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023-02-21

第一篇: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案例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ives a. To enable all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spell , to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correctly. b. To help most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Ability objectives. a.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b.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sing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 3.Emotion objectives a. To train the Ss to cooperate well in groups and in pairs. b. To be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案例二 人教版《Don’t eat in class》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这一单元主要话题是“Talk about rules谈论规则”,其中主要涉及内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大部分学生能谈论规则,并制定规则。 B、Structures语法结构:大部分学生了解祈使句和情态动词Can和have t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与词汇: Don’t eat in class! Can we wear hats?No,we can’t. 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等。 D、Vocabulary 词汇:rule、classroom、hallway、fight、have to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规则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 惯。 (3)情感目标

A、谈论规则有利于学生守秩序,遵纪守法,使学生感受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处。

B、有些规则是必要的,但规则太多却使人感厌烦!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 案例三《How was your weekend?》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单元的整体语言目标,即Language Goal, 是“谈论最近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Talk about recent past events)”。教材的安排也是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过去(教材中体现为“上个周末)发生的事情。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过去时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即使在表达现在的概念时,对已经学过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也常常搞混。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常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作一定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引出一般过去时,通过听、说和写的训练逐步领会其用法。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初步领会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及构成; B.全体学生基本掌握play, clean, watch等规则动词和do, go, be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的用法; C.大部分学生学会运用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两个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逐渐领会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学生所喜爱的周末活动,以及对自己和同伴的周末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活动。

归纳总结模板(听说课):确立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突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优先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确定“It’s a nice day, isn’t it?”(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0)课堂教学目标时,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讲解语法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点,致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暗示教师重视“教”字,使得学生感到很枯燥,造成“老师讲评书,学生看天花板”的课堂局面。而同样是这一堂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与陌生人闲聊”这个话题展开 教学,首先提醒学生聊天应注意的事项,该聊些什么,如何将话题展开。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看图说话,用句型描述,小组对话表演。最后对比中西方文化。此堂课教学目标,虽然教师语法讲解很少,但对学生的导学非常成功。这样既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性很高,整堂课学生都在尽情地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又能通过与“陌生人”的闲聊,达到了解、关心别人,从而增进友谊,培养学生语法的应用能力。

二、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尽量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还要考虑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无论是从学生的现实兴趣,还是发展需要,以及教育的功能上看,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体现综合性的原则。 [案例二]:教师在确定“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To learn to use How much questions, to learn to ask about price and talk about clothing, to learn to thank someone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特别的情景,促使学生达成口语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三、系统性原则

新课标规定了初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各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目标,并使之系统化,做到前后照应,密切相连,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三]:一位优秀教师上示范课“What should I do?”(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2)时,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既核心突出,又尊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学习法则,做到了前后照应,使知识得到了延伸与深化。整堂课围绕“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展开教学,并结合已经学过的“What’s the matter?”(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进行复习,从身体方面的问题扩展到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提出建议,并想尽办法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演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生活阅历、兴趣习惯等,应准确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最大限度地克服模棱两可的陈述现象,使之教学目标具体化、简明化,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课堂目标表述内容里,像“Master”、“Understand”、“Improve”、“Revise”等抽象动词,由于它不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以及它的涵义宽泛,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课后的教学评价增加了

难度,因此这些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案例四]:在市上举行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9)的Section B时,之所以被评价为不成功,原因在于他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了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spoken English, reading skills and writing skills。其中“Improve skills”表现程度定位过高, 涵义过宽,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诱使他没有把How to learn to describe movies with adjectives and write a movie review作为重点, 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浮在“水面”上,而没有很好掌握scary, funny, interesting, sad and exciting等形容词,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电影。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崇尚“有效教之、高效学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去思量,并遵循一定的确定原则,才能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潜能,才能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全面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 ,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objectives) 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 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 知识和能力) ,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为了贯彻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从而确定德育 (情感情意) 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

3.依据理论选择如下:

1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3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应遵循()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词汇与句型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培养学

生听,说,读,写(选择)能力,使学生掌握()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 谈论(),培养学生()

案例:人教版“新目标”8年级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1a-2c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语言目标

A.复习已学过的简单的日常活动短语,例如,watch TV, go shopping, read books, exercise。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以上短语并灵活运用在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B.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并掌握书中所提的活动短语,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拓展的其他活动短语能看懂,能听懂,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运用到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C.大部分学生能恰当使用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once a week等频率副词来表达日常活动的频率。

D.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以下句型进行顺畅的对话: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go to the movies. 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movies. How often do you shop?

