师家长进行奖励等一系列普惠政策,使教师心情舒畅,乐于工作。与教师共同研究,帮助教师解决实现目标中的困难的问题,为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出现失误时多点宽容,少点指责;多做加油鼓劲的工作,让教师看到希望,从而维持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我们必须遵守教育规律、追寻教育的本真、博采众长、力争创新。努力做正确的事,努力把事做正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下一篇:怎样对老公说感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