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才管理论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人才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也呈现办公手段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资源情报一体化趋势,由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全面开发人才资源,以人为本,构建新型人才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潜能,使图书馆的工作取得最大的效益。

图书馆人才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及人才管理方案

摘 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图书馆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一部分。由于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已经对时间、地点、服务态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即图书馆信息化与加强人才管理,以此来增进图书馆的现代化气息,让人们可以更方便、更广泛的学习到知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贡献。所以,基于现代化图书馆的理念,该文就图书馆的信息化与人才管理的问题,着重对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举措以及图书馆人才管理的方案进行了阐述,从而达到图书馆最大限度的被人们使用,完善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化 人才管理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每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已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即便不能书读万卷,也需要用知识的力量来提高自己的内涵,让人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对于知识的获取,图书馆无异于是最好的选择。也正是因为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便不可以再循规蹈矩的只在偌大的空间里仅仅包含着有限的书籍来供人们阅览,这就需要图书馆的全面改革,也就是实行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和对人才的高效管理。该文就是对图书馆的信息化与人才管理方面进行了论述,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1 图书馆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提供了非常大的技术支持。图书馆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就是对一些资料的搜集、阅读、整理的小仓库,其实这只是图书馆的一些基本职能。所谓的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将大量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审核、压缩等步骤,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形式为人们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当人们想了解一些知识时,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图书馆网页进行阅读和浏览,不但方便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减少了因外界因素带来的一些不便,增加了图书馆的时效性,更促进了人们运用现代化知识的技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说,图书馆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的措施

第一,加强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图书馆的信息化有助于人们更方便,更快速的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对于人们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图书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势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积极配合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加快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做贡献。

第二,最大化的将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随着网络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已经越来越大,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小的认知空间,比如学生们不能只了解课本上所讲到的知识、老师也不能仅靠书本上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上班族也不能对出工作内容以外的知识一无所知。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及时的将信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数字化转换,并且将信息最大量的想读者展现出来,以此供读者学习和积累,从而提高人们的素养,并了解图书馆信息化的现代式技术,使其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第三,加大对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中必不可少的当是信息管理设备,即硬件设施。图书馆应积极的引进各种先进硬件设备,并及时确认其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等诸多性能,确保设备能够加快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不会出现不必要的延误。硬件设备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基础,除了积极引进之外,平时也要多加进行检测,保障其不会出现故障。另外,也要确保图书馆资料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证读者接收到的是正确的信息。

第四,加快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应该结合所在地域的特点,并且依据科学的理论指导,有目的性的开展图书馆资料的网络化建设,并加快网络化建设进程,提高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完善图书馆资料系统。要想加快图书馆信息的网络化,就要提高自动化管理技术,更加快捷的完成对图书馆图书的检索和整理等工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与一体化相结合,这样,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3 图书馆的人才管理方案

为了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良好的人才管理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第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必不可少的当然是面对读者要热情大方,遇到有问题的读者应该细心讲解。另外,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应该苛刻一点,应要求其掌握一定的图书管理学与信息管理的有关知识,也要熟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等。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图书馆应合理的分配人员,让他们各司其职,根据每个人的工作优势确定各自固定的职位,充分掌握自己的工作内容,熟记工作方法,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能够让使得图书馆在良好的秩序下运行。人员的合理分配,还能够增强各个职位员工的交流,使得员工们能够更好的团结一致,更加轻松的去进行各自的工作。

第三,培养专业的掌握图书馆信息化知识的管理人员。就目前来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并且信息化的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去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作,还能够节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对于一个人流量较多的现代化图书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培养出掌握图书馆信息化知识管理人员,对于图书馆来说其好处是巨大的,这样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

总而言之,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上将会越将的注重信息化,为了配合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必将把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要大力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措施建设,还要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合理的去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相信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就能够更好的去享受图书馆所带来的知识与乐趣,为文化的建设做出突出的贡献,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慧.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55-256.

[2] 贾空寒.图书馆信息化支撑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3] 吴佩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略[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4):76-78.

