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共享单车市场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2022-09-10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一种模式创新, 是解决市民短距离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 给人们提供极大的生活便利, 具有显著的社会使用价值。随着广州市共享单车发展迅速, 这种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赢得广州市民们的青睐, 以广州市共享单车的发展为例, 2016年共享单车在广州正式上路后, 仅用不足半年的时间便占领了1/4的市场, 单车活跃数量达17.5万辆。但是, 在共享单车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笔者将通过以广州市共享单车为例, 对当前广州市共享单车市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及对策, 对共享单车长远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为企业、政府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相关部门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更好的实现“环保化、共享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目标。

二、共享单车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 共享单车数量减少, 随时用车难

根据《广东省 (广州市) 消委会发布共享单车消费服务调查报告》显示, 22.1%志愿者表示寻车有困难, 有个别志愿者称“需要花超过30分钟才能找到单车”[1]。目前, 众多共享单车企业如小蓝、小鸣、优拜等已陆续退出广州共享单车市场, 在广州市运营的共享单车仅有摩拜和ofo。2017年8月29日, 广州市交委发文严禁共享单车企业在广州投放新车, 摩拜及ofo两家巨头共享单车企业在共享单车“禁新令”实施的一年里已在广州减量超30万辆单车。随着共享单车的减量, 无法满足全面覆盖的供求关系, 共享单车区域覆盖率不平衡, 且单车的投放量并不均匀, 在地铁站、公交站和商场等中心城区场所单车投放过多, 占用公共资源, 影响市容和市民出行, 而在一些稍微偏远的郊区或路段却无投放, 出现无车可骑现象, 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调配, 导致用户经常遇到“一车难求”、“好车难求”的状况, 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严重影响用户出行体验。

(二) 共享单车“通病”仍未“根治”

虽然不文明用车影响市容的现象已在好转, 但在大部分市区街道路段, 仍然存在有许多车辆堆积如山, 车轮变形、链条毁坏, 二维码模糊、遮挡, 涂漆改装, 肆意破坏、损坏, 偷拆零件, 改装兜售, 无序乱停放, 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停入小区或住处楼道, 也有不少非法分子通过在单车上贴“牛皮癣”小广告、带病毒二维码等, 开展违法犯罪活动, 所以共享单车出现的种种“通病”并未“根治”, 这不仅给城市形象和公众利益带来极大程度的损害, 而且还使共享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其原本节约资源、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的本意, 减缓了全面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步伐, 使得全面践行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在前进的道路变得坎坷。除此之外, 押金难退是共享单车一直以来尚未解决的极大通病, 先有小鸣单车在前, 被广东消委会诉诸法庭, 现又出现了ofo退押金风潮, 退押金用户排队已至千万。中消协数据显示, “退押金难”是市民投诉共享单车最普遍频繁的问题, 占比高达71.8%。这一背后, 折射出消费者对共享单车的低信任感, 加之多次押金难退事件的损耗, 已有些积重难返, 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无疑就是失去市场。

(三) 盈利能力孱弱, 创新盈利模式迫切

目前, 广州市共享单车企业主要盈利方式是以用户分时租赁费用和收取押金所带来的资金回流, 少数企业在广告盈利上进行了初步探索。根据调查显示, 单车所付押金在99-300元区间内, 收费标准主要涉及1元/小时和1.5元/小时两种, 一辆单车的造价在300-800元不等。共享单车行业是重资产行业, 租赁收入单薄, 运维成本高, 同时因抢占市场占有率而以价格战方式展开激烈竞争, 以不同形式对用户进行贴补如不定期送抵用券、推出月卡、年卡优惠, 将导致租金收入再降低。虽然企业收取的押金不菲, 但是仍难实现高收益, 因为和单车高昂的运营成本相比, 实在是本大利微, 而且巨额押金沉淀形成的资金池存在着金融安全隐患。如果用户不申请退款, 押金就会一直在单车运营商的手里, 一旦押金监管不当, 发生资金链断裂, 不仅企业破产, 连国家的金融秩序也可能会受其影响。

当前, 广州市共享单车企业获利渠道单一, 盈利能力孱弱, 未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打造专有盈利点, 进行差异化营销, 创新性不足, 企业需寻找新的定位与构建多元化的创新性盈利模式, 来积极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保证企业持续性经营。

(四)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监管力度缺乏

城市道路的公共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随着近年来广州市机动车使用率和保有量的持续上升, 这必然更加重了道路的拥堵。自行车道经常被机动车道不断侵占和吞并, 车道时有时无、时宽时窄的现象随处可见, 导致自行车时常出现应对机动车逆行、穿插在机动车里行走、与行人混行的情况, 严重影响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且存在出行风险。根据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 广州市城区有1/3的自行车道被占用于停放机动车辆[2], 市民经常被迫着推车甚至骑在机动车道、人行道, 导致骑车者只能与行人和机动车抢道而行, 对用户的行车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根据《广东省 (广州市) 消委会发布共享单车消费服务调查报告》中线下志愿者的体察数据显示, 三成半 (36.5%) 的志愿者反映无没单车专用停放区域, 43.3%的志愿者直接把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上。停车区严重不足问题突出, 道路环境受限, 表明当前市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且处于滞后状态, 城市空间资源和城市交通管理相协调的问题日渐突显, 将会成为制约共享单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 除了国家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外, 广州市尚未配备完善的与共享单车相关的管控方案及法律法规, 广州市共享单车的发展长期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市政配套法规的缺失导致相应的管理滞后严重。