I shop once a month.

How often does Cheng watch TV?

He watches TV twice a week. (2) 能力目标

学习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德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来安排课余活动,做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学习者和生活者。 归纳总结模板(阅读课):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大纲中规定,阅读课教学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阅读技巧获取大量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词汇运用,如()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同时注意开发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比较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

案例:八年级下册Unit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基于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阅读技巧,情感价值,文化意识。 1语言知识:Southeast, quarter, population, simply, excellent, dark,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equator, Night

safari, Wake up,all year round„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Yes,I have been there before. No, I have never been there.

2能力目标:

A学生可以用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Guessing-game中)

B阅读技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体现在对文章的处理:scan, skim, careful-reading, post-reading.)

3情感目标

A通过评选最佳旅行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然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体现在moral-education中)。

B(文化意识)学生对新加坡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体现在post-reading中)。

C通过讨论过去经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体现在guessing game中)。

案例: SEFC B1 L37的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 ( 1) 语言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中规定的四会、三会词语及日

常交际用语 (略) 。º

B复习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 略),通过谈论体育爱好, 帮助学生

联想起奥运会, 为阅读课教学做铺垫。 ( 2) 能力目标:

A围绕运动及运动项目话题,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refer A to B表达个人喜好。智力发展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活动中,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 争做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 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 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 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内容, 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 ( 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 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案例: JEFC B3L21 说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其依据可表述如下: JEFC B3 L21 的重点和难点均是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现在完成时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时态之一, 本课是该项语法教学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完成时的动作发生在过去, 强调现在的状态或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它与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 正确理解现在完成时的概念是掌握其用法的关键, 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案例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ives a. To enable all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spell , to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correctly. b. To help most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Ability objectives. a.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kills

a. To train the Ss to cooperate well in groups and in pairs. b. To be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案例二 人教版《Don’t eat in class》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这一单元主要话题是“Talk about rules谈论规则”,其中主要涉及内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大部分学生能谈论规则,并制定规则。 B、Structures语法结构:大部分学生了解祈使句和情态动词Can和have t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与词汇: Don’t eat in class! Can we wear hats?No,we can’t. 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等。 D、Vocabulary 词汇:rule、classroom、hallway、fight、have to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规则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

惯。 (3)情感目标

A、谈论规则有利于学生守秩序,遵纪守法,使学生感受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处。

B、有些规则是必要的,但规则太多却使人感厌烦!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 案例三《How was your weekend?》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单元的整体语言目标,即Language Goal, 是“谈论最近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Talk about recent past events)”。教材的安排也是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过去(教材中体现为“上个周末)发生的事情。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过去时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即使在表达现在的概念时,对已经学过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也常常搞混。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常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作一定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引出一般过去时,通过听、说和写的训练逐步领会其用法。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初步领会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及构成;

B.全体学生基本掌握play, clean, watch等规则动词和do, go, be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的用法; C.大部分学生学会运用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两个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逐渐领会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学生所喜爱的周末活动,以及对自己和同伴的周末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活动。

归纳总结模板(听说课):确立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突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优先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确定“It’s a nice day, isn’t it?”(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0)课堂教学目标时,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讲解语法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点,致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暗示教师重视“教”字,使得学生感到很枯燥,造成“老师讲评书,学生看天花板”的课堂局面。而同样是这一堂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与陌生人闲聊”这个话题展开

教学,首先提醒学生聊天应注意的事项,该聊些什么,如何将话题展开。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看图说话,用句型描述,小组对话表演。最后对比中西方文化。此堂课教学目标,虽然教师语法讲解很少,但对学生的导学非常成功。这样既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性很高,整堂课学生都在尽情地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又能通过与“陌生人”的闲聊,达到了解、关心别人,从而增进友谊,培养学生语法的应用能力。