[4] 张永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3 (2):73-75.

[5] 吴言.图书馆创新人才管理问题探微[J].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1):93-97.

作者:任丽芳

图书馆人才管理论文 篇2:

以人为本,构建新型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机制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也呈现办公手段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资源情报一体化趋势,由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全面开发人才资源,以人为本,构建新型人才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人力、财力、物力的潜能,使图书馆的工作取得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图书馆 人才 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以及运作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就必须转变高校图书馆现行运作模式,全面开发人才资源,以人为本,构建新型人才管理机制,以解决图书馆人才瓶颈问题,进一步增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 现行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以及落后的管理思维习惯,导致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人才管理理念落后,人力资源不能有效开发。虽然认识到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也重视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但由于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影响,对图书馆管理理念与人力资源开发仍缺乏科学认识,认为仅凭资金投入就可以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作和有效发展,没有意识到发展的真正危机和瓶颈是缺乏高素质、现代化的工作队伍。

(2)缺乏专业人才,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应逐步达到60%以上”。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图书馆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并不适应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在人员的专业结构、人员层次及男女比例结构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①专业人才匮乏。长期以来,图书馆没有相应的人员准入标准,而且在人员管理和配置上也缺乏应有的主动权。这就导致图书馆相关专业人员和图书馆急需的计算机、电子、自动化专业的人员较少,而其他专业人员较多的“非正常现象”。②人力资源状况严重失衡。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对应于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官员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年龄结构都明显失衡,高学历人才很难引入,高职称高素质人才也对图书馆工作缺乏兴趣,另外,图书馆馆员年龄总体偏大,性别方面又偏重于女性,种种人力资源状况都表明高校急需改善现有人才管理状况,创造吸引高素质高职称人才的人才管理机制。

(3)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运作机制。人力资源管理随意,人力资源运作缺乏有效的引进、培育、激励以及利用机制,这些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人才机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高校在图书馆人员调配上随意组合、学非所用,甚至不考虑业务需求而将一些非专业、低学历的人员安排进图书馆工作;同时,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也不合理,岗位调配上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造成专业人才的浪费和流失;另外,人力资源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使得图书馆管理职位的技术含量与同等专业技术岗位相比缺乏竞争力,严重挫伤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加上,缺少与图书馆馆员职位相匹配的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等因素,使得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运作步履艰难。

2 以人为本,构建新型人才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现存问题已经束缚了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加强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新型人才管理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对人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得到越来越深入的发展,因此,21世纪将是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并存互补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不会有大的改变,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和配置各种信息资源,是图书馆面临的最大挑战,可以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素质决定着图书馆持续发展的成败。

(2)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的现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核心是藏书建设,强调的是劳动纪律的遵守和服务态度的改善,而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服务内涵的深化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没有重视,也忽略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这种管理方式无法满足未来高校图书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转变。

(3)人才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人才管理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支撑点,只有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才能胜任高校图书馆的分类、信息索引和网络导航等工作。此外,人才管理是保证图书馆其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重要保证。文献、资金、设备、技术等其他资源能否得到用户充分利用、发挥其价值,以及图书馆的整体效益能否得到提高,最终都取决于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有效的人才管理,将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知识的利用率,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3 以人为本,构建新型人才管理机制的方法探究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它拥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使人力资源得到应有的提升和扩充。

