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作业成本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阐述了传统煤炭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分析了煤炭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

第一篇:作业成本法论文范文

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准确地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奠定基础。因此,企业要想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而作业成本计算(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CM)为企业产品定价、生产决策、市场定位以及成本控制等提供了准确的成本信息。

关键词: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一、作业成本计算产生的背景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亦称为作业成本法,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被提出,80年代开始在企业中受到重视,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而以统一的间接费用分配率分配间接费用的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成本分配的精确性受到质疑。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生产自动化日益发展,企业制造环境与制造工艺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顾客需求的多元化导致对产品品种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改变过去大规模同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做法,采用小批量灵活性生产。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法适应新的情况。

二、作业成本计算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作业成本计算是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以作业为基础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而作业又贯穿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的全过程。

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整个链条,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坚持利润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最终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发展到现代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要求。面对间接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日趋增大、产品品种的日趋多样化和小批量生产的市场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和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应用,继续采用传统成本会计控制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产品成本的方法,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传统的成本计算隐藏了不盈利的产品,不增值的作业。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相比,分配基础(成本动因)发生了变化,不再仅限于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基准,而是采用多元化分配基准,集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提高了其与产品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能使作业成本会计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计算是在先进制造企业中产生并有显著效果的。但是它并不仅仅适用于先进制造企业,也适用非先进制造企业,由于其生产产品数量差异大,制造费用与直接人工费用比值高,也同样适宜ABC运行。与先进制造企业不同的是,其运用效果稍差。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采取多品种,少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推广运用ABC,不但会给它们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方便其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相关资本支出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而且还会通过作业管理的实施提高其管理水平,促使管理现代化,增加企业的价值。

三、作业成本管理及其实际应用

作业成本计算源于商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动机,但其实际意义已完全超越了最初的设计要求,它直接深入到企业的价值链重构,乃至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但是,作业成本计算仅仅只是认识价值链的基础,只有作业成本管理(ABCM)才能改造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因而由作业成本计算发展到ABCM是现代管理會计发展的必然。

作业成本管理是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延伸与升华。它主要是通过对相关作业成本的统计和计算,并把花费的成本精确到每一个作业层次中去,实时反映企业活动的动态,对企业的成本链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充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的信息,对必须执行的作业进行指导,提高决策者决策的高效性,大大消除不给企业带来价值的作业流程,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员工效率。因此,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作业成本管理包括的要素主要有四个: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其中涉及到的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三个要素主要是成本的直接承担者,成本动因是在生产过程中成本不断在发生变化的因素,是一个动态的影响因子。

首先,资源简单的讲是对各项费用总体的称谓,在企业中主要是由于产出作业或产品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每一单位资源的消耗都会产生相应的使用成本,也叫“费用”。资源如果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第二,作业。它是指企业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而消耗资源的工作。它是作业成本管理中四个要素的重中之重。根据企业业务的层次和范围,可将作业分为以下四类: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

第三,成本对象。它主要是企业对需要进行成本统计的对象。由于现在每个企业的需要不相同,有的把一个品种当成成本对象,有的把一个生产批次当成成本对象,不是统一的。通常大家都把成本对象分为市场类成本对象和生产类成本对象。前者是根据每个市场渠道中不同的顾客再来确定的成本对象,主要通过核算每个渠道和相应的顾客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收益,并把核算结果用于每种市场类型的产品决策。后者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消耗资源而引起的成本对象,有各种产品和半成品等,是用来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果进行计算的。

第四,成本动因。它主要是用来诠释在企业中发生成本的作业的特性的计量指标,是对每一作业相对应的消耗的资源或完成其他作业所耗用的作业量的实际反映。通常在企业的作业管理中成本动因有三类:交易性成本动因、延续性成本动因和精确性成本动因。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为实现上述两个目标,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实施,包括:作业调研、作业认定、成本归集、建立成本库、设计模型、应用软件、运行分析、持续改进。

作业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管理工作,更为重要的它还是不断改进企业作业活动的动态过程。

