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论文

2022-04-1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翻译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当前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值得研究。要深入讨论和研究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把握改革方向。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顺势而为。新形势下,我们应将英语专业方向调整为“中医药国际贸易”和“英语教育”两个方向。同时,建立专业方向动态调整机制,采取分层式课程设置。

翻译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论文 篇1:

论优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对提高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摘要]在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之时,优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是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所在。文章提出只有优化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就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安昌光(1971- ),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山东东营257061)

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的加强,带动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英语专业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专业,逐渐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广大学生的欢迎,一度出现过“英语热”。近年来,英语专业在高校中的地位从过去的“被追捧”逐渐过渡到現在的“被边缘化”,甚至 “被高度边缘化”。国内知名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MyCOS)的调查,2007、2008连续两届本科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前十个专业里,英语专业分别以1万和1.36万的失业人数位居第三。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认为是高校扩招、英语专业设置过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英语本科专业点多达九百多个,英语专业硕士点增至二百多个,博士点也有大幅增长。英语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但是岗位需求增长缓慢,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认同度低,认为专业课程设置毫无特色,内容陈旧,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对英语的兴趣,缺乏学习动机,造成英语基本功不扎实,难以让用人单位满意。

二、全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

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难固然有着社会方面的原因,更有其深层的原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中间部分是核心资源层面,主要是指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特别是有优势特色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元能力维,如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来源于大学中设置的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回顾英语专业的办学经历和历史,不难发现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以下弊端:

1.专业课程设置无特色,与行业需求脱节。全国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含3个方面: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前两个方面的课程全国高校基本都用统一的教程,相关专业课程教材选用比较灵活,课时量往往受到限制,在开设上缺乏规划,院校之间争相开设热门方向,毕业生的供求大于行业需求,在培养质量上很难突破,使特色走向了一般。

2.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学科发展。由于英语专业招生人数的限制,英语专业的教材应用人数相对较少,再加上教材发行机构的权威性,其他同类教材在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教材更新换代比较缓慢。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例,这套教材经过几次修订改版,更新了部分内容,但是整套教材的主体内容未变。如今学生使用的《高级英语》教材最近的一次再版是1995年,距今也已有15年之久。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作品新思想层出不穷,英语专业的教材内容仍保持在原有的基础上,内容更新太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

3.课程设置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知识传授,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教学与课外学习脱节,课堂教学没有为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黄源深教授指出,“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课外”,他认为,课外学习的质量之优劣以及所花精力之多寡,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外语学习的成败,课外学习在整个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4.考核方法有待改进。英语专业课程的考核通常以纸笔化考试为主,容易造成同学平时不认真学习,临时抱佛脚,结果性的考核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甚至助长学生抄袭作弊。

三、优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本科生就业竞争力

英语专业在保持原有学科特色的同时,必须改革现有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在特色和创新中求发展。戴炜栋等建议在本科教学中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梳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中处理好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1.专业设置要突出办学特色,满足就业需求。英语专业在课程定位上应该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建设有特色的英语专业课程,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是突出各自的特色。课程设置要科学定位,既要融合专业特点,又要注重行业需求;可以增开经济贸易和科技英语与翻译等适合地区经济需求的课程,保障教学质量,增加选修学分。在教学中严守“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理念,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学生创造性、批判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结合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融入新内容。针对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学科发展的现状,授课过程中,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将近期国内外具有知识前沿特点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不断充实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把最新的知识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引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