(1)树立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新理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人是创造、传播和利用知识的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人才,利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智慧潜能,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人个性的环境气氛。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科学的发展观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科学管理体制,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馆员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树立“能本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能本管理”的核心是正确运用能级对应管理原则,即根据人的能力,把人才放到相应的岗位上量才使用。高校图书馆只有动态地实行这种能级管理,才能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价值,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引入全员激励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由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激励过程三要素构成。图书馆在组织人力资源、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美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四个因素是:个体成长(34)、工作自主(31)、业务成就(28)、金钱财富(7)。”图书馆员作为知识的导航员,他们更重视个人的成长环境,心,目前的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应注重对馆员平时工作中业务水平、工作业绩、在团队中的作用、在创新改革中的能力等方面的绩效考核。通过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让日常工作绩效与工资福利挂钩;并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让技能考核及创新贡献与合理的岗位调整、聘用晋升挂钩。以此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增强馆员的自信心、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其遵循图书馆所要求的业绩规定和行为规范,提高人力资源对图书馆发展的贡献力,从而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提升馆员综合素质。我国高校现有的图书馆部分馆员知识结构较单一,综合能力不太强,制约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持续不断地对在职的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接受教育,使其成为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增加投资,大力发展信息专业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此外,要把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学习考察和学术研究与交流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鼓励馆员在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总之,图书馆应不断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并创造最佳的工作绩效。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个图书馆的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都在于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用“人本管理”的理念来规划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事业,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在新的竞争、机遇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彭泽华.运用激励机制管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9~140.

[2] 刘秀荣.浅谈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82~83.

[3] 陈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2).

作者:兰芳

图书馆人才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究

摘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管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内容管理创新和人才管理创新入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图书馆只有不断依靠创新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尤其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更应与时俱进,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内容管理和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图书馆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管理创新是对图书馆各组织要素的有机组合,图书馆组织要素除馆藏文献、图书管理员、资金、设备外,还包括图书馆的用户以及与图书馆活动发生联系的各职能部门。同时,管理创新不仅仅是要求各组织要素正常运行,更是科学地统筹安排各个环节,使之高效、合理,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1 高校图书馆管理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图书馆创新活动的前提。过去我们一贯倡导“读者第一”的图书馆管理理念,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我们应适当调整观念,坚持“读者第一”与“图书馆员第一”相结合的服务理念。“读者第一”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是要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一切为用户着想,极大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主动、全面、及时、准确、个性化的服务。而“图书馆员第一”所蕴含是:馆员永远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馆员的素质,就是服务的素质,就是图书馆的质量。全体图书馆馆员应树立起知识信息的收集、流通、使用、更新、创造等新理念;树立强烈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和竞争观念,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图书馆应对各方面压力保持高效快捷运转的保障。目前,不少图书馆还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在思想观念、人事管理、分配制度上仍旧实行过去的管理方法:平均主义、大锅饭、唯学历、论资历等,使得大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压制,有限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与现代化服务手段和理念极不相称。图书馆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在办馆模式上实现创新管理,就必须改革旧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从而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1 构建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

图书馆管理的分配模式要建立在公平合理、按劳分配、充分体现人员价值的基础上。逐渐改变传统的平均主义和以职称工资为标准的分配形式,实行以岗位职能和效益为核心的结构工资制,注重岗位及工作效绩、个人贡献。实现“最佳岗位、最佳贡献和最佳报酬”,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其自身价值。

2.2 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各种奖惩制度

图书馆全面推行聘用制,切实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人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奖惩与绩效挂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定岗定编,层层聘任,双向选择;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与工作业绩挂钩、与科研成果挂钩等。通过这些措施,激活员工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使馆员在竞争平台上拥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减少人才隐性浪费现象。

2.3 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图书馆要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必须注重知识创新、优化人员组合,协同作战,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形成馆长、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合的最佳人才结构。建立创新机制,一方面在馆内采取适当的奖励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动员全馆上下积极纳谏,使每位员工都贡献智慧;另一方面在馆外利用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相关的信息库。对于图书馆而言,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使人际关系更加协调。

3 高校图书馆内容管理创新

高校图书馆内容管理就是协助高校图书馆组织与个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内容的创建、存储、分享、应用、创新,并在图书馆个人、集体、业务、战略等诸方面产生价值的过程。而内容管理产品就是支撑图书馆管理的一种工具。

信息时代,不断膨胀的内容量与图书馆较低的内容处理效率产生了急需弥合的反差。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如规章制度、年度总结、部门数据库、统计报告)大都零散存在于图书馆各部门或各工作人员的头脑中,查询与使用很不方便。工作人员经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一些重复、零散的信息,如编写年度部门总结,统计各科室的相关数据。而这种非结构化的信息过去是以表格、文档等纸质媒介分散存在的,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宝贵的工作时间才能找到诸如同事、部门联系方式、部门服务信息等内容,寻找与利用资源的时间严重失调,很多时间没有直接运用在创造价值的活动上,造成图书馆成本的浪费。