四、作业成本管理实施的现实意义

作业管理把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比传统的以产品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在层次上大大深化了。在企业管理上又一重大的革命性变革,它对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作业成本管理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新经济技术环境的客观要求。由于在新世纪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往信息化方向迅猛发展,市场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和现代化,而当代的大趋势又是现代企业商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制造系统的复杂化。在这种新的经济技术环境下,如果企业还是沿用之前的成本核算方法势必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一些费用不会如实反映,一些商品的成本信息会发生错乱,从而给企业的战略决策带来重大影响。

通过对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分析,我们发现作业成本管理主要是将企业看成针对顾客需求而设计出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每一件商品都凝结了很多作业,企业把这些作业加以衡量而计算出费用,通过市场再转化给消费者的价值,企业里的一些列作业流程变成了创作利润的价值链。从而成功的简化核算方法,把作业作为为成本分配对象,这样一方面科学合理地将成本分配给各种制造费用,并能够提供比较客观的成本信息,另一方面还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找出浪费资源的环节,不断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2.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有利于实现成本控制,做好成本管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市场优胜劣汰,各个企业间进入了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中。而當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都是生产多品种、个性化、小批量的产品,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样就使得以“商品”为管理核心与起点为主,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内容也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及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方式渐渐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动态的、不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而作业成本管理把作业成本作为计算对象,把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资源作为重点,把成本动因作为基础,在产生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反映并提供成本控制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大大缩短了统计时间,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还量化了成本数量,增强企业领导的成本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合作精神。

3.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外国一些企业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经济仍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仅仅只注重商品投产后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投产前商品开发与设计的成本管理,这已愈来愈难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商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作业成本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需要,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商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质量成本管理,力求按照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对有限的企业资源,从而提高企业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作者单位: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史玉

第二篇:煤炭企业作业成本法策略

【摘要】阐述了传统煤炭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分析了煤炭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炭企业;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制造企业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并且在金融保险、商业零售及批发业、医疗卫生等非制造行业也都有比较成功的应用案例。目前,作业成本法己被广泛应用企业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顾客价值分析等诸多方面。目前包括煤炭企业在内的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与企业战略明显不匹配,成为了制约企业成本管理提高的瓶颈。而作业成本法是与现代化生产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法,因而企业可以考虑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借助于其新型的管理思维,改进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水平。

一、煤炭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目前,煤炭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各种间接成本通过制造费用归集后一次性地进入原煤成本。生产过程中各作业的成本资源没有得到具体的反映,无法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下,企业对精细化成本管理信息的需要。(1)成本核算对象与成本责任主体脱节。传统成本管理以产品为中心,与责任中心脱节,难以落实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和管理只停留在产品层次,没有深入到作业层次。(2)成本信息扭曲,决策相关性比较低。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将成本的核算过程过分简单化。随着间接费用的不断提高,严重扭曲了煤炭产品的实际成本。

2.可行性。从西方国家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经验来看,作业成本法在具备下列条件的企业比传统成本法更有优势:(1)间接费用比重高;(2)产品生产工艺复杂,作业类型较多;(3)产品品种结构复杂;(4)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条件;(5)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基本上能满足或接近上述条件,具有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巨大潜力。(1)间接费用比重逐步提高。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国家对环保、安全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炭企业设备装备水平一直在持续性的提高,间接费用比重越来越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的弊端日趋明显。(2)产品生产工艺复杂。从生产特点看,煤炭企业生产属于复杂生产,过程包括开拓、掘进、回采等主导工序,运输、供电、通风、排水等辅助环节,可以归类为多环节复杂生产。(3)产品品种结构趋于复杂。随着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煤炭企业兼并收购活动非常活跃,煤炭企业集团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特别是纵向收购活动,拓展了煤炭企业的经营范围,拉长了产业链,其产品不再局限于原煤或初级煤炭制品,目前涉及到新型化工、电力和建材等产品。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多,间接性制造费用的比例越来越高。