二、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尽量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还要考虑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无论是从学生的现实兴趣,还是发展需要,以及教育的功能上看,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体现综合性的原则。

[案例二]:教师在确定“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To learn to use How much questions, to learn to ask about price and talk about clothing, to learn to thank someone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特别的情景,促使学生达成口语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三、系统性原则

新课标规定了初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各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目标,并使之系统化,做到前后照应,密切相连,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三]:一位优秀教师上示范课“What should I do?”(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2)时,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既核心突出,又尊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学习法则,做到了前后照应,使知识得到了延伸与深化。整堂课围绕“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展开教学,并结合已经学过的“What’s the matter?”(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进行复习,从身体方面的问题扩展到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提出建议,并想尽办法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演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生活阅历、兴趣习惯等,应准确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最大限度地克服模棱两可的陈述现象,使之教学目标具体化、简明化,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课堂目标表述内容里,像“Master”、“Understand”、“Improve”、“Revise”等抽象动词,由于它不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以及它的涵义宽泛,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课后的教学评价增加了

难度,因此这些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案例四]:在2009年市上举行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9)的Section B时,之所以被评价为不成功,原因在于他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了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spoken English, reading skills and writing skills。其中“Improve skills”表现程度定位过高, 涵义过宽,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诱使他没有把How to learn to describe movies with adjectives and write a movie review作为重点, 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浮在“水面”上,而没有很好掌握scary, funny, interesting, sad and exciting等形容词,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电影。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崇尚“有效教之、高效学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去思量,并遵循一定的确定原则,才能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潜能,才能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全面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 ,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objectives) 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 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 知识和能力) ,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为了贯彻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从而确定德育 (情感情意) 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 3.依据理论选择如下:

1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3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应遵循()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词汇与句型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选择)能力,使学生掌握()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 谈论(),培养学生()

案例:人教版“新目标”8年级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1a-2c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语言目标

A.复习已学过的简单的日常活动短语,例如,watch TV, go shopping, read books, exercise。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以上短语并灵活运用在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B.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并掌握书中所提的活动短语,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拓展的其他活动短语能看懂,能听懂,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运用到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C.大部分学生能恰当使用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once a week等频率副词来表达日常活动的频率。

D.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以下句型进行顺畅的对话: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go to the movies. 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movies. How often do you shop? I shop once a month. How often does Cheng watch TV? He watches TV twice a week. (2) 能力目标

学习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 德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来安排课余活动,做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学习者和生活者。

归纳总结模板(阅读课):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大纲中规定,阅读课教学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阅读技巧获取大量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词汇运用,如()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同时注意开发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比较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

案例:八年级下册Unit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基于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阅读技巧,情感价值,文化意识。

1语言知识:Southeast, quarter, population, simply, excellent, dark,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equator, Night

safari, Wake up,all year round„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Yes,I have been there before. No, I have never been there.

2能力目标:

A学生可以用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Guessing-game中)

B阅读技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体现在对文章的处理:scan, skim, careful-reading, post-reading.)

3情感目标

A通过评选最佳旅行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然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体现在moral-education中)。

B(文化意识)学生对新加坡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体现在post-reading中)。

C通过讨论过去经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体现在guessing game中)。

案例: SEFC B1 L37的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 ( 1) 语言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中规定的四会、三会词语及日常交际用语 (略) 。º

B复习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 略),通过谈论体育爱好, 帮助学生联想起奥运会, 为阅读课教学做铺垫。

( 2) 能力目标:

A围绕运动及运动项目话题,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refer A to B表达个人喜好。智力发展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活动中,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 争做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 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 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 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内容, 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 ( 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 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案例: JEFC B3L21 说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其依据可表述如下: JEFC B3 L21 的重点和难点均是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现在完成时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时态之一, 本课是该项语法教学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完成时的动作发生在过去, 强调现在的状态或对现在造成的影响, 它与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 正确理解现在完成时的概念是掌握其用法的关键, 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三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汉英身势语的对比研究