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倡导百花齐放的多种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路,确保教学与时俱进是课程设置的一项重要内容。21世纪是学习化的社会,只有学会学习,才能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多种学习活动形式,遵循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式,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采用有效学习策略。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内容与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效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英语专业课程要大力倡导培养和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以培养文化素养为基点,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批评和辩论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采取主动式的学习态度,采用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相结合,学生课前需要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有关资料,课后也需要自己动手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课堂教学布置的任务,激发学生潜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革配套的考核制度,采用新的考核形式。合理设置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有利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尝试答辩式考试方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可以取消传统的笔试。专业教师可以组成答辩评委小组,评委出题,学生即兴答辩,评委根据学生回答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解题方法的新颖性给学生打分。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索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年级期末考核加入口试考试。英语专业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没有开口语课,也没有口语水平的有关测试。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考察很侧重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方面比较弱的毕业生在应聘面试中往往名落孙山。英语专业的技能课程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读写译的能力,而对学生说的能力重视不足,大三大四的期末考试应该加入英语口语的考查,考查的成绩可以按照适当的比例加入到《高级英语》的测试成绩中去。考试的反作用对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会产生积极影响。

缓解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施炜.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结构分析[J].江苏高教,2010(2).

[2]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课外[J].外语界,2007(6).

[3]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

作者:安昌光

翻译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论文 篇2:

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再探讨

摘要:当前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值得研究。要深入讨论和研究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把握改革方向。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顺势而为。新形势下,我们应将英语专业方向调整为“中医药国际贸易”和“英语教育”两个方向。同时,建立专业方向动态调整机制,采取分层式课程设置。 着力建立起相关国际贸易实习和教学实习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H319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也经历了大发展,包括我校在內的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也纷纷开设了英语专业。据笔者统计,目前全国23所本科中医药院校当中有11所开设有英语专业,占到了总数的近一半。而到截至2014年12月,全国范围内开设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多大1000多所,在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接近60万人。[1] 与此同时,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0 -2014)显示,英语专业连续五年被列入本科专业就业红牌榜单。[2] 我们看到一方面是英语专业在各层级高校的泛滥开设,另一方面则是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注也愈发明显。国家鼓励教育机构、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密切地合作,以确保学生成为具备出色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并能发展一个终生职业。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新形势下,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究竟要何去何从?其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机制应如何相机调整?值得研究。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面临的新形势及办学现状

1.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面临的新形势

近两三年来,与英语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有关政策及规范性、指导性文件纷纷出台,与此同时,相关的整体社会形势及经济走向也呈现出几个重大变化:第一、教育部于2015年正式頒布了《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英语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基本要求,对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调整完善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第二、国家软实力有了巨大的飞跃,中国文

化和中医药事业强势兴起,两者都成为国家经济和文化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职业的准入制度。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对所有有志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各专业毕业生开放。教育培训业已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所有这些变化无疑都给包括中医药院校在内的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办学和学生就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当然,也带来了机遇。

2.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的现状: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的解读

如前述,目前全国23所本科中医药院校当中有11所开设有英语专业,占到了总数的近一半。其中极个别的英语专业为传统型英语专业,其课程设置与一般性综合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区别不大。但绝大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与其他一般性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相比还是有其一定的特色,即或多或少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医药类基础性课程和医药专业英语类课程,同时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商务类课程。湖北中医药大学走得更远,该校今年甚至新上了商务英语专业。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大多类似,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能掌握一定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我校英语专业创办于2004年,至今已有12年历史。设立之初,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并不十分明确。经过数年的发展才逐步确定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医药贸易方向)是英语、中医药、国际贸易交叉学科专业,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目的,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宽的医药贸易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从事中医药对外贸易、中医临床医疗对外交流、中医药英语翻译、中医药英语研究、中医药英语教学、中医药英语传媒的合格毕业生。[5] 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1)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模块。2)中医药知识模块。学生学习必要的中医药知识,用以优化知识结构,与其他类型院校的相同专业形成差异性优势。3)国际贸易、商务知识模块。[3] 应该说这样的判断是符合当时的办学实际的。事实上其他开设有英语专业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基本走的是这个路子。

