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反思范文

2022-06-29

第一篇:原电池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原电池

4.1 《原电池》教学反思

旬阳中学

张金娟

本节课是人们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研究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一种转换装置——原电池。学习本节课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电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知道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经常听课,课后和老师们讨论,借鉴他们在教学上的优点,使我能快速的成长,但是,总是用别人的东西,只能成为别人的影子,永远没有自我,所以,每上完一节课我都总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好的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目标定位,全面、合理、科学。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原电池在化学选修4中的地位及作用,我本着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宗旨,力求实现通过化学教学,促使学生学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原电池。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回顾,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通过原电池的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原电池在高一化学必修2已经初步学习过,本节课是其知识的延续和加深,所以重点在于如何改进原电池。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很少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回忆原电池的知识,然后开展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分成四组,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本节课以实验事实设疑,又以实验事实释疑,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再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的结果,从而展开教学。

三、教学资源

发挥媒体辅助功能,本课时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借助现代媒体生动直观地展开原电池原理,并利用多媒体的微观动画演示了加盐桥的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突破原电池原理这一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的安排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根本”的五为主原则,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按一定梯次递进的活动序列,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课程要求。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收获,在收获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

本节课按照设计思想基本达成目标,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困惑:

1、整节课节奏较快,时间把握不适度,在前面复习就知识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仔细回想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些没有必要的环节可以删去。比如说,课件上有的文字不必在黑板上板书。

2、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后,应该把学生的实验报告收上来给予点评,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3、本节课由于是分组实验,有一个小组实验现象不明显,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究其原因是盐桥制作不合格。在以后的实验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4、类似于这种探究实验课,将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秩序较难维持,时间较难把握,应该在课前做好缜密的计划。

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的所思所想,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共同探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009年11月28日

第二篇:《原电池》教学反思

付文磊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原电池的基础上来学习电解的原理及其应用,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消除学生对理论的抽象感和乏味感。原电池和电解池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不是很复杂,但是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以次命题的考题不是很容易得分,就我个人的看法,不是说题目有多么的新颖,一方面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以及对知识的运用不够熟练,更为重要的是在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简单的举个例子,学生们对于一个陌生的装置,不能准确的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当然这是个小问题,有电源就是电解、没有就是原电池。对于他们来说,更难的是对于一个新型的原电池,不能准确的找出正负极。其根本原因,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高。题干中明明提到电极材料是什么,接下来就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判断正负极。但学生非要纠结于那些“不明物”是做什么的,扰乱了思路,做题速度显然就慢了。

1、我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和原电池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对两种装置的清晰认识,使知识在学生头脑里系统化、网络化,同时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2、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发现由原电池向电解池的过渡还是稍显突兀,对于电解池中离子和电子的定向移动理解存在一些困难,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3、以后的教学还可以结合可充电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来理解原电池与电解的区别。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平常做练习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样方面的能力。学生做题时,要让他们充分思考,发现自己的出错点。老师讲解时,一方面要对习题进行归类,比方说哪一类是原电池、哪一类是电解池,另外要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点指明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多体会多总结。

第三篇:高三化学原电池复习教学反思

设计生成高效课堂教学反思------高三化学原电池复习

蛟河一中陈永

2009-11-24

【考纲巡视】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考情分析:电化学的内容一直是高考考试的热点:在2006-2009年的多套高考试题中均有覆盖。

启迪与思考:电池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连题材很多,考查点在原电池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书写,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可与物理相关知识联系以填空题、计算题形式出现。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等基础知识,复习原电池的知识做好了知识准备。对电化学复习充满渴望,能主动参于学习活动。但是,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教学进程宜慢,内容宜由浅入深。因而,我设计的本节原电池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巩固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书写及相关问题,增强分析、理解、归纳、运用能力,初步达到考纲要求。

【过程与方法】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散难点、建立知识模型等方法达成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品质,体验战胜困难的成功喜悦。

设计思路 :以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为知识模型,复习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继而类推铜锌原电池的知识模型在学习原电池的重要性。在与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达成统一后,重点从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展开对原电池的复习。也这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习过程。在复习原电池的过程中分散重点: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突破难点:(以铅蓄电池为例,引导学生归纳电极反应的书写规律)同时,在学案中配备了同步练习题使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规律。

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好地体现教学设计思想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设计,同时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了:“生成了粒子与溶液中中的粒子再反应的时候,跟转移电子数还有关系吗?”根据所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了书写的电极反应式的规律。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效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良好。

不足之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得不是很积极,这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待进一步调动。

总之,在学校倡导的设计生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我们研究教学规律的热情,并在精心设计的过程中加深了我对高效教学的理解: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能把知识正确地传输给学生,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增长才干的同时更能茁壮健康地成长。

第四篇:原电池复习课后反思材料

栾莉

上完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想法:

第一,对于第一轮复习来说,讲解过于详细。虽然普通班学生对已学知识觉得陌生, 但重拾学习信心是需时日和引导的,应该少讲多练,砸实基础。很明显,过于细致的讲解,占用了本该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使整节课显得很仓促,时间分配很不合理,是不可取的,当然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要改变这种面面俱到的复习方法,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大纲和考纲,认真研究近

