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25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数字媒体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帮助。对于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来说,通过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可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数字媒体课程设计论文 篇1: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近些年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不少高校都开设了这方面的相关课程。对高职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来说,一要找准定位,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出路,确定以技术为前提,以动手操作为主,以艺术为辅的教学方针;二要瞄准市场,与数字媒体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按需设定课程,确保学生所学与就业无缝对接;三要加强保障,加大物质投资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鍵词】数字媒体 高职教学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其应用也十分广泛,无论是音视频网站、广告产业还是设计领域,都可见数字媒体技术使用的身影。新的时代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成了现在高职院校的共识,但由于其是一门新的课程,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在艺术设计和技术操作之间如何取舍,应该开设哪些必须的课程等等。面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在近些年来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来看,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时,应特别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找准定位: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院校,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它招录的学生也不热衷于理论探讨和理论建设,而是有着极强的技术使用的目的性。因此,非艺术类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时,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以技术为前提,以动手操作为主,以艺术为辅的教学方针。

在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具体设计上,它理应包括数字媒体技术的全部内容,比如矢量图制作、图像处理、网页制作、非线性编辑、课件制作、平面排版等等,同时,也应注意这些课程的难易顺序以及与其他交叉学科、公共基础课等关系。

1.专业课程: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相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操作性极强,但对高职教育来说,数字媒体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学生也必须掌握,比如计算机基础、数字媒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流媒体技术等等。在课程设计上,除了遵循先易后难外,还要注意理论课要与相应的专业实践课保持一致,比如,一个学期开设了数字媒体原理,就要开设相应的节目包装与后期制作等课程。

2.选修课程:侧重于艺术理论和艺术鉴赏。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学科理论建设上处于弱势,尽管自己的培养目标是技术人才,是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但也并不能完全忽视艺术类课程。艺术理论和艺术鉴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好专业课程,因而,把此类型的交叉学科放在选修课程里最为恰当。

3.实践环节:重过程更要重效果。实践环节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一般来讲,实践环节的课程应占到总课程的三分之二,此外,实践环节还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留出一定的时间,它既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外出参观、实践,也包括毕业设计前进行的实习,在安排这些实践活动时,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实践完毕之后还要对学生进行考察,确保学生的实践效果。

二、瞄准市场:与企业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

通俗点来讲,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是为了毕业时能掌握相应的技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与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必须瞄准市场,培养社会亟需的技术人才,与数字媒体企业对人才的所需无缝对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毕业后有一个好的去处,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本校、本校在高职院校中才能具备竞争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加强市场调研。高职院校要经常对数字媒体所需的人才进行调研,比如查看大型招聘网站的人才需求,看看如今数字媒体行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深入企业调研,看看数字传媒企业对人才具有什么样的技术要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设或调整课程、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增添或删减。

2.建立合作关系。高职院校要与一定量的数字媒体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邀请企业高管来学校进行授课,讲述现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以及本企业青睐何种人才等内容;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让学生体验以后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提前调整自己,进行预适应。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去企业实地调查和实习,通过实践深化自己学习的专业课程,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3.重视追踪反馈。高职院校还要对毕业的学生建立档案,记录他们的工作去处,定期与他们联系,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比如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有哪些?对学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有什么想法和建议,方便高职院校及时做出调整和变革。

三、加强保障:保证必须的技术设备和师资力量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技术的操作要求很高,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也很高,对普通的高职院校来说,引进每一套技术设施,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这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必须要有的设备,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只能满足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对相关的专业课程来说,相应的技术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高职院校除了要有必须的多媒体实验室和高性能的计算机外,还必须拥有专业的视频采集卡、扫描仪、录音卡座等外设设备和专门的设计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等。同时,还要构建大型的数据库和网络教育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专业和更全面的服务。如果高职院校的经费不够用,可以向政府机构陈述原因,申请相应的教育经费;也可以向社会求助,接受社会成功人士的捐款。总而言之,没有这些必备的设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就会沦为“纸上谈兵”,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此外,高职院校也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其技术能力的强弱、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这门课程的成败。如果高职院校在开设这门课程后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靠从其他专业抽调教师来应急,这样教师自己都对数字媒体技术不精,又怎么来保证教会学生呢?