而又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我校英语专业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中陆续搜集了大量信息,将原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小,又颇有些难度的中医药类课程大幅削减至仅仅两门,同时增加了两门商务类课程,然而商务类型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这样调整之后,国际医药贸易方向的专业方向特色其实被大大削弱了,变得有些模糊;与其他类型高校英语专业的同质化倾向加大,而与真正意义上的商务英语专业又还相去甚远。在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大环境中,中医药文化及产业并不像今天这样势头强劲,因此这样的调整也是经过左右权衡的。但是现在,随着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医药的价值被不断发掘和认可,我们办学所依据的情况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应该对我校英语专业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新的思索。而近些年来,尤其是近一两年来,我专业毕业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绝大多数选择去沿海地区从事外贸、商务类型的工作,而是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小学校、各大小培训机构,甚至幼儿园从事英语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而整个课程体系中与教育相关的课程,仅“教学法”一门而已。这种情况也说明,我们目前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有可能已经或多或少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需要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脱节。

三、新形势下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各高等中医药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应依托本校优势专业资源,针对各校英语专业生源特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英语应用型人才。以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为例,从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方面来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深入讨论和研究教育主管部門指导性文件,把握改革方向。

吃透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及《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实际,厘清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和改革的思路。关键要从上述规范性文件中找准英语专业办学的指导性原则,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灵活地进行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调整,避免盲目和随意。

2.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

暂且按目前毕业生就业两大方向,即国际贸易方向及教育培训方向,向相关用人单位发出调查问卷,邀请重点用人单位参加座谈会,分别了解其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具体要求。观察我们当前教学安排、课程设置等方面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我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现实依据。尤其可与中医药制造和出口业务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探讨进行高等中医药院校实用型英语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可行性,摸准用人单位的脉搏,了解其人才需求,对症下药。

3.资源整合。

打破目前我校英语专业办学中存在的资源间的条块分割现状,将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三大块的教学、教师资源进行统筹安排。面对可能的课程设置的调整、升级,鼓励全体教师树立大局观,并具备自身职业生涯长远规划的眼光和动力。同时,与相关院系、相关专业进行跨院系跨专业深度合作,实现校内资源的有力整合。如与管理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多的互动,深入探讨双方课程体系中师资互补和课程共享的空间和角度。与国际教育学院探讨合作的可能,如英语专业学生在我校海外“中医孔子学院”中可能担当的角色。将来专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甚至还可考虑依托我校“中医药文化建设基地”以及医古文、现代汉语等专业教研室的师资和资源,设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方向。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英语专业方向之一就是“中医药国际传播”,也是所有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唯一开设有此专业方向的。我们并不一定要走他人一样的路子,但我们的视野不妨再开阔些。无论如何,资源整合是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結语

现行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办学的到了“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向内看,英语专业的方向及定位、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人才质量评价体系都或多或少都还不完全适应当前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向外看,与其他类型的高校所举办的英语专业相比,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的英语专业优势尚不明显,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足。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不小。但为专业发展和学生前途计,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并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根据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目前直接需要外语教育支撑的国家战略任务主要有包括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提高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提高货物进出日贸易竞争优势等十大任务。再加上培养英语教师这一大任务,就构成了目前直接需要外语教育支撑的国家顶层需求的框架。[4] 从时局和趋势来看,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和人才培养还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2]邓炼.对高等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6)

[3]毛英.以中医药学科为依托的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海外英语.2015(2):24-25

[4]叶兴国.英语教育:国家需求和学校使命[J].当代外语研究.2015(12):1-4

作者简介: 谢粤湘(1975-),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语口语

作者:谢粤湘

翻译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论文 篇3:

市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及提升策略

【摘要】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属本科院校与重点院校的差距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英语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内涵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三个层面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市属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学生 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频繁,英语在我国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与年俱增,应该说学好英语的前景是乐观的。但由于近几年英语专业招生过热,而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实力并不比英语专业的学生差,导致了英语专业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不理想,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市属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经济建设等重要任务。但由于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由师范类专科院校演变而来,在办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与重点高校存在明显差距,再者由于发展受到区域社会条件的制约,导致了市属本科院校在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时压力远远大于重点本科院校。而市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相比重点大学以及专门外语院校学生存在明显劣势,毕业生就业单位不理想,与心理期望值落差大;自身定位不准,缺乏同其他综合性高校学生差异化优势,导致自身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学校缺乏实践教学,与相关学科无交叉兼容,学生人文素养较低,知识面窄,与地方单位对人才需求脱节,整体就业不容乐观。