2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3 支付宝-淘宝的成功之道

4 从节日习俗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 5 <<罗伯特家的苔丝>>中动植物的作用 6 从功能目的论看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

7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反语的运用与人物性格塑造 8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 9 哈代小说《绿林荫下》的视觉呼唤

10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 11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2 试析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成因

13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 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思想研究

浅析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的象征艺术 平衡的维系——《天钧》中的道家思想

Deconstructing Master Model:A Study on Val Plumwood’s Critical Ecofeminism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 《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 The Socio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Euphemism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翻译历史观:新闻发布会口译研究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比较

从麦克尤恩的《黑犬》看家庭冷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浅析《不存在的人》中主人公的觉醒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English Classes 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zation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评析杰克伦敦小说《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象 Analysis on Humors in Short Stories by Mark Twain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语动物习语翻译 合作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42 43 44 45 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

对比研究《珊瑚岛》和《蝇王》主题的冲突性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6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

47 论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教学 48 论《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 49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及其翻译

50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51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

52 浅析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中的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 53 浅析《红字》中的女性意识 54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 55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56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57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58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影响 59 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中的嬗变历程分析 60 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61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

62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63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64 A Brief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reason in Poet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Isles of Greece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

Analysis of Conrad’s Ambivalence In Heart of Darkness

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Brand Names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

谭恩美《喜福会》中身份协商的研究 网络热词来源及翻译策略研究

顺应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灶神之妻》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An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 法律语言浅析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 中西礼仪对比 85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

86 A Comparison between Emily Dickinson’s and Walt Whitman’s Poems on Their Modernity 8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8 间接言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89 从self(自身)相关词看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美国的个人主义 90 从美学角度分析英文电影《阿凡达》的汉语翻译 91 浅析海尔看中国名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关键因素 92 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93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的词汇空缺现象 94 斯嘉丽---一朵铿锵的玫瑰

95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婚姻的选择 96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品牌翻译策略

97 精神的抗拒与皈依--浅析奥康纳《智血》中的信仰异化 98 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 9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 100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 101 浅析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中的象征主义 102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

103 嘉莉妹妹在通向成功道路上的挣扎

104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 105 行为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张召忠教授译著病因浅析 106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解读《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

107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108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 109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习得

110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 111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112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

113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114 从认知语境角度探究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 115 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

116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117 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18 中英隐私禁忌语对比分析

119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120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

121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 122 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123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124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125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126 On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Advertising Copies 127 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

128 《边城》英译本中杨宪益的翻译策略分析 129 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无根性 130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 131 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

132 Joy Luck Club:Chinese Tradition under American Appreciation 133 On the Dramatic Conflicts Contributing to Eliza Doolittle’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Pygmalion 134 善与恶二元关系的整合与分离——试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的道德内涵 135 年世博会吉祥物所体现的中国元素

136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 137 社会阶层与语言关系在《雾都孤儿》中的投射研究 138 从主位述位的角度阐述英语口语的连贯性 139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 140 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41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 142 论中西教育观的差异

143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

144 杰克·伦敦作品《海狼》中海狼命运的解读 145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 146 比较“迷惘一代”与“垮掉一代” 147 公示语的功能、语言特点及翻译 148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

149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150 《名利场》中男性与女性形象解析 151 意象图式研究

152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153 汉英“龙”文化浅析

154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155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15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157 从《蝴蝶梦》看女性社会身份

158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 159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欲望分析

16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1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 162 从无知到成熟:论爱玛的成长历程

163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 164 英汉语言中红色联想意义的比较 165 对比分析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166 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命运 167 The Tragedy of Emma In Madame Bovary 168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

169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70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171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72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

17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4 《瓦尔登湖》生态批评视角分析

175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176 嘉莉妹妹失去自我的悲剧性命运对中国女性自我价值体现的启迪 177 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 178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 179 论《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

180 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的特点和方法 181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 182 王尔德童话对传统童话的颠覆

183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184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185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186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 187 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

188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 189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

190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1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2 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193 《儒林外史》中应对文化缺省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19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195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 196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体现的男权思维和女性意识 197 《京华烟云》中姚思安的性格分析 198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99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及美国梦的幻灭

第四篇:小学教师教学案例

小学教师教学案例 小学教师教学案例

1.鱼游到了纸上教案设计 执教老师 张涛 原文:

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鱼呢,

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

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骄傲的年轻人。我正想着,眼睛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4、结合文章与胸有成竹的故事,体会心到,眼到,手到的思想,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指令设计 导课:

1、鱼在哪里游?

