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改革探讨——以A高职院校为例

2023-01-09

1 引言

《初级会计实务》属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对口会计岗位要求。是为培养学生将来在财务工作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同时也是会计职业岗位所涉及学习领域中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该课程是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基础上, 对学习会计专业后续《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拓展。

2 A学院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现状及问题

2.1 传统课程教学“重理论, 轻实践”

《初级会计实务》作为A学院大一下期的专业课,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以及财务报告。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学习, 识记企业日常会计实务中涉及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能够熟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政策法规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的会计处理能力, 并能基本运用准则的规定对单位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核算。然而, 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以讲解第一章“资产”为主要教学任务, 以更好地应对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传统的课堂教学, 仍旧以会计分录为主要目标, 仅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集中实训。在实训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上都显得极为“仓促”。这样的教学模式, 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电算化及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2.2“填鸭式”教学, 学生参与度低下

会计课程多样化,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初级会计实务》枯燥乏味。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对会计工作的职业认知感和认同感。A学院目前已经推出《基础会计》高校网络课程, 学生线上线下同步学习, 学以致用, 教学效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样的,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也可以采用网络课程、微课等多渠道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作为普通专科院校, A学院尚未将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纳入教学考核体系当中, 大多数同学学习该门课程仍旧以应付期末考试为主, 真正愿意主动参与学习的少之又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 对未来职业规划迷茫, 严重违背了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初衷。

2.3 实践教学平台匮乏, 课程效果差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集中实训, 严重缺乏校外力量的支持, 仅仅以教师模拟指导“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理论循环过程, 与现代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背道而驰, 极大地违背了复合型人才职业培养模式。只有通过实践与实训, 学生才能真正地吸收理论知识, 学做结合才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制于当前的硬件办学条件, A学院同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 学院缺乏专业性的“嵌入式”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总而言之, 就是尚未形成真正企业环境下的实训条件, 相应的实训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未来, 应该要加强校企合作, 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3 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提升教学成果

3.1 学做结合, 优化课程人才培养方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任务措施时, 提出: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这就要求学院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使学生具备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其教学目标是综合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 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修订的会计职业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等, 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

3.2 改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程要基于企业会计实务工作, 以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 工学结合, 针对性的选取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通过不断与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交流, 明确会计实务工作岗位设置及能力要求。设计与会计实务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模块、任务”化的教学内容, 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采用与课程内容相适应、与职业教育特点相吻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指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学做一体, 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体现课程的实用性。按照“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本课程以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基本目标,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3 推进校企合作, 搭建校内实训平台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搭建实训平台,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 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 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最后,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4 结语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要完整而全面地介绍会计实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所培养的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专业技能和沟通、协调技巧、职业谨慎、资产管理等社会能力, 以及总结的对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核算的学习能力是后续学习领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 也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必备能力。高职院校务必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校企合作, 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摘要:高职院校财务类专业课程多样化, 信息化新环境、新形势都给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更高。本文以A高职院校为例, 从其《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现状, 分析了该学院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并最终提出推进《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马永敏, 张小玲.论高职院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 (10) .

[2] 周亮.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与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4 (15) .

[3] 张玲玲.新课改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初级会计实务》教学创新[J].经贸实践, 2017 (1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究突发事件中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策略下一篇:微生物固定化治理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