因此,如何提高市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解决其就业难的问题,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提升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初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德和加里.哈默尔于1990年在其合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指的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为公司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为客户带来可感知价值的经过整合的学识和技能。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含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人文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是相对于其他大学生就业的优势能力,是能帮助大学生实现理想就业继而能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的知识与能力的总和。市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社会服务定位上与重点院校都有区别,主要以应用型为主体,培养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而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按照传统模式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缺乏实践性创造性,社会适应面狭窄,缺乏可持续发展性。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顺应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根据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和本研究目的,本文将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以下三个重要构成部分: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并将从三个部分依次讨论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1.加强基础教学,提升英语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大学生所掌握的包括英语以及英语文化等方面专业知识和英语基本技能。专业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成功走向就业的关键。英语专业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才能在以后的就业市场保持优势。而如今很多学生口语基础薄弱,表达磕磕绊绊,翻译靠字典,语法错误频出,整体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建议在以后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多开设语言技能类课程,如翻译,演讲等。同时有针对性开设语言选修课,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扩展学生知识面。还可增设专业性英语课程,将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结合,增加教学实用性,让学生学到更多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业词汇,更好满足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也可建立供需预测机制,加强与劳动力单位的沟通,对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重视用人单位的反馈,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加强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

2.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以及广博的语言知识,并能在文化、科技、经贸等领域熟练运用英语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应聘者的实践能力,相比专业能力,甚至优先考虑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该顺应社会需要,更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更好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衔接。

首先,学校应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如商务英语教学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突出专业训练,通过创设商务活动模拟情景等,使学生更生动了解商务活动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商务活动的环节,掌握商务活动的技能。学校可在教学模块中增加实践活动模块,定期组织相应活动,如创业技能竞赛,假期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度。其次,学校可开展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职前有机会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参与企业活动。企业方在接受学校的实习生之后应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协作技能,而学校应参照企业的反馈信息,更好地调整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建立一个符合英语专业的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

3.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提升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成功获取就业机会,维持就业,获得职业提升,有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的能力。它包括三个主要内在联结的系统性核心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就业技巧与职业适应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生涯规划,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笔者对邢台学院英语专业大三本科生的调查发现:20%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42.8%的学生职业规划模糊,28.6%的学生对未来迷茫,不清楚自己求职兴趣以及未来职业目标,8.6%的学生从未考虑过职业规划。调查说明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规划能力有限。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职业意识,并尽可能给大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找准发展目标,并在实践中进行修正调整,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将来的就业。

就业技巧是指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方法技能,主要包括招聘信息采集技巧,求职信撰写技巧以及求职面试应对技巧。由于大学生普遍缺少求职实践经验,自身求职技巧缺乏,无法有效获取有价值的招聘信息,面对面试机会紧张,不知所措。高校可开展求职技巧训练与指导,聘请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进行模拟面试,让学生体验面试氛围,增加面试经验。

就业是一个系统过程,不仅包含职业机会的获取,更重要是职业适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发展潜力。提升大学生职业适应力,使其更好地融入企业,适应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交活动的平台,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合作意识,跟上团队的步伐。其次加强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如英语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可包含校内实习,外贸公司,培训机构等,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场环境,提高应变能力,如学会与人合作沟通,乐观面对职场困难。

三、结语

市属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市属本科院校必须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真正从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角度出发,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增加就业指导,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能力,树立学生就业信心,才能使其在就业中突出优势,实现理想就业。

参考文献:

[1]刘奕涛.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J].嘉应学院学报,2012(9).

[2]施炜,张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辨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5).

作者简介:

徐丽欣(1984-),女,河北邢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董怡平(1982-),女,河北邢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作者:徐丽欣 董怡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建筑室内环境污染防护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