二、煤炭企业作业成本流程设计

(1)识别资源成本。资源成本是为完成各项作业而发生的,包括工资、材料、电费、折旧、修理费、特殊费(安全费、塌陷补偿费、绿化费、排污费)等项目,这些项目在成本会计上主要体现为各个要素费用,它们是构成原煤成本的费用基础。(2)认定作业。进行作业分析,确认主要作业,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事实上,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或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可以被认定为一项作业,这要取决于作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程度。换言之,每一项作业都是生产程序的一部分,每一项作业也就是一个成本核算对象。有几种公认的方法可用于作业认定:一是流程图法;二是描述法。前者将企业的各种经营过程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比较全面直观,但需要掌握比较专业的绘制技术;后者是从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各个部门的作业,然后再加以汇总面而成,该种方法技术简单,但比较抽象,容易遗漏一些作业环节。就煤炭生产作业过程而言,其作业中心可划分为开拓作业中心、掘进作业中心、采煤作业中心等;就辅助生产作业过程而言,可以划分为机电作业、运输作业心、通风作业、巷修作业、钻机作业、机修作业、皮带作业等生产支持系统。(3)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原因,是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所以,一项作业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其成本动因。作业特点不同,成本动因也不同。成本动因分析的目的就是识别各项作业在生产经营流程当中的地位,以及与资源成本的因果关系,为将资源成本向作业进行分配提供依据。成本动因需要根据作业的类型和资源成本的性质来确定。(4)建立成本库。成本库亦称“作业中心”,它是指具有同质性的成本动因的组合。作业成本法要求应以同质的成本库来归集和分配费用,并使之归属于各有关产品。例如,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动力成本等,因为与产品产量直接相关,所以可以归属到同一个成本库中;再如,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生产调度、机器准备、订单处理、原料准备、质量检验的成本等,因为与生产批次直接相关,所以应当归属到同一个成本库中。(5)计算产品成本。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库成本向各项作业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成本动因平行结转给各种产品,从而计算出最终原煤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三、煤炭企业作业成本法实施策略

如上所述,作业成本法适合于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多、企业生产和经营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它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支持。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不具备全面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因此,一般企业只能考虑在企业某一局部率先实施作业成本法,从费用核算开始,再以此为基础,向产品设计、工艺改进、产品定价、业绩评价和价值链管理等方面扩展。

1.成本核算层面策略。作业成本法并不是对传统成本制的否定,而只是对传统成本制中扭曲成本信息的“间接成本”部分的核算进行了改进,对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的核算,仍然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同。所以,一般企业可以首先从改进间接费用核算办法做起,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为目标,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流程,规范成本核算方法,为成本会计由传统成本向作业成本、由成本核算向成本管理和向产品设计、工艺改进、产品定价等辅助管理等全面转型创造条件。

2.成本管理层面策略。成本核算是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管理需求是拉动传统成本法向作业成本法转型的最强大的动力。(1)应用于产品定价。传统成本法下,产量或者与产量相关的工时,是成本费用向产品分配的少数几个动因,它们必然会导致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必然低于其实际发生成本。而成本信息的扭曲,很容易导致生产经营决策失误。因此,在企业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相关悬殊的情况下,特别要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以辅助产品定价决策。(2)应用于业绩评价。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成本法的改进,是对产品成本信息的精细化处理。作业成本法把产品成本分解为作业成本,增加了中间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提高了成本核算对象(作业中心成本)与业绩中心(作业中心)的匹配性,有助于提升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从业绩评价角度而言,原煤生产过程可以分为采煤、掘进、运搬、提升、巷修和排水等若干个生产和非生产环节,作业成本法可以把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指定为一个成本中心,然后向其归集作业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作业业绩的评价和考核。(3)应用与价值链管理。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价值链是由作业链构成的。处于激励竞争中的企业,可以首先实施作业链管理,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向全面价值链管理推进,从关注生产环节作业成本管理,到关注销售、售后服务等非生产环节发生的作业成本,从而实现局部价值链管理与整体价值链管理的优化组合。这一策略在现实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许继电器就已经成功地利用作业成本法控制了销售费用。就煤炭企业而言,采煤过程中的落煤、装煤、运煤、支护等作业属于增值作业,而对原煤的存储、维护、整理等作业属于不增值作业。按照价值链管理思想,产品价值是由增值作业创造的,因此,要想提高产品价值,并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必须对作业链进行持续性的改进,重塑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尽量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和优化增值作业,以提高增值作业运行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最终降低产品成本,提升顾客价值。