2、鱼能不能在纸上游?

3、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说鱼在纸上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脑海里有几幅画面,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2、小组汇报

3、你脑海里哪幅画面最深刻,为什么。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进一步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

1、把自己作为作者,脑海里回忆一下青年的形象。

2、划出描写青年的外貌动作的语句。

结合文章与胸有成竹的故事,体会心到,眼到,手到的思想,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拓展,体会文章的教育意义:

1、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

2、出示(或让学生回忆)文与可画竹的故事,体现两篇文章之间的共同之处。

3、小组交流,汇总提炼。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出示生词,让学生读写。

1、读生字,重点讲解澈,徽的读与写。

2、小组合作检验。

附:胸有成竹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

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

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

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

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

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

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

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易谷评:

这是一堂经典的语文阅读课型,训练和组织都非常科学合理。

2.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执教老师 宋永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例

1、P118页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应用植树问题思路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间隔”。

植树时两棵树不能连种,之间要留空,叫间隔。种两棵树有几个间隔?3棵树,4棵树呢?

2、用线段图表示。

3、脑中回忆构建线段图。两个间隔、三个间隔、四个间隔需要几棵树?

4、明晰: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5、说说生活中那里有间隔?

(二)探讨植树问题

1、在10米的的小路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几棵?

2、学生讨论解答:10÷5=2 2+1=3 思考:2是什么数量?为什么要加1?(回忆线段图)

3、练习:20米米的的小路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几棵?30、40呢?

4、明晰:先用除法求间隔数,再加1求棵树

(三)练习:(利用构建好的植树模型解决)

1、一边植树。

2、两边植树。

3、插彩旗

4、电线杆

5、楼梯问题。

6、车站站点问题

7、敲钟问题

(四)总结:脑中有线段图吗?如果路的两端都不植树,线段图该是什么样?下一节课接着研究。

3.识字8教学设计 执教 刘延云

教学目标:

1、认识“初、眉”等8个生字,会写“斗、南”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对于文中谚语的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

(我们学过的识字7是反义词识字,还想着吗?复习:是对非,长对短, 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同学们学得

很扎实,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8是一些谚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

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声地读课文,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范读、教读。

3、师生轮读,齐读。

4、教师出示生字,自由读,齐读、抢读,指名学生读。

5、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比如:换偏旁等方法。讲解“初” 、“眉”的字义和字形。

6、开火车读字。

三、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读文,把课文读通顺。(生字认识了,相信同学们读课文会读得更好。现在同位两个比赛读,看谁读的正确、流

利。都会读了吗,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了解大意,就学生不懂的问题简单讲解。重点理解“娥眉月”借助图片(弯弯的月亮,娥眉:看“娥”的偏旁,女,美女,出示娥眉月的图

片)

3、 读出节奏。师生对读,老师读前面四个字,学生读后边三个字。引导学生感受“前四后三”的断句方法。

4、读出韵味。同学们看这几个字,圆、南、畔、前、暖、寒、棉,它们的韵母都是an,像诗一样,这叫押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感受一下。

5、边做动作边读文,引导学生试着把课文变成头脑中的图画。

四、写字教学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2、重点指导:归、雁 眉 湖。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如果有条件,可以展示)

五、积累和拓展

1、创设语境,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谚语。今天我们学习了谚语,在以后会经常用到,比如:在晴朗的月夜,看到天上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用哪

