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条件制约论文提纲

2022-08-18

论文题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研究

摘要:共建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重要实践,并且各方先后建立了多个双边和多边的经济走廊合作机制。在当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经济走廊合作行稳致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进程不断推进,但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部分经济走廊合作从理念到实践面临重重困境,诸多经济走廊合作呈现出推进缓、见效慢等症结。为此,如何厘清这些不确定因素,高效、可持续地推进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走廊合作就成为一项紧迫性课题。因此,本文对以往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它们的基础之上尝试构建一套适应中国与东南亚共建经济走廊的可持续推进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分析框架对经济走廊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丰富了经济走廊的理论内涵,并依次提出了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性的三要素、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性影响因子模型以及经济走廊生命周期等理论判断,对经济走廊合作持续衍变的驱动力、影响因子以及具体过程进行了阐释。基于这一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探究。首先,本文剖析了现阶段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的特征。当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走廊合作正处于经济走廊生命周期中的初级阶段,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嵌式”目标,地区的经济走廊合作呈现出以下特点:以“亲、诚、惠、容”与正确的“义利观”为引领;坚持绿色与清洁的发展理念;促进大型交通基建统筹规划、联动发展;筹措多元的融资渠道。其次,本文根据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性的组成要素,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的驱动力进行了探析。各成员国希望凭借经济走廊合作所实现的战略利益、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催生了他们参与地区经济走廊合作的强烈动机,构成了地区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推进的重要驱动力。再次,本文基于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性影响因子模型,剖析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的限制性条件。经济地理特征的欠佳令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初启面临复杂困境,严重制约了走廊合作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性;制度安排能力建设的不足滋生走廊合作中“恶性搭便车”、“公地悲剧”、统筹乏力等问题;美、日、印等域外大国在地区建立的“对冲型”经济合作机制令中国与地区国家经济走廊合作的持续推进面临巨大的地缘压力;毗邻地区以非传统安全威胁为首的“外部性”影响为经济走廊合作的持续推进埋下了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最后,本文基于经济走廊合作持续推进的限制性条件,探寻了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可持续推进的具体路径。中国与地区国家应当努力重塑走廊域内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凭借移民激励、“港产园”协同发展等手段,扭转走廊经济地理特征的劣势,提升经济走廊合作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性;各参与方需通过构建走廊项目监管机制、入驻走廊企业的“社会责任”考核机制以及根据属地建立双边的走廊联工委等方式,来强化经济走廊制度安排的能力建设,以保证经济走廊各项政策与规则贯彻的持续性;中国则需要发挥自身产能与地缘优势,用好“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模式,促进各方的发展倡议在地区有机相融,妥善应对美、日、印等国的地区经济制度角力,巩固地区经济走廊合作的政治可持续性;中国和地区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非传统安全合作,追源溯本,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方式,将毗邻地区对走廊合作持续推进的“外部性”影响降至最低。未来,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走廊合作将逐步迈入生命周期的中级阶段。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应当以数字与创新为引领,力促地区经济走廊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为地区经济的复苏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性;影响因子模型;生命周期

学科专业:国际关系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价值

二、文献回顾

(一)东亚区域合作的可持续性

(二)经济走廊的概念

(三)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经济走廊合作的可持续性

(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走廊合作的可持续性

三、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推进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内涵

二、路径

第二节 经济走廊相关理论溯源

一、源生

二、衍变

三、产品属性

第三节 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推进理论分析框架

一、经济走廊内涵的重构

二、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性的三要素

三、经济走廊合作可持续性影响因子模型

四、经济走廊的生命周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的实践与特点

第一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经济走廊合作

一、“跨境”的双边经济走廊合作

二、“非跨境”的双边经济走廊合作

第二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多边经济走廊合作

一、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二、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

三、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

第三节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的特点

一、以“亲、诚、惠、容”和正确的“义利观”为引领

二、秉持绿色与清洁的发展理念

三、促进大型基建统筹协调、联动发展

四、筹措多元的融资渠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的驱动力

第一节 战略利益的驱动

一、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二、维护东盟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位

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提质升级的需求

第二节 安全利益的维护

一、缩小传统安全利益分歧

二、消除跨境地区非传统安全威胁

第三节 经济利益的扩展

一、中国拓展海外市场的需要

二、东南亚国家实现“工业4.0”的需求

三、促进各国生产力空间布局合理化的需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的限制性条件

第一节 经济地理特征的制约

一、经济密度较低

二、分割情况严重

三、与高经济梯度地区之间的距离遥远

第二节 制度安排的能力建设欠佳

一、统筹机制的领导力不足

二、匮乏有力的工程项目监管机制

第三节 来自域外大国的战略对冲

一、美国:从“下游行动倡议”到“湄美关系”,步步为营

二、日本:GMS与“日湄合作”双管齐下

三、印度:BIMSTEC、MGC、AAGC三箭齐发

第四节 毗邻地区“外部性”对走廊发展的影响

一、恐怖主义的威胁

二、自然灾害的侵扰

三、跨国犯罪的危害

四、来自毗邻地区的竞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建经济走廊可持续性路径分析

第一节 重塑经济走廊域内的经济地理特征

一、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移民激励政策

二、积极推行“港产园”协同发展的模式

三、与地区国家搭建更多“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

四、构建走廊域内各级政府与走廊主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五、促进地区宗教之间的交流与和解

第二节 增强经济走廊制度安排的能力建设

一、按照工程所处地域建立双边的联合工作委员会

二、强化经济走廊合作监管机制的能力建设

三、建立入驻走廊企业的社会责任考核机制

第三节 采取综合手段应对域外大国的战略对冲

一、加大对地区经济走廊建设的资金与人力投入

二、积极与日本在经济走廊域内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三、力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对接

第四节 合理削减走廊毗邻地区“外部性”影响

一、建立多领域的双边信息情报共享平台

二、推进地区的减贫工作

三、强化对地区恐怖主义的“去极端化”合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校园网络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服务业与制造业论文提纲