另外,图书馆的各项规模越来越大,员工越来越多,很多事情都已经做过,每个人都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技能,当来了相似的工作任务却还要重新开始,不知如何将工作人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施内容管理就能解决目前的困境,实现内容增值的需要。

目前,协同网络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它包括图书馆内务部门之间,或图书馆与高校各职能部门如各学院、处、室,或是图书馆与外部企业,包括供应商、服务商、读者之间的业务往来。内容管理可以很好地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及信息的增值利用,对于外部来讲,可以形成真正的协同网络的组成部分。有效内容管理是实现良好的整合关系管理的重要保证。

4 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战略创新

图书馆馆员必须根据图书馆具体的管理活动和个人自的条件,培养和发展个人某些方面的特殊能力,而单位也应该为馆员个人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馆员个人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很多,多数图书馆注重通过正式的、有组织的培训,使馆员获得与工作要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有些能力的形成,短期的培训不一定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通过个人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实践、不断学习,逐渐得到提高。

4.1 图书馆馆员能力自身培养提高的途径及条件

4.1.1 图书馆馆员能力自身培养提高的途径

(1)建立网络。馆员通过与周围的同事、同行、教师、学生等建立关系,形成个人交往网络,在讨论、交换、分享彼此信息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提高个人管理能力。

(2)解决难题。馆员通过设法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来挖掘个人潜力,培养洞察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管理技能。

(3)承担责任。图书管理工作具有面对面接触的特点,意味着馆员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同时促使馆员积极学习,接受挑战。

4.1.2 图书馆馆员能力自身培养提高的条件

大多数专业图书管理人员都希望把自己的技能与图书管理工作未来的需求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图书馆领导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馆员目前已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缺乏哪些方面的能力,应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正确引导馆员能力的发展。

(1)内部沟通。馆员个人能力有些是通过非正式途径获得的,那么,在图书馆里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沟通环境。保持畅通的内部沟通,对于发挥馆员的创造性十分重要。

(2)授权管理。图书馆领导应授予馆员必要的管理工作决策权,使每位馆员成为面对面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授权措施可以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锻炼其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

(3)工作设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图、工作岗位说明书、工作任务表、工作细则等都是为了达到严格、统一的工作标准,以利于图书的经营和管理。但馆员可能会对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工作程序产生厌倦,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丰富馆员的工作内容,使他们的工作更有挑战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

(4)建立信任感。作为图书馆的领导,应努力了解馆员的优点和不足,了解他们的兴趣、价值和信仰,在他们中培养建立信任感,帮助他们制定较高的标准并为其达到这些标准给予支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对馆员的指导,帮助其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2 有组织、有计划的制定培训方案

培训是提高馆员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图书馆领导必须做好馆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以使他们灵活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管理质量。

4.2.1 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图书馆学、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让馆员在主观上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2.2 制度保证

采取强制性的制度制约,对馆员教育做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立法保证。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图书馆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对馆员教育的目的、内容、课程及师资、组织管理、激励做出具体规定。有了规章制约,还需健全执行机构,以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4.2.3 考核评估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可以用事实说明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是馆员培训激励机制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保证培训的质量,实现教育的科学管理,促进发展。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提高馆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4.2.4 激励机制

建立图书馆馆员培养的激励机制,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培训一般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时间和经费也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培养模式。图书馆馆员的培养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馆员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管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馆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馆员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激发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夕琳.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6.

[2] 梁欣.高校图书馆实施内容管理探讨[J].情报探索.2008,5.

[3] 陈贵龙.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刍议[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 田向华,杨立新.浅谈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5.

[5] 李小军.和谐理论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 李洁.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完善人性化服务[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

[7] 张丽芳.浅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4,2.

作者:李夕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选煤厂工艺设计论文下一篇:青虾养殖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