句谚语?看到圆圆的月亮可以用„„,早上起来,面向太阳,我们可以说,朝看太阳辨西东,晚上,看到北斗七星,我们可以说,夜望北斗知

北南。放学了,如果看到有很多蜻蜓在池塘边飞,我们要赶紧往家跑,因为„„,看到大雁北飞,我们知道春天来了,看到燕子往南飞,我们

就知道秋天到了,因为燕子南飞气转寒。(边语言描述,边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谚语)

2、拓展“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要穿单。”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同学们想一想,一场春雨后面应该是„„

3、布置课下收集谚语。(学习了谚语,让我们知道了很多的知识,同学们课下可以从书上、网上找几个自己喜欢的谚语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这

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易谷评:

好教师、好设计、好效果。特别是关于“压韵”的教学设计,形式简约,效果显著。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案例 评

案例1:

下面是沈老师讲的“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一节课的片段,请运用新课程理论加以评析。

在春游情境下产生例题“76—19”后,教师揭题并展开了以下教学过程。

师: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下。

生1:我是先算76—10=66,再算66—9=57,所以76—19=57 生2:我是先算76—20=56,再算56+1=57,所以76—19=57 生3:我是先把76看成79,79—19=60,60—3=57,所以76—19=57 生4:我是想竖式算的。

生5:我是这样想的:先76—9=67,再67—10=57,所以76—19=57 生6:我把76看成80,把19看成20,80—20=60,60—4=56,56+1=57,所以76—19=57 生7:我把19看成16和3,76—16=60,60—3=57,所以76—19=57 生8:我是这样想的:76看成80,80—19=61,64—4=57,所以76—19=57 „„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还有不同意见吗?”“你真行”的课堂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个交流过程教师流露出满意的神态。最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

评析:

案例2:

数学教学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李老师在讲“统计”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内容是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制成统计图),他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使统计结果更真实,便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课一开始,他出示了一份“学校举行运动会”的通知,比赛项目有跑步、跳远、跳绳、掷垒球,接着他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一下每个项目,再把学生带回教室进行对运动项目喜欢程度的统计„„

评析:

案例3:

张老师在一次执教“两位数乘法”(不进位)时,上课一开始,他出示了整理图书的情境图(图意:一个书架有11层,每层摆18本书),结合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18×11)后,他又设计了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环节。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8×11的积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后纷纷发言。 生1:18×10=180 18×1=18 180+18=198 生2:11×10=110 11×8=88 110+88=198 生3:11×18=11×2×9=22×9=198 生4:我是用竖式算的。

师(表扬)你们的方法真不算。

这时,生5叫起来,我还有一种算法,20乘10再减2等于198。

面对生5的算法,张老师没有想到这种算法,更不知合理性,如果是你该怎样处理?你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评析:

案例4:

课堂上,王老师问学生 米用小数怎么表示呢?你们能再创造一个新的小数吗?学生纷纷发言,有0.1米,有0.10米,有0.01米等,对于不同的答案,他没有下结论,而是微笑着 说:“你们能对自己精彩的创造作出解释吗?”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当最后明确了 米可以写成0.01米后,他深情地说:“感谢大家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更感谢大家展示了这么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让我们明白了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请你运用教学评价相关理论对张老师的教学作一个简要的评述。

评析:

案例5: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白纸,要在上面画直线,你猜一猜老师可以会怎么画?把你想到的情况画出来。

生:画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师:我们来看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投影出示学生画的结果)。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为情况有很多种,老师把这几种特殊的情况放在电脑上,请你仔细观察,给这些直线的位置情况分分类,你觉得哪些可以分成一类的,把相同的一类编号写在纸上,并且想一想你是怎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评析:

案例6:

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

(教师打开课件,出示桔子园,播放录音:我们桔子园里的桔子可好吃了,带回去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尝尝吧)

师:请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袋子,同学们数一数,有几个桔子? 生:有6个桔子。

师:你们说一说,准备给爸爸分几个,给妈妈分几个?为什么?

