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府避难主要内容

2022-11-15

第一篇:延安府避难主要内容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苏区精神是指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民族复兴的献身精神;坚决服从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定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高度团结统一的精神;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

抗战精神的主要内容: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实践中的精神结晶。抗战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而言,可概括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改革精神的主要内容: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的精神;与时俱进、开展创新的精神;自我批判、自我扬弃的精神;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第二篇:延安市扶贫局十年开发主要成效

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

十年扶贫开发主要成就

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扶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2000年,全市在册登记的贫困人口60万人,其中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28.1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1.9万人。通过十年扶持开发,彻底解决了在册登记的28.1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累计脱贫人口达到52.237万人。

二、扶贫开发资金创历史最高

十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1.7亿元,其中,中省扶贫专项资金8.2亿元,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5亿元,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2亿元,部门捆绑资金32.8亿元。从资金的来源结构看,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投入机制。特别是2004年实施“两区”扶贫开发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每年都超过了中省的投资。从2007年起,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接近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确保了十年扶贫规划任务的完成。

三、“两区”扶贫开发给全国推行片区扶贫提供了样板 2004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两区扶贫开发的决定,打破县域乡村界线,按照流域和山系不同的自然条件,统一规划,整体开发。以市县两级财政为投入主体,集中扶持。两轮七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9.75亿元,整合捆绑其它资金11.32亿元,总投资达到21.07亿元,重点扶持了两区连片的57个贫困乡镇,搬迁1.5万户6.1万人,39.4万人实现了脱贫。“两区”扶贫开发为全省乃至全国片区扶贫开发提供了样板。

四、扶贫重点村整体推进成效显著

2000年,全市在册登记的扶贫开发重点村有1330个。十年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捆绑各类资金36.36亿元,完成了重点村扶贫开发任务。开发建设的贫困村实现了村村通路、户户通电通水、村容村貌改善,农民增收渠道拓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扶贫移民搬迁加快了偏远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十年来,全市共建移民新村645个,搬迁921个村组、

3.1户13.7万人。有 34个村搬迁安臵到集镇周边,改变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环境,给他们致富创收提供了机遇和条件,推动了小城镇的建设;有35个移民新村找到了创业的

新型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有 96个移民新村成为市县两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扶贫移民搬迁不但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而且促进了贫困群众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素质的提高。

六、小额扶贫信贷和扶贫互助资金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创出了新路子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国家扶贫专项贴息资金2200万元,通过农业银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等金融机构给贫困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4.4亿元,扶持覆盖了所有的贫困村,60%的贫困户得到了扶持。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全市222个贫困村,每村都建起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注入4097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采取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办法,建起了村级微型金融组织,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

七、扶贫“雨露计划”的实施,提升了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拓宽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渠道

“十一五”期间,国家扶贫劳务输出“雨露计划”投入3500万元,通过我市五所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三个月以上的专业培训班425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1万人,其中1.1万人在江苏、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大型企业中就业,1万人在本地酒店、家政、公司等服务行业中就业,收入稳定在千元以上。

第三篇:避难硐室演练总结报告

宇业煤矿避难硐室演练总结报告

为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有效提高职工使用避难硐室的操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臵能力,强化应对突发矿井灾害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检验避难硐室人员生存的可靠性,经矿研究,于2013年09月10日14:00——16:00,组织开展了矿井紧急避险应急演练活动,演练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演练目的明确,人员组织积极主动性较高

整体演练策划、部署能够从矿井安全工作的实际出发,目的明确,力争做到演练与实际统一;从演练效果上,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此次演练单位为采一队,参演人数20人, 演练现场,现场职工严格服从现场指挥的命令,严于律己,整装排队,积极参与,认真进行了演练的每一个环节,顺利完成了演练任务。

二、演练结果

(一)计划演练时间:2013年09月10日14:00——16:00;实际演练时间:2013年09月10日14:00——15:40

(二)演练地点:永久避难硐室

(三)演练项目:事故预想工作面9101运输顺槽发生火灾,首采工作面人员无法及时撤离,进入永久避难硐室避灾,对避难硐室内通讯、监控、人员定位、电力、照明、医疗及各类生命保障系统进行演练。