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支持其外出进行专业的进修和培训,以便适应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专业课程。二是支持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这样可以直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直接帮助院校来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三是及时补充教师队伍。当需要开设新的课程、需要新的教师时,院校要未雨绸缪,及时招录,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四、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是一门变化极快的学科,目前,这门学科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还不成熟,也不可能完全成熟,因为社会对这方面人才需要的标准一直在变化。因此,高职院校要善于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对数字媒体技术课程进行更新,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革新,同时,要保证必须的技术设备和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出数字媒体技术过硬的、适应数字媒体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洪杰文.新媒体技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7.

[2]张文彪.高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12..

[3]罗祥远.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3):55-58.

[4]梅继卿.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21-32.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校内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研究,编号LY201625

作者:成启明

数字媒体课程设计论文 篇2:

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帮助。对于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来说,通过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可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必须要转变传统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思路,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

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其中,对各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1]。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正视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

一、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从数媒专业教学设计的特殊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内容。首先,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推动下,数媒专业教学工作的目标需要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为优质的综合性人才[2]。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依赖专业的教师团队,同时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与技术水平,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其次,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数媒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技术与艺术两方面出发,在提升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掌握各种设计软件,满足市场需求,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对这两方面的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课程设计。

二、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优势

(一)教学资源更为丰富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中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能够转变传统课堂中纸质学习资源不足的劣势,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通过积极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任何阶段开展延伸学习,摆脱了以往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同时也实现了课堂容量的扩张,将更多有趣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

在开展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借助动画、微课、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实训环节中,可以借助视频、VR技术或者是动画等,进行真实项目场景的模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进来[3]。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通信手段,联系企业设计师,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各种文艺。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下,学生可以感受到更为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有效解决重难点

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采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重难点知识。比如在视频制作课程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明确视频制作的主题,确定视频内容与风格,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整合,利用AI以及PS技术等,对文字与图片等进行处理,完成最终的视频。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同时介绍不同软件的使用方式,实现学生视频制作能力的提升。

三、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措施

(一)合理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要建立在教学目标基础之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的开展,必须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合理的分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重点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借助当前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改善教学效果。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以后,需要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文字、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融入其中,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学生差异性

在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于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差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从专业方向、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特征等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一些高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更为多样,这就需要对传统的评价手段进行丰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下,可以让教师对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了解,学生也能够向教师反馈课堂信息,让教师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实现教学服務规范化与个性化水平的提升。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下,师生之间可以全方位的进行沟通,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结束语:

在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改善教学效果。通过实现课程设计与信息手段的有效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平台与资源库,强化教学资源整合,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并增强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伟.”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以”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20,37(6):5.

[2]阮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28):1.

[3]邹丽娜,王学颖.数字媒体设计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6):5.

作者简介:熊文丽 ,1983.2 ,女 ,汉,湖北,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熊文丽

数字媒体课程设计论文 篇3:

注重图像输入训练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计

【摘要】相对于传统艺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内涵与外延都做了很大的扩充,但专业的教育重点依然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本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能力将语言性的,概念类的命题和要求,迅速地与存储在大脑中的视觉信息进行准确的呼应,并通过大脑控制眼和手,将视觉信息娴熟地表达出来,艺术创造力就无从谈起。所以,有目的地塑造一个丰富、清晰的大脑图像库也就成了必然的前提条件。图像输入训练的目的就是经过长期的眼、手、脑的训练,将学生固有的初始图像库提升为符合艺术专业创作要求的后天图像库。

【关键词】图像输入 大脑图像库 数字媒体艺术 课程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是目前艺术设计领域中最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部分,也是教育部近年来为促进国家新媒体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设置的艺术类新专业,旨在推行信息传媒时代的新型艺术教育。

从目前的学科界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宽口径应用类型。相对于传统艺术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内涵与外延都做了很大的扩充——视觉传达和艺术设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信息与社会服务、媒体文化和大众传播都成了它的基本构成部分。

因此,无论是教学工作者还是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教与学的实践中找到本专业的学习重心似乎并不容易。常见而且突出的现象便是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艺术学习分量被过分稀释,以技术为主导的教学倾向非常强烈。