生1:我给爸爸1个,妈妈5个,因为爸爸是男子汉,应该让着妈妈。 生2:我要给爸爸妈妈各3个,因为他们都一样的爱我。 生3:我喜欢给妈妈多些,给妈妈4个,给爸爸2个。 „„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着分一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 (学生小组活动,动手分桔子,几分钟后,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 师:谁来说一说,6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1:6可以分成1和5。 生2:6可以分成4和2。

评析:

案例7:

王老师执教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好,大家刚才的讨论热烈而认真,我看到很多小组都已经找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我们就来现场发布吧!哪个小组先来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踊跃举手)好,你们先来。(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

生:我们小组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三角形的面积的。 师:那你们是如何数的呢?

生:方格纸上每一格代表一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所以我们数出这上面的三个三角形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

师:对,数方格也是一种方法,让我们来看一下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点击课件,通过动画展示数方格的过程)数得很正确!哦?有的小组对这种方法有意见?

生: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如果三角形面积再大一些的话就不好使用了。

师:这么说你们有更好的方法?好,请这一组的同学先上位,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怎么样?

生:好,我们拿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师:你们怎么知道它们完全一样呢?

生:因为如果把它们叠在一起的话,就会发现它们完全重合,然后我们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会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哦!你们真善于发现!那你们的结论是什么呢? 生:我们还发现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底,高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哇,你们说的太好了!老师一定要拥抱一下你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演示整个重合→旋转→平移的过程,并说出推导过程)对,和电脑博士说的一样,你们真不简单!老师要颁发给你们一个杰出发现奖!同学们为他们鼓掌祝贺吧!并把你们的成果贴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也要来展示(学生此时非常踊跃),好,你们小组来。

生:我们用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过程跟上一组一样,我们的结论是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电脑里有没有这种方法?(课件演示)你们的方法也很好。

生1:我们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的结论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2:我们小组用的同样是直角三角形,但我们拼成的是一个长方形。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所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并且我们还发现如果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而结论也是一样的。

生3:我们小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将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4:我们是用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将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结论也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师:如果大家还有别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下一节实践活动课上继续讨论研究,好吗? 生(齐):好!

师(热情洋溢的对同学们进行评价):这节课大家讨论得很好!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评析:

案例8:

运用情境,探索新知

[电脑显示第59页例6的情境图,并采用动画形式,学生看图进行富有想象的描述] 师:大象这么爱劳动,同学们愿意向他们学习吧?[学生高兴地说“愿意”]有几头大象在运木头?每头大象运几根?[学生回答] 师:你们还能根据画面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能”。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接着,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 生:1头大象运2根木头,3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师: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说“能”]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说给大家听?

[学生小组汇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2+2+2=6(根)

②2×3=6(根)或3×2=6(根)]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把3头大象运的木头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师:1头大象运2根木头,3头大象运3个2根,求3个2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这两种方法哪一种简便呢? 生: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评析:

案例9: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图中表明:三年级⑴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根据这个情境,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29个同学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师: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同桌小声讨论,认为不能提出别的问题了]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同意我提吗? 生[急切地、齐声]:“同意”![并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 师:我提出的问题是:“如果老师只带250元钱去,够吗?”这个问题可不可以?

[学生愣了一会儿,因为以前从没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但片刻之后,都认为老师可以提这个问题] 生[齐]:可以。

师:怎样知道老师带250元钱够不够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只要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就可以知道所带的钱够不够了。 师:在这里怎样理解“29×8大约得多少”?

生:不通过直接计算,用估算的方法,算出接近准确数的数。

师:你真棒!不直接计算,怎样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呢?用我们过去学过的方法能不能得出最接近的结果? [各小组讨论、交流]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法?再根据估算结果说说老师带250元钱够不够。 生:把29看成30,30×8=240(元),老师带250元钱足够了。 生:把8看成10,29×10=290(元),老师带250元钱不够。

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哪一种结果接近准确数呢?

生:把29看成30,结果与准确数只相差一个8元;而把8看成10,就与准确数相差2个29元,所以把29看成30结果更接近准确数。 师:你说得好极了,看看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小精灵介绍:估算29×8,因为29接近30,可以先把29看成30,30×8=240(元),所以29×8大约得240(元),可以用“≈”号来表示,写成29×8≈240(元)]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小组讨论、交流] 生:把多位数看成是整

十、整百„„的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评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警示教育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