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法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2-10-02

在经历了几次改革之后,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一直在力图实现从“知识”到“素质”的转折, “创新”、“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中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但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感觉到:语文既是文学的, 就必然要培养必要的文学素养;既是人文的, 就必然要积累大量的人文知识;既是工具的, 就必然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这些都是培养健全人格, 具有较高修养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们不能因为语文学科承载了人文思想的内容, 就把语文看成单纯的思想教育课, 也不能因为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 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 过去的和现在的语文教学都是不完整的, 失之偏颇的。我们既不能忽视现行语文教材的人文性目标和广泛积累的方式, 也不能完全将语言规律的运用弃之如弊屣。尤其是对于语法知识不能将其当成洪水猛兽。而应该看到其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下面将对语法知识的作用进行探讨。

首先, 语法知识的工具性很强。一个词, 尽管义项繁多, 但当它进入句子, 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解释。所以解释文言词语时, 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 即了解这个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 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它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意义。词和词的组合, 总有一定的意义关系, 有一定的规则, 分析词和词的组合, 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另外文言句式和活用是多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2005年语文考纲又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必考内容, 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掌握文言句式, 关键是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句子语法特点。

其次, 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从而培养阅读能力攻克高考难点。阅读的关键就在于对于文本的正确理解, 它体现的正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一面, 它对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能力中, 理解能力是最重要的, 最基础的, 但却是最薄弱的, 缺少了基本的理解能力, 其他的能力培养都是缘木求鱼。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除了必要的文化思想积累外, 还必须注意到它的技术层面, 单靠广泛的积累是难以快速培养起这种能力的。我们应该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知识, 有丰厚的文化积累, 但这些积累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不可能完全积累的, 更何况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是千差万别的, 真正具有文学天赋的人是十分少见的。因此, 中学阅读教学必须在重视积累的同时, 加强阅读的技术层面的指导, 使学生了解语言的规律, 从规律中去寻找答案。这样才能快速培养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而对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在生活中能起到工具的作用。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语法知识的应用也能让学生在高考中拿高分。因为在应对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些考点时正确运用语法知识对于在考场上的速读和快速、准确地解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如2005年高考全国 (1) 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一日的春光》中第14题“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这一问中考察的是对文中词的理解, 如果首先从语法知识的句子结构方面确定, “吞咽”作为句子的谓语动词, 而“春天”为其宾语, 就能很快判断出他的含义是“尽情地欣赏”。又如在面对一些考查“文中句”的题时如果能够利用单复句的知识对文中句进行分析, 理解句子含义时就能较为准确地找到答题点, 确定应从几个角度组织答案, 不丢点。如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 (1) 卷中的阅读《阳光的香味》中第15题中要求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 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 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的作用如果首先确定这是一个复句, 说明了阳光照射的两个作用, 分别从“稻埕”和“农夫”两个方面去解释, 这道题就豁然开朗了。

阅读理解能力技术层面其支持性知识主要是语言的结构知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语言的结构反映了作者的思维结构。对于语言结构知识, 过去的教材虽然要教, 但由于立足于掌握知识, 不重视应用, 所以受到广泛诟病。这不是知识的错, 而是我们的教育思想的错。认真研究语言知识的应用, 从中探索理解的规律, 培养精读能力是可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合地认识这些结构知识, 可以发现, 语言的结构, 完全能反映作者的表达意图、思想感情的规律, 抓住这个规律, 对于理解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思想感情是极有好处的。

最后, 语法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用词造句的错误, 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717页)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淡化”了语言知识, 高中根本不提, 在新的语文教材的影响下, 教师不敢教, 而学生对于语言的规律完全陌生。在使用语言时随意、混乱缺乏规范性, 令人担忧。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面对语病题毫无“免疫力”, 这也可能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此类试题正答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 在写作能力的另一重点审题上语法知识也能发挥他的作用。近几年来, 话题作文备受专家、出卷老师的青睐, 它已在高考、中招中早已占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的特点是所给的材料都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写作的范围, 出了这个范围, 就偏离了题意。审材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阅读的过成那么如上文所论, 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 确定范围。常见的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少则一个字、一个词, 多到一两句甚至十来句, 但无论长短, 审题时都要仔细审读揣摩, 抓住中心词或中心句。一般出现的短语式话题比较普遍, 那么对于短语类型的把握可以帮我们确立话题的中心是什么, 如以“痛苦的价值”为话题作文, 很多学生在文章中大谈自己或他人各种各样的痛苦, 却忽略了中心词“价值”, 如果从短语类型上确定偏正短语的中心就能够知道应把重点放在“价值”上了。在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话题“双赢的智慧”中, 把握中心词“智慧”在去选择合适的材料构思就不会出现“跑话题”的现象了。

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材料与话题相结合的命题形式, 即材料话题式命题, 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2006年全国高考 (1) 卷 (2) 卷作文提等, 这种形式的话题, 需要分析材料的内涵以确定话题的内容和范围, 因而增强了限制性。那么在审读材料时尤其是叙述型材料通过找谓语动词、确定中心句等方法确定话题更需要语法知识的帮助。

综上所述, 语法知识对培养语言能力和应对高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的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善于利用“语言现象的规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 如何强调语言知识同时重视应用应该是教材改革中又一重点。

摘要:语文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在强调突出语感、体悟等同时, 似乎有意无意忽视了或回避了语法知识的教学, 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 立足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适应高考要求, 探讨语法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法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高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西部偏远地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下一篇:外语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