参 考 文 献

[1]王晓辉.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

[2]张士强,霍玉生,石彩霞.煤炭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0(7)

作者:王辉

第三篇: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分析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能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信息,对企业优化经营决策、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当前,受其自身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遍。本文从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传统成本法在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基础、成本信息有用性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作业成本法的推广提供必要的指导。

一、作业成本法及其理论基础

(一)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生成的成本信息与实际成本之间产生了偏差,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误导。为了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对于成本的核算就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动因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对构成企业产品成本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分配率进行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成本的分配应着眼于成本的发生原因,把成本的分配与导致这些成本发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成本发生的原因进行分配。所谓成本动因是指引起成本发生的活动或事项,可以是一个事件、一项活动或一项作业。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是在传统成本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与超越。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计算对象及范围

企业的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会对产品成本计算产生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上。所谓成本计算对象,通常是指需要单独计量成本的产品或劳务。

传统成本法以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产品成本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也仅包括与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有关的费用,而企业用于产品研发和设计的成本、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以及产品销售费用则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由此可知,传统成本法只注重核算生产过程的成本,不注重管理过程的成本,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而忽视投产前的产品开发成本。

作业成本法以各种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将作业视为资源转化成产品的中介,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累积过程,最终得出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而是从生产领域向两边扩展,向前延伸到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向后延伸到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阶段,是产品的全部成本。

(二)分配基础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分配基础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成本法更关注产品本身,产量被视为产品成本唯一的动因。而作业成本法更关注产品生产的过程,成本动因具有多样性。

在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在产品之间通常按照人工工时、机器工时或直接材料等进行分配。由于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直接材料这类分配基础与产品的产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可以称为“以数量为基础的”分配方法。当企业只生产少数几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是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在间接费用很小的情况下,采用与生产数量相关的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准确。

伴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产品的成本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工被机器所取代,直接人工成本比重下降,同时机器设备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比重大大提高。间接费用并不是单纯地被生产数量所制约,与生产数量的相关性也在逐渐削弱,而更多的是要受与生产数量相对独立的一系列作业量制约。面对间接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日趋增大,产品品种日趋复杂多样和小批量生产的市场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采用与生产数量相关的标准来分配大量的与生产数量无关的间接费用,造成产品成本信息的扭曲:大批量标准化的产品比小批量个性化的产品分摊了更多的制造费用,造成产量高、生产工艺简单的产品成本被高估,而产量低、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成本被低估。产品成本信息失真的后果是导致管理人员在成本决策上的失误和产品成本失控。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分配基础不再局限于传统成本法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基础,强化了间接费用与产品实际消耗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三)成本信息的有用性

传统成本法的单一分配标准在某些时候并未遵循“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少受益,少负担”的受益原则,导致成本信息失真,成本信息失真自然会影响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如果企业在同一生产车间生产两种产品,一种产量高,另一种产量低,那么在传统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下,高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工时多,将承担较多的厂房折旧费,而低产量的产品由于耗用的工时少,就负担较少的厂房折旧费。实际上,两种产品占用厂房的时间是相同的,应该分担相同的折旧费。所以,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可能会高估高产量产品的成本,而低估低产量产品的成本。因此,传统成本法更适合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不适合企业长期的经营管理。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首先确定间接费用分配的合理基础——作业,然后找出成本动因,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成本可以按照其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来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使之归属于各个相关产品。作业成本法针对生产过程中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的分配率,按各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或作业的数量将成本库中的成本逐一分配到产品中去,这样,成本核算的核心就集中在了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真正消除了传统成本法中用人工工时等作为唯一标准分配全部间接费用的不合理性,使成本信息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

三、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一)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