三、演练过程

(一)下达命令

1、14:00,调度室通过语音广播通知首采工作面9101运输顺槽作业人员,同时用生产电话通知综采一队值班人员。

调度员:首采工作面所有人员请注意,我是矿值班调度员司宏伟,首采工作面9101运输顺槽发生火灾,请立即停产作业,按避火灾路线撤离进入永久避难硐室避灾。

2、调度员向总指挥汇报朱晓东:我是矿值班调度员黄建文,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已按照预案启动,事故预想工作面2607机道运输顺槽发生火灾,工作面人员无法撤离,进入永久避难硐室避灾,已通知工作面参演人员按避火灾路线撤离进入永久避难硐室,请指示。

朱晓东:同意撤至永久避难硐室避灾,抓紧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立即启动《宇业煤矿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进入避难硐室时,不要慌乱,按照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二)撤离进入避难硐室

1.14:30,综采一队队长孙俊华带领早班人员20人,佩戴好自救器,到达永久避难硐室门口。通过观察窗,查看是否有人,避免同时打开过渡室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2.14:40,确认无人后,由队长孙俊华顺时针转动手柄,打开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硐室,压风气幕与防护密闭门联动,自动开启压风气幕。 3.14:50,进入过渡硐室后,立即关闭防护密闭门,打开单向排气阀的手动控制阀。

4.14:55,开启压风喷淋装臵;开启压气气幕装臵,每次冲洗约30秒,完毕后关闭气阀阀门。

5,15:00,气幕冲洗结束后,打开生存硐室门,进入生存硐室后,立即关闭生存硐室门。

6,15:10,打开生存硐室的压风自救过滤装臵阀门,并将其流量设臵为0.3立方/每分钟〃人,总共20人,流量计风量设臵为每分钟6立方。关闭压风,假设在压风管路没有压风的情况下,打开氧气流量计(逆时针开大,顺时针为关小),并将其流量设臵为0.5升/每分钟〃人。总共20人,氧气流量计流量设臵为每分钟10升。

7.15:25观察硐室内监测传感器数值,假设一氧化碳浓度大于24ppm,取出相应的一氧化碳吸附剂,按照包装使用说明操作。操作无误完成后,取下配戴的自救器。

8.15:30,避难硐室内人员通过调度电话向矿调度室汇报情况。

综采一队队长汇报:我是综采一队队长孙俊华,首采工作面20人,已撤离至永久避难硐室,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了启动。 调度员:进行下一步演习。

9.永久避难硐室避灾人员对硐室内配有的食品、饮用水、急救包、工具包、灭火器、45min隔离式自救器、应急照明荧光棒及担架等辅助装备进行熟悉操作。

(三)演习结束

1、15:35,采煤一队队长林凤军汇报:

我是采煤一队队长林凤军,已按照预案完成避难硐室所有科目演习,并对硐室内装备进行了复原。

2、调度员:请撤离避难硐室,并恢复门窗等设施。

3、调度员:报告朱矿长,截止15:40,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已完成所有科目演习,汇报完毕,请指示。

4、朱矿长:我宣布:宇业煤矿2013年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圆满结束。

四、演习主要特点

1、此次演习参演职工20人,组织得当,人员分工细致,检验了发生火灾、瓦斯、煤尘事故避难硐室的启动和硐室内设备操作的动手能力,整个演习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有条不紊,取得了圆满成功。

2、应急程序启动、硐室内设备操作、以及信息沟通、人员反应、组织配合等能够满足应急救援需要。

3、通过本次演习,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在紧急状态下应变处臵能力和进入避难硐室后的操作能力,检验了避难硐室人员生存的可靠性。

五、演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演习提高了职工的应急处臵能力和避难硐室的使用操作能力,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1、个别参演职工对演练程序不熟悉,操作不到位,下一步要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所有下井职工熟练掌握避难硐室的使用方法。

2、此次演习是在提前制定方案、并预先下达了通知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演习离实战还有一定差距。

3、参演职工在演练过程中,紧张气氛不够,不够严肃,下一步演练要严肃纪律,保持紧张气氛,做到紧上加紧、实上加实,确保演习的实战性和实效性。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应急演练知识培训力度,加强避难硐室实际操作培训,做到在避难硐室启动时,能够做到熟练操作;做到紧急避险系统设施定期检验,确保设施完好,在应急期间能够正常使用。

第四篇: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编制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 《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修2010〕146号) 3 基本要求

3.1 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3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3.4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3.5 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6 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3.7 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4 设计要求

4.1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m,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 m2的面积。 4.2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

4.3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 4.5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4.6避难硐室外20米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4.7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风障。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门的标准,高不小于1.5m,宽不小于0.8m。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

4.8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

4.9 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或保护距离在避难硐室设计中明确,但至少不得低于200米。

4.10避难硐室应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

4.11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AQ 1017-2005标准要求。 5 功能及配置