三、四年的高考试题牢牢把握住大纲和考纲对各部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属于什么层次,熟悉考点,热点和题型,熟悉高考命题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考察方式,根据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各知识点进行适当筛选,做到有的放矢、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克服复习过程的盲目性。

第二,用以往这种把知识一起复习完后统一练习的模式,效果不好。如果换成边讲边练的模式,把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先直接拿出来做,由练习作为载体,逐步呈现复习内容,可能会提高复习效果。比如,开始就给出一组装置,让学生判断哪些能发生原电池反应,若能构成原电池,请判定出原电池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若不能,请分析原因。这样就把该复习的内容涵盖其中了,并且给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效果肯定比专门去讲原电池构成条件效果更好,学生的主动性更强。

第三,教学过程要注重落实,多让学生动手。比如让学生演板,画出装置图,书写电极反应式。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充分暴露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易犯的错误,教师要认真剖析,学生的薄弱环节,要反复强化练习。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性练习,及时巩固。

第四,要不断探索高三复习有效性。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复习课既要注重知识的有效“重复”,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优化思维品质,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深化理解和记忆,从而对所学知识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和运用。众所周知,对于复习课,学生学习的欲望不强烈,课堂气氛沉闷,复习课的效率不高,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像这样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结果往往使得教育蜕变成一种“训兽式”的活动,教学有效性可想而知。这就需要老师想方设法,提高效率。

第五篇:原电池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通过实验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3通过实验不断总结、发现、归纳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造能力。

4应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抓住氧化还原反应是原电池工作原

理的本质由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由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教学过程

【讲述】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等的转变如 在一般的化学反应里常表现出放热或吸热有的还表现出发光现在我们要 研究的是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问题】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实现这 样的转化

【演示实验】

1 向试管中加入3ML稀硫酸插入铜丝观察现象并讨论

2 取出铜丝再加入一粒锌粒观察现象并讨论

3 将铜丝插入试管中并与锌粒接触观察现象并讨论

【提问】1锌与稀硫酸直接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学生答:置换反应。

2铜丝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粒接触后铜丝上为什么有气 泡产生? 

【追问】铜丝与稀硫酸不反应不失去电子其电子从何而来

【讲解】铜丝虽然与稀硫酸不反应铜丝与锌粒接触后锌与稀硫酸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锌失去的电子转移给铜丝H+从铜丝得到电子而产生氢气。 也就是说锌失去的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从物理角度看电子发生定向移 动就要产生电流。是否这样我们应任何证明

【学生回答】用导线连接铜片和锌片并将铜片和锌片同时置于稀硫酸 溶液中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电流计可以观察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是否有 电流产生。

【演示实验】实验2-3

现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偏向铜极

【讲解】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有电流产生就能产生 电能象这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原电池。

【板书】

原电池

一、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设问】根据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大家思考一下应如何判断电子流动方 向和两金属的正负极

【讲解】原电池的正负极可以根据由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来判断指 针偏向哪一极该极为正极。从刚才的实验现象知道指针偏向铜极铜为 正极那么锌为负极。从理论上讲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比较活泼容易 失去电子进入溶液电子则从锌片定向流到铜片而电流方向与此相反从 铜片流向锌片。根据物理学知识电子流出电流流入的电极为负极电 子流入电流流出的电极为正极所以锌为负极铜为正极。

【板书】

2、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电子流负极Zn→正极Cu 

电流

正极→负极→正极

【设问】铜和锌在稀硫酸溶液中能构成原电池怎样用方程式来表示电 极反应呢

【板书】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H2↑

电池总反应方程式Zn+2H+= Zn2++ H2↑

【设问】铜和锌通过导线连接在稀硫酸中能构成原电池其他金属是否 也能够构成原电池要构成原电池需要那些条件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 探究。

【指导实验】在学生桌上有Zn、Fe、Cu三种金属分别用它们作电极

两两组合利用西红柿中含有电介质,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和两种金属同时插入西红柿中观察指针偏转方向并判断正负极。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后讨论

有六种组合Zn—ZnFe—FeCu—CuZn—FeZn—CuFe—Cu。

其中前三种组合没有电流产生后三种组合中如果有一个电极没有插入 西红柿中也没有电流产生必须两个电极同时插入西红柿中才有电流产生。 Zn—Fe组合中指针偏向FeFe为正极Zn—Cu组合中指针偏向Cu Cu为正极 Fe—Cu组合中指针偏向CuCu为正极。

【归纳】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能构成原电池

【设问】是否任意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组合置于电解质溶液中就能构 成原电池呢

【演示实验】在烧杯盛有稀硫酸溶液放入铜丝和银丝均无反应将两 者接触也无反应。

【学生讨论】铜和银均不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能构成原电池相对活

泼的金属为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必须还有一种金属能和电解质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是否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都必须是金属呢

【演示实验】用导线连接锌条、铅笔芯并与电流计相连向烧杯中倒 入NH4C1溶液同时插入两电极观察指针偏转方向判断正负极。

【讲解】指针偏向铅笔芯说明锌为负极铅笔芯为正极

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板书】

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体

2 必须有电解质溶液

3 必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讲述】介绍几种原电池以及原电池在尖端科技中的应用

【板书】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练习】

布置作业 P62

2、

3、4 板书设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资助总结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