1.使企业的产销决策更加合理。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传统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是不科学的。在粗放式劳动密集产业中,产品中人力、材料等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大部分,而间接成本所占比重较小,所以传统成本法对间接费用分配的不合理数额所占的比例也较低;同时,由于产品的利润较高,保证了单价和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额,足以抵消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影响,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决策失误。但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工人工资等直接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少,间接费用比例大幅提高,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数额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产品的市场单价已经逼近成本,容纳不了太多的成本误差。如果此时仍以传统成本信息为基础做出产销决策,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采用作业成本法后,由于成本信息更具科学性、相关性,从而使产销决策更加合理。

2.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意义还在于,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责任会计目标。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核心集中在了生产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准确把握了各种作业活动,从而控制了成本的形成过程。如果某部门耗用总成本过多,要引起重视,查明原因,看是否存在贪污、浪费等现象,以及是否该部门技术不够先进、工艺不够合理。这样,作业成本法就把管理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资源消耗的原因上,有利于更好的执行责任会计制度,改善内部管理。

3.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企业通过对资源如何一步一步消耗的过程的具体分析和控制,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工艺和各生产环节之间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1.间接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例较高。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如果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中,材料费用、工资费用水平较高,而间接费用水平相对较低,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不大,而且还可能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因此,如果企业采用高新技术,间接费用的金额较大,采用作业成本法较合适。

2.企业产品种类较多。如果企业产品种类单一,那么,由于产品的品种少,所以大部分费用都属于直接费用,可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当中,无需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由于产品的种类多,则间接费用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情况较多,为了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

3.会计信息化程度较高。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所依据的成本动因不唯一,引起间接费用的作业、生产准备、市场监督、机器耗费、订购事项、材料处理、完工产品储存等都可以以其计量因素作为成本动因。此外,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对象也是多样的,可以是产品、服务、顾客、定单等。可见,作业成本法需要搜集和处理的数据量远高于传统成本核算法,尤其在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多样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可靠的会计信息系统来处理相关的数据。

4.管理层的支持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条件。在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初期,由于会增加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很容易遭到反对。另外,为了实施作业成本法所进行的各项分析,可能会暴露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会因为感到威胁而反对实施作业成本法。所以,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要得到管理层的认同与支持。

(三)制约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主要因素

1.作业成本法自身的因素。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传统成本法在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成本核算的主观性。应用作业成本法需要确定成本动因,而成本动因的确认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一般来说,成本动因与间接费用的相关程度越低,成本动因的确认越难;要求产品成本的精确程度越高,所需成本动因越多;成本计量中的成本动因越不易获得,则确认越困难。这些状况的存在导致了成本动因的确认难免带有主观性和一定程度的武断性,从而降低了作业成本法的客观程度。

另外,作业成本法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制造领域发生的间接费用的分配过程,而对于非制造领域的间接成本的分配问题涉及较少,特别是企业在对新产品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估时,作业成本法无法反映新产品所耗用的成本。同时,作业成本法在分配间接费用时注重单项成本,通过降低每一项成本和省略无用作业来实现总成本的降低。但是,作业成本法没有对总成本进行事先规划,没有确定的目标成本,因此,其降低成本的效果是有限的。

2.环境因素。近些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虽然得到了迅速提高,但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仍然很落后,能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比较少。因此,适合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制造环境还未形成。另一方面,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虽然已经基本上达到小康,但市场的多样性需求还很不足。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成本结构看,大部分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的大规模、少品种批量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此外,虽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但并未获得我国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认可,因此企业要实施作业成本法,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财务披露和税收目的依然存在制度障碍。

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并不适合普遍推行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然而,作业成本法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对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和获利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业成本法必将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J

参考文献:

1.陈少兰,蓝群辉.浅谈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2.陈冬生.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运用的困境与对策[J].会计师,2012,(4).

3.宁亚平.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调查研究[J].财政研究,2012,(3).

4.祁燕.油田企业作业成本法实施方案探讨[J].经济师,2012,(8).

作者:王健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施工图预算论文范文下一篇:茶文化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