三、对策及建议

(一) 灵活调度单车的市场供需, 提升共享单车市场竞争力

基于卫星精准定位GPS和物联网技术IoT的综合运用, 通过每日或每星期后台反馈的大数据统计相应区域的用车流量、用户的骑行数据和用户分布, 掌握城市用户的骑行规律, 据此预测不同服务区域消费者对单车的需求情况, 科学合理地调配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及放置地点, 规划因地制宜的单车投放方案, 智能化动态变化调节供需平衡, 通过灵活调度车辆解决“找车难”、“用车难”等问题, 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并加强对共享单车投放点车辆的管理力度, 避免出现共享单车供求失衡, 出现“找车难”现象, 能有效地避免出现“假共享经济”的现象。

通过完善的GPS定位导航系统及时发现破损的车辆, 并对其进行维修。同时, 共享单车企业应当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 与政府部门共享骑行数据信息, 协商给共享单车开设类似于人行道的共享单车行车专用道与共享单车停放点, 这样能有效地规范停车, 增加用户的好感。同时政府可给予共享单车企业一定的补贴, 通过构建政府+企业+用户全方位的监管、监督体系, 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监管力度, 提升共享单车市场竞争力。

(二) 提高企业自身管理,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共享单车企业作为共享单车的主导者, 应当积极完善企业相关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提升线下的运维管理能力和线上服务品质, 加强技术投入力度, 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并引入高科技智能化技术, 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维护升级优化, 及时发现漏洞并不断完善后台系统软件, 实时退还用户押金, 遵循公开透明、诚实信用的原则, 避免给用户造成资金的流失, 安装先进的定位系统, 提升GPS的定位技术, 对单车实时监控, 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学习优秀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等提高企业自身管理, 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建立科学有效完善的信用积分系统管理体系, 用户须实名认证才能使用共享单车APP, 对于不文明用车者, 如乱停乱放, 恶意损坏, 私人占有单车者降低其信用积分, 并将其行为录入个人信用档案, 按信用积分级别收取共享单车押金及使用费用, 最严级别为禁止使用共享单车及列入积分系统黑名单, 次级可减少单车骑行次数, 对于协助平台管理监督单车的用户发放骑行奖励, 并扩展其他方面的社会行为, 将共享单车平台的信用积分系统与社会个人信用体系相衔接, 由经营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完善和改进信用体系建设, 共享信用信息。

(三)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实现共享单车多元化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企业可从三大方面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第一, 流量收入渠道, 将平台流量导向各大电商网站或APP, 收取分成收入, 也包括基于用户骑行等生活场景直接导流给商家收取费用, 或基于自身流量直接提供增值服务等。如通过单车平台连接到商家服务, 实行线上一体化, 作为商家导流渠道, 收取费用。同时, 共享单车企业可与健身房、Keep等健身软件APP合作添加骑行项目, 实现跨界营销, 激发健身消费者对于骑行的兴趣, 使其明白骑行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 改变其观念, 带动更多的骑行用户, 拓展增值服务。第二, 广告收入渠道, 改良现有广告收入盈利模式, 主营APP类广告, 通过平台连接广告商与用户, 如进行植入形式的广告, 打开APP时加载页面投放的开机屏广告、将赠送优惠券或购买月卡、年卡时的弹窗式广告。第三, 数据收入渠道, 与互联网企业合作, 进行大数据的后续开发, 如个性化推荐等, 以数据本身的合法买卖赚取收入来源。

此外, 可加强与房地产商、环保企业及地铁运营商之间的跨界合作, 提高单车利用效率及盈利能力, 通过吸引多元社会资本力量投资, 实现共享单车多元化盈利模式和资金来源。

(四) 完善单车基础配套设施, 加强政府监管及健全相应法规政策

要加强共享单车骑行与停靠的基础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 构建完善慢行系统规划。通过监测广州市区域路段主次干道的通行量、人流量情况, 利用大数据分析, 并根据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分离的原则, 设置符合标准规范、满足实际需求的独立自行车专用道, 自行车专用交通信号灯, 结合人行横道, 设置自行车横道线, 避免出现自行车道时有时无、时宽时窄的现象, 加强自行车交通系统网络建设, 为用户创造良好舒适的骑行环境。同时, 规划自行车停车区域设施建设, 如在商场、公交站、地铁站、办公写字楼、住宅小区附近等不影响其他交通行驶、不影响行人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建立划出停放区域, 利用精准GPS技术, 在APP中增加可停放区域指引, 解决单车乱停乱放的难题。

为了进一步优化共享单车管理, 保障相关企业和用户的使用权益和相关利益, 政府需要尽快出台共享单车有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 如针对共享单车企业准入运营和用户安全相关法规制度、针对消费者的共享单车使用中存在乱停乱放、偷窃、故意破坏等的相关法规制度、针对政府各部门的共享单车管理相关法规制度, 最终形成完备的与广州市共享单车管理和发展相适应并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及引导性的法律法规制度, 为共享单车发展营造优良的制度氛围。

【相关链接】

共享经济, 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 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

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 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 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概念早已有之。传统社会, 朋友之间借书或共享一条信息、包括邻里之间互借东西, 都是一种形式的共享。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 (Marcus Felson) 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 (Joel.Spaeth) 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 (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中提出。其主要特点是, 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 交换闲置物品, 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 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 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

摘要:本文通过指出广州市共享单车数量减少, 随时用车难;共享单车“通病”仍未“根治”;盈利能力孱弱, 创新盈利模式迫切;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监管力度缺乏等面临存在的具体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对共享单车长远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为企业、政府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相关部门提供相关借鉴参考, 更好的实现“环保化、共享化、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目标。

关键词:共享单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消委会.广东省 (广州市) 消委会发布共享单车消费服务调查报告[R].广东消费网, 2017.

[2] 黄金.协同视角下广州市共享单车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8:3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专题课教学模式初探下一篇:秸秆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