但是,笔者认为,在课程设计中注重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尤其注重图像输入训练是回归专业教育本体,找准专业发展定位的有力途径。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重点是如何应用数字艺术创作工具,根据人的需求和艺术设计规律来创作和表现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作品或服务业产品,并基于数字媒体时空来延伸和发展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由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提出的不对称性左右脑分工理论已经证实:只有右脑的形象思维才能诱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形象思维是艺术的特质。艺术是可感知的,是凭借形象思维与他人沟通的,因此,艺术创作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使用技术替代不了艺术表现。

既然创作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艺术作品或设计产品是数字媒体艺术不变的本源,进而明确数字化的信息媒介和技术手段是实现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那么,培养具有设计创造力的艺术类人才依然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育人之本。

再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来看:创造力和想象力(创新能力)是把头脑中那些原本被认为毫无关系的信息联系起来的能力。大脑是无法创造信息的,所以创造能力是对已有信息再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脑没有大量形象信息的储存,创造力就无从谈起。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要能创作必须先储存,要培养具有艺术创造能力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的图像输入训练是必然途径。

什么是图像输入?

图像输入中的“图像”指外在世界可以被人感知(以视知觉为主)的所有物象;“输入”指通过眼、手、脑三者协调工作,将选择的物象正确地储存在大脑的形象信息中心——大脑图像库中。

大脑图像库存储了人们以往感知到的所有可视觉化的物象信息,但大脑并不对物象的信息完整地进行记忆。为减轻认知负担,大脑的形象思维机能而将物象的信息按最基本的视觉元素进行分解。同时,大脑的抽象思维机能对此信息进行语言表述和逻辑加工,然后把这些分解的视觉信息按照逻辑分类,分别存储在大脑里,当下一次进行信息提取的时候,再重新组合起来。

每个知觉正常的人都有大脑图像库,但是由于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每个人大脑里预先储存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再加之每个人对于形象思维能力训练的差异,图像输入与输出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从而储存和输出的图像信息的数量、准确性、清晰度也不相同。

但是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能力将抽象的,语言性的,概念类的命题和要求,迅速地与存储在大脑图像库中繁多的视觉信息进行准确的呼应,并通过大脑控制眼和手,将视觉信息娴熟地表达出来,艺术创造力就无从谈起。从而,有目的地塑造一个丰富、清晰的大脑图像库也就成了必然的前提条件。

应该如何进行图像输入训练?

1.选择性地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范例。

2.带着感情去看,去体验。

3.充分协调眼、手、脑对范例进行模仿。

4.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训练的量要达到一定的程度。

总之,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什么即便是一般人感觉很平常的事物,他们都能发掘出新颖让人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再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创造力表现出来?就是因为他们经过后天长期刻苦的图像输入训练,使得他们的大脑图像库里面储存的足够多的东西,供他们提取、组合、加工,并使用新技术工具娴熟地制作完成,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

在当前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计中,类似图像输入训练的环节是存在的。这些不同的举措也从各种角度分别体现了对于新型艺术教育的不同理念:

1.强调学科专业的知识教授。

2.强调数字化技术工具的学习。

3.强调行业运作项目化的模拟。

综上所述,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在课程设计上做一些尝试:

在实践方面:

1.为图像输入专门设置一门必修课程,从大一开始,一直持续到大四,保证图像输入训练的时间、工作量及连贯性;

2.设定图像输入训练的范围,为不同方向定制不同内容,由专业内不同学科的老师来带学生,把所谓的导师制、工作室制真正结合到训练中;

3.学生仅仅听知识无法实现技能的输出,必须强调眼、脑、手的协调训练,而且是反复训练,借此不断刺激大脑形象思维机制,促成条件反射的形成;

4.圖像输入训练要遵守大脑认知的生理规律,注意循序渐进,阶段性提升训练的难度和复杂度;

5.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完成大脑图像库的提升还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图像输入的积累。

在理念方面,明确专业教育定位至关重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注重为艺术创造力的培育搭建基础平台,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的图像输入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将固有的主要起识别认知作用的初始图像库提升为符合艺术专业创作要求的后天图像库,为专业水平的技能输出打好坚实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惟:《大脑图像库》,http://www.verycd.com/topics/2885446/,2011 .

[2]陈惟:《创作与临摹》,http://www.verycd.com/topics/2885446/,2011.

[3](美)Berry Edwards:《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4]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赵伟 王秋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阅读古诗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德育网络建设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