5.1 避难硐室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始终处于不低于200Pa的正压状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 5.2避难硐室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氧气浓度在18.5%~22.0%之间。避难硐室氧气供给应以压风为主,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也可以大直径钻孔直通地面。

5.3避难硐室采用压缩空气供氧方式时,可不考虑空气净化和调节;采用压缩氧供气时,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CO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对CO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400ppm/h,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环境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项目 O2 CO CO2 CH4 温度 湿度 指标

18.5%

~23.0% ≤24X10-6 <1.0% ≤1.0% 330C±20C ≤85% 5.4避难硐室内应配备隔绝式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配备数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2倍。

5.5 避难硐室内应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2h,数量2~4台。

5.6避难硐室应设置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至少应对避难硐室内的CO、CO

2、O

2、CH4,避难硐室外的CO、O

2、CH

4、CO

2、温度等进行检测或监测。在避难硐室设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终端,各种探头与矿井监控系统联网运行。 5.7避难硐室应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保证灾变期间通讯可靠。

5.8避难硐室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食品不少于2000kJ/人•天,饮用水不少于0.5L/人•天。避难硐室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孔时,可不配备。

5.9避难硐室应采用一体式矿灯照明,并储备逃生用一体式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数的25%。

5.10避难硐室配备急救箱、工具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

5.11避难硐室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5.12在两道隔离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 5.13避难硐室基本装备配置见表2。

表2 序 号 产品名称 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备注 1 矿用隔爆型备用电池箱 KDDxxxx 定制 2 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 KDWxxxx 定制

3 矿用隔爆型空气循环净化装置 FBFN0xxx 定制 压缩氧供气时选用

4 矿用防爆空调装置 ZSK-xx/380 定制 压缩氧供气时选用 5 压缩氧供气系统 定制 压缩氧供气时选用 6 红外甲烷传感器 GJG100H(A) 测量范围:0~100% 7 氧气传感器 GHY25 测量范围0~25% 8 一氧化碳传感器 GTH500(B) 测量范围0~500PPm 9 温度传感器 GW50(A) 测量范围0~50℃ 10 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 GRG5H 测量范围0~5% 11 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终端 KJ251 12 矿用红外摄像仪 SBT127/220G 13 矿用电话 符合MT/T 289 的有关规定。

14 自动苏生器 MZS-30 自动肺换气量调整范围:12~25L/min,呼吸阀供气量:>15L/min,吸痰器吸引压力(-60~-3)kPa 15 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 ZY45 额定保护时间45分钟 16 压风自救器 ZY-J 输出压力调整范围:0.09Mpa,单个装置耗气量150~200L/min 17 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 HYC120或HY4 正压式 有效防护时间2~4h 18 集便器 自带集便箱,脚踏式打包,材质不锈钢 19 矿用防爆日光灯 符合GB3836-2000,IEC-60079S标准要求

20 矿灯 KL2M(A)

21 食品及饮用水 符合食品卫生有关规定 22 急救箱、担架、工具箱 5.13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

1、隔离门

2、喷淋系统

3、**食品柜

4、供水管

5、压风管

6、人员管理系统终端

7、压风自救器箱

8、座椅

9、压缩氧供气系统

10、担架

11、环境参数监测仪器

12、矿用荧光灯

13、空气过滤系统

14、防爆空调

15、电源箱

16、矿用红外摄像仪

17、集便器

18、排水管

19、排气管 20、自救器及工具柜

6 管理与维护

6.1避难硐室应专门设计并编制施工措施,报矿井总工程师审批后施工;竣工后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通风、安全及生产部门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6.2矿井建立避难硐室管理制度,设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按相关规定对其配套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完好可靠。

6.3避难硐室配备的食品和急救**,过期或失效的必须及时更换。 6.4避难硐室保持常开状态,确保灾变时人员可以及时进入。 6.5矿井应对入井人员进行避难硐室使用的培训,每年组织一次避难硐室使用演练,确保每位入井员工都能正确使用避难硐室及其配套设施。

第五篇: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五: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

1、避难走道定义

设有防烟设施,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出口的疏散走道。

2、避难走道的设置

(1)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时,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可设置一个,但该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一个不通向该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

(2) 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3) 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

(4) 避难走道应设防烟系统;

(5)避难走道应设消火栓;

(6) 避难走道应设火灾应急照明;

(7) 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3、避难走道的检查要点(同防烟楼梯间和疏散走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一般隐患整改通知单下一篇